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礼贤接士”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礼贤接士”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魏文侯以大夫僭国,礼贤下士,以收人望,邀誉于诸侯,游士依以发迹,实开战国养士之风 求问是什么意思谢、礼贤接士是什么意思及造句、形容接交文人的成语、什么是“士”、《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言为士则》、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土归如水之投东,何况同宗乎是什么意思等

魏文侯以大夫僭国,礼贤下士,以收人望,邀誉于诸侯,游士依以发迹,实开战国养士之风 求问是什么意思谢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是以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成为诸侯为标志的。中国真正的封建制度,其实就是秦朝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而犹以春秋为典型。封建,是封土建国的意思。国家的土地不是由主君一人所拥有,而是分封给了各地的诸侯。当时的政治体制是,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诸侯内部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分封给家臣(士)。按照这种体制,士只效忠于卿大夫而不必效忠于诸侯,卿大夫只效忠于诸侯而不必效忠于周天子。也就是我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我主君的主君不是我的主君的意思。赵、韩、魏三家原本只是晋国的卿大夫而不是诸侯,但他们强大起来后(打败智氏)瓜分了晋国,成为诸侯。这个下克上的举动使天下所有的诸侯(当时的周天子已经没落了)都意识到,如果不约束自己的卿大夫的力量,他们很有可能取自己而代之。所以从魏文侯开始,所有的诸侯都开始约束卿大夫,而直接重用士。其实就是将“我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变成“所有人都是我的臣子”,也就是逐渐开始了中央集。因此整个战国期间,士的地位大幅度提升。看看史书就可以知道。春秋时期,活跃在历史上的都是大贵族出身的卿大夫。而到了战国,各种各样小贵族出身的苏秦张仪商鞅白起李牧等等都跳了出来,整个战国成了士的天下。而到了秦朝,则更进一步。秦始皇直接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封建制度。但法家制度不适合治理天下,六国的余孽跳出来推翻了秦朝。西汉早期实行的是半封建半郡县制,但整个历史潮流是往郡县制也就是中央集发展的,在七国之乱后终于彻底实行了郡县制。之后则是由虽然名义上不是贵族但实际上是贵族的世家大族一直与皇帝争,到了宋朝实行完全的科举制才真正实行了中央集制。然后就是皇帝与官僚阶级争。

礼贤接士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中文发音: lǐ xián jiē shì。成语解释: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成语出处:宋 - 王谠《唐语林 - 政事》:“三年为蜀帅,惠化大行,不事威仪,礼贤接士。”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爱惜人才褒贬解析:中性成语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盛气凌人

形容接交文人的成语

1、成语:礼贤下士 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解释]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2、成语:礼贤远佞解释:敬重有才德的人,疏远巧言献媚的人。3、【成语】: 礼士亲贤【拼音】: lǐ shì qīn xián【解释】: 尊敬亲近有才有德的人。4、【成语】: 爱人好士【拼音】: ài rén hào shì【解释】: 爱护、重视人才。5、【成语】: 礼贤接士【拼音】: lǐ xián jiē shì【解释】: 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以上,供参考!

什么是“士”

“士”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一个男子到了成年,要将头发盘起成发髻(一竖),再用一根头簪子来固定住(中间的横)。最下一横表示头(皮)。士-----成年男子。

《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言为士则》

德行第一之一、仲举礼贤(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译)陈蕃(字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字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下边给的链接是我写的一篇谈论的文章,你可以参考。

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土归如水之投东,何况同宗乎是什么意思

荆州刘表礼贤下士,士人归顺他就像水向东流一样,更何况你是他的同宗呢?这是劝刘备去依附刘表。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lixianjieshi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