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鼎成龙去”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鼎成龙去”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关于鼎的成语和介绍鼎、"鼎成龙去"是什么意思、鼎成龙去、鼎成龙升、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鼎足三分什么意思、鼎成龙去、鼎成龙升、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鼎足三分什...、关于 鼎 的俗语,谚语、用"鼎成龙去"造句等

关于鼎的成语和介绍鼎

鼎铛玉石
谓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奢侈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见“鼎成龙去
鼎鼎大名
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
见“鼎鼎大名
鼎分三足
见“鼎足三分
鼎湖龙去
同“鼎成龙去
鼎镬刀锯
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鼎鼐调和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鼎食鸣钟
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鼎食鸣锺
见“鼎食鸣钟”
鼎新革故
《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旧时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事物的破旧立新
鼎鱼幕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李善注:“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吴季札曰:夫子之在此也,犹燕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玉龟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鼎折覆餗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鼎折餗覆
见“鼎折覆餗”
鼎足而立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足而三
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鼎足三分
如鼎之三足,各据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拔山举鼎
同“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负衡据鼎
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鸣钟列鼎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鸣钟食鼎
见“鸣钟列鼎
三牲五鼎
①指盛馔佳肴。②指丰厚的祭品
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同往。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
鱼游沸鼎
见“鱼游沸鼎
鱼游沸鼎
同“鱼游釜中
鱼游沸鼎
同“鱼游釜中
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刀锯鼎镬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调和鼎鼐
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瓜分鼎峙
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击钟鼎食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幕燕鼎鱼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人声鼎沸
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煮用具
三分鼎足
谓一分为三,如鼎足之并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足鼎立
谓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
四海鼎沸
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
尝鼎一脔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
鼎鼎大名
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
见“鼎鼎大名
禁鼎一脔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九鼎一丝
犹言一发千钧。喻非常危急
举鼎绝膑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绝,断也。膑,胫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
举鼎绝脰
见“举鼎绝膑”
匡鼎解颐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五鼎万钟
高官厚禄
夏鼎商彝
谓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
折鼎覆餗
见“折足覆餗
什么是鼎?是祭器,亦是食器,一般为三足两耳。形制有方有圆。后多作为祭器礼器,成为力和威势的象征。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鼎成龙去"是什么意思

鼎成龙去 dǐng chéng lóng qù 〖解释〗指帝王去世。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示例〗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

鼎成龙去、鼎成龙升、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鼎足三分什么意思

鼎成龙去  dǐng chéng lóng qù   成语:鼎成龙去   【解释】:指帝王去世。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示例】: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帝王去世‘鼎成龙升  【名称】: 鼎成龙升   【拼音】: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   【释疑】: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帝王去世鼎鼎大名  【词目】鼎鼎大名   【发音】dǐng dǐng dà míng   【释义】 形容一个人的名气、声望很大。 鼎鼎,形容盛大的样子。 也作“大名鼎鼎”,同“赫赫有名”。   【出典】《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事例】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例句】不会吧,你居然不认识她?她可是响誉国际鼎鼎大名的小提琴家耶!鼎鼎有名  【名称】鼎鼎有名   【拼音】dǐng dǐng yǒu míng   【解释】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用于人和事物   【示例】 鲁迅《伪自由书·人话》:“这毛病,是连法布尔做的~的《昆虫记》也是在所不免。”   【近义词】 赫赫有名名扬天下举世闻名鼎鼎大名大名鼎鼎   【反义词】 默默无闻、无名鼠辈、无声无息鼎足三分  发 音 dǐng zú sān fēn   释 义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示 例 1. 汉家王气已将尽,~各自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2.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想 汉 家天下,鼎足三分。”   3.元 阿鲁威 《蟾宫曲·山鬼》曲:“更惊起 南阳 卧龙 ,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 西蜀 ,一分 江东 。”   4.《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5.《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三方分立

鼎成龙去、鼎成龙升、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鼎足三分什...

鼎成龙去  dǐng chéng lóng qù   成语:鼎成龙去   【解释】:指帝王去世。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示例】: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帝王去世‘鼎成龙升  【名称】: 鼎成龙升   【拼音】: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   【释疑】: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帝王去世鼎鼎大名  【词目】鼎鼎大名   【发音】dǐng dǐng dà míng   【释义】 形容一个人的名气、声望很大。 鼎鼎,形容盛大的样子。 也作“大名鼎鼎”,同“赫赫有名”。   【出典】《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事例】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例句】不会吧,你居然不认识她?她可是响誉国际鼎鼎大名的小提琴家耶!鼎鼎有名  【名称】鼎鼎有名   【拼音】dǐng dǐng yǒu míng   【解释】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用于人和事物   【示例】 鲁迅《伪自由书·人话》:“这毛病,是连法布尔做的~的《昆虫记》也是在所不免。”   【近义词】 赫赫有名名扬天下举世闻名鼎鼎大名大名鼎鼎   【反义词】 默默无闻、无名鼠辈、无声无息鼎足三分  发 音 dǐng zú sān fēn   释 义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示 例 1. 汉家王气已将尽,~各自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2.元 关汉

关于 鼎 的俗语,谚语

成语行不?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鼎折覆餗、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玉龟符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 、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鼎玉龟符三足鼎立三足鼎立、击钟鼎食、
鼎折餗覆、
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 、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鼎玉龟符三足鼎立、击钟鼎食、一言九鼎
鼎足之势
鼎铛玉石
谓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奢侈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见“鼎成龙去
鼎鼎大名
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
见“鼎鼎大名
鼎分三足
见“鼎足三分
鼎湖龙去
同“鼎成龙去
鼎镬刀锯
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鼎鼐调和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鼎食鸣钟
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鼎食鸣锺
见“鼎食鸣钟”
鼎新革故
《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旧时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事物的破旧立新
鼎鱼幕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李善注:“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吴季札曰:夫子之在此也,犹燕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玉龟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鼎折覆餗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鼎折餗覆
见“鼎折覆餗”
鼎足而立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足而三
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鼎足三分
如鼎之三足,各据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拔山举鼎
同“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负衡据鼎
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鸣钟列鼎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鸣钟食鼎
见“鸣钟列鼎
三牲五鼎
①指盛馔佳肴。②指丰厚的祭品
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同往。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
鱼游沸鼎
见“鱼游沸鼎
鱼游沸鼎
同“鱼游釜中
鱼游沸鼎
同“鱼游釜中
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大名鼎鼎
名气很大
刀锯鼎镬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调和鼎鼐
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瓜分鼎峙
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击钟鼎食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幕燕鼎鱼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人声鼎沸
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煮用具
三分鼎足
谓一分为三,如鼎足之并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足鼎立
谓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
四海鼎沸
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
尝鼎一脔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
鼎鼎大名
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
见“鼎鼎大名
禁鼎一脔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九鼎一丝
犹言一发千钧。喻非常危急
举鼎绝膑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绝,断也。膑,胫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
举鼎绝脰
见“举鼎绝膑”
匡鼎解颐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五鼎万钟
高官厚禄
夏鼎商彝
谓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
折鼎覆餗
见“折足覆餗

用"鼎成龙去"造句

鼎成龙去 dǐng chéng lóng qù 〖解释〗指帝王去世。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示例〗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dingchenglongqu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