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黍离麦秀”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黍离麦秀”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句诗出自哪里?、痛惜朝代灭亡的成语、黍离麦秀的象征意蕴是什么?、明清之际创作的散曲有什么特点?、与成功有关的古诗词、求这首诗的赏析?等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句诗出自哪里?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七言绝句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最后一行。
追溯前缘: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乃妲己因爱伯邑考,为所拒绝,故发此言。“照”一作“满”。
元.高明《琵琶记》:
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
卷三十六 东廊僧怠招魔 黑衣盗奸生杀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简单的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就是本来我一心向明月的,但是呢明月没有照我却照满沟渠。喻自己很喜欢/很想做的事没有得/做到,更无奈的是自己喜欢/想做到的人/事物却做的更不好,
比如我本来很喜欢一个女孩子,无奈他喜欢的不是我而是比我更差的一个,
本来我想做个好人的,但结果呢,我不用做什么就比别人好,因为别人太差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黍离》全诗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俗称小米;离离:茂盛的样子;稷:高梁。
(2)行迈:远行;靡靡:迟迟,行走缓慢;摇摇:忧苦不安。
(3)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谓我何求:认为我久留不去,有什么要求。
(4)“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意思是:渺茫的苍天啊,造成这个后果的到底是谁呢?
(5)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压抑不能喘息

痛惜朝代灭亡的成语

黍离麦秀:相传 西周 亡后,“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见旧时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触景伤怀,无限感慨,而作《黍离》之诗。又 箕子 朝 周 ,过故 殷 墟,见宫室毁坏,尽生禾黍,哀伤不已,而作《麦秀》之歌。事见《诗·王风·黍离》、《史记·宋微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以“黍离麦秀”为感慨亡国之词。

黍离麦秀的象征意蕴是什么?

他这个象征性一句表现呢是非常明显的。

明清之际创作的散曲有什么特点?

