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枉矢哨壶”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枉矢哨壶”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冰,壶,绘,X的成语是什么?、哨有没有多音字?、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了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的礼仪,后人称为、其中一个字是壶的成语、成语枉矢哨壶是什么意思、从商周射礼到春秋投壶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等

冰,壶,绘,X的成语是什么?

以锥餐壶、
击碎唾壶、
悬壶行医、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悬壶于市、
唾壶敲缺
铜壶滴漏
一壶千金
觥饭不及壶飧、
一壶中流、
枉矢哨壶
冰壶玉衡、
扣壶长吟
哪壶不开提哪壶、
金壶墨汁
箪食壶浆、
中流失舟,一壶千金
冰壶玉尺、
清如冰壶、
中流一壶
壶中天地
壶浆塞道
冰壶秋月
投壶电笑
壶中日月
悬壶问世
铜壶漏断

哨有没有多音字?

哨没有多音字的只有一个音

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了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的礼仪,后人称为

  投壶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左传》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 秦汉以后,它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 宋代司马光曾著有《投壶新格》一书,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宋代以后,投壶游戏逐渐衰落下去,不再像汉唐那样盛行,仅断续地在士大夫中进行。  编辑本段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编辑本段发展  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礼记·投壶》说 投壶  :“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左传》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 秦汉以后,它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 宋代司马光曾著有《投壶新格》一书,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宋代以后,投壶游戏逐渐衰落下去,不再像汉唐那样盛行,仅断续地在士大夫中进行。  编辑本段投壶之礼  投壶既是一种礼仪,又是一种游戏。《礼记》、《大戴礼记》都有《投壶》篇门记述。投壶礼举行时,宾主双方轮流以无镞之矢投于壶中,每人四矢,多中者为胜,负方饮酒作罚。《左传•昭 投壶  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在两国诸侯宴饮中也举行投壶,可见,投壶在春秋时代已成为一种正规礼仪。 投壶源自于射礼,郑注《礼记》云:“投壶,射之细也。”又司马光《投壶新格》云:“其始必于燕饮之间,谋以乐宾,或病于不能射也,举席间之器以寄射节焉。”由此可知,投壶是由于场地因素或个人因素的限制不能举行射礼而采取的宜之计。因此投壶与射礼在仪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二者都以司射为仪式的主持者,二者都用《狸首》为节等等。作为礼仪的一种,投壶不仅继承了射礼的仪节,还继承了射礼正己修身的礼义,正如清徐士恺《投壶仪节》云:“投壶乃射礼之变也。 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  编辑本段程序  1.宾主就位。宾主于各自席位上。投壶之礼开始。 2.三请三让。主人奉矢到宾面前。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 投壶图  ,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宾曰:“某赐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向主人行拜礼,接受主人奉上的四只矢。主人答拜。宾主相互行揖礼,于宾主席上正坐,面对壶所在的席之方位,做好投壶准备。 3.进壶。司射把两尊壶放到宾主席对面的席子上(壶离主宾席位的距离为二矢半),分别正对宾与主人。返回司射席位。向宾主宣布比赛规则:“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再令乐工奏《狸首》。比赛开始。《狸首》,诗经名篇,瑟曲,已失传。今可用琴曲《鹿鸣》替代。投壶动作应与节奏相和。 4.投壶宾主依次投壶,将八只矢投完。为一局。

其中一个字是壶的成语

壶中日月_金山词霸【拼 音】:hú zhōng rì yuè 【解 释】: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出 处】: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成语枉矢哨壶是什么意思

