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门户之争”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门户之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网易为什么要做有态度的门户、古文翻译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什么是门户网站?请举例说明、( )( )( )争、门户倒着相对打一成语、经今古文之争有怎样的典故?等

网易为什么要做有态度的门户

成功只是他人的评价,态度才能让你忠于内心。我们追逐成功的目标,更希望做有态度的新闻。我们已拥有众多有态度的网民,我们希望自己也能更有态度。我们是网易,做有态度的门户,从分享这些不平凡的态度故事开始……

古文翻译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

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误区。推究他们争论的缘故, 是因为他们只是沸沸扬扬地争论空话而不切合世事罢了。满意望

什么是门户网站?请举例说明

门户(portal)。原意是指正门、入口,现多用于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和企业应用系统的门户系统。 广义注解 这里是一个应用框架,它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地建立企业对客户、企业对内部员工和企业对企业的信息通道, 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 狭义注解 所谓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发动机、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驻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发动机、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等。在我国,典型的门户网站有新浪网、网易和搜狐网等

( )( )( )争

  暗斗明争 (àn dòu míng zhēng)
  解释: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夺利。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南方的桂滇黔等小军阀,暗斗明争,弄得全中国民不聊生。”
  示例:~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触斗蛮争 (chù dòu mán zhēng)
  解释: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后以之比喻为私利而争斗。
  出处:清·尤侗《注云飞·十空曲》:“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
  示例:~,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 ★清·王韬《答强弱论》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寸土必争 (cùn tǔ bì zhēng)
  解释: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出处:元·金好问《鸿沟同钦叔赋》:“雌雄自决已无策,尺寸必争唯上流。”
  示例:我们是针锋相对,~,绝不让国民党轻轻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非誉交争 (fěi yù jiāo zhēng)
  解释:非:同“诽”;交:交替;争:争执。诽谤和赞誉交织在一起,争持不下。
  出处:《韩非子·南面》:“人主释法而以臣备臣,则相爱者比周而相誉,相憎者朋党而相非,非誉交争,则主惑乱矣。”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分秒必争 (fēn miǎo bì zhēng)
  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充分利用一切时间。
  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示例:我决心以~的速度,争取十二年来已失去的光阴。 ★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序言》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好让不争 (hào ràng bù zhēng)
  解释:乐于谦让,不喜欢与他人争执。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如此看来,这几个交易光景,岂非好让不争的一幅行乐图么?”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虎斗龙争 (hǔ dòu lóng zhēng)
  解释: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示例: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又见战征之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鸡鹜相争 (jī wù xiāng zhēng)
  解释: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示例:~,终无了期,虽有文治派之徐世昌,亦奚补乎?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零二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据理力争 (jù lǐ lì zhēng)
  解释: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益、观点等。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示例:我们再去~,非达到目的不走。 ★巴金《家》八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两虎相争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解释: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必有一伤。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
  龙斗虎争 (lóng dòu hǔ zhēng)
  解释: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于是七雄虓阚,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龙战虎争 (lóng zhàn hǔ zhēng)
  解释: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于是七雄虓阚,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示例:三国·魏·邓艾《报后主降书》:“王纲失道,群英并起,~,终归真主。”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蛮触相争 (mán chù xiāng zhēng)
