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战略战术”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战略战术”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论述,论述很重要!!!?、战略和战术的区别、战略和战术的区别、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的区别、战术和战略的区别是什么、谋略,战略,战术。三者有什么区别等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论述,论述很重要!!!?

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配合下进行革命战争的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在自己的兵力和装备长期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武装斗争,所创造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通常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起来的。土地革命战争开始时,毛泽东同朱德等在井冈山斗争中逐步形成与当时客观条件相适应的游击战基本原则,并产生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固定区域割据,波浪式的推进,强敌跟追,盘旋式打圈子等军事政策和作战原则,为后来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各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中,游击战逐步向游击性运动战发展,提出了积极防御和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作战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广泛运用击、伏击、破、围困、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作战方法打击和消灭敌人,使游击战的思想得到了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在战略防御阶段,实行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创造战机、歼灭入侵解放区之敌;后期转入战略进攻,大规模的运动战结合大规模的阵地战,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些战略战术思想,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中。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展了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取得了合同作战,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阵地坚守防御作战和战役战术反击作战的可贵经验。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坚持一切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指导战争的方式和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辩证法为指导,在实行彻底的人民战争路线的基础上,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为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行灵活机动的作战。主要内容有:①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积极防御,即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在作战指导上是防御和进攻的交互作用,通过防御保存军力,待机破敌,最后达到反攻和进攻。而消极防御则相反。毛泽东认为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因此,他确定的基本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其根本方针是实行攻势防御。这就是在战略防御阶段实行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在战略进攻阶段实行最精彩最活跃的带决战性的进攻战。②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这是毛泽东在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战略防御作战的两个同时并重的原则,是转换敌优我劣形势的基本手段。这一战略理论,完全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军事上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等条件,人民军队有可能发展和战胜敌人,但又不可能很快发展和很快战胜敌人的基本规律提出来的。他指出,敌之强大规定了我们长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这是战争指导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持久绝不是消极等待,而必须通过主观的努力将战争过程尽量缩短。军事上的办法,就是实行战略的持久战,战役战斗的速决战。③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战略转变,即当战争的形势、任务和敌情等起了根本的变化时,在军事战略上所作的改变。它通常反映在具体战略方针和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等主要作战形式的转换上。中国革命战争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军事战略转变。毛泽东对战略转变问题十分重视,他认为,在战争的转折关头,战争指导者要善于审时度势,灵活机智地适时实施战略转变。这对于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具有重大意义。④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指出,从战争的本质上看,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它们政治上是腐朽落后的,最终必将被革命人民所战胜。因此,从全局和长远看,我们应该藐视它,但是,在现实力量上,敌人确实还很强大,且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和灭亡,必将作垂死挣扎。所以,从局部和暂时性上看,我们又必须重视它。他说,如果在战略上我们过高估计敌人,不敢胜利,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如果我们在战术上轻视敌人,不讲斗争艺术,不集中全力作战,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⑤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毛泽东强调,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然而,在战略决战问题上,他又总是持十分慎重的态度,指出决战必须有有利的时机和力量。在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没有发生一定变化之前,就轻率举行决战,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是没有根据的。因此,必须坚持“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的原则。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历来强调人民解放军的战役和战斗必须实行歼灭战的方针。他指出,击溃战对于兵力雄厚之敌来说,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而歼灭战则对于任何敌人都能立即产生重大影响。并形象地比喻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而要达此目的,在具体作战方法上则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⑦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毛泽东指出,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都是为了争取主动,逼敌处于被动地位,以达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因此,他强调,“我们历来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其基本含义是:一切作战行动,必须事先有严密的计划和尽可能充分的准备;从最困难的情况出发,多手准备。他说,只要我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有了这种准备,在战争中就能始终立于主动,摆脱被动。 历史早已证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对战略战术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管情况怎样变化,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基本原理仍然适用于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依然是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今后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法宝。

