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丁宁周至”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丁宁周至”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丁开始的成语、明目张胆偏心丁宁,是不是有点过分、再三嘱咐的成语是什么、诸葛亮与三大集团的关系、真史里诸葛亮此人到底如何、请问,"丁"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等

丁开始的成语

丁公凿井、丁一卯二丁一确二、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谢谢!

明目张胆偏心丁宁,是不是有点过分

飙举电至】飙:疾风、暴风。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悲喜交至】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来到。
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楚毒备至】楚毒:古代炮硌之刑;备:尽,全。指使用各种刑罚。
【充类至尽】充类:推究同类事理;至尽:到极精密处。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论。
彻里至外】指从里到外。
【存神索至】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从头至尾】从开头至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策勋饮至】策勋:把功勋记载在简策上;饮至:指诸侯朝、会、盟、伐后回宗庙饮酒庆功。庆功祝捷。
诚至金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大公至正】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丁宁周至】丁宁:嘱咐,告诫;周至:周到,细致。再三细致地嘱咐。形容办事谨慎周到。

再三嘱咐的成语是什么

千叮万嘱 [qiān dīng wàn zhǔ] [释义] 再三再四地嘱咐。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

诸葛亮与三大集团的关系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 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 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 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 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 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 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 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 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不可胜数。曹操 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 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 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 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 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 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 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 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 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 “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 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 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 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拥军在柴桑,观望 成败,亮说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 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 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 矣!”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 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 也,安能复为之下乎!”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 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 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 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 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 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大悦, 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 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 军实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 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 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 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 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 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 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 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 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 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 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 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 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 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的解释'>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 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 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禅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 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 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 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 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 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 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 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 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 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 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 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 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 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 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 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 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 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 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 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 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 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 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 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 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 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 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 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杂言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 孙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 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 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 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 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 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 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 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 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求援吴会。 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 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 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之。于是外连东吴, 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 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 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 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 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 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 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 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 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 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 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 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 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 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 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 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 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子 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 远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 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 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 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 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 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 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 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 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 适。”徙为主薄。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 义阳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病笃,不自见建。问诸葛恪 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中书 令。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 然建特不与皓好往来。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诣京都,同为相国参军,其秋并兼散骑 常侍,使蜀使慰劳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 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 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 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真史里诸葛亮此人到底如何

