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哀感顽艳”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哀感顽艳”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是什么意思、哀感顽艳和哀而不伤是一对近义词还是反义词、关于喜;怒;哀;乐的词语。、古诗词鉴赏、情到深处自然浓,意到浓时怎忍舍,情到深处无怨尤,人事沧桑却何求!是什么意思?、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是啥意思等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是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原诗如下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代: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译文
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梅花随凉风飘落,忧伤的笛声传来,已是寂寞黄昏。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词人在残雪之夜独自徘徊,联想到自己生活孤独凄苦,饱尝人间离愁别苦,为了表达内心的惆怅,故作下此词。
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他出生后,取名为纳兰成德,这个名字源自《易经》:“君子以成德为行。”后来,因皇太子取名“保成”,为了避讳,改为性德。纳兰可谓是身在富贵之乡,含着金汤匙出生。他的父亲纳兰明珠的仕途,在他的有生之年,几乎是一路飙升。
当年北京官场流行一句话,叫“要当官找索三(索额图),要人情拜老明(明珠)”。成长在豪门贵府,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8岁便乡试中举,22岁时被康熙帝授为三等侍卫,不久便升为一品侍卫。
在当时,像纳兰性德这样的满族青年多以披坚执锐战场立功为荣,汉族士人则以读书应试为出仕做官的正途。纳兰性德出身满洲贵族,既善骑射,又科场得意,可见其才华的卓越。
不过,纳兰性德的仕途也就到这里了。由于父亲是相明珠,这让康熙非常忌惮。一方面他爱惜纳兰性德的才华,但由于想钳制明珠,纳兰性德一生也未得重用。外人看来的春风得意,在纳兰性德自己看来,并不快乐。他的词中,很多是这样悲伤凄婉的调子。

哀感顽艳和哀而不伤是一对近义词还是反义词

【拼音】:āi gǎn wán yàn【释义】: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拼音】:āi ér bù shāng【释义】: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关于喜;怒;哀;乐的词语。

喜不自胜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喜从天降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喜见于色 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同“喜形于色”。
喜眉笑眼 喜在眉梢,笑在眼里。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喜怒哀乐 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喜怒不形于色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喜怒无常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喜气洋洋 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喜上眉梢 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喜闻乐见 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喜笑颜开 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喜新厌故 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一。同“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 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一。
喜行于色 高兴显现在脸上。
喜形于色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喜溢眉梢 形容人很快乐的精神。
喜跃抃舞 抃:鼓掌。喜欢得跳跃、鼓掌、起舞。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
喜逐颜开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
怒不可遏 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怒发冲冠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怒火冲天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怒火中烧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怒目而视 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怒目横眉 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怒目切齿 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怒猊渴骥 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怒气冲冲 盛怒的样子。
怒气冲天 怒气冲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怒气填胸 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哀哀父母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哀哀欲绝 哀哀:极度悲哀;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哀兵必胜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哀感天地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哀感顽艳 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哀感中年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哀告宾服 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哀鸿遍地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哀鸿遍野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哀梨蒸食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哀莫大于心死 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哀声叹气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哀丝豪竹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哀思如潮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哀天叫地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哀痛欲绝 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乐不极盘 盘:乐。指享乐不能过分。
乐不可极 享乐不可过分。
乐不可言 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乐不可支 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乐不思蜀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昌分镜 比喻夫妻分离。
乐昌破镜 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乐昌之镜 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乐成人美 乐于成全人家的好事。
乐此不倦 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 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道安命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乐道安贫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乐道好古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乐道忘饥 指醉心于圣道。
乐道遗荣 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
乐而不荒 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同“乐而不淫”。
乐而不厌 喜爱而不厌倦。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乐而忘返 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乐而忘死 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
乐祸幸灾 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
乐极哀来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悲来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乐极生哀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生悲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乐极则悲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乐极则忧 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
乐嗟苦咄 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乐尽哀生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乐尽悲来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乐山爱水 爱好山水风光。
乐山乐水 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乐善不倦 乐于坚持做好事。
乐善好施 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乐善好义 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乐事劝功 指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
乐天安命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同“乐天知命
乐天任命 犹言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乐天知命 天:天意;命:命运。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乐退安贫 指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乐往哀来 欢乐逝去,悲哀到来。
乐新厌旧 喜新厌旧。指感情不一。
乐行忧违 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乐业安居 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差不多这些

古诗词鉴赏

一剪梅 关键词: 李清照,一剪梅 作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情到深处自然浓,意到浓时怎忍舍,情到深处无怨尤,人事沧桑却何求!是什么意思?

意思大致是:心里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道不尽的百转柔肠,日积月累的情感愈加浓厚,不必说却也明了。
这句话是形容男女之间十分有默契,一往情深的情感状态,我不用言语,但你已经明了了我还未说出口的话,这种感情十分珍贵,
当用情至深,就会舍不得。情到深处无怨尤,人世沧桑却何求。说明,当事人并不抱怨,人世沧桑也没什么可以得到的,但只求爱情。
在秋日的山林间,在远镇的灯光里,安然忍受毫无指望的等待。
要在惨烈如葬的七月骄阳下走马,要在旷地上迎着大风歌唱和舞蹈,把生命的模样勾勒得兴高采烈,却也要在边境小镇的落日里。
当两排高大白杨的轮廓静静地沉没于垂死的暮色中时,伤心欲绝,伤心欲绝地回头看你,但待静静低头继续走上离途,忽然明白其实悲伤深处空无一物,情到深处人孤独,爱至穷时尽沧桑。
此句大致内容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无题
无题(三)---清代诗人纳兰性德
烟般往事梦中休, 绕梁芳踪难去留。君言相思一样苦, 妾叹离散两般愁。意到浓时怎忍舍, 情到深处无怨由。孤影月明应寂寞, 问君何处是归途。
意思大致是:如烟般的往事梦中方才停歇,萦绕心头的那个她难以挽留,他说相思苦闷,她叹离散忧愁。意境到时怎么忍心割舍?
感情深刻不能怨天尤人。月光虽明亮但孤单影只应该寂寞,只想问一句到底哪里才是回去的路。
扩展资料: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纳兰性德(清朝词人)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是啥意思

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本词运用了老套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手法,但景清情切,颇令人动容。就如同面对同样的材料,高明的厨师和平庸的厨师却能做出天壤之别的两种味道来。纳兰显然是前者。
上阕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接着他便抛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这个“君”指的是谁?是朋友?是知己?还是那天上朦胧的月亮?我觉得都不是,而恰恰就是纳兰自己。我想,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呢?本来词句至此,已令读者唏嘘不已,谁知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aiganwanyan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