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铸鼎象物”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铸鼎象物”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昔夏之方有德也,........铸鼎象物如何翻译、铸鼎燃犀何意?、“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铸鼎燃犀何意?、九鼎象征着什么?等

昔夏之方有德也,........铸鼎象物如何翻译

这是《左传 宣公三年》中王孙满回答楚庄王的话,意思是拒绝诸侯王问鼎。原文: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jiá)鄏(rǔ)(山名,今洛阳西北),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译文:楚庄王发兵攻打陆浑的戎人,到达雒水,在周朝的直辖地域陈兵示威。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如何。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备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螭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遇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福佑。夏桀昏乱,把鼎迁到了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铸鼎燃犀何意?

铸鼎:指 禹 收九州之金铸九鼎而象百物。后用此称颂君王功德。《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于鼎。”亦省作“ 铸鼎 ”。《墨子·耕柱》:“昔者 夏后开 使 蜚亷 折金於山,以铸鼎於 昆吾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三》:“神奸不若,观铸鼎之形。”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谒禹庙醮词》:“铸鼎之功既集,锡班之报攸彰。”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大头鬼》:“曾读 阮瞻 无鬼论,不须铸鼎与燃犀。”燃犀:燃犀指温峤燃犀角照水妖事。《晋书·温峤传》载’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 释译:温峤到武昌牛渚矶,这里水深无法测量,世代相传说水下有很多怪物,温峤就点起犀角来照江水。一会儿,只见水中动物,纷纷向犀火扑来。这些动物奇形怪状,有的乘着马车,穿着红衣。这天夜里,温峤梦见有人对他说:“我们和你阴阳各路,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意思很是恨温峤。 相传犀角燃之可照妖。后引申为点燃烛火明察事物的意思,洞察奸邪叫“燃犀”或“犀照”。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释义:
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
出处及全文内容:
《王孙满对楚子》
先秦:左丘明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
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赏析
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图取而代之。周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释义:
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
出处及全文内容:
《王孙满对楚子》
先秦:左丘明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
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赏析
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图取而代之。周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

铸鼎燃犀何意?

铸鼎:指 禹 收九州之金铸九鼎而象百物。后用此称颂君王功德。《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于鼎。”亦省作“ 铸鼎 ”。《墨子·耕柱》:“昔者 夏后开 使 蜚亷 折金於山,以铸鼎於 昆吾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三》:“神奸不若,观铸鼎之形。”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谒禹庙醮词》:“铸鼎之功既集,锡班之报攸彰。”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大头鬼》:“曾读 阮瞻 无鬼论,不须铸鼎与燃犀。”燃犀:燃犀指温峤燃犀角照水妖事。《晋书·温峤传》载’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 释译:温峤到武昌牛渚矶,这里水深无法测量,世代相传说水下有很多怪物,温峤就点起犀角来照江水。一会儿,只见水中动物,纷纷向犀火扑来。这些动物奇形怪状,有的乘着马车,穿着红衣。这天夜里,温峤梦见有人对他说:“我们和你阴阳各路,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意思很是恨温峤。 相传犀角燃之可照妖。后引申为点燃烛火明察事物的意思,洞察奸邪叫“燃犀”或“犀照”。

九鼎象征着什么?

九鼎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物意义,它们象征着对一个国家的统治。不过很可能九鼎只是一种象征意义而没有实物,因为无论是从考古还是当时的技术条件或者概率论的角度来说,九鼎其实就是一个传说。
关于九鼎最早的文献记载应该始于《左传》,大家都知道,《左传》是一部特别有意思的史书,堪称春秋时期的娱乐八卦杂志汇总。在《左传》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故事,可以透过它来研究春秋时期整体的生活风貌,但是要说多少史实,那就要甄别了。
九鼎这个记载跟楚庄王有关系,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一度带领出国走向强大,因此野心勃勃,甚至想着取周天子而代之。《左传》中关于这个鼎是这么记载的: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这段说出了楚庄王的野心,他带兵到了周王朝国都边郊,周天子有点害怕,就派王孙满招待楚庄王,楚庄王就假装问鼎的重量,王孙满是个聪明人,他一看楚庄王这么问就知道楚庄王野心很大。于是他就发表了一番言论,最后的结论就是这个鼎的重量不是你楚庄王这个诸侯可以随便打听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交代了九鼎的来龙去脉,先是归夏所有,后来归商,然后归周。而且他着重强调了一点,鼎在谁那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德行,如果无德,就算得到了鼎,也守不住这个天下。
不得不说,王孙满说得很有道理,也道出了统领天下的真谛,九鼎只是一个象征意义,并不是一统天下的核心关键。这就跟后世的传国玉玺是一个道理,传国玉玺主要是象征意义,并不是说谁得到了传国玉玺就一定可以一统天下。不过有了《左传》这个典故,九鼎以后就象征这国家的统治,问鼎中原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九鼎到底存不存在呢,现在来看,起码传说中那套硕大的九鼎是不会存在的。现在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后母戊鼎也就是以前的司母戊鼎,重达八百多公斤,而九鼎有多重呢。有种说法是当年周天子讨伐商纣以后,曾经搬迁九鼎,其中一个鼎就要九万人才能拉得动。很显然,这种只是一个夸张的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udingxiangwu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