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沥胆堕肝”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沥胆堕肝”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 摧肝沥胆的意思、求“沥胆堕肝”的解释、披肝沥胆和推心置腹的区别、披肝沥胆的披是什么意思、披肝沥胆的成语典故、披肝沥胆是什么意思?等

成语 摧肝沥胆的意思

没有“摧肝沥胆”这个成语,
“()肝沥胆”的成语有:
隳肝沥胆】【刳肝沥胆】【剖肝沥胆】【披肝沥胆
倾肝沥胆】【摅肝沥胆】【输肝沥胆
隳肝沥胆
【注音】huī gān lì dǎn
【典故】宰物者虽朝许之以纶诰,暮许之以席,厚则厚矣,遽责有隳肝沥胆同厮养之用力,亦难哉!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书》
【解释】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处世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赤胆忠心披肝沥胆
刳肝沥胆
【注音】kū gān lì dǎn
【出处】烦读圣听至于四五,刳肝沥胆,盈卷溢幅。 宋·司马光《辞修起居注第五状》
【解释】犹言披肝沥胆。比喻竭诚相见。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说真心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披肝沥胆
剖肝沥胆
【注音】pōu gān lì dǎn
【典故】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材。 《史记·淮阴侯列传》百辟庶尹,四方岳牧,稽图谶之文,顺亿兆之请,披肝沥胆,昼歌夜吟。 《隋书·李德林传》
【解释】比喻开诚相待。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披肝沥胆
披肝沥胆
【拼音】pī gān lì dǎn
【典故】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 唐·黄滔《启裴侍郎》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宋·司马光《体要疏》
【释义】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非常忠诚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肝胆相照诚心诚意
【相反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倾肝沥胆
【注音】qīng gān

求“沥胆堕肝”的解释


dǎn
ò
gān比喻竭尽忠诚。唐·李颀《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堕肝惟恐后。”典故出处
唐·李颀《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堕肝惟恐后。”
近义词
沥胆披肝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竭尽忠诚。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竭尽忠诚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披肝沥胆和推心置腹的区别

两者在释义与出处上有所不同。
一、释义不同
1、披肝沥胆: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2、推心置腹:推出自己的赤心,放置在别人的腹中。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比喻真诚待人。
二、出处不同
1、披肝沥胆
出处:唐·黄滔《启裴侍郎》:“沥胆披肝,誓于死节。”
译文:真心相见,发誓誓死忠诚。
2、推心置腹
出处:南朝 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译文:萧王真诚待人;怎么能不让下为他送死!
扩展资料
一、披肝沥胆近义词
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释】: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二、推心置腹近义词
推诚相见 [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 ] 
【解释】: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译文】:我与蜀国之主,相互真心对待人,对方如果了解我明白我,一定不肯杀我家人的。

披肝沥胆的披是什么意思

披肝沥胆_成语解释【拼音】:pī gān lì dǎn【释义】: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出处】: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例句】:我每遇着我所敬爱而知心的人,就喜欢~地畅谈。 ★邹韬奋《经历·初出茅庐

披肝沥胆的成语典故

【出处】: 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披肝沥胆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
中文发音: pī gān lì dǎn。
成语出处: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
译文:眼泪落在毛巾上,竭尽忠诚的守护,誓死也要保持自己的节操。
成语辨析:披肝沥胆和“肝胆相照”;都形容对人忠诚。但“肝胆相照”中的“相”字;表示“对人”或“相互之间”;而披肝沥胆无“相”字;可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人民、对党、对祖国的忠诚。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典故说明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静帝年方八岁,无法亲政。当时朝廷之中,以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政治声望最高。郑译和刘昉等大臣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拟一份假遗嘱,称宣帝让杨坚代为摄政,辅佐静帝。
后来杨坚藉诏书的名义,接管了京师的军队,并铲除异己,控制整个军队。郑译和刘昉拥戴杨坚上台,其实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们建议由杨坚出任大冢宰,郑译任大司马,刘昉任小冢宰。
杨坚不愿放弃手中的力,明白他若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和亲信。杨坚见李德林才华洋溢,且有匡世救国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为府兼仪同大将军,并李德林的建议,自任丞相,让郑译任丞相府长吏,刘昉任丞相府司马,以便控制他们。而后杨坚弑静帝,篡北周,国号隋。
隋立之后,李德林认为梁士彦及元谐等人仍有谋反之心,于是写了〈天命论〉,详论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于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举古代圣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顺人心,所以能够建立邦业,造福万民。
今日隋文帝也是因为四方臣民诸侯的爱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谶语为证,因为隋文帝对人总是坦诚相待,忠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业,统治天下,以此劝梁士彦等人打消谋反的念头。后来「披肝沥胆」被用来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lidanduogan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