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同明相照”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同明相照”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表现英雄人物的成语、怎么填一( )为( )?、史记 “伯夷列传” 原文是什么样的?、含有相和照的成语、什么什么相照成语、什么出什么照四字成语等

怎么填一( )为( )?

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 白藋同心 〖解释〗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 白首同归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白首同归”,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百口同声 〖解释〗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本同末离 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比众不同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毕力同心 〖解释〗犹言齐心协力标同伐异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冰炭不同炉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冰炭不同器 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不敢苟同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不可同日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不谋而同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不谋同辞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不期而同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 不同戴天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不同流俗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操戈同室 指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 大同小异 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党同妒异 犹言党同伐异党同伐异 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道不同不相为谋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道合志同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道同契合 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义合 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志合 犹言道合志同。 敌忾同仇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恩同父母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恩同山岳恩重如山恩同再生 恩:恩德。比喻恩情极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样 恩同再造 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二人同心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伐异党同 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非同儿戏 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非同小可 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非同寻常 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分床同梦 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 分甘同苦 见“分甘共苦”。 分形同气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风雨同舟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凤枭同巢 凤:凤凰,吉祥的象征;枭:恶鸟的象征。神鸟与恶鸟同在一个窝里。比喻好和坏混在一起不分。 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公诸同好 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攻守同盟 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共贯同条 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 好恶不同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合胆同心 犹言同心同德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河同水密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胡越同舟 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祸福同门 谓祸福皆人自取。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交口同声 犹言众口一词截然不同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迥乎不同 见“迥然不同”。 迥然不同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完全不同 兰艾同焚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狼羊同饲 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李郭同船 见“李郭同舟”。 李郭同舟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因以“李郭同舟”、“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处,不 连枝同气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六耳不同谋 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戮力同心 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率土同庆 〖解释〗犹言普天同庆。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猫鼠同处 见“猫鼠同眠”。 猫鼠同眠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猫鼠同乳 见“猫鼠同眠”。 名同实异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皂”。 牛骥同皂 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牛骥同皂 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判然不同 判:显然的区别。区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样。 普天同庆 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溥天同庆 遍天下的人一同欢庆。 齐心同力 见“齐心协力”。 弃同即异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 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千里同风 比喻天下太平巧同造化 巧:技巧,技艺;同:一样;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清浊同流 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 情同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情同手足 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情同一家 比喻情谊深厚,如同一家。 求大同,存小异 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求同存异 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人神同嫉 见“人神共嫉”。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仁同一视 犹言一视同仁三马同槽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也泛指阴谋篡。 赏同罚异 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上下同门 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上下同心 上下一心上下同欲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笙磬同音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十鼠同穴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视同儿戏 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视同拱璧 看作两手合抱的璧玉。比喻十分珍贵。 视同路人 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视同陌路 见“视若路人”。 视同秦越 先秦时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去极远。后因称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为“视同秦越”。 视同一律 同等看待。 誓同生死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殊方同致 犹殊途同归。 殊路同归 同“殊涂同归”。 殊涂同归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 殊涂同会 犹殊途同归。 殊涂同致 犹殊途同归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殊致同归 同“殊涂同归”。 树同拔异 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所见略同 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通同一气 串通在一起。 通同作弊 〖解释〗作弊: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坏事。 同胞共气 喻指亲兄弟。 同敝相济同恶相济。 同病相怜 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同尘合污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同仇敌慨 见“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同出一辙 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同船合命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同床各梦 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同床共枕 谓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同床异梦 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同垂不朽 一同流传,永不磨灭同德同心 见“同心同德”。 同德协力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同德一心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同恶共济 见“同恶相济”。 同恶相党 共为恶者相结为党。 同恶相济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同恶相求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同恶相恤 见“同恶相助”。 同恶相助 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 同符合契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同甘共苦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同工异曲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同功一体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同归殊涂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同归殊途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同归于尽 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同类相从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 同类相妒 形容同类者不易相处。 同类相求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 同力协契 犹言同心协力同利相死 谓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同流合污 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同美相妒 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 同门异户 名义一样,实质不同。 同明相照 谓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同年而校 犹言相提并论同年而语 犹言相提并论同盘而食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同袍同泽 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同气连枝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同气相求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同然一辞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同日而道 同“同日而论”。 同日而论 犹言相提并论同日而言 同“同日而论”。 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同生共死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同生死,共存亡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同声共气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同声同气 见“同声共气”。 同声相求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同声相应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同声一辞 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同室操戈 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同是天涯沦落人 同堂兄弟 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 同条共贯 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同文共规 见“同文共轨”。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同心毕力 齐心尽力。 同心并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同心敌忾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同心断金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同心共胆 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同心共济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同心合胆 见“同心共胆”。 同心合德 同“同心同德”。 同心合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同心合意 同“同心一意”。 同心竭力 同“同心毕力”。 同心僇力 见“同心戮力”。 同心戮力齐心合力同心同德 心:思想;德:信念。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同心协德 同“同心同德”。 同心协济 见“同心共济”。 同心协力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史记 “伯夷列传” 原文是什么样的?

原文: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①。《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②。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③。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④。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⑤。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⑥?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⑦”“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⑧。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⑨。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⑩:“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们未被经书载录的遗诗,又感到很诧异。他们的传记上说: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
从这首诗看来,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
【原文】或曰①:“天道无亲②,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③!且七十子之徒④,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⑤。糟糠不厌⑥,而卒蚤夭⑦。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⑧,暴戾恣睢⑨,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⑩。若至近世(11),操行不轨,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12),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13),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天道:指左右人类命运的天神意志。无亲:没有私心,没有亲疏、厚薄之分。③积仁洁行:积累仁德,使行为高洁。④七十子:孔子受徒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七十,是举整数而言。⑤空:空乏、穷困。⑥糟糠:借指粗劣的食物。糟,酿酒剩的陈渣。糠,粮食之皮。不厌:吃不饱。厌,写作“餍”。饱。⑦卒蚤夭:终于早死。蚤,通“早”。夭,过早地死。相传颜渊二十九岁白发,三十二岁死去。⑧肝人之肉:挖人肝脏当动物的肉吃。按“盗跖”云云,均系当时对这位奴隶起义领袖的诬称。⑨暴戾(lì,力):粗暴乖张,残酷凶恶。恣(zì,字)睢(suī,随):任意胡为。⑩彰明较著:形容非常明显,容易看清楚。彰、明、较、著,都是明显、显著的意思。(11)近世:实则当世,这是避免招致灾祸的措词。(12)择地而蹈之:选好地方才肯迈步。不敢轻举妄动。(13)行不由径:不从小路行走,比喻光明正大。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译文】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终于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这是极大而又显著的事啊。至于说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门违法犯禁的人,却能终生安逸享乐,过着富裕优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像这样小心审慎而遭祸灾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

含有相和照的成语

肝胆相照发音 gān dǎn xiāng zhào 释义 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什么什么相照成语

1、肝胆相照2、【拼音】:gān dǎn xiāng zhào 【释义】: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例句】:弟与公子以~,互相知心,故敢以实言相告。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ongmingxiangzhao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