枉矢哨壶,wǎng shǐ qiào hú,比喻不精致的器物,为主人自谦之辞。

从商周射礼到春秋投壶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那是在春秋末期,也就是公元前531年,当时的晋国国君晋平公去
世了,他的儿子晋昭公即位。按照战国时的旧制,新的国君登基,那
些诸侯是要前去祝贺的。当时的齐景公、卫灵公、郑简公3位国君就一齐来到了晋国。当时晋昭公就设宴招待远来的诸侯们,那时酒席宴上常规的礼节是不能少的,所以诸侯们就举行投壶游戏进行娱乐。当时是晋昭公先投,齐景公再投。晋国大臣荀吴起来致辞说:“有酒如淮水滔滔,有肉如水中小岛。我们国君若一箭投中,就要做各国国君的盟主。”
他说完以后,晋昭公进行投射,一下子就投中了。
同样身为一等大国国君的齐景公听了这个祝词,他心里很不高兴,执箭自己致辞说:“有酒如渑水流长,有肉堆成山冈。我若一箭投中,我齐国就要替代贵国的昌盛。”
说完了这些话,齐景公也是一下子就投中了。
在春秋时期,人们的交谈都是通过委婉的话语表达出来的,他们通常采用《诗经》中的话。
后来,宴席结束以后,参加宴会的晋国大臣伯瑕埋怨荀吴说:“晋国本来就是霸主,何必要以投壶中矢来证明呢?现在,齐国的君王在酒席上当面挫弱我们的君王,看来他们以后不会再来朝会了。”
荀吴立即反驳说:“我国的军队非常厉害,将帅都非常英勇,士卒们努力勤勉。现在不还是和过去一样吗?他齐国哪有胆子违敢背盟啊?”
齐景公的祝词一方面是祝贺晋昭公国家兴旺,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对晋昭公盟主地位的不服。
由此可见,当时的投壶虽然有“揖让”这些礼节进行遮掩,可是骨子里却是在较劲。
这是春秋时期,著名文学家左丘明在《左传·昭公十二年》的一段投壶游戏记载。
虽然是诸侯们在投壶喝酒,两位国君却都想利用这个机会,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和称霸天下的雄心。同时也说明,春秋时期的投壶之戏,不是光投壶即可,还要有一定的仪式。而每投必中,表明了他们在玩投壶游戏的时候已经熟练自如了。
投壶在春秋很是盛行。由于投壶活动是一种分输赢、决胜负的比赛,所以在春秋时,这项活动往往会染上一些政治斗争的色彩。
投壶起源于商周两代的射礼,也正是因为投壶游戏是从射礼中演变而来,所以早期的投壶依然带有炫耀武力的色彩。
后来汉代著名文学家郑玄在他所著的《礼记·投壶》中这样说:“投壶是从商周时期射礼演化而来的。”
春秋时期的射礼其实就是宴会上射箭的礼节,它源于我国传统六艺之一的射艺,而射礼也于射艺的一种。
射礼也叫“礼射”,它很强调礼仪的重要性,是一种带有较强的礼仪文化性质的射箭活动。礼射之礼也就是射的礼仪。顾名思义,射礼是一种以射箭为重点的礼仪,它融合了比赛、礼乐和宴饮等内容,门用于选拔、竞技、宴宾和致礼等场合。
射礼在传统五礼中于军礼的范畴,不过在周代叫作“嘉礼”。对于周代人们来说,刀兵之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商周及春秋时期的人们都希望通过射箭来表示礼仪。《礼记·射义》中也说:
通过射礼,可以看一个人的德行。射箭中的,是因为人志洁行廉,守持中正,谦而不踞。在射礼中内外兼修,是符合儒家思想的。
在上古时候,射箭其实是用来征服野兽、抵御外敌的。
春秋时期人们擅长弓矢技艺,射术所占的分量自不用说了。那时候,射术成为选士的基本标准之一,而且古人重礼,因而也就创制了射礼。
商代社会是非常重视射礼的,当上层官员和卿大夫们生了个男孩子时,他们就要在门上挂上一张弓,并且用6支箭向天地四方各射出一支,表示这个男孩子长大后,要使用弓箭去征服四方。
商代的射礼一般分为多个系列,并且它们适用的场合与意义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投壶究竟是从哪一种射礼演化而来的呢?
商代射礼包括大射、宾射、宴射和乡射4种,这也是华夏射礼的起源。大射是天子、诸侯、卿和士大夫祭祖和祭神前所设的活动,周代的人们以射术选择参加祭礼的贡士。
宾射是天子因诸侯来朝而举行的射礼,宴射是天子与群臣宴饮休闲娱乐之射,而乡射又叫飨射,是民间举行乡饮酒礼时所行的射礼。
这4种射礼仪节有别,它们所用弓、箭、箭靶和乐舞等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就用于礼乐成为国家礼仪性的活动。
如果遇到了打仗,那它们就可以用于战争。无论从那一个方面讲,它们都含有明确的军事政治目的。
对于投壶是从哪一种射礼演变而来这个问题,人们的分歧和理解都不一样。
