成语词典

成语“官样文书”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官样文书”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有没有专门教写官样文章的书或者网站?、关于南唐李后主亡国君文学方面的资料?、张释之冯唐列传翻译、张廷玉的人物成就、带有文中的成语、带官的成语有哪些等

有没有专门教写官样文章的书或者网站?

中国文书网,   闭幕致辞类   城建环保类   党会发言类   党建工作类    悼辞讣告类   调研报告类   反腐倡廉类   竣工致辞类   工作报告类   工作汇报类    公文处理类   规则方案类   汇报体会类   会议发言类   婚礼致辞类   计划规划类    技巧经验类   节日庆典类   经济工作类   竞聘演讲类   聚会致辞类   开幕致辞类    开业致辞类   领导讲话类   模板范例类   企划文案类   入党文书类   申报材料类    生日宴会类   思想汇报类   述职报告类   事迹材料类   思想宣传类   慰问贺电类    心得体会类   仪式演讲类   总结陈词类   总结汇报类   组织人事类   其它实务类     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不知你是否满意。

关于南唐李后主亡国君文学方面的资料?

  一代词心的华丽咏叹调
  ------平视南唐旧主李煜
  1
  皇帝,无论哪朝哪代,由于掌握着绝对的集,实话实说,历来有健全精神人格的凤毛麟角。杀人狂、虐待狂、色情狂、偏执狂之类的倒比比皆是。无怪乎有人会说:“皇帝,在人类发展进程里,绝对不是值得骄傲的回忆。”
  当然,客观的说,也有极个别或武功赫赫,或才华绝代,或两者加于一身,便成就了盛世伟业,如唐宗宋祖,康乾盛世云云。
  这里单提南唐后主李煜,算是极为另类一个。
  当皇帝虽然极不称职,但绝对是一流文人。虽然家破国亡被囚被杀,但“一代词宗”这样的称呼予他一点也不为过。
  2
  公元944年,南唐国主李璟(李煜的父亲),在金陵宫中大兴土木,一座高楼平地而起,雕栏玉砌金碧辉煌,群臣们游览后大加赞赏,唯独一个叫萧俨的官员叹息道:“好是好!美中不足是楼下没有修个井啊!”李璟忙问为何,萧俨答道:“没有井就不如陈后主的景阳楼啊!”
  景阳楼,南朝陈后主修建的,乱世中与大臣妃子们歌舞升平、大唱《玉树后庭花》的地方。公元589年,隋朝大军攻陷南京,慌乱之中,陈后主和张贵妃、孔贵妃、啥啥贵妃,藏到了景阳楼下的井中,被红红绿绿、人妃俱获。
  这是典型的冒泡,大唱和谐的欢颂场合,萧俨突然提起这件事,令李璟先生十分不爽,龙颜大怒,手一挥,把萧俨贬到舒州任地方官去了。贬官归贬官,事实是事实,时值五代十国中后期,同样的历史背景-乱世,同样的都城-金陵,不同的国主相同的爱好-音律诗词歌舞,何其相似!所以人说,历史总是TMD出奇的相似。更令李璟不曾想到的是,31年后,他的儿子李煜真的应了萧俨所说的,败了家亡了国,不同的是,李煜没有躲到井中而是在兵临城下时非暴力、不抵抗----乖乖投降了,与陈后主的称呼待遇也就差不多-李后主!
  3
  公元907年,唐王朝最后一个小皇帝,唐哀帝李祝让位给后梁太祖朱温。曾气象万千风云四海的唐王朝便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拉开了五代十国兵戈血刃乱戮、相互蚕食吞并的序幕。黄河流域53年换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这五代十国上学时历史课本上篇幅不多、总不重视,但考试又总有内容,所以弄的大家对这个史期一肚子意见,事实也的确让人有意见,五个朝代总共53年的历史,光皇帝就换了14个,那叫一个乱啊,想想康熙爷一个人在位时间就达61年,据说把历代帝王的勤奋指数进行统计,康熙爷是排名第一的。再说南唐,由于实力相对较弱,是十国中一个破落的家国。
  南唐三代国主,创业者李升,这个名字是他后来为当国主帝王才改的。据说,他出身贫寒,后被吴国臣徐温收为养子,取名徐知诰,因才能突出,被徐温委以重任,辅佐吴国国主杨薄,实质上掌握着吴国的军政大。后取而代之改名换姓,建立南唐。这一年,是公元937年,也就是李煜诞生人间的年头。
  李升这个人任国主算不上优秀,但应该算是非常称职的。继位后,“息兵以养民,得贤以辟士”,当政的几年里,强敌虎视、夹缝中生存的小小南唐起色很大,工商学士、像模像样,但在位仅六年就呜呼了。
  第二代领导核心李璟即位。由于有个强势的爹,所以李璟一直大福大贵、顺风顺水,没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罪,从小就爱好诸如音乐、歌舞、诗词之类,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对一个普通人而言,爱好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坏处,被奉为才子佳人、五车八斗的,但对一个重天下的帝王或帝王的接班人来说,过于爱好沉溺,则有点问题了。帝王,一个非比寻常的职业,需要学习了解的东西很多,需要拍板办理的事情很多,不能沉溺于任何一种嗜好里。有人说,当皇帝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观点是很傻很天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任何一个社会里--不是不被容忍就是要造成极大恶劣后果,这点李升同志就看得很清楚,所以一次到看到李璟太子在修理乐器,气得把乐器给从五楼扔下去不说,还差点把他太子之身给废了。
  尽管这样,李璟还是爱好着并沉溺了,而且玩的颇有些名堂和名气,他的诗词写得非常了得,虽然传世的量少,但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不妨看看这几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绝对是业作品中的顶级货,后有《词史》曰:“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
