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恩威并重”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恩威并重”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带并的成语有哪些、把并 四字成语、恩威并重是什么意思、曾国藩说的人生六耐指哪些?、四字组词 最后一个字是重、霍去病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辛苦,为啥不怕士兵哗变呢?等

把并 四字成语

没有与“把 并”相关的成语!
『包含有“把”字的成语』
“把”字开头的成语:(共8则) [b] 把臂入林 把臂徐去 把持不定 把饭叫饥 把酒持螯 把素持斋 把玩无厌 把薪助火 
第二个字是“把”的成语:(共2则) [e] 二把刀 [y] 一把死拿 
第三个字是“把”的成语:(共6则) [c] 持螯把酒 揣奸把猾 持斋把素 [f] 放刁把滥 [m] 盲人把烛 [n] 捏一把汗 
“把”字结尾的成语:(共1则) [t] 投机倒把 
“把”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5则) [m] 眉毛胡子一把抓 [q]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s]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t] 偷鸡不着蚀把米 [y] 一朝在手,便把令来行 
『包含有“并”字的成语』
“并”字开头的成语:(共12则) [b] 并存不悖 并蒂芙蓉 并疆兼巷 并驾齐驱 并驱争先 并容徧覆 并日而食 并世无两 并威偶势 并为一谈 并行不悖 并赃拿贼 
第二个字是“并”的成语:无
第三个字是“并”的成语:(共48则) [a] 挨肩并足 [b] 比肩并起 倍日并行 [c] 椿萱并茂 [d] 多收并畜 [e] 恩荣并济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恩威并重 [f] 方骖并路 芙蓉并蒂 [g] 公听并观 [h] 贿赂并行 [j] 兼包并畜 兼包并容 兼程并进 交颈并头 兼容并包 兼容并蓄 兼收并采 兼收并畜 兼收并录 兼收并蓄 俱收并蓄 [k] 口耳并重 宽猛并济 [l] 连镳并驾 连镳并轸 连二并三 连三并四 连舆并席 连枝并头 [q] 齐镳并驱 齐名并价 齐驱并驾 齐驱并进 齐趋并驾 齐驱并骤 齐头并进 情文并茂 齐心并力 齐足并驱 [s] 声情并茂 十日并出 [t] 同心并力 [w] 五行并下 [x] 相提并论 [z] 钟漏并歇 
“并”字结尾的成语:(共2则) [b] 白头相并 [r] 肉薄骨并 
“并”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1则) [l] 两雄不并立

恩威并重是什么意思

词目 恩威并重发音 ēn wēi bìng zhòng释义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示例 我一向倒是~,以德服人的。(陈白尘、贾霁《宋景诗》十九)近义词:软硬兼施 恩威并行

曾国藩说的人生六耐指哪些?

“六耐”是指:
1、耐冷: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
2、耐苦:面对苦难百折不挠,终有云开日现的时候;
3、耐燥:面对浮躁心静如水,不为钱利所诱,所累,笑看云卷云舒;
4、耐烦: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人气我我不气;
5、耐忙:潇洒自然,活跃思维,享受忙碌;
6、耐热:炙手可热时要收敛,谨言慎行
扩展资料
曾国藩为人处世三十六字诀
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3、:凡为一事,事皆贵;以而精,以纷而散;
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8、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9、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10、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11、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2、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13、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14、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15、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16、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17、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
18、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19、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20、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2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22、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23、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24、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25、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26、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27、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
28、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29、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30、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31、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32、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3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34、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35、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
36、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四字组词 最后一个字是重

语长心重
不分轻重】指人办事盲目,不分主次
【秉节持重】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不知轻重】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不足轻重】犹言无关紧要
【才轻任重】才能不高而肩负重任
【德薄任重】德行浅薄而责任重大。多用作谦词。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道高魔重】形容法力高强。
道高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隆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德尊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恩深爱重】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恩深义重】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恩威并重】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方寸万重】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分陕之重】陕:古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重:重任。指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后指朝廷对守土重臣的委任
功高望重】望:名望,声望。指功劳大而名望高。
顾虑重重】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厚栋任重】栋:房屋的正梁。栋梁必须粗大才能承受得住巨大的压力。比喻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的才可以担任重要职务。
缓急轻重】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畸轻畸重】畸:偏。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口耳并重】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孔怀之重】孔