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蓬户瓮牖”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蓬户瓮牖”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用蓬组词、<黄州快哉亭记>帮我回答下列问题:谢谢了、蓬字开头的成语、求“蓬户瓮牖”的解释、蓬有什么组词、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的翻译等

用蓬组词

蓬组词有:蓬池、鬓蓬、蓬垢、蓬梗、蓬尘、阏蓬、蓬头、编蓬、蓬茆、内蓬龙、蓬室、蓬阆等。
一、蓬池 [ pé容ng chí ] 
1、古泽薮名。即逢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战国魏地,本逢忌之薮。
明·何景明《黄河篇》:“蓬池已在梁园里,啸歌绿水洪波起。”
2、即蓬莱池。在陕西省长安县大明宫蓬莱殿附近。
唐·李德裕《述梦诗四十韵》:“荷静蓬池鱠,冰寒郢水醪。”
二、鬓蓬 [ bìn péng ] 
指鬓发。
宋·陆游《杂感》诗之五:“啼莺惊断寻春梦,惆怅新霜点鬓蓬。”
三、蓬梗 [ péng gěng ] 
谓如飞蓬断梗,飘荡无定。比喻飘泊流离。
唐·姚鹄《随州献李侍御》诗之二:“风尘匹马来千里,蓬梗全家望一身。” 
四、蓬尘 [ péng chén ] 
灰尘。
《敦煌变文汇录·伍子胥变文(乙)》:“燕山勒颂知何日,冒染蓬尘双鬓秋。”

<黄州快哉亭记>帮我回答下列问题:谢谢了

合汉:与汉水回合沔的“南”和“北”是指南边北边名:称行列:成行成列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下次别在化学这发,回答的人会很少PS:如果可以请尽快,我在做一个任务要在一个星期里赚200分,谢谢

求“蓬户瓮牖”的解释

péng hù wèng yǒu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指贫苦的人家。《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内。”典容故出处《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近义词蓬门荜户英文翻译a shabby house 成语资料成语解释: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指贫苦的人家。成语举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宾语;指贫苦人家的住房成语结构:联合式产生年代:古代

蓬有什么组词

蓬什么组词:
蓬莱
莲蓬
蓬松
帐蓬
碱蓬
雨蓬
天蓬
蓬莱阁
蓬荜生辉
蓬蒿
飞蓬
蓬头垢面
蓬勃
朝气蓬勃
蓬莱山
蓬门
蓬生麻中
蓬蓬
蓬乱
蓬荜
沙蓬
飘蓬
蓬发
蓬壶
蓬山
转蓬
蓬首垢面
蓬瀛
征蓬
桑弧蓬矢
醉蓬莱
秋蓬
蓬门荜户
蓬户瓮牖
蓬筚生辉
蓬头跣足
萍飘蓬转
蓬门筚户
蓬葆
蓬头历齿
小蓬莱
孤蓬
乱蓬蓬
蓬莱宫
大蓬
蓬蓬勃勃
蓬雀
蓬茸
蓬岛
蓬赖麻直
蓬蔂
萍蓬
蓬虆
飘蓬断梗
蓬心
蓬户
花貌蓬心
蓬尘
蓬艾
断蓬
栗蓬
蓬庐
蓬屋
飞蓬乘风
蓬门生辉
蓬户柴门
蜚蓬之问
蓬累
蓬矢
蓬阆
飞蓬随风
蓬麻
蓬间雀
蓬茅
卷蓬
茅室蓬户
蓬首
短蓬
花貎蓬心
蓬莪荗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的翻译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出自宋代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这句话的意思是:
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
1、原文:黄州快哉亭记
宋代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2、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3、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名齐安。
4、赏析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历来被人推崇备至,公认是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从容缓慢)条畅(通畅而有条理)、汪洋(气度宽宏)澹泊(不追求名利)的风格,就同他的为人一样。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不露痕迹。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分外远致。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议论。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得出“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立论正确,论证有力,结论无可辩驳,令人信服。“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要能破理,立论首先要正确,要“贵是而不务华”。(汉·王充《论衡·自纪》)《黄州快哉亭记》以人对外物的感受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事实立论,这无疑是正确的。立论“贵是”,就要贵在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能破理,在论证过程中还应做到,所“考引事实”必须“不使差忒”。(宋·洪迈《容斋随笔》)苏辙在文章中征引楚襄王兰台披襟当风故事,作为论证的例子,故事的出处在宋玉的《风赋》(见·梁·萧统《昭明文选》),确凿无误,足可传信。最难能的是,这篇文章的议论始终带着情韵,故虽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贯注其间,却不显出伧父面目。“风无雄雌之异……而风何与焉?”“连山绝壑……乌睹其为快也哉!”等等议论就是。这些议论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议论常有的逼人气势。唯其如此,文章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总体风格,也就不致因这些议论而遭受贬斥。
本文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当时苏辙也在贬中,写作此文,亦有自慰之意。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从长江水势落笔,写登临亭子能览观江流之胜,暗寓快哉之意。第二段揭出命名的缘由:一是从俯瞰、昼观、夜间、近睹、远眺诸角度,极言观赏亭子周围的山川胜景,足以令人称陕。第三段直议“快哉”:先引《风赋》中的有关文字,点“快哉”的出典,然后就楚王之乐、庶民之忧,联想到“士生于世”的两种不同处世态度,肯定张梦得不以物伤性,自放于山水之间的那种“何适而非快”的乐观倔强的情怀。最后从反面收结,进一步衬托出张梦得旷达胸襟的可贵。
全文结构严谨,紧扣“快哉”着笔,一篇之中“快”字凡七见,既做足了题目,又把不以谪居为患,在逆境中自勉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势宏放,笔致委曲明畅,能体现苏辙散文风格。《古文观止》评:“读之令人心胸旷达,宠辱俱忘。”这种评价,决非虚言。
作者在本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5、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penghuwengyou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