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木落归本”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木落归本”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叶落归根”和“落叶归根”怎么解释?是一样的意思吗?、木( )( )( )填空,成语。、带木字的成语有哪些、探讨 落木与落叶的区别、语文问题(成语)、探讨 落木与落叶的区别等

“叶落归根”和“落叶归根”怎么解释?是一样的意思吗?

叶落归根”和“落叶归根”是一样的意思。
叶落归根
(成语)
〖解释〗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示例〗树高千丈,~,将来总得有个着落,不能不说说明白。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 )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近义词〗饮水思源木落归本
远在海外的中华赤子常用“叶落归根”来表示思念故土之情。叶落归根一词的意思最早见于《荀子-致仁篇》,原句是:“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这在《汉书-翼奉传》的注里被引申为“木落归本,水落归末”。当时的语义比较浅显,也比较接近“叶落归根”这句俗话了。宋人所作的佛教书籍《传灯录》便明确出现了这句俗话,六祖惠能涅槃时,答众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后来,陆放翁干脆把这句俗话纳入诗中,作成“云闲望出轴,叶落喜归根”的佳句。
落叶归根
(成语释义)
落叶归根是指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根旁,变成肥料滋养树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示例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三十八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余亚飞《落叶归根》:“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用法
【近义词】:故土难离解甲归田
【反义词】:流离失所离乡背井四海为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

木( )( )( )填空,成语。

木头木脑 形容呆板、迟钝 木雕泥塑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木梗之患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木公金母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木坏山颓 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木落归本 犹言叶落归根木讷寡言 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 木心石腹木人石心木朽蛀生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希望帮到你 望 谢谢 加油

探讨 落木与落叶的区别

这个问题牵涉到古今字义的变化,以及诗词固定意象的形成和使用。
在古时候,“木”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树”的意思,是个名词。这一点我们看小篆的字形就知道,“木”字其实就是一棵树的形状。那么“树”又是什么意思呢?“树”是人手拿着一棵树在栽种的样子,所以,“树”是动词,有“十年树木”,“树立威信”之类的讲法。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古诗中很少看到“树叶”,却有“木叶”的词语。因为“木”原本就是树,今天说“树叶”,古时就是“木叶”。如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曹丕的“草木摇落露为霜”。直到汉唐时节,树、木才开始混用,如唐朝马戴的《楚江怀古·其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那什么时候用“树”,什么时候用“木”呢?这其中是有微妙的不同的,我们不妨看两首诗感觉一下。南北朝时期吴均的《答柳恽》: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
再看曹植的《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
从这两首诗的不同情境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木”本身带有了冷落、枯萎的味道,适合表现寒冷萧瑟的意味;而“树”则更多地表现了枝叶茂盛的大树状态。“木”不但带了树干枯黄的颜色暗示,同时给我们以粗糙、龟裂等树干才有的触感,让人自然形成衰败、萧条的意象认识。
也就是说“木”有了固定的意象。古诗中使用“木叶”的场合和“落叶”也不一样。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明显是写秋天的落叶萧瑟下坠,而曹植的《美女篇》中,“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则可以看出使用“落叶”的情况是更轻柔,更飘逸的叶落状态。
经过这些意象的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树叶”、“落叶”更适合形容春夏之时,在微风抚慰下飘飘洒洒,一落三荡的唯美绿叶飘飞状态。而“木叶”、“落木”则适合在秋冬之时,寒风凛冽摧残得枯枝上的败叶飒飒下坠的景象,意象联想自然就和离人、游子、清秋、悲伤这些感受结合起来。
因为“木”即树,本身就包括了树干和树叶,所以“落木”一词在当时是就是指“落叶”,只不过利用了“木”这种本身附带的诗词意象,为整首诗沉雄、悲凉的基调描写添砖加瓦
至于有些朋友说“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指在江边看到放木排或者送木头去下游的景色,思路开阔是好的,但是于整体的意境并不符合,这里就不讨论了。

语文问题(成语)

①表示注意力集中的成语
屏气敛息
屏气凝神
目不转睛
不知肉味的解释'>三月不知肉味
倾耳注目
全神贯注
心无二用
聚精会神
心致志。
一心一意
②含拟人修辞的成语
鸟语花香 莺歌雁舞山欢海笑 山呼海啸 青山起舞 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
花枝招展 烘云托月龙争虎斗 风卷残云 鼠窃狗盗兔死狐悲 鼠目寸光
③含夸张修辞的成语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一步登天 一日千里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一手遮天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寸步难行 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④描写心里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⑤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
百花齐放,绿树成荫,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拈花惹草 奇花异草 桃红柳绿 ①表示注意力集中的成语
屏气敛息
屏气凝神
目不转睛
不知肉味的解释'>三月不知肉味
倾耳注目
全神贯注
心无二用
聚精会神
心致志。
一心一意
②含拟人修辞的成语
鸟语花香 莺歌雁舞山欢海笑 山呼海啸 青山起舞 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
花枝招展 烘云托月龙争虎斗 风卷残云 鼠窃狗盗兔死狐悲 鼠目寸光
③含夸张修辞的成语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一步登天 一日千里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一手遮天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寸步难行 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④描写心里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⑤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
百花齐放,绿树成荫,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拈花惹草 奇花异草 桃红柳绿

探讨 落木与落叶的区别

“落木”与“落叶”的区别是:
“落叶”是春夏之交包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落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
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a8f1c8200722192e4536f6eb.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uluoguiben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