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叹老嗟卑”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叹老嗟卑”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古人经常说魏晋人物晚唐诗呢?、秋声赋的主旨是什么?你对作者的叹老嗟卑是什么评价?、什么是otxiz叹老嗟卑?、有嗟和叹的成语、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翻译、《读李翱文》的翻译、什么嗟什么叹的成语、鹧鸪天 辛弃疾等

为什么古人经常说魏晋人物晚唐诗呢?

纵观历史能称得上真风流的,只有“魏晋人物晚唐诗”。魏晋的一切魅力都源于那个时代的名士。前有建安七子,中有竹林七贤,最后还有其集大成者--陶渊明。而竹林七贤又是最有具神秘色彩,留下最多传说,让后世之人最津津乐道的。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谈古论今,评论时政。他们其中抑或性情旷达且才高志远的才子,或者文采翩翩,或者官高名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喜高逸,嗜饮酒。魏晋士人的放浪形骸,因缘于乱世纷争、礼乐崩坏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无尽的痛苦,是对世事洞彻之后所做出的无奈的抉择。酒成了魏晋名士的象征,同时因为魏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酒更成了中国浪漫主义文人的杯中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诗仙李白了,李白嗜酒众所周知,就连他的死也传说是晚上坐船赏月,因醉酒后跳进湖中“捞月”而溺死的。巧的是在李白之前被人们称为诗仙的曹植,曹子建同样也是嗜酒如命。而他正是魏晋风度的开创者之一。 文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晚唐时代,由于动乱末世的原因,人们普遍受到比初、盛、中唐时要远为严重的生老病死等来自现实生活的磨难,而作为读书士子的文人们,为了功名举业、仕宦前途,还要忍受比一般人更为沉重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种种心灵的痛苦,所以晚唐诗人更多的是与佛教结缘。佛教最基础的“苦谛”理论中的“人生是苦”的教义便深深切入了不少晚唐诗人的心灵。叹老嗟卑、伤时怨命甚至咒天骂地的声音充斥弥漫于诗坛。 晚唐诗风,一向被人视为颓废美的代表,在中国传统文评中,地位其实不高。但文字的华美与意境的优雅,也一向为人们所公认。特别是唐末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问世,更在这一点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诗品本身的文字,也非常的优雅暧昧,成为后人关注争执的焦点。 所以,就有人以一种极为凝炼的总结方式将之美化,最后名之为“魏晋人物晚唐诗”。将一个群体的生命方式与一种诗风相提并论,这中间的审美趣味先就让人沉思不已。现代的审美理念告诉我们,当一种美成为一种象征意义而高悬的时候,他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这种美是大多数人所欣赏赞叹的,第二则是,这种美同时又是大多数人所没法体验的。所有的欢喜赞叹,都只是一种逻辑推理,这当然也包括了正在说这话的这个我。事实上,任何事物美化成公式或是定理之后,这时候的美,其实已与当初的美的真实没有多大关系了。

秋声赋的主旨是什么?你对作者的叹老嗟卑是什么评价?

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什么是otxiz叹老嗟卑?

叹老嗟卑【拼音】:tàn lǎo jiē bēi【释义】: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

