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治国安民”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治国安民”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安是什么意思?、安民成语有哪些、治国安民 翻译、翻译一段文言文“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义胜患则吉,患胜义则灭。五圣之谋,不如逢时;辩智明”、治国安民 是不是成语、说说唐太宗哪些开朗的治国思想等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安是什么意思?

此句中的安是用作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的意思。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的意思是我一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敢戏弄君主呢?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此句中的“盲臣”是指师旷,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一个盲乐师。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
而“君”即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整句出自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编《说苑》。讲了晋平公谈论年事已高想要学习,盲臣师旷劝学的故事,寓意为学无止境,应当终身学习。
扩展资料
此句出自西汉刘向所作《说苑》卷三建本《师旷问学》的故事,原文如下: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白话文释义: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呀?”
师旷回答:“我一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敢戏弄君主呢?我是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的好啊!”

安民成语有哪些

国泰民安
富国安民
济世安民
安民济物、
保境安民、
保国安民
治国安民
国安民泰、
体国安民
弭盗安民
民安国治、
民不安枕
出榜安民
安国富民
愚民安知
国泰民安 [guó tài mín ān]
基本释义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 处
《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

治国安民 翻译

在贞观九年(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满院。(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皇帝自称)亲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

翻译一段文言文“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义胜患则吉,患胜义则灭。五圣之谋,不如逢时;辩智明”

翻译:水背弃源头那么山川就会枯竭,人背信弃义那么名声就不会远传,情义多过患难就是好的,患难多于情义就会灭亡。几位圣贤的谋略,不如赶上了好时机;聪慧善辩,不如遇到好世道。出处:“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义胜患则吉,患胜义则灭。五圣之谋,不如逢时;辩 智明慧,不如遇世。有鄙心者,不可授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予利器。多易多败,多言多失。”——(汉)刘向《说苑》《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成书于鸿嘉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治国安民 是不是成语

治国安民 是成语治国安民 [zhì guó ān mín] [解释]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出自] 《汉书·食华志第四上》:“财者;帝国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 希望可以帮到你,满意请!

说说唐太宗哪些开朗的治国思想

以仁、德治天下,从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因了汉初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几乎都是以儒家的“德治”、“仁政”思想为主导,以法家的“法制”思想为辅助,同时又吸收借鉴了道家“清静无为”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政治主张,逐步确立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政治思想定式。历代统治者在遵循这一基本定式的前题下,往往视具体情况“因势制”,或崇尚“无为而治”的思想,或奉行“以理服人”的“王道”,或推行“以力服人”的“霸道”,形成了一些治国安民的基本规律。每当大乱初定,“清静无为”的思想就会受到重视。唐太宗李世明就曾说:“君能清静,百姓何能不安乎?”明太宗朱元璋也说:“天下初定,犹如新植之树不可摇其根,初生之乌不可拔其羽,要安养生息之。”每当国家进入稳定繁荣时期,“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就会被广泛采用,一方面通过“发政施仁”和道德教化从正面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一方面利用严刑峻法从反面惩治社会腐败和剔除丑恶现象。每当“德治”削弱或“法治”不力之时,就会出现道德失范、腐败蔓延、丑恶丛生的局面。每当“法治”过当、酷吏当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之时,就会激化阶级矛盾,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有见地的史学家常常抓住一些“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的重大题材,侧重记述“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以便“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再说个番外啊,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在中国书法界享有崇高地位呢?其实这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信奉有关的,因为在王羲之的笔法里所体现的就是中和之美,而唐太宗又极力推崇其书法,此用心不可谓不明,所见地不可谓不远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iguoanmin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