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邀功讨好”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邀功讨好”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邀功讨好。猜数字、邀邀的四字词语、谁看过“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啊?!快告诉我里面有什么精神或者含义之类的都可以,急用啊!!、“邀功取() ”是什么成语?、三国演义最有意思的一篇、宋朝的交子为何到最后,会成为烫手山芋?等

邀功讨好。猜数字

邀功讨好。猜数字——答案:1。
邀功求赏
yāo gōng qiú shǎng
【解释】求取功劳和奖赏。
【出处】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无运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结构】连动式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句】王闿运《桂阳陈侍郎行状》:“州北乡团练不~,如此役也。”

邀邀的四字词语

邀邀的四字词语常见的有这些:冒功邀赏、邀功求赏、邀功希宠、邀名射利

谁看过“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啊?!快告诉我里面有什么精神或者含义之类的都可以,急用啊!!

恩,随机应变处乱不惊知彼知己

“邀功取() ”是什么成语?

没有邀功取()这样的成语,但是含有邀功的成语如下:
1、
邀功讨好    yāo gōng tǎo hǎo
【解释】指为得到好感或讨人喜欢而去迎合某人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5章:“另外,他对自己更不满意的是,他的行为看来似乎是向少安一家人邀功讨好一般!”
2、
邀功希宠     yāo gōng xī chǒng
【解释】求取功名和宠信。
【出处】明·王琼《双溪杂记》:“苟以迎驾为名,自可邀功希宠。”
3、
邀功求赏    yāo gōng qiú shǎng
【解释】求取功劳和奖赏。
【出处】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无运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三国演义最有意思的一篇

空城计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洁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故事】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见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谎,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如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诸葛亮的空城计】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评析]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宋朝的交子为何到最后,会成为烫手山芋?