明清之际散曲创作一是继续了晚明散曲的路子,抒写艳情及文人的各种风流;二是与当时诗词等其他文学体裁一起承担着反映时代的任务,变为遗民文人的黍离悲歌,或爱国英雄的壮歌及其文人坚守民族气节为谋生而发出的悲叹。
其中后者提高了散曲的品位,在题材、内容、艺术诸方面都较明末散曲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代表曲家有夏完淳、沈自晋、王时敏、沈非病等人。
在明清之际的文人中,有一位神童作家,他诗、词、曲无所不工,精神境界及不屈不挠的毅力,成年人都未必达到,他就是夏完淳。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上海松江人,年少聪明,据说7岁能诗文,有“神童”的名号。明朝灭亡后,跟着父亲和师父参加抗清活动,出生入死,经受磨难,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临刑神色不变。
夏完淳的散曲有小令3首,套数两篇,内容包括送别、杂咏、感怀等。其所处的特殊时代以及自身世界观等原因,提升了其送别、杂咏、感怀散曲的品位,使它们与其他人的作品相区别并拓展了题材。
如[南商调•金梧桐]《送沈伯远出狱》中不乏“却恨相逢晚”、“情深不觉秋光换”之类的常见的歌颂友谊的字句,但是,特殊的经历使其友谊超越了一般的儿女私情,上升为一种高尚信念的表达,远非一般的送别之作所能比。
夏完淳的[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前题》悲壮闵怀,感人至深:
望青烟一点,寂寞旧山河。晓角秋茄马上歌,黄花白草英雄路,闪得我对酒销魂可奈何!荧荧灯火,新愁转多。暮暮朝朝泪,恰便是长江日夜波。
作者的“悲”,是为旧山河而悲,其泪,为故国而流。其情其感深沉雄壮,与“山河”、“晓角秋茄”、“黄花白草”等意象相契合,引发一种崇高的壮美。
夏完淳的套数[南仙吕•傍妆台]《自叙》叙写自己从军、挟剑横槊、掌印、穿阵等经历及只剩自己为“东海孤臣”的种种往事。其中虽悲伤难已,同时也豪气冲天。
夏完淳的曲作就是这样豪气万丈,光明正大,他“把诗的庄严宏深与曲的酣畅淋漓完美结合,故其情悲而豪,其境壮而阔,其语峭而健,其崇然大气。”
沈自晋,字伯明,号西来,江苏吴江人。沈自晋出身于吴江沈氏家族,淡泊功名,待人温厚,勤学博览,富有文才。他更有非凡的音乐天赋,终生酷爱,钻研不息。
沈自晋的散曲集有《黍离续奏》、《越溪新咏》、《不殊堂近草》,合称《鞠通乐府》,多写明末清初江南一带的离乱情景。
沈自晋的散曲,以1644年为分界、前期多是投赠祝寿、咏物赏花、男女风情等闲适的作品,清丽典雅。在明朝灭亡以后、他在散曲里反复写着自己的故国之思、家园之念,发抒兴亡离乱的悲痛感伤,风格雄劲悲凉。
沈自晋的曲作把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悲、愁、惨、泪、孤独等为主要情调,可以说处处都带着时代的烙印。他的曲作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也提高了散曲的品位。
沈自晋曲作直接抒写黍离之悲的内容虽少,但十分成功,代表作品是[商调•字字啼春色]《甲申三月作》、[南杂调•六犯清音]《旅次怀归》、[南仙吕•皂罗袍]《寓中苦雨》。其中最能代表其特色的是[南仙吕•皂罗袍]《寓中苦雨》:
风雨凄其忒甚,奈端陡集泪洒沾襟。败叶纷飞下寒林,愁看一带苍黄锦。岭云欲断,烟消翠阴。溪泉如咽,松悲响沉。逼得我萧条隐几难安枕。
这只曲子以写景为主,作者笔下的凄凉“风雨”、“败叶寒林”、如咽的“溪泉”、悲沉的松涛等传达出的无不是感伤的情绪和悲愁难安的精神面貌。此种情怀绝非一般的“阴雨”所能致,只有“天崩地裂”的时代变化才能引起如此的伤悲和不宁。
明清之际黍离悲歌的佳作还有:熊开元的《击筑余音》、王时敏的[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西田感兴》、沈非病的[北双调•新水令]《金陵吊古》、沈永隆的[南仙吕人双调•步步娇]《甲申作》等。这些作品或者沉痛,或者愤激,或者抒写收复山河的愿望,而对明朝灭亡的伤感及其对它的怀恋之情却是一致的。
其中,熊开元的《击筑余音》前面很大的篇幅都继承了元散曲“豪辣”的风格,成为后一部分长歌当哭的生动铺垫和鲜明的对比,从而构成了一曲动人肺腑的明朝祭歌。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他入清不仕,隐居田园,寄情诗画。他作有[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西田感兴》与[南商调•二郎神]《春去感怀》两套数。
《西田感兴》用今昔对比之法,由回忆“当年侍帝车”之风光写起,感叹“岂料沧桑变等空花,中心摇摇愁似麻”!
与其他归隐田园之作不同,王时敏在作品中真实地道出了耕稼的艰辛,因此,在牛背笛声兴起的更是“我心中恨者,我心中恨者,龙去渺无涯,鹤归何处也!叹夕阳西逝,纵有鲁戈怎遮,好教我泪如瓶泻。……脉脉心期何处写?”对明朝的依恋之情真挚,语言清隽通脱,为明清之际黍离悲歌的佳作。
沈非病的情况不为人所知,他后期的散曲作品中多带有“黍离麦秀”的色彩,又好以诗词语句入曲,故多警句。
如《金陵怀古》中的“冷萧萧凤城楼阁”,“淮水笙歌落,旧江山几回变更了”;《咏雁》中的“浑一似汉宫人,天畔寄书来到”,“支更未稳,怕网罗深巧。飞绕,却又似向阳关,偷度羽声悲悄”等,融情于写景状物之中,语句清丽,表情深切。
这一时期的黍离之作还有沈永隆的《甲申作》,其中[步步娇]道:“扑面胡尘秋风飏,愁发三千丈,难支几夜霜。梦整缨冠,拜手皇上。泪血染枫江,数点丹心,一缕青丝放。”表达了作者对明朝的深切依恋之情。
其他如沈永瑞的[南仙吕入双调•玉抱金娥]《游燕作》、宋存标的[南仙吕•醉罗歌]《离忧》等,均体现出黍离悲歌的情绪。在明清之际的散曲作品中,黍离悲歌散曲是最具时代性的题材,也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题材。

与成功有关的古诗词

1、垂死成功亦未晚,安知无人叹微管!——宋·陆游《读书》
  全诗:古人已死书独存。吾曹赖书见古人。後之视今犹视古,吾书未泯要有取。贾生痛哭汉文时,至今读之有余悲。魏徵嘻笑封德彝,生亦岂责绛灌知。穷秋风雨卧孤馆,万世悠悠百年短。垂死成功亦未晚,安知无人叹微管!
  2、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宋·陆游《感遇》
  全诗:我以善勉汝,汝谓出訾毁;置之不复言,意又不能已。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未言破万卷,日且读十纸,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
  3、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唐·高适《塞下曲》
  全诗: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4、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唐·薛能《舞曲歌辞·柘枝词》
  全诗: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5、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全诗: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草木毕沾被,犹言不在躬。
  6、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唐·岑参《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
  全诗:诏出未央宫,登坛近总戎。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
  7、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唐·李隆基《过晋阳宫》
  全诗: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8、兴同吟咏,成功更琢磨。——唐·郑谷《予尝有雪景一绝为人所讽吟段赞善小》
  全诗:赞善贤相后,家藏名画多。留心于绘素,得事在烟波。兴同吟咏,成功更琢磨。爱予风雪句,幽绝写渔蓑。
  9、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唐·李白《赠从弟冽》
  全诗: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10、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
  全诗:门阴进夺移才,驿骑如星堕峡来。晁氏有恩忠作祸,贾生无罪直为灾。贞魂误向崇山没,冤气疑从湘水回。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11、艺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唐·章孝标《山中送进士刘蟾赴举》
  全诗:去住迹虽异,爱憎情不同。因君向帝里,使我厌山中。故友多朝客,新文尽国风。艺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
  12、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唐·罗隐《东归别常修》
  全诗: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13、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宋·王安石《金陵怀古》
  全诗: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後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14、塞月未落成功回,腰鼓横笛如春雷。——宋·陆游《秋月曲》
  全诗:旧时家住长安城,万户千门秋月明,紫陌朱楼歌吹海,酣宴不觉银河倾。受降城头更奇绝,莽莽平沙千里月,选兵夜出打番营,铁马蹴冰冰欲裂。塞月未落成功回,腰鼓横笛如春雷。长安高楼岂不乐,与此相去何辽哉!丈夫志在垂不朽,漆胡骷髅持饮酒,举头云表飞金盘,痛饮不用思长安。

求这首诗的赏析?