  解释: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示例: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不离蜗角。 ★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一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蛮触之争 (mán chù zhī zhēng)
  解释: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示例:~,要于兴、观、群、怨,丝毫未有当也。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下卷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门户之争 (mén hù zhī zhēng)
  解释:宗派之间的争论。
  出处:《清史稿·沈桂芬翁同龢等传论》:“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
  示例:长期的~,使两位学者都荒废了自己的宝贵时光。 ★《文摘周报》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面引廷争 (miàn yǐn tíng zhēng)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面折廷争 (miàn zhé tíng zhēng)
  解释: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示例:耶律楚材~,言人所难言,人皆危之。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佑二年》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面折庭争 (miàn shé tíng zhēng)
  解释: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你夺我争 (nǐ ó wǒ zhēng)
  解释: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东扯西拽你夺我争,纷纷乱嚷。”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朋党之争 (péng dǎng zhī zhēng)
  解释:朋党:同类的人为怎么目的而相勾结。指封建士大夫为争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之间的互相斗争。
  出处:《荀子·臣道》:“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
  示例:吴老总兵自从边关退役回京养老,就参与朝廷的~,东林与复社是朝中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派别。 ★三月夫《吴三贵》七
  犬兔之争 (quān tù zhī zhēng)
  解释:比喻毫无意义的争斗。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雀鼠之争 (què shǔ zhī zhēng)
  解释:指强暴侵凌引起的争讼。
  出处:《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蜗角斗争 (wō jiǎo dòu zhēng)
  解释:蜗:蜗牛;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示例:~,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宋·辛弃疾《哨遍·秋水观》词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蜗角之争 (wō jiǎo zhī zhēng)
  解释: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示例: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宋礼立裹之约,希~。”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燕蝠之争 (yàn fú zhī zhēng)
  解释:燕子和蝙蝠争论何为晨昏。比喻无意义的争吵。
  出处:宋·朋万九《东坡乌台诗案·寄周邠诸诗》载:“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
  示例:左右蜗蛮战,晨昏燕蝠争。 ★宋·薛季宣《游竹陵善涧》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蚁斗蜗争 (yǐ dòu wō zhēng)
  解释:比喻微末的争斗。
  出处:宋·刘克庄《和仲弟》之四:“蚁斗蜗争求予没,老夫身世自难裁。”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与人无争 (yú rén wú zhēng)
  解释: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示例:大师出家遁世,~,决不会来抢这个虚名儿。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九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与世靡争 (yǔ shì mǐ zhēng)
  解释:和世上的人没有争执。形容脱俗拔尘的达观态度。
  出处: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与世无争 (yú shì wú zhēng)
  解释:世:世人,周围的人。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示例:既然人家同我不对,我也乐得~,回家享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鹬蚌相争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示例: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知出乎争 (zhì chū hū zhēng)
  解释:智:同“智”;争:斗争。聪明才智是在反复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比喻智慧来源于实践。
  出处:《庄子·人间世》:“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知而不争 (zhī ér bù zhēng)
  解释:争:争辩。了解是非却不据理力争。形容不坚持原则。
  出处:《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示例:庆闻君蔽于事为不明,臣~为不忠。(《资治通鉴·梁纪·高祖太清二年》)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智出乎争 (zhì chū hū zhēng)
  解释:争:斗争。聪明才智是在反复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比喻智慧来源于实践。
  出处:《庄子·人间世》:“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门户倒着相对打一成语