有嗟和叹的成语

叹老嗟卑 [tàn lǎo jiē bēi] 释义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成语接龙卑辞厚礼 礼奢宁俭 俭故能广 广开才路 路叟之忧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翻译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旧居缑山下,偏识缑山云。处士久不还,见云如见君。
别来逾十秋,兵马日纷纷。青溪开战场,黑谷屯行军。
遂令巢由辈,远逐麋鹿群。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
翻译(牙齿大纯手工制作,个人浅见,仅做参考)
以前住在缑山之下,看到过缑山的云。(拜访王处士)他却许久没有回来,看见了云就好象看见了他一样。
分别了有十几年了,兵荒马乱生活纷扰。青溪被开辟为战场,黑谷驻扎了军队。
于是就迫使几个处士遁人深山,与糜鹿为伍。唯独只有南边石涧的流水,潺湲的流着和从前一样。
另附赏析(原载《百家唐宋诗新话》四川文艺出社1989年5月)
诗当写于东都首次收复与再度失陷之间。河洛陷于安史叛军所带给国家、人民的灾难与痛苦,是极为广泛而深重的,岂止是“遂令巢由辈,远逐糜鹿群”,迫使几个处士遁人深山,与糜鹿为伍?固然这首诗是访王处士未遇而书怀之作,写王之不幸乃题目所要求,无可非议,但对山河破碎、万方多难的现实,方即却离,一笔带过。
这种现象,在嘉州安史之乱期间的作品中,并不是偶尔一见的。他如写于上元元年,朝廷全力以讨史思明时的《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中虽云“胡尘暗东洛,亚相方出师,分陕振鼓鼙,二崤满旌旗”,但却仅此而已。前边致慨于自己的“微才弃散地”“青云难可期”,后面又泛写对甄来诗的欣赏与别后的想思,“昼吟庭花落,夜讽山月移”;“别来春草长,东望转相思”。次年写的《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也是这样。
阎二是于思明复陷东都并引兵西犯的紧急时刻出佐军幕的,但诗中于“胡尘暗河洛,二陕振鼓鼙,故人佐戎轩,逸翮凌云霓”四句泛叙之后,却接着这样描写阎的军中生活:“行军在函谷,两度闻莺啼,相看红旗下,饮酒白日低。”并以前幅极力描摹自己悠闲的兴致与生活,后幅又对自己的“绚微官”“佐山郡”不胜感慨系之
在此期间,他虽也写出过《行军二首》《潼关镇国军勾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等风格悲慨沉郁的作品,但由于他过多地系心于个人的升沉穷通,叹老嗟卑,以致消沉退隐之想在他的思想中占的比重太大了,遂使这种风格未能继续发展,趋于成熟。

《读李翱文》的翻译

读李翱文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1]。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2]。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3],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4]。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5]。
凡昔翱一时人[6],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7]。此其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8]。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今,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9]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10]。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11],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12],其余光荣而饱者[13],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注释】
[1]《复性书》,李翱研究人性的著作。关于人性,自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汉代杨雄的性善恶混说提出后,历代思想家多有门著述。李翱主张性善,他以《中庸》作为理论根据,把性和情分割开来,从为性善情恶,要求去情以复性。这是韩愈观点的进一步发挥,成为来代理学的先导。欧阳修主张“修身治人”,强调教育的作用,反对空谈人性,参见本书《答李诩书》。《中庸》、《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孔于的孙子孔伋所著。义疏:说明、注解。
[2]“智者”四句:意思是聪明的人了解性的含义,应该读《中庸》原书;愚笨的人即使读《复性书》,仍旧搞不清楚说的什么,因此大可以不写这样的文章。诚:原注:“一作识。”读:原注:“一作复。”
[3]特穷时愤世:不过不遇于时而愤世嫉俗
[4]韩:即上文的“韩侍郎”,韩愈曾官吏部仕郎。
[5]上下其论,指讨论古今政事的得失。
[6]一时人:同时人。
[7]赋,指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五月未仕时所作的《感二鸟赋》。赋中有云:“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人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汨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赋的主题是借有人向皇帝献二鸟事,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不平之感。
[8]“此共”二句:意思是这种个人牢骚,换个地位就不会再说了。
[9]其赋:指李翱的《幽怀赋》。“视予心”二句:府代自德宗、顺宗以后,政治形势江河日下,战乱不息,朝廷已失去对全国的控制,人民生活困苦。这二句表示了李翱自己和众人不一样,他不为个人遭遇不幸而愁叹,担心的是国家的命运。
[10]神尧:指唐太宗。唐张文琮《太宗文皇帝颂》即有“配尧登唐”的说法。一旅:一支军队,古代五百人为一施。这里指唐王朝发祥地的太原部队。“后世子孙”句:唐代自安史乱后,河北、河南诸重镇相继被藩镇割据,战乱不息,唐王朝始终不能收复。
[11]见今之事:指宋王朝西北地区不断受辽和西夏侵犯的现实。
[12]脱有:即使有。贱远:指地位卑微、为朝廷所摈弃于远方的人。与翱无异:李翱因性格鲠直,论议不屈,宫位不显,多任外职,很少留在朝廷。这里是作者对当时朝廷不问是非、不辨贤愚的感慨。
[13]光荣而饱者:指显贵的当者。
翻译:
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世民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而后代的子孙却不能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象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国家之事,可叹啊!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作。

什么嗟什么叹的成语

叹老嗟卑 [tàn lǎo jiē bēi] 释义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成语接龙卑辞厚礼 礼奢宁俭 俭故能广 广开才路 路叟之忧

鹧鸪天 辛弃疾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anlaojiebei.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