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临危自计”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临危自计”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出自哪里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临危护母 译文、2个比较少的成语故事、临危不惧是什么意思?、临危护母 译文、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等词语的意思!等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出自哪里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临危受命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力挽狂澜出自韩愈《进学解》

临危护母 译文

一、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少年时是书生,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们都丢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
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杀了我之后放过我的母亲吧。”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
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推着小车把他母亲拉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仪节操。
二、原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三、出处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司马芝传》。
扩展资料
文章涉及主人公介绍
司马芝,字子华,生卒年不详,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曾以遵守礼义著名。曹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营县长。 
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历任大理正、甘陵等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等。司马芝为人正直,不惧势,连太皇太后卞氏的说情也不予通融,又能体贴下,不谋私利,是魏国历任河南尹中最杰出的清正官员。
司马芝宽恕嫌犯
不久,司马芝被提升为大理正。有人偷窃了官府的白绸放在厕所上面。吏卒们怀疑是女工干的,就把她们抓起来关进监狱。司马芝说:“处罚罪行时的失误,都是失误在用刑过分苛刻残暴上。现在先找到了赃物,然后才去审讯,求得供词。
如果她们经不住拷打,有可能被迫说假话承认偷窃。根据假话定的案情,是不能用来判断罪案的。而且执政宽大简便,使人民容易服从,这是德行高尚人物的教化。
不放过一个有罪的人,只是平庸世道的治理方法罢了。如今我宽恕了这些嫌疑犯,用来发扬使人民容易服从的道义,不也是可以的吗?”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司马芝历任甘陵、沛郡、阳平等地太守,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不给太监传话。
司马芝给下官员们写了告示,规定教令说:“君王能够设立法令,却不能让吏员们一定不违犯法令。吏员们能触犯教令,却不能让君主始终不知道。设立了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们触犯了教令让君主知道后,就是官吏们的灾祸了。
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于是他下的官吏们没有不以此勉励自己的。门下循行官曾经怀疑门干偷了发簪,门干的说法与此不相符,曹掾就把他抓来判罪。
司马芝下令说:“凡是事物都有相似得难以分别的,如果没有离娄那样的眼力,很少能不受迷惑。即使真是门干偷的,循行官怎么会忍心把一个簪子看得那么重,却把伤害自己的同类看得很轻呢?这件事放下不要再审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二十四史之一)

2个比较少的成语故事

1、倚马千言
【成语故事】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
【释义】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写文章
【示列】他倚马千言,很快就完成了调查报告。
2、临危自计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自称建兴王,卢龙节度使朱滔也叛乱,自称冀王,而他的哥哥朱泚进攻长安自立为皇帝,改国号秦。唐德宗逃到奉天,只有大将军吴溆不临危自计,前去长安游说朱泚归降朝廷而被杀。
【解释】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自私
【相反词】置之度外
【举例】大丈夫是不会临危自计的。
3、十行俱下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释义】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近义词】一目十行
【示列】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4、才气无双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
【释义】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能
【近义词】才气过人
【示列】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
5、拾人牙慧
【成语故事】晋康帝时建武将军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率军北伐攻打后秦姚襄失败而归,被流放到信安,他的外甥韩康伯一直跟随他,他每天教外甥用兵之道。韩康伯自以为学到了精华,经常对外夸夸其谈,殷浩说:“康伯连我的牙慧都没有捡到。”
【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别人言论
【近义词】拾人涕唾人云亦云
【相反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示列】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临危不惧是什么意思?

据《三国志·魏书·陈留王传》记载,公元263年,魏元帝曹奂派大将邓艾、钟会伐蜀,11月,蜀国灭亡。钟会欲叛魏自立,便诬告邓艾谋反。魏元帝听信诬告,命钟会擒住邓艾。正当钟会与亲信商议发动叛变时,相国司马昭却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中说:“恐邓艾不肯就擒,吾自率领十万大兵驻扎长安,相见在近。”钟会看后,大吃一惊:“擒拿邓艾,相国明知我能办到,今日自引重兵前来,这是怀疑我了。”急忙召集部下商议对策。这时,蜀汉降将姜维献计说:“近闻郭太后新亡,可诈称郭太后有遗诏,教讨司马昭。”钟会同意。到了元宵佳节,钟会乘给郭太后举行哀悼仪式之机,声称:“郭太后有遗诏,命钟会讨伐司马昭。”众官兵慑于兵威,只得依从。只有相国左司马(官名)夏侯和、骑士曹(官名)朱抚严词拒绝。护军胡烈也反对叛乱,他利用亲兵外出取食的机会,写了封密信送给城外的儿子胡渊。胡渊得到信后,立即奔赴军中,向士兵散布流言,说钟会已挖下大坑,要杀尽众将士;相国已率三十万大军前来讨伐。军中官兵听了,人心大乱。胡渊乘机率军攻入钟会的大本营。钟会被乱箭射死。事件发生后,魏元帝下了诏书,表彰夏侯和、朱抚等“皆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意思是说他们在遇到危难的时候,也毫不惧怕。同时,给他们一一加官封爵。“临危不惧”这个成语由“临危不顾”而来,表示遇到危难的时候,毫不惧怕。