一种说法认为,春秋时期的投壶是从商代的大射和乡射演化而来。而大射、乡射这两项礼仪,是商代奴隶制国家自上而下的军事训练制度。
大射、乡射这样的活动,都要搭弓射箭,它们可以在室内、堂上和庭院里进行,不过,射箭需要一个较大的场地,需要较多的器具,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射箭显得不是很方便,于是有人就采用了以手投箭入壶,用壶代替箭靶的游戏方式。就这样,投壶游戏就这样产生了。
汉代著名文学家郑玄曾经说过:“投壶就是在习武中进行娱乐的活动。”这正好可以印证投壶的来源。还有人认为,投壶并非用箭射靶,而是以箭投壶,而投壶相应的手势动作都与射箭毫无关系,所以他们说,投壶不应该是从射礼中来。
从投壶的有关规则上看,它其实是一种近距离的投掷游戏,昀远的距离不超过3米,近的只有1.6米或者2.3米,根本起不到投掷武器,如标枪、匕首、戟那样的效果。从这点来看,投壶与校场上真枪实箭的习武是毫无关系的。所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投壶是从宴射演化而来的一种礼仪活动。
据《周礼·春官·乐师》记载:“宴射就是参与者在宴席上进行
射箭的一种礼仪活动。”其实,宴射是诸侯招待国宾时,他们一起在宴会场所举行射箭比赛,并借此机会观察双方对军事训练是否重视的一个活动。
由于宴射活动耀武扬威的色彩过于明显,与宾主宴会的氛围不太协调,所以就改为了投壶。
投壶这样一种快乐的活动,再配上文质彬彬的礼节和柔美的音乐,就可以达到让客人高兴的目的,还能够让客人多喝上几杯。同时,也能够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在各种大的宴会上都要进行射礼,主人请客人射箭是诸侯宴请宾客时的昀重要礼仪之一。自天子、诸侯及至大夫,他们各有都有不同的射礼仪式。第一,不能参加的人必须说明缺席的原因;第二,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当主人请客人射箭时,客人是不能推辞的。
除了以上两种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也同意投壶是宴射礼的演变,但是关于演变的原因,却持有另外一种想法。
这种观点则认为,不是为了取悦宾客才把宴射变成投壶的,而是由于奴隶主阶级渐趋腐化,许多人根本就不懂射艺,甚至他们根本就拉不开弓,上不了马了。
再加上射礼对场地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射箭渐渐不能满足娱乐的需要了,于是有人就想出了用箭投酒壶的方式来作为代替。就这样,射礼成为了投壶礼,投壶礼也就产生了。
投壶既可以娱乐,又代表礼仪,而且对环境要求相对简单,因此投壶礼一出现,它就大受欢迎。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各国诸侯都非常喜欢这种新型的投壶礼。
此外,还有的论者认为投壶本与射礼一样,是古代圣人创制的一种既可用于人们,也可以用到国家的全民性活动,它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得到心灵的中正平和。后人就门对投壶礼对人心理的作用进行了描述。
北宋时期大儒司马光在《投壶新格·序》中,阐释了投壶要领与治心修身的关系。他这样说:投壶活动,不能超过,也不能达不到,所以符合中庸的思想。还不能射偏,这又符合儒家“正”的思想。在进行投壶活动的时候,人们平心静气,非常谨慎小心,又合乎礼仪,保持一种中正的姿态。练习投壶,难道说不符合治心之道吗?
比较前几种说法见解,昀后这种观点的影响更大。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人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
商周的射礼演变成了春秋时期的投壶游戏,投壶开始在春秋时期出现了。
春秋时期的投壶游戏是春秋时期诸侯和士大夫们在宴饮间的一种娱乐活动。它需要有基本的一些器具,如壶、矢、酒、音乐等。
投壶游戏作为一种正规的比赛,具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则。
而我国昀古老的典籍之一《礼记》中就详细地记载了古时的投壶活动。《礼记》记载,投壶是一种古代礼仪,是春秋时期主人待宾娱宾的一种方式,一般是主人捧着一束箭,恭候在一旁,然后请宾客依次持箭投壶。
春秋时期的投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在壶中装满小豆,这可以使投入的箭杆不会跃出。箭矢的长度以扶为单位,一扶约相当于4寸。箭矢分5扶、7扶和9扶。一般投壶时,环境光线越暗距离越远,那么所用箭矢也就越长。
春秋时期的投壶游戏的要求很多,首先,它要求参加投壶的宾主,包括侍从都要受到礼法的约束。他们不能懈怠、不可傲慢、不准谈论其他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这种对投壶恭敬谨慎的态度,正是我国春秋时期圣人孔子所倡导的恭近于礼的思想。
其次,投壶游戏的礼节也很繁琐。在投壶之前,主客之间要请让3次才能进行。开始投壶时,主人恭词相请,一般都会说家中备有“枉矢哨壶”,要用来娱乐贵宾。
枉矢哨壶”当然是一种谦称了,其主要是指粗鄙简陋的壶和箭。而事实上,主人备办的壶和箭都是至精至美的。
客人在投壶时,门有管计数算筹的人面东而立。如果主人投中一次,计数的人就从装着记数竹签的器皿里抽出一支丢在南面。而如果客人投中一次,计数的人就把竹签丢在北面。
昀后由记数的人根据双方在南、北地面上得竹签的多少来计算胜负。两签叫一纯,一签叫一奇。如果主人投中10支,报数时称为“五纯”。如果客人共中9支签,报数时称为“九奇”。
结果,常常是主人胜客人一筹。如果双方得签数相等,叫作“均”,报数时称为“左右均”。这也正符合孔子对礼节形式的重视。
据说在春秋时,子贡对每年表面形式化的祭祀很是不满,他认为那是在浪费食物,而孔子对他说:“你认为羊重要,我认为礼才重要。”由此可见,孔子强调了礼仪形式的重要性。
实实上,投壶游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竞技运动,而是兼有儒家修德养性的要求,这才是符合我国古代实际的投壶游戏。
春秋时期,投壶正式形成之后,人们又开始说“雅歌投壶”这个词,可见春秋时期,人们在玩投壶游戏时,一定是要伴奏的。
《礼记》中记载,当时伴奏的是《狸首》,这只是一种音乐节奏,不含歌词。不过这种音乐已经失传了,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但是作为一种娱乐,不可能是仅有这样一首音乐来伴奏的。只要能够仔细地分析当时的环境,应该就能大致分析出投壶时的音乐种类。
因此,在这么一项讲究礼仪与秩序的竞赛活动中,所演奏的音乐应当既典雅又不失活泼,因为在宴席上投壶也只是作为娱乐形式存在的。在考据古人投壶时所用的音乐时,必须要考量春秋时期的主要音乐,再从中找出适合当时投壶活动的音乐。
春秋时期的官方音乐,其范围大致出不了《诗经》,因此只在《诗经》中进行分析就行。《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白驹》分别为君主宴请臣子和主人挽留宾客的歌乐,表现了当时宴会上和睦融洽的气氛。这两个乐曲雅致轻快,如果用在投壶游戏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诗经·国风》的《采蘩》是描写有关祭祀的事宜的乐曲,这种音乐也应显得比较典雅、端正。因此在正式的宴会场所,也是适合投壶游戏的。
《诗经·召南·鹊巢》描述了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而喜庆的场景,节奏应该是欢快、热闹的,这首乐曲可以用来助兴。《诗经·驺虞》热情洋溢地称赞了猎人的射击本领和高超技艺,这用于投壶礼也是十分合适的。
至于《诗经·伐檀》,诗中多反问句,充满质问的口吻,强烈地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不劳而食的愤慨与怨怒。如果按其内容意义用在投壶游戏上,显然就很不合适了。
所以在投壶礼上不能演奏《诗经·伐檀》,其原因主要是在于它的音乐旋律和歌词节奏并不适合投壶。《礼记·投壶》说道:投壶的时候,主人命令乐师弹奏《狸首》来进行伴奏。
因此,投壶礼仪是对伴奏音乐有严格要求的。而在《伐檀》全诗3章,采用回环复沓、反复咏叹的节奏,诗中句式长短错落有致,每个小节的4字句、5字句等遥相对应,十分整齐,舒卷自如,极富感染力,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创作者内心的不平与愤慨。这样的节奏,显然并不适合投壶时的伴奏。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angshiqiaohu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