  特别是当了皇帝以后,他在诗词创作方面走了很远,为词这一艺术形式的繁荣作出了相当贡献。他任用了一个大臣叫冯延巳,经常把酒相向切磋词艺。冯可是历史上闻名的大词人,同代有一个叫孙晟的官员这样评价冯先生:“鸿笔词藻,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说得客观而刻薄,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就这样,李带领并指导一帮文人们营造了整个南唐良好的文化氛围,也为将李煜塑造成词人词心、以及宋词的兴盛埋下了伏笔。
  但他的本职工作---治国方面呢?不是一塌糊涂也差不离些事。天天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的,国运国势还能好到哪去。而且,没有任何战略战术思想和统帅三军的经验,却偏偏兴发所至,几次派大军征讨吴越和闽国,有点类似于隋炀帝远征高丽的架势,纯亡国误已扯淡之举。
  国势衰弱到什么样子,不妨举两个例子:
  第一例:公元952年,孙朗、曹进叛乱。王壹问孙朗:“当年,我跟随楚武穆王,与淮南军队屡战屡胜。如今,我打算用朗州的部众再次夺取湖南,可以吗?”孙朗说:“我在金陵多年,详察南唐的政事,朝廷没有贤臣,军队没有良将,忠诚奸佞不分,赏罚严重失当,能保有国家已经是万幸了,还有什么闲暇管湖南的事呢?”
  第二例:退休赋闲在家的南唐官高李建勋,临终时交待后世说:“这样的世道,我能善终已经很幸运了。我死后,不要在我的坟头上封土立碑,免得成为日后盗挖的标志”。我真靠了!言外之意,南唐这家这国连祖庙祖坟都让死人不放心。
  果然,公元955年,后周大军南侵,还没开打,南唐就匆匆献出江北十四州,取消帝号,向后周称臣。
  李煜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边是诗词歌赋、优良文化的熏陶,一边是强敌觊觎、山河社稷的压力,帝王身、诗词心的他自然养成了一种首尾两顾两难顾的双重人格和矛盾心理。这些在他的词中屡屡出现。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
  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
  南唐的历史很短:39年。第一代领导核心先主李升在位6年,第二代中主李璟在位15年即病逝。从此,第三代领导核心后主李煜继位,用一颗词心演绎了人生的大辉煌大落寞。他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5岁前是王子太子;25-39岁是南唐国主;39-42岁是大宋臣虏。他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大字概括:绝代才子,薄命君王!
  首先,用当时乃至现代社会的价值道德谱系来衡量,李煜是个好人!名副其实的赤子情怀、赤子之心!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夫妻和睦,待人宽厚……,作为一个帝王,能做到第一点容易,但要做后三点则是相当的不易,历代帝王,后三点做得好的,寥寥无几。兄弟,对王位有竞争实力、哪怕是潜在实力,不杀就算心软的了!夫妻,后宫佳丽三五千,自古废后多的是!至于待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能把子民布衣当人看、能善终那就相当滴不孬了,家、灭族多了去了,给个全尸就是高看一眼,就得谢主隆恩!而李煜在这方面绝对是模范,父母病死伤心欲绝;兄弟被赵光胤扣压,卑词厚礼说情跪求,不成则常常面北而泣,令人心生悲悯;儿子四岁夭折后,大周后由于悲伤过度一周后病死,李煜先生伤心欲绝,写下很多不忍卒读的挽歌,后又立大周后的妹妹为后,感情也一直也不孬。对臣下,除偶尔错杀枉屈了个把人外,其他的无论人品好坏,都始终能以良善之心待之,没有动用过家、灭门这样的传统高招。如果,他不是帝王,必是一个赤脚皓首走过人生的人。然而,历史容不得假设,一丝一毫也容不得。
  其次,就才能看,李煜是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诗词方面,他的作品无论在体制的转变还是感情的拓展上,都是清、绝、婉、永一体,“蓬头乱服,不掩国色”,极具与时俱进的创新意义。可以说,词这种形式到了他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艺术风貌,推向了艺术巅峰。目前,他的存世作品大概有五十首左右,历来评价都非常之高,可谓至誉无加了!王国维评价说:温庭筠词,句秀;韦庄词,骨秀;李煜词,神秀。如同战国时期对勇士、刺客的评价一样,神勇才是至勇!沈去衿评: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故夷光之姿必不肯污以脂粉,蓝田之玉又何须饰以丹漆。就是说二李的词国手天成!不容有二!
  绘画方面,也是丹青妙手。虽未有作品传世,但看看当时南唐宫廷的画师们,就大体可以知道李煜的水平了。董源:山水画大师,徐熙:花鸟画大师,周文矩:精于仕女;顾宏中,善画人物。据说,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他们联手绘制的。由此可想,李煜的绘画水平,比后来以绘画见长的帝王宋徽宗也差不到哪去吧! ’
  著述方面,史书上记载他写过十余本蓍作,但没有一本保存并留传下来。最出名的,是仿照曹丕的《典论》,写的《杂说》一书,论述了对乐记、享国延促、古今淳薄、儒术、死生大义等的见解与看法。这本书也没能保存下来,明代以后失传了。现存世的11篇文章,都是书、表、奏、批之类的官样文书。其中,最见文采的是给宋太祖的一份表示归隐的表书。
  书法方面,另辟蹊径创出了独具一格的“金刀错书”,并有经典学说。同样没有传世,据说体瘦如骨,神韵异常,想想就让粉丝们痴醉。
  歌舞方面,重新编排了唐玄宗、杨贵妃时的大型宫廷歌舞《霓裳羽衣》。李煜之后,这套被视为亡国之兆的歌舞也就彻底失传绝迹了!呜呼哀哉!哀哉呜呼!
  一个寻常人,如有此让人眼花缭乱、如此巅峰造诣的艺术天赋,绝对是一件万幸之事,可放到一代帝王身上,就显得过于华丽了,无怪乎后人诗云:
  落花流水寄唏嘘,
  如此才情绝世稀。
  谁遣斯人作天子,
  江山满目泪沾衣。