文/煮酒君
中国纸币的诞生应该在公元十世纪的末期,也就是宋太宗淳化到至道年间。开始的名字称之为“交子”,后来有其他称呼,譬如“关子”、“会子”、“钱引”、“宝钞”、“交钞”等等的各种名称。在“交子”诞生之前,就已经有了茶盐等交引钞?唬?诠?液退饺酥?浣?辛魍ā6?柩蔚冉灰?钞?唬?蚴怯商瞥?逼诘摹胺汕?保?簿褪堑笔钡幕闫保?⒄苟?吹摹?/p>
宋朝交子拓片,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执政时,为了便于商贸往来,将唐朝的“飞钱”这套做法直接拿来使用,允许民众将钱储放于京师,然后在各个地方换取。开宝三年,朝廷设置“便钱务”,也就是门的汇兑机构。商人将钱交到这些机构,及时出具存款凭据,凡商人拿着票?坏降胤街莞??卸腋叮?匦氲比战?懈?叮?坏猛涎樱?绻?シ垂娑ㄒ?σ钥品!K翁?谟何醵?年,朝廷命令边疆的商人将银钱交给位于当地驻守的军方,政府随后在从京师给这些商人茶盐交引?唬?蒙倘说讲柩纬∷?诘亟?辛烊。?馐谴印胺汕?敝埔?申出来的。
后来四川经济发展迅速,当地一直用铁钱,不用铜钱,从而导致货币数量不足,而且铁钱体积大,价值小,还重量大,一缗重达二十五斤。交易使用和异地转运非常困难,所以当地多家富商,“连保作交子”,每年交给地方政府一定的特别费用,作为换取“交子”使用的条件。“交子”正式出现!当时“交子”的印刷非常严格,“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其时交子的出现,相当方便了商人的交易,极大促进经济发展,但是,随着后期富商们经营不善,资金被挪用,不能兑现,再加上出现大量伪钞,交子铺不能如数兑现,寇准奏请朝廷进行封闭。
但是这简单粗暴的封闭,并没有解决铁钱携取不便的问题,况且市场早就习惯使用纸币,一旦禁止,商业贸易立即出现凋敝,朝廷看到后,听从张若谷、薛田之的建议,在四川,特设国营的交子务,开始由国家发行。收归国有后,朝廷对“交子”有了严格限制。譬如,发行额度作了规定。同时要求有一定的发行准备金,大凡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在流通上设置时间限制,以三年为一界,界满,要求持旧换新。而且在持旧换新时,每一贯都要缴纳纸墨费用三十文。并且使用地区只限于川蜀之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国家如此规定,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却远超要求。从天圣元年,到皇?三年,一共才二十九年,“交子”的发行就已经达到了十三界。按照国家规定,三年一界的限制来计算,实际超过了三界。而且秦州两次借去“交子”六十万贯,根本没有准备金作基础,只是胡乱印刷,不仅流通领域已经超过四川地区,而且准备金也不再储备。到了元符年间,新钞收换旧钞,比价为一比五,即官价下跌为原价的五分之一,民间下跌更加严重。“交子”的信用彻底被破坏。
元朝建立后,由于蒙古族长期实行奴隶制,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完全不懂发展农业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甚至提出了“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荒唐主张。经济凋敝,商业衰落,虽然战争结束后,社会趋于稳定,经济有所缓慢发展,但是经济上的失衡始终贯穿与元朝始终。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元朝政府开始确立钞法。不过在之前,就已经有了丝钞和银钞两种。当时发行纸币还是比较谨慎的,政府对于准备金的储备也很重视,而且贮存的数量较为充足,并且规定“随路椿积元本金银,分文不动”。但是从忽必烈至元十三年以后,储备于各地的金银,开始逐渐被移作他用。忽必烈近臣阿合马为了讨好皇帝,“将随路平准库金银”统统运抵元大都,作为邀功的资本。本来纸币的准备金,对于金融的稳定以及货币的诚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破坏,必定后患无穷。大元偏偏在这上面出了问题。
至元三十一年的正月,忽必烈驾崩,四月忽必烈的孙子,成宗铁穆耳即位,“诏诸路平准交钞库所储银九十三万六千九百五十两,除留十九万二千四百五十两为钞母,余悉运至京师”。有了前面的口子,其后朝廷只要钱不够用,就从准备金中提钱,大德二年,右丞相完泽报告,“岁入之数”“然犹不足于用”,“又于至元钞本中借二十万锭”。大德三年,中书省报告,“岁入之数,不支半岁,自余皆借其钞本”。大德十一年中书省报告,“今国用甚多,帑藏已乏,用及钞母非宜”。至大元年二月,“支钞本七百一十余万锭,以周急用”......
这种不停的从准备金中挪用、转移、使得国库日渐亏空,币值直落下滑,无论是新钞还是旧币都不管用,根本问题是“金银有入而无出”。结果是“布帛翔涌,而号寒者溢甚。米粟渐平,而啼饥者愈多”。
元朝早期的财政收入还可以填补一半的支出,到了后期,支出竟然超过收入的四百倍!如同所有末代统治者一样,元朝不反省自己施政错误导致的入不敷出,却开始大量发行货币来填财政的窟窿,导致金融进一步混乱,通货膨胀更趋严重。当时纸钞的发行泛滥到了极致。原来只允许由政府印制,后来发展到私人都可以印刷。当时有个叫朱清和张喧的两个人,至元二十三年,元世祖忽必烈以朱清和张喧二人创办海运有功劳,钦赐印钞,这两人整整印了十七年!币值越来越不值钱,物价却越来越贵,当时京师的一斗粟竟然用一千贯钞票都买不到。到了顺帝年间,米价比中统年间上涨了六七万倍,民间再也不用纸钞,甚至直接回到实物交换的状态。
现在经常会看到用“交子”的出现,来论述宋明时期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等等文章,但是翻看过往,将一个好端端的利国利民的货币革命,变成烫手山芋,最后臭遍大街,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思索。尤其是其中的所谓“萌芽”的成与败,难道真是由经济来决定的吗?反观西方,纸币出现虽然晚于中国,但是却运行良好,金融发展超过中国,甚至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努力追赶中,这其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到现在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大命题!
煮酒君作品
2017.08.18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aogongtaohao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