临危护母 译文

一、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少年时是书生,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们都丢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
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杀了我之后放过我的母亲吧。”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
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推着小车把他母亲拉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仪节操。
二、原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三、出处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司马芝传》。
扩展资料
文章涉及主人公介绍
司马芝,字子华,生卒年不详,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曾以遵守礼义著名。曹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营县长。 
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历任大理正、甘陵等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等。司马芝为人正直,不惧势,连太皇太后卞氏的说情也不予通融,又能体贴下,不谋私利,是魏国历任河南尹中最杰出的清正官员。
司马芝宽恕嫌犯
不久,司马芝被提升为大理正。有人偷窃了官府的白绸放在厕所上面。吏卒们怀疑是女工干的,就把她们抓起来关进监狱。司马芝说:“处罚罪行时的失误,都是失误在用刑过分苛刻残暴上。现在先找到了赃物,然后才去审讯,求得供词。
如果她们经不住拷打,有可能被迫说假话承认偷窃。根据假话定的案情,是不能用来判断罪案的。而且执政宽大简便,使人民容易服从,这是德行高尚人物的教化。
不放过一个有罪的人,只是平庸世道的治理方法罢了。如今我宽恕了这些嫌疑犯,用来发扬使人民容易服从的道义,不也是可以的吗?”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司马芝历任甘陵、沛郡、阳平等地太守,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不给太监传话。
司马芝给下官员们写了告示,规定教令说:“君王能够设立法令,却不能让吏员们一定不违犯法令。吏员们能触犯教令,却不能让君主始终不知道。设立了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们触犯了教令让君主知道后,就是官吏们的灾祸了。
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于是他下的官吏们没有不以此勉励自己的。门下循行官曾经怀疑门干偷了发簪,门干的说法与此不相符,曹掾就把他抓来判罪。
司马芝下令说:“凡是事物都有相似得难以分别的,如果没有离娄那样的眼力,很少能不受迷惑。即使真是门干偷的,循行官怎么会忍心把一个簪子看得那么重,却把伤害自己的同类看得很轻呢?这件事放下不要再审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二十四史之一)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等词语的意思!

1、临危不惧
释义: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危不惧也。”
解释:生死是天命,贫富靠时运。埋怨生死的人,不懂天命。埋怨贫富的人,不懂时运。因此,大难当头毫不畏惧。
2、勇往直前
释义: 勇敢地一直无畏地前进。
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解释:不必顾虑身旁人的是是非非,不要计较自己的得与失,勇敢地一直无畏地前进,大声讲出别人不敢说的话。
3、前仆后继
释义: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
出处:清·秋瑾《吊吴烈士樾》:“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解释: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永远都有人在后面,君不愧为轩辕子孙!
4、力挽狂澜
释义: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出处:清·秋瑾《失题》:“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天才;立大业;拯斯民于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解释: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要努力挽救国不将国的混乱局面。具有天才的能力,抱着树立大业的志向。拯救这些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把国家的奠基巩固的如磐石一般坚韧。不是大英雄不能够胜任。
5、中流砥柱
释义: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解释:我曾经和国君一起渡河时,遇到一只鼋,它咬住车子左边那匹马的脚,拖着潜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
6、大义凛然
释义: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出处:宋·曹铺《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裾首倡。”
解释: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振起手臂,最先发动起来。
7、豪情壮志
释义: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解释:他们大多数已经两鬓花白,然而依然拥有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更能看出他们的坚强。
8、不屈不挠
释义: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 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解释: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9、披荆斩棘
释义: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解释:为我在创功立业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linweiziji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