张释之冯唐列传翻译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临虎圈,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的各种禽兽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只能东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周全。想借此显示自己回答问题有如声响回应而且无法问倒。汉文帝说:“做官吏不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可依靠。”于是命令张释之让啬夫做上林令。张释之过了一会儿才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是个长者。”张释之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因为这个缘故,秦君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了。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形声之回应一样,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审慎啊!”文帝说:“好吧!”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 文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文帝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都据实而言。到了宫里,文帝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 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迎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宫。并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报告给皇帝。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说:“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也派使臣带着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过的诏书前来,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张释之的与众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又过了些时候,张释之升任中郎将。跟随皇帝到了霸陵,汉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这时慎夫人也跟随前行,皇帝用手指示着通往新丰的道路给她看,并说:“这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啊。”接着,让慎夫人弹瑟,汉文帝自己合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着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用切碎的苎麻丝絮充塞石椁缝隙,再用漆粘涂在上面,哪还能打得开呢?”在身边的近侍都说:“对的。”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假若里面有了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还会有缝隙;假若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着忧虑呢!”文帝称赞他说得好。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 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所规定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判处死刑。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足够了。况且在罪名相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的轻重不同。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愚蠢的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罚惩处他呢?”过了一些时候,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国国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了张释之执法论事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张释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后来,文帝死去,景帝即位。张释之内心恐惧,假称生病。想要辞职离去,又担心随之招致被诛杀;要当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怎么办好。用了王生的计策,终于见到景帝道歉谢罪,景帝没有责怪他。 王生是喜好黄老学说的处士。曾被召进朝廷中,三公九卿全齐聚站在那里,王生是个老年人,说:“我的袜带松脱了。”回过头来对张廷尉说:“给我结好袜带!”张释之就跪下结好袜带。事后,有人问王生说:“为什么在朝廷上羞辱张廷尉,让他跪着结袜带?”王生说:“我年老,又地位卑下。自己料想最终不能给张廷尉什么好处。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张廷尉,让他跪下结袜带,想用这种办法加强他的名望。”各位大臣们听说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敬重张廷尉。 张廷尉侍奉景帝一年多,被贬谪为淮南王相,这还是由于以前得罪景帝的缘故。过了一些时候,张释之死了。他的儿子叫张挚,字长公,官职一直做到大夫,后被免职。因为他不能迎合当时的贵显要,所以直到死也没有再做官。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