谜底答案:门当户对成语意思: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

经今古文之争有怎样的典故?

儒学经典——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著作,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传播,崇奉勿替,经过历代统治者和封建知识分子的训释和阐发,形成了经学。
汉朝自武帝以来,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儒学传授出现了一个空前昌盛的局面。博士官学中不但经学博士完备,而且由于经学师承的不同,往往一经兼有数家,各家屡有分合兴废。甘露三年(前51),汉宣帝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诏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等儒生,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举行会议,讲论五经异同,由他亲自裁定评判。经过这次会议,博士员中《易》增立“梁丘”,《书》增立“大小夏侯”,《春秋》增立“谷梁”。到了宣帝来年,五经共有十二家博士。博士就是经师,他们的任务是记诵和阐释儒家经典。他们解经繁密驳杂,有时一经的解释达百余万言。博士有弟子,武帝时博士弟子五十人,以后递增,成帝时多至三千人,东汉顺帝时甚至达到三万人。经学昌盛和博士弟子众多,主要是由于经学从理论上为汉朝的统治进行了辩护,因此统治者对儒生实行了广开“禄利之路”。
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搜集与整理图书的热潮。汉武帝敕令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同时设写书之官写书籍。当时集中的图书数量颇多,外廷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宫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当时的皇家图书馆,已初具规模。以后,汉成帝命陈农访求天下遗书,从此皇家图书馆的图书,日益丰富。成帝以图书既多,杂乱无章,乃派员分别整理而以刘向总其事。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任宏校兵书,尹咸校数术(占卜之书),李柱国校方技(医药之书)。每一书校毕,都由刘向条成篇目,写出提要。后刘向子刘歆继承父业,完成这一工作,并且总括群篇,撮其指要,写出了《七略》一书:《辑略》《诸书总要》、《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总共著录图书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大致都保存在《汉书·艺文志》中。
孔子刘歆在校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经书的不同底本,因而导致了经学内部今文经和古文经的区分和两派的争论。原来西汉博士所传述的儒家经典,是根据战国以来学者师徒父子口耳相传,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到汉代才一一写成定本。而民间却仍有用秦以前古文字写成的经书,相传出于孔子住宅壁中和民间。如武帝末,鲁共王《刘馀》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礼》和《论语》、《孝经》等,都是用古文字书写的,因被称为“古文经”。而原来用隶书字体写的便被称为“今文经”。
今文经和古文经不仅字体不同,篇章多少不同,而且对经学内容的解释也有很大差异。今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致用”,着重章句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其特色是结合当时政治需要为现实服务。古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识古”,详于训诂,把儒学经典视为古代历史资料,主张实事求是,反对借题发挥。它在理论上没有重大发明,但在认辨解释先秦文字的过程中,建立了系统的训诂方法,有一定的贡献。今文经出现较早,董仲舒以治今文经《春秋公羊传》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在他的建议下,今文经陆续被立为学官。如《诗》有鲁、齐、韩三家;《书》有欧阳、大、小夏侯;《易》有施、盂、梁丘、京;《礼》有大、小戴;《春秋》有严、颜(均为公羊家)等,都先后被立为博士。古文经晚出,遭到今文经派的排斥,长期不得立于学官。
西汉末年,刘歆“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以与今文博士相抗衡。哀帝命他与五经博十讨论,但博十们多不赞成,或不肯表示意见,或说《尚书》二十九篇已完备,或说左氏不传《春秋》。刘歆因而写了一篇著名的《让太常博士书》,他一方面攻击今文经传是“因陋就寡”,“保残守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而残缺的原因是由于秦始皇“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的缘故。另一方面则竭力宣传古文经传的可靠,认为它可以补现有经传的残缺,如《古文尚书》较伏生所传多十六篇等;它又可以校补现有经传的脱误,较现有经传为可信。如刘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由于刘歆言词激切,遭到今文学家古代铜器和当官员们的怨恨和猛烈攻击。当时任大司空的儒者师丹,对于刘歆的主张极力反对,向哀帝表奏刘歆“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刘歆虽未遭到哀帝斥责,但由是忤执政大臣,刘歆惧诛,求出补吏,从此离开长安,到外地任职,这次争论以无结果而告终。此后,经学出现了今文和古文两个派别,争论异常激烈。
原来,汉朝自武帝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通晓儒家的“五经”,就成为人们仕进的重要途径。武帝还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置魄师,以养天下之士”。当时所建立的学官,大抵是今文经学家。由于今文家的学说受到了国家法令的提倡,士子们当然趋之若鹜,国家选拔官吏,也大都以这些学说为准则。久而久之,朝廷中的大臣,自然也以今文经学的信徒为主。这些人一旦进人仕途,自然要把自己信奉的说法视为唯一合于孔子之道的“真理”。学派门户之见与利禄之争交织在一起,相持不下
古代帝王平帝时,王莽当,由于托古改制的需要,刘歆借机把《左氏春秋》、《古文尚书》、《逸礼》、《毛诗》立于学官,后又立《乐经》为博士,《周官经》六篇也立为博士,古文经学逐渐成为官学。
东汉光武帝即位,聚集四方学者于京师洛阳,废除王莽时所立的古文经博士,复立今文经十四博士,建武年间,大司徒韩歆又提出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又引起一场争论,最后由光武帝决定立《左氏春秋》为博士,因“群议讙”,不久又废。章帝时,曾在洛阳北宫白虎观,召集群儒讲论《五经》异同。章帝亲临主持,并作结论。白虎观会议的结果,由著名史学家班固编成《白虎通义》一书,它集中了今文经学的基本观点,是我们了解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资料。终汉之世,古文经没有再立于学官。可是由于古文经学在内容上胜过今文,再加上东汉时期,古文经学家中出了几位大师,如贾逵、服虔、马融、郑玄等都是古文家或兼通今古。马融是马太后(明帝皇后)的侄子,贵族地位足以保卫他的经师地位。他学问广博,通各经,门下有好几千名学生,因此,古文派地位就更高了。他的学生郑玄,名望尤高。在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注经的影响下,今古文渐趋于混同。汉末,经董卓之乱,博士失官守近三十年,今文经学遂日益衰微。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enhuzhizheng.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