诸葛亮的相貌:“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诸葛亮的人品:“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诸葛亮的子嗣:先从兄诸葛瑾过继其次子诸葛乔为子,诸葛乔年二十五卒;亲子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长子——大度容人注)。“景耀...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诸葛攀是诸葛亮义子诸葛乔之子——大度容人注)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京位至江州刺史”;
诸葛亮其妻名字:“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由此可知,诸葛亮之妻姓黄,但名字不得而知。所谓“黄月英”系民间传说,未载正史;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刘)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诸葛)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求援吴会。...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拜亮为丞相...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以上引文均出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这是人们争论最多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用不着争论,在《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威辞书里,提到三国时代的大“家”就只有两人:一是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或诗人),另一个就是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争论呢?这是因为,颠覆历史已经成了当今历史学家及其爱好者的特征——许多历史人物已经被评了百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不颠覆历史,不和传统的历史评价唱反调,如何能一鸣惊人,如何能引人瞩目。所以,过去说不好的历史人物,我一定要为他找一些好处(比如对隋炀帝、对秦桧、对李鸿章);过去说好的历史人物,我也一定要找点毛病出来(比如对岳飞、对诸葛亮)。于是,历史学界也不是清水衙门了,历史学家们也照样可以成为先富起来的人。只是,历史真的可以随意颠覆来颠覆去吗?
首先,作为军事理论家,诸葛亮的军事著述之多,在三国时期无人出其右:《南征》、《北出》、《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等有案可稽,《将苑》中“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这几句话,已为历代军事指挥人员(包括其他行业有识领导)奉为座右铭;
其次,诸葛亮还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军事发明家。他推演确定的八阵图,使中国传统军事阵法达到了最高峰;他发明的木牛流马,是当时军队后勤供给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他“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远程武器,他的这些发明创造同样是当时无人匹敌的;
当然,处在那样一个改朝换代的战乱年代,是否为军事家,主要还要看他的军事实践,即是否有过统兵打仗的经历以及他的战绩。谈及此处,我不由得要先发一段议论:
自从极亲曹操(其实,这种所谓的“亲”也未必是真的“亲”,其目的也不外为了能引人瞩目而故作惊人之语)的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CCTV-10的“百家讲坛”中狂吹了贾诩、郭嘉后,这两个人的所谓军事才能就被众多“易粉”和一些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听讲者捧上了天,这真是一个极为荒唐极为可笑的现象。我不否认他们的确是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在许多关键场合、关键问题上给曹操谋划过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策,然而,既没有姓孙武那样举世公认的军事理论著述、又没有统领过军队、亲临疆场指挥打仗的人,居然就成了“军事奇才”,这岂非咄咄怪事!袁绍阵营中的田丰、沮授甚至吕布手下的陈宫,他们遇事为其主做的分析、提出的建议也都准确、很好,但无奈袁绍、吕布均非明主,所以这几个谋臣的才能被后人忽略了。其实,除了未能选择明主外,他们哪一点比贾诩、郭嘉差!郭嘉的确给曹操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但并不是曹操的每次胜利都源于郭嘉的计谋:比如,官渡之战,当与袁绍陷入相持时,曹操有心退兵,是荀彧而不是郭嘉阻止了他。更何况,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不是没打过败仗,比如濮阳败给吕布、宛城败给张绣、征刘表张绣中贾诩之计等等,易中天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呢?贾诩也一样,曹操征宛城破张绣,贾诩除了献投降计外,别无良策;张绣叛曹后依附刘表,曹操前往征伐,又大破之,贾诩同样束手无策。曹操因袁绍许都而撤兵,此时的贾诩灵感来了,这便有了“贾文和料敌决胜”(对此,《三国演义》的描写和《三国志》基本相同)。易中天为什么只提他后面的“料敌决胜”却避而不谈他前面的无计可施呢?郭嘉也好、贾诩也好,有主意他们就可以向曹操献计献策,没有主意他们就可以缄口不言,自有他人出谋划策,何况曹操本人也是足智多谋。诸葛亮则不同,刘备大事小情都要问计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则须每求必应。孰优孰劣,还不一目了然吗?马谡给诸葛亮出的主意也是百发百中,如果他没有后来的守街亭,是不是也可称为“天生的军事奇才、其军事能力超过诸葛亮”?如果仅仅出谋划策纸上谈兵就可算军事奇才,那赵括可称“天下第一军事奇才”了。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尚不被称为军事家,也没有人称其为“军事奇才”。贾、郭被称之为“军事奇才”,实在是“军事奇谈”。陈寿在《三国志*庞统法正传》中说:“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庞统与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并驾齐驱,法正和程昱、郭嘉相当——连庞统、荀彧都在郭嘉之上呢,更别提贾诩了。
为了“抗衡”诸葛亮,有些人还抬出周瑜、司马懿说事儿,然而,他们“抗衡”得了吗?
周瑜,满打满算,就打了“赤壁之战”这一场硬仗,还是在自己的“主场”。即便是赤壁之战,也不是他独自打的:“…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诸葛)亮诣先主(刘备),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三国志*诸葛亮传》;“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三国志*周瑜传》。无论从哪个资料看,赤壁之战都不是周瑜单独打的。周瑜功劳确大,但不能全都算在他头上;
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比,我们还是看看蜀、魏、晋之外中立方人士吴人张俨怎样评价的吧——《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曰:...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这才是客观的评价!
接下来,言归正传,谈一谈诸葛亮的军事实践与战绩:论文韬武略,曹操在三国时期可谓首屈一指,但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曹操就没再得到什么便宜。而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由原来的“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一变而为无往不胜。孔明不仅帮助刘备硬是在天下已被基本瓜分完毕的形势下“先取荆州后取川”,实现了《隆中对》中的预言;更以一介书生统领千军万马助东吴赤壁破曹、从荆州直取成都、六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终日。而且,他与之作战的对手都十分强大,曹魏集团自不必说,就是益州刘璋,那也是久居川蜀,几代的地头蛇,又是易守难攻的地形,而诸葛亮仍能助刘备战而胜之(取川蜀庞统有功,但他过早阵亡。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诸葛亮),这岂是“军事才能平平”所能做到的!三国时期,包括曹操在内,没有谁能超过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次数,如果他的军事才能不行,刘备、刘禅岂能让他长期最军队统帅,还不早就“下课了”!