张廷玉的人物成就

张廷玉为军机大臣时,“西北两路用兵,内直自朝至暮,间有一二鼓者”。八、九年间,雍正身体不好,“凡有密旨,悉以谕之” 。由于撰写谕旨的需要,雍正每天召见张廷玉多达十几次。 雍正即位第一年,张廷玉即升为礼部尚书,后又长期担任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可是他在雍正朝所做的主要工作,又确确实实是这些文字工作。就连雍正本人,也认为张廷玉的作用是“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承认他的功劳在于文字。且张廷玉所草之上谕,全合雍正本意,是以屡获表扬。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玉牒》总裁官。 雍正八年(1730年因西北用兵,雍正皇帝命设军机房,以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和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清稿史·张廷玉传论》)张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摺,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笔批发。”身为军机大臣的张廷玉每天一定被召入内廷以备应对,秉承圣旨,评议奏章政务,参与国家机密的商讨。军机处成为清朝的中枢机构并深深影响清代中后期的历史。张廷玉制定军机处廷寄办法,创廷寄之法,既保证了中央政令的严格贯彻,速度又较前加快,从而提高了清朝政府的行政效率。 清朝入关之初,沿前明旧制,官员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这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不利于下情上达;而且题本办文程序繁琐,还容易泄密。雍正年间,张廷玉把奏折制度化,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务,地方官员都先撰拟奏折,经过皇帝朱批,认可了,才写题本作正式报告。但奏折中的朱批内容,不得写入题本。题本由此成为官样文章,奏折代替了原来题本的作用,成为主要官方文书。这一制度坚持到清末。《清史稿·张廷玉传》载:“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此外张廷玉还制定了完善的保密制度,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清廷定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使奏折制度更加完善起来。自此以后,作为一种官文书制度的奏折制度才被确立下来。 它不仅牵涉朝廷政令的推行,而且关乎君臣间力的分配。它的确立和军机处的设立一样,都是清朝官僚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临终留下了令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的遗诏。虽然乾隆皇帝曾罢免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殊荣,但在张廷玉离世后,称张廷玉:“要请之愆虽由自取,皇考之命朕何忍违!且张廷玉在皇考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原旧臣,宜加优恤,应仍谨遵遗诏,配享太庙,以彰我国酬奖勤劳之盛典。”在整个清朝配享太庙的十二名异姓大臣中,张廷玉是唯一的汉人。

带有文中的成语

含“文”的四字成语好多: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一文不名 一个钱都没有. 一纸空文 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质非文是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主文谲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班马文章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不名一文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不直一文 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出文入武文武兼备. 单文孤证 仅有的证据.意指不足凭信.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 大有文章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大做文章 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大块文章 大块:大地.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地下修文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断发文身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多文为富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缛节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反面文章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废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分文不取 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分文不直 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高文典册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官样文章 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龟文鸟迹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慧业文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较武论文 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经文纬武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临文不讳 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被发文身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奇文瑰句 瑰:珍奇.优美的文章.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 识文断字 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酸文假醋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微文深诋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纬武经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文不对题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从字顺 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文风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君新寡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轻 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文韬武略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 文恬武嬉 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文武双全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文行出处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文以载道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文章憎命 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文治武功 比喻政治与军事.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 ……

带官的成语有哪些

【词目】喉舌之官【读音】hóu shé zhī guān【释义】掌管主要机关的官吏。比喻国家的重臣。旧时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出处】《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后汉书·左雄传》:“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guanyangwenshu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