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晦迹韬光”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晦迹韬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一什么之光的冇成语、一什么之光的冇成语、解释“晦迹韬光”、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是谁说的、光字在最后的成语有哪些、谁知道”晦迹韬光”和”韬光养晦”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等

一什么之光的冇成语

一、包含“光”的成语共有139个, 其中,24个在第一位: 光采夺目光彩夺目光彩陆离光彩耀目光彩溢目 光车骏马光风霁月光复旧物光怪陆离光华夺目 光辉灿烂光可鉴人光芒万丈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光前绝后光前启后光前裕后光天化日光焰万丈 光阴荏苒光阴如箭光阴似箭光宗耀祖 65个在第二位: 波光粼粼波光鳞鳞晨光熹微春光漏泄春光明媚 刀光剑影刀光血影电光朝露电光石火风光旖旎 风光月霁浮光掠影浮光略影浮光跃金和光同尘 湖光山色晖光日新辉光日新回光反照回光返照 火光烛天吉光凤羽吉光片裘吉光片羽金光盖地 驹光过隙零光片羽流光瞬息流光易逝明光烁亮 明光锃亮明光铮亮目光炯炯目光如豆目光如炬 目光如鼠片光零羽奇光异彩潜光匿曜潜光隐德 潜光隐耀容光焕发山光水色十光五色水光山色 韬光晦迹韬光敛彩韬光敛迹韬光灭迹韬光俟奋 韬光养晦韬光隐晦韬光隐迹韬光用晦韬光韫玉 五光十色霞光万道血光之灾油光晶亮油光可鉴 油光水滑游光扬声余光分人重光累洽珠光宝气 14个在第三位: 阐扬光大发扬光大化日光天霁月光风绝后光前 磊落光明鲁灵光殿陆离光怪石火光阴星灭光离 一寸光阴一寸金一而光油头光棍正大光明 36个在第四位: 暗淡无光黯淡无光八面见光扯空砑光穿壁引光 德厚流光东壁余光返照回光刮垢磨光赫赫之光 晦迹韬光浑俗和光混俗和光积厚流光敛锷韬光 漏泄春光漏泄春光鲁殿灵光掠影浮光满面红光 暮景残光谦尊而光日月无光日月重光石火电光 鼠目寸光水色山光弢迹匿光韬曜含光无私之光 煦色韶光迅电流光养晦韬光一扫而光旖旎风光 凿壁偷光

一什么之光的冇成语

一、包含“光”的成语共有139个, 其中,24个在第一位: 光采夺目光彩夺目光彩陆离光彩耀目光彩溢目 光车骏马光风霁月光复旧物光怪陆离光华夺目 光辉灿烂光可鉴人光芒万丈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光前绝后光前启后光前裕后光天化日光焰万丈 光阴荏苒光阴如箭光阴似箭光宗耀祖 65个在第二位: 波光粼粼波光鳞鳞晨光熹微春光漏泄春光明媚 刀光剑影刀光血影电光朝露电光石火风光旖旎 风光月霁浮光掠影浮光略影浮光跃金和光同尘 湖光山色晖光日新辉光日新回光反照回光返照 火光烛天吉光凤羽吉光片裘吉光片羽金光盖地 驹光过隙零光片羽流光瞬息流光易逝明光烁亮 明光锃亮明光铮亮目光炯炯目光如豆目光如炬 目光如鼠片光零羽奇光异彩潜光匿曜潜光隐德 潜光隐耀容光焕发山光水色十光五色水光山色 韬光晦迹韬光敛彩韬光敛迹韬光灭迹韬光俟奋 韬光养晦韬光隐晦韬光隐迹韬光用晦韬光韫玉 五光十色霞光万道血光之灾油光晶亮油光可鉴 油光水滑游光扬声余光分人重光累洽珠光宝气 14个在第三位: 阐扬光大发扬光大化日光天霁月光风绝后光前 磊落光明鲁灵光殿陆离光怪石火光阴星灭光离 一寸光阴一寸金一而光油头光棍正大光明 36个在第四位: 暗淡无光黯淡无光八面见光扯空砑光穿壁引光 德厚流光东壁余光返照回光刮垢磨光赫赫之光 晦迹韬光浑俗和光混俗和光积厚流光敛锷韬光 漏泄春光漏泄春光鲁殿灵光掠影浮光满面红光 暮景残光谦尊而光日月无光日月重光石火电光 鼠目寸光水色山光弢迹匿光韬曜含光无私之光 煦色韶光迅电流光养晦韬光一扫而光旖旎风光 凿壁偷光

解释“晦迹韬光”

[解词]韬:掩藏,收敛。 光:光芒,比喻才华。 晦:隐晦,不明显。 迹:踪迹。 [释义]收敛起来光芒,隐藏起踪迹。比喻不显露才能。 [出处]唐·魏徵等《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近义]深藏若虚/不露锋芒/不露圭角 [反义]露才扬己/锋芒毕露 [连用]常与“怀才报德”连用。 [活用]可活用作“韬光隐迹”、“韬光灭迹”。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是谁说的

  庄子.外篇 天道
  天 道
  【原文】
  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2),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3),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4),其自为也(5),昧然无不静者矣(6)。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7),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8),平中准(9),大匠取法焉(10)。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11);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12),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13),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14)。虚则静,静则动(15),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16)。无为则俞俞(17),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18),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19)。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20),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21)。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22),此之谓大本大宗(23),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译文】
  自然规律的运行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统治的规律也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天下百姓归顺;思想修养臻于圣明的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不曾中断和停留,所以四海之内人人倾心折服。明白于自然,通晓于圣哲,对于了解帝王之德的人来说,上下四方相通和四季的畅达,全都是自身的运动,晦迹韬光不露形迹从不损伤静寂的心境。圣明的人内心宁寂,不是说宁寂美好,所以才去追求宁寂;各种事物都不能动摇和扰乱他的内心,因而心神才虚空宁寂犹如死灰。水在静止时便能清晰地照见人的须眉,水的平面合乎水平测定的标准,高明的工匠也会取之作为水准。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圣明的人心境是多么虚空宁静啊!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可以作为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古代帝王和圣明的人都停留在这一境界上。停留在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虚淡,空灵虚淡也就会显得充实,心境充实就能合于自然之理了。心境虚空才会平静宁寂,平静宁寂才能自我运动,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不有所得。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了。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帝王之位,就象唐尧作为国君;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臣下之位,就象虞舜作为臣。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尊上的地位,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庶民百姓的地位,就算是通晓了玄圣素王的看法和主张。凭借这个道理退居闲游于江海,山林的隐士就推心折服;凭借这个道理进身仕林而安抚世间百姓,就能功业卓著名扬四海而使天下大同。清静而成为玄圣,行动而成为帝王,无为方才能取得尊尚的地位,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这就叫做把握了根本和宗原,而成为跟自然谐和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情,便是跟众人谐和的人。跟人谐和的,称作人乐;跟自然谐和的,就称作天乐。

谁知道”晦迹韬光”和”韬光养晦”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两个成语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huijitaoguang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