有些人(包括那个现在火得不可一世的易中天)根据陈寿《三国志》里一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便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实在是荒唐的很。稍微动下脑子就能明白,作为西晋臣子,如果不这样说,那末,他将置其主子——宣帝司马懿于何地?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通过司马懿之口夸赞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卒...。及军退,宣王(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这难道不是在称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是在夸奖他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吗?
有些人总是讲这个胜仗是刘备打的,那个胜仗是刘备打的,可为什么不想想,在得到孔明之前,刘备东投西靠,如丧家之犬;得孔明之后,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这难道是他在得了孔明之后突然自己脑袋开了窍而与孔明没有关系吗?
比如,火烧博望,有人说是刘备干的,与诸葛亮无关,因为诸葛亮那时还没出山呢?果真如此吗?《裴松之注*三国志》记:“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也就是说,诸葛亮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而“(建安)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同上),夏侯敦、于禁败于博望应该是在曹操北征乌丸之后,如何能肯定地说火烧博望于诸葛亮无关呢?
让我们看看世人是如何评价刘备与诸葛亮的:《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初,刘备蜀,丞相掾赵戬曰:‘刘备其不济乎?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徵士傅干曰:‘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何为不济也?’”一个“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的人,居然终成鼎立三足之一,没有诸葛亮的“谋”,哪得如此!
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就说过:“...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那末,为什么后来他未待“天下有变”就急于出击曹魏呢?有人说,这是诸葛亮自恃才能穷兵黩武。但问题不能这样看: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天下尽知这是个昏庸的皇帝。有诸葛亮在,刘蜀固然可以自保,但一旦诸葛亮去世,则刘蜀必然成为别人(或曹魏、或孙吴)的口中食、囊中物,这一点也是天下尽知。因此,诸葛亮必须要赶在自己在世时完成统一大业,即使力所不殆也要勉为其难以求一逞。即所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诸葛亮《后出师表》)。
明了了这一点,对诸葛亮以最弱小的刘蜀却频繁征讨最强大的曹魏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但弱小蜀汉终究没能完成统一大业,对此,《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应该说这个看法是比较准确的。然而,有些人却因此诟病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这种人真是太浅薄了!
拿破仑先有法俄战争之败,最后的滑铁卢战役使其再无回天之力,但全世界没有人否定他军事家的地位;
纵观曹操一生,尽管有众多谋士为其出谋划策,但也打了不少败仗,特别是灭袁绍、收荆州之后,其实力已是天下第一,尽管如此,还是遭遇了赤壁惨败,以后又在征汉中的作战中折损了大将夏侯渊,失利于刘备。却没人因此否认曹操军事家的地位;
而诸葛亮完全凭着自己个人的智慧,统帅千军万马东征西讨,更多的时候都处于以弱敌强之势,却依然能攻城略地斩将夺隘进退自如,怎么就“军事才能平平”呢?这也太双重标准了吧。
更何况,北伐果真无功吗?第一次北伐夺得三郡,虽然得而复失但迁徙人口入汉中扩充了国力;第二次北伐进退有度,因故退兵时斩敌大将王双,令魏军望而却步不敢进逼;第三次北伐夺武都、阴平二郡扩展了蜀汉的图;第四次曹魏强势攻蜀,诸葛亮以弱抗强,举重若轻潇洒御敌,轻松击退司马懿入寇;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垒,获得“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之战果。在因粮草不济而退兵时还顺手射杀了名将张郃;第六次北伐兵临渭水,直指长安,以十万军兵对抗二十万众,以弱敌强,主动出击,接连取胜,打得国力最为强大的曹魏及其统帅司马懿龟缩不敢出战。正像前面提到的张俨所说的那样:“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如果不是征战途中诸葛亮病死与五丈原,最后的胜利必将于诸葛亮。
至于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的声誉是被《三国演义》捧起来的,更是荒唐之极。说这话的人,既没有起码的历史常识,又没有起码的文学常识:“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给诸葛亮这样高评价的人是谁,诗圣杜甫。难道唐朝的杜甫也会受明朝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
游过成都《武侯祠》的人都知道它门前有座建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的作者斐度是中唐时期功绩卓著的名宰相;书写者柳公绰是柳公的哥哥,也是位大书法家,刻碑者鲁建是当时碑刻者中的绝顶高手。因文、书、刻历来为人们称绝,所以此碑被称为“三绝碑”。如此兴师动众,难道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碑文言道:“尚父(姜子牙)作周,阿衡(伊尹)佐商,兼齐管(仲)、晏(婴),总汉萧(何)、张(良),异代而生,易地而理,遭遇丰约,亦皆然矣。”如此高的评价,难道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其实,与其说后人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不如说罗贯中、毛宗岗等人受了前人的影响更确切。因为,毕竟人家生活的年代比我们距三国时代近了好几百年。
最后,我用杜甫的另一首咏颂诸葛亮的诗《《蜀相》》结束本文吧:“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问,"丁"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丁字开头的成语:丁丁当当:象声词。也形容性格刚强。丁丁列列: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丁公凿井:比喻传来传去而失真。丁宁告戒:丁宁;再三嘱咐。指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丁宁周至:丁宁:嘱咐,告诫;周至:周到,细致。再三细致地嘱咐。形容办 事谨慎周到。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丁一卯二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丁一确二明明白白确确实实丁真楷草:丁:丁觇;楷:智楷。丁觇的隶书,智楷的草书。赞美人的书法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dingningzhouzhi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