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同年而语”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同年而语”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不可同日而语”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什么什么而同成语、不可同日而语的故事?、《过秦论》的“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的“而”和“语”分别是什么意思?、带年的词语有那些、以“同”字开头的成语等

“不可同日而语”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释义]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表示两者差异太大不能相提并论,互相比较。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友好,那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2000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邻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对赵国虎视眈眈,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这两种境遇不可同日而语呀!我的意见请大王深思。”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100辆车、2万两黄金、100双白璧和许多绸缎、衣服,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什么什么而同成语

成语是:不约而同
不约而同
【解释】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转眼又是一年,三个子弟不约而同,再寻旧约。”
转眼又是一年,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再寻旧时的约定。
【示例】新老师刚走进教室,同学们便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语法】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
【近义词】不期而遇不谋而合不期而同异口同声异曲同工
【反义词】言人人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扩展资料
1、不约而同的近义词
不谋而合
【解释】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二:“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两个人所说的话,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示例】当经理要我们推荐理想人选时,我们不谋而合地说出同一个人的名字。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动作、想法一致
2、不约而同的反义词
众说纷纭
【解释】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夫君没有二心,我怎么会不知道?但众人议论纷纷,恐怕免不了遭丈夫遗弃的结果。
【示例】家对恐龙的灭绝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常与“莫衷一是”连用

不可同日而语的故事?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出 处 《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过秦论》的“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的“而”和“语”分别是什么意思?

而是连接词,没有具体意思;语,谈,就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带年的词语有那些

太多了,随手拈来就是一大把。
1: 年复一年
2: 年高德劭
3: 逾年历岁
4: 一年半载
5: 万年无疆
6: 美意延年
7: 三年化碧
8: 天假之年
9: 天不假年
10: 旷日经年
11: 流年不利
12: 残年暮景
13: 年华垂暮
14: 一年一度
15: 累月经年
16: 忘年之好
17: 及笄年华
18: 却病延年
19: 急景凋年
20: 长年累月
21: 多历年稔
22: 烽火连年
23: 忘年之契
24: 比年不登
25: 天年不遂
26: 岁稔年丰
27: 而立之年
28: 百年之后
29: 同年而校
30: 风烛残年
31: 耆年硕德
32: 不惑之年
33: 百年大计
34: 年深岁久
35: 年衰岁暮
36: 翩翩少年
37: 十年读书
38: 虚度年华
39: 尧年舜日
40: 年高德卲
41: 穷年累世
42: 有生之年
43: 十年窗下
44: 迟暮之年
45: 远年近岁
1: 三年之艾
2: 长年三老
3: 年富力强
4: 古稀之年
5: 惨绿年华
6: 急景流年
7: 民和年丰
8: 穷年累月
9: 郑人争年
10: 还年却老
11: 年壮气锐
12: 年高德勋
13: 百年大业
14: 度日如年
15: 耳顺之年
16: 百年之业
17: 花信年
18: 百年偕老
19: 五陵年少
20: 翩翩年少
21: 犬马之年
22: 少年老成
23: 垂暮之年
24: 乱世凶年
25: 同年而语
26: 锦瑟华
27: 九年之蓄
28: 猴年马月
29: 裙屐少年
30: 百年之好
31: 悬车之年
32: 当立之年
33: 残年余力
34: 贻臭万年
35: 人寿年丰
36: 年湮世远
37: 百年之约
38: 延年益寿
39: 民和年稔
40: 摽梅之年
41: 十年磨剑
42: 多历年所
43: 天夺之年
44: 丰年稔岁
45: 远年近日

以“同”字开头的成语

同胞共气
喻指亲兄弟
同敝相济
同恶相济
同病相怜
比喻有同样不幸的遭遇者相互同情
同尘合污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同仇敌慨
见“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亦作“同仇敌慨”。语本《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孔颖达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后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同船合命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同床各梦
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同床共枕
谓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同床异梦
同“同床各梦
同垂不朽
一同流传,永不磨灭
同德同心
见“同心同德
同德协力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同德一心
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同恶共济
见“同恶相济
同恶相党
共为恶者相结为党
同恶相济
亦作“同恶共济”。谓恶人互相帮助,狼狈为奸
同恶相求
同作恶者,彼此互有需求
同恶相恤
见“同恶相助
同恶相助
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
同符合契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同甘共苦
亦省作“同甘苦”。一同尝甘苦之味。比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常偏指共患难
同工异曲
曲调虽异,演奏得却同样精妙。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做法虽不同而效果却一样
同功一体
功绩地位一样
同归殊涂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同归殊途
见“同归殊涂
同归於尽
一同毁灭或死亡
同类相从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
同类相妒
形容同类者不易相处
同类相求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
同力协契
犹言同心协力
同利相死
谓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同流合污
见“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
见“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
①谓随俗浮沉。语本《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②指随同坏人,为非作歹
同美相妒
同是美人,互相妒嫉。比喻有同样擅长的人不易相处
同明相照
谓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同年而校
犹言相提并论
同年而语
犹言相提并论
同盘而食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语出《魏书·杨椿传》:“椿临行,诫子孙曰:‘……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亦省作“同盘”
同气连枝
喻指同胞兄弟姐妹
同气相求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言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气类。”后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者互相吸引、聚合
同然一辞
异口同声
同日而道
同“同日而论
同日而论
犹言相提并论
同日而言
同“同日而论
同日而语
同“同日而论
同生共死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同声共气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同声同气
见“同声共气
同声相求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同声相应
①指乐声相和。②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③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
同声一辞
犹言众口一辞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ongnianeryu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