古人常以“黍离之悲”表示怀旧之情、亡国之痛。这出自于诗经《王风·黍离》。周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的大夫行役到故都镐京,经过宗庙宫室,看到宗庙宫室都已被毁坏,地上长满了庄稼,为西周王室的颠覆感到忧伤,故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无比悲伤、无限伤感的诗句。这就是千古绝唱《黍离》。 《黍离》全诗共三章,以叠唱的形式,反复咏叹着使人恍惚的忧思,反复中加重了整首诗沉痛忧郁的思想感情。三章中在景的描写方面,取黍稷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层层递进,由“苗”到“穗”再到“实”,换了三个字,在黍稷不断地茁壮成长的背后,暗示着西周王朝的层层崩溃,直至彻底灭亡。同时诗人心中情感也由“摇摇”的恍惚不定,到“如醉”的忧思难释,再到“如噎”的悲不能息,诗人的情感越来越沉重,悲伤的程度越来越深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开头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彼黍苗离离,彼稷苗亦离离。“离离”是形容植物行列茂盛的样子,白居易在《草》中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也是此意。 “迈”为远行,“靡靡”是形容脚步迟缓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缓步走在荒凉的小路上,心中忧思不宁。诗的开头以遍地茂盛的黍稷起兴,以乐景写哀情,景越乐,情越哀,黍稷本是行役途中最常见的植物,地里长满了庄稼,本是一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慢慢地走在小路上想到这里原是西周宗庙宫室之所在,黍稷的茂盛反衬突显出宗庙毁坏,宫室倒塌的破败之景,宣告着西周的灭亡,心中便不由地感到忧伤和痛苦,遍地的行列茂盛,在诗人眼中却成了满目凄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诗人是孤独的,他为西周的沦亡而悲痛,但这爱国之心忧是常人所难以理解的,悲痛之情无法倾诉、无人倾诉,难以抒发、难以发泄。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谁导致了如此结局,诗人不得而知,郁闷之下,只能呼号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一句“此何人哉”,既是一句质问,又是一句感慨、一声叹息、一种绝望,是诗人愤慨中的无奈。诗人满腔激愤,呼号质问中表达着面对历史前进的车轮无能为力的悲哀,悲愤的呼号无人回应,这使诗人郁闷的心情更难以排解。 第二章以“穗”替换“苗”,描述了黍稷的成长,暗示着西周的逐渐衰败,因而诗人心中由“摇摇”递进为“如醉”,深沉的忧思时时刻刻萦绕在心头;第三章又以“实”替换了“穗”,黍稷的成熟与西周的衰败形成了更鲜明的对比,也更强烈的刺激了诗人心中的爱国之情,使诗人“如醉”的忧思进一步递进为“如噎”的悲痛,沉重的故国情思压抑得诗人不能呼吸,从而张显出整首诗沉郁悲伤的感情基调。 与此相似的,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着商纣王的叔叔箕子的《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商纣王残暴无道,箕子因直言相劝而被纣王囚禁,周武王灭商后,将箕子释放。在箕子前去朝周的路上,路过殷商废墟,引发了故国情思,创作了这首诗。相距300余年,《黍离》与《麦秀歌》的创作动机,创作过程以及诗中所寄托的深切的亡国之痛,都惊人的相似,故后人常以“黍离”“麦秀”之悲来表现亡国之痛。如向秀在《思旧赋》中写道:“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王安石在《金陵怀古·之一》中也有“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的诗句。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胸怀祖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大凡心智高于常人者都是悲哀的,比如箕子,比如屈原,他们总是处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境地,知音难觅,知己难求,不被世人所理解。他们终究只是少数,力量绵薄,因而奔走呼号仍不能使统治者觉醒,只能看着历史一次次重演,悲剧一幕幕发生。千百回的痛定思痛之后仍有千百回的长歌当哭。这曾令多少人不胜忧愁,《黍离》将这忧愁激愤的情绪抒发的淋漓尽致,成为了凭吊诗中之绝唱。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已远离了那些战火连绵、硝烟弥漫的年代,拥有了更多的民主,更多的自由,不会再满怀报国热情而苦于报国无门,不会再如昨日的周朝大夫只来得及为故国惋惜。但《黍离》之诗不能不读,历史之鉴不能忘记。让我们在古人的哀叹中警醒,在历史的悲剧中奋起。我们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强盛,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shulimaixiu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