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谈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所谓战略,乃制定整个战争的总体方针和战争策略,比如何时起兵,派谁领兵,带兵多少,先攻哪里再攻哪里诸如此类,通常由君主决定;而所谓战术,乃在具体战役中选择采用何种策略,运用哪些计谋,使用哪些兵法,设置具体到派谁先上阵单挑诸如此类,通常由将帅决定。就象三国志系列游戏中,37和38的战争表现就偏向于战术,而39就完全放弃了战术而偏向战略。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如果放在决策者的身份上似乎很明了,一个是君主决定的,一个是将帅决定的,很容易区分。可是如果放在献计者的身上却又很容易混淆。古代的所谓谋士大多没有详细的分工,基本上有计就献;而且君主也大多喜欢亲征,身兼帅职,所以很多君主身边的谋士也大多要为一些战术方面的决定出谋划策。 可是尽管如此,毕竟术业有攻,献计归献计,献的好不好,对哪方面比较精通还是有所偏重的。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哪些谋士精通战略,哪些谋士擅长战术?拿两个各有所长的谋士放在一起来做比较是否有欠公道? 以前大话很多人讨论过郭嘉,部分人认为这个家伙并无真才实学,只会躲在后方指手划脚说大话,上阵临敌就屁也不放一个了;而其他人又对他赞赏有佳,直接拿他与诸葛亮相比,认为他的谋略远见不让孔明。 就我个人而言,更偏重后者。郭嘉一直是所有三国人物中我最偏爱的谋士,其远见卓识和大胆谋略远胜孔明。但是他的智谋并不体现在哪一场具体的战役上,他很少对某个具体战役中的战术发表什么意见,而是在整个战争的方向上作出指引,他的计策大多偏向于“打不打”,“何时打”,“谁去打”等方面,至于“怎么打”就不是他所擅长解决的问题了。而且他的战略思想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尽可能的“不战而胜”:在尽量不费一兵一足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用现在的经营管理理论就是将成本减至最少),此乃兵法之上上之策也,不但要对整个战争形势有充分的认识,更要对对方的心理特点了如指掌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能够办到?其经典战例就是“遗计定辽东”,以曹操当时的实力趁胜追计直取辽东追讨袁家兄弟并非难事,可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嘉还能做出公孙家会献袁求和的准确判断,没有在这个战场上浪费一兵一卒就达到了自己追杀袁家兄弟的目的。 而孔明,由于其辅佐的刘备兵少将寡,大多情况下都是身兼数职,什么战略战术的决定都要由他来决定,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是个战略战术都精通的全才:战略上他提出的“天下三分”,“联吴抗曹”,“西进巴蜀”等经典策略都是非常有远见也是非常正确的;而他的“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经典计策又给他的战术考卷大大的加分,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个全才。但个人看来,他更偏重战术而非战略,尤其是到了晚年,其六出北伐都不胜而归更明显地暴露了其战略方面的不足。北伐这个总体战略并没有错,就当时形势而言是必需的;错的时发兵的时机不对。连续六次北伐,每次都做足了最充分的准备,可是为什么每次都无功而返呢?有人或许会说事事难料,谁能预料北魏会有什么对策,后方皇帝又会有什么变故,诸葛亮也不是神仙可以预知未来。不错,诸葛亮不是神仙,不可以预知未来,但是身为一个战略的制订者,他却必须对敌我形势有准确的认识和预测:预料不到北魏会有什么对策就是不知彼,预料不到阿斗会有什么变故就是不知己,不知己知彼就草率出兵就是准备不足战略失误!设想如果这个战略交给郭嘉,这样的错误是否可以避免呢? 写此文并没有褒郭贬诸葛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以后在争论谋士智力高下的时候能够考虑到战略与战术的区别,以及这些谋士在这个问题上的偏重。

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比如你纠集几个哥们想去教训一下某个人;战术级别的考虑就是在哪堵住他,谁从前边抡板砖,谁从后面搂腰,谁从侧面下绊子,得手之后从哪条路撤退等等;战略级的考虑就不一样了,要考虑为什么揍他,是否还有其他解决办法,揍的话是揍到生活不能自理还是简单的鼻青脸肿,之后挨揍这小子会怎样报复,然后怎样编瞎话死活不认账,或者认赔医药费,赔多少等等。

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的区别

1、时间长短不同
战略性计划是,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计划是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2、本质不同
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本质区别在于战略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设立目标,而战术计划则是假设目标已经存在,而提供一种可按照一定程序来实现目标的方案。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战术性计划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
3、特点不同
战略性计划具有长期性、整体性的特点。
战术性计划相对于战略性计划来说,根据战略计划,针对某一事情或某几个事情制定的详细的实施计划,具有小规模、局部性、及时性、严密性等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略性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术计划

战术和战略的区别是什么

战略是宏观上的,战术是微观上的。战略即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通常指军事战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战术即具体战斗中使用的策略.战略与战术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谁都离不开谁。战略是相对于战术而言的,战术是相对于战略而言的。理解了战术就容易理解战略,反过来也一样。………谢谢

谋略,战略,战术。三者有什么区别

谋略你可以看成是战略和战术的总称,是总攻略。战略是作战的宏观规划和攻略,战术是作战的具体技巧细节。我们有句话叫:从战略上藐视,从战术上重视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anlüezhanshu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