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以古为镜”的拓展阅读资料(7)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以古为镜”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什么意思、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何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启示、唐太宗以古为镜的具体治国措施有、以古为镜下一句、“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中的“镜”字各是什么含义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什么意思

用铜来做镜子,可以用来做穿衣镜。 用历史来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和王朝的变换。 用人来做镜子,可只知道自己的优缺得失。^_^~~!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何处?

出自《 贞观政要•论任贤》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思念,感慨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启示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唐太宗鉴于隋亡于虐民的教训,把 ’存百姓’当作’为君之道’的先决条件,同时又把 ’存百姓’跟帝王’正其身’相联系.他的思路是很 明确的: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取决于百姓的能否生存, 百姓的存亡取决于君主自身能否克己寡欲.他把国治, 民存,君贤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反复强调民存取决 于君贤.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意思是说,人们用铜镜照自己,可以看到穿戴 是否整齐;用历史做借鉴,可以知道历代兴衰和更替 的原因;看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可以汲取经验和教训. 正因为唐太宗能纳谏,大臣们都敢于直言进谏,所以 他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

唐太宗以古为镜的具体治国措施有

治国思想:选贤举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经济:修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政治:慎用刑罚,颁布唐律。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提高进士科地位,完善科举制。民族:册封,和亲,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对外:鸿胪寺,示存异方之教。兼收并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俗话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知道人民的重要性,在治国定纲时定能考虑到人民。“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体现他对自己的享乐而言,更重视人民的疾苦,说明他爱民如子。“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明他时常检讨自己,能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是成为千古明君必不可少的要素。

以古为镜下一句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中的“镜”字各是什么含义

以古为镜:借鉴,取长补短以人为镜:对比,参照,取长补短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iguweijing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