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惟义是从”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惟义是从”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反驳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什么意思、“唯”和“惟”有什么区别?、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孔子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亚圣孟子也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是“唯”一还是“惟”一?等

如何反驳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告子上》篇,记载了孟子与告子就“仁义 ”究竟是外在于人还是内在于人的问题展开的辩论。在第一个回合,告子用“以杞柳”来比喻“以人性为仁义”,说明人性本来并不具备仁义的内在要求,仁义是从外部强加于人的。   孟子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反驳道:  “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为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在这里,孟子只是从可能产生的后果方面来驳斥,意思是说如果认为仁义是外在的,不是人性中固有的,那么推行仁义就变成了残害人性的事情,这样天下人就会反对仁义。所以如果宣称“仁义”是外在的,也就等于毁了仁义本身。这里隐含的逻辑前提就是,如果一种论点不利于推行“仁义”(孟子认为告子的观点就是这样),就应当放弃;至于这种论点本身是否具有真理性,甚至都不必进一步讨论。把价值论意义上的而非知识论意义上的是非作为讨论问题的标准,在先秦思想家那里是具有代表性的。  接下来告子用了个“湍水”的比喻,试图说明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但这个比喻的确选得不高明,孟子恰恰也用这个比喻,反过来说明人性之善。这一回合的交锋,与其说是逻辑上的辩论,不如说是语言技巧上的斗智。  第三个回合,告子提出了“生之谓性”的命题。这是告子的核心命题。但是孟子并没有对这个命题进行具体的反驳,只是反问道:“你告子是不是认为人性与犬之性、牛之性是一样的?”对此告子哑口无言,他很难否认人性与犬、牛之性是不同的。毕竟不能只把人看作是动物界的一个类,把人性简单等同于人的动物本能。但这种不同究竟是什么?孟子在此尚未作进一步说明。  接着告子又提出了“仁内义外”的观点。告子论证“义外”的理由是:“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告子在此犯了双重错误:一是把主体“义”的行为和这个行为的对象混为一谈,二是把“义”与义的行为混为一谈。因为“长”只是客体的性,“长之”才是主体出于“义”的行为。而“长之”这个行为,是出于“义”的选择,并不就是“义”本身。即使“彼白而我白之”也并不是纯粹由外在的客观因素引起的。“白”并不等于“白之”。“白”可以独立于我而存在,但“白之”这一过程则非有“我”的参与不可。  孟子在这一段轻而易举地并且非常成功地驳倒了告子,也涉及到了“义不在彼之长,而在我长之之心”(朱熹《孟子集注》语) 这一问题的实质。但显然这还远远不是对“义内”问题充分的正面论证。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什么意思

有道德的人说话不考虑话是否能实现,做事不考虑是否有结果,他只考虑是否符合义。

“唯”和“惟”有什么区别?

唯一’vs’惟一’ 家称部分异形词暂可通用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费锦昌研究员昨天解释了市民所遇到的问题。他说,语言文字学界把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称为异形词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语本《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孔子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亚圣孟子也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解释下,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小人并不是只道德不好的人,而是指身在下位的人,在当时也就是非贵族的贱民.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下面供人差遣的人应具备的品德.而没有人君子(贵族)就可以不信不果而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他那句话不应该理解为上位者就可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不必信,不必果的前提条件是惟义所在意思是只要是合乎道义的前提下,就可以不必死守信义.至于例证,因为历史书是写给下位人看的,因此一般应该很少有正面写贵族不守信诺的事情呢

是“唯”一还是“惟”一?

一般我们所常用的是“唯一”,有排它的意思。“惟一”的意思同“唯一”不同。有一的意思。 【唯一】唯独;独一无二。 汉 王充 《论衡·言毒》:“物为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气所燥也。”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有一匹还成了 爱罗先珂 君在 北京 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惟一】1.一。 唐 李邕 《春赋》:“迈惟一之德,究吹万之性。”参见“ 惟精惟一 ”。2.独一无二,只有一个。《梁书·儒林传·范缜》:“人体惟一,神何得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汉 惟一 赵充国 , 唐 惟一 王忠嗣 ,本朝惟一 曹彬 ,有三代将帅气象。” 柔石 《人间杂记》:“但又有一位矮胖的男人,好似他自己是惟一的慈善家。” 惟 wéi 单,只:惟独。惟一。惟有。惟恐。惟命是从惟我独尊。 但是:雨虽止,惟路仍甚泥泞。 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惟妙惟肖。惟二月既望。 想,思考:思惟(亦作“思维”)。惟度(?)(思量,揣度)。 惟 wéi 【副】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only〗 惟明克允。——《书·舜典》 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惟有乳下孙。——杜甫《石壕吏》 惟手熟尔。——宋·欧阳修《归田录》 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维。——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又如:惟一惟精(精诚事,毫无杂念);惟义是从(只要有道理就坚决服从);惟口起羞(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惟精惟一(精纯一)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again〗。如:惟新(更新) 相当于“犹”、“还”〖still〗 惟,犹犹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wish〗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孟子·梁惠王下》 惟思既往。——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惟思将来。 惟留恋也。 惟希望也。 唯 wéi 【副】 只有,只是〖only;alone〗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以,因为〖because〗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表示希望、祈使〖wish〗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表示听任、任随〖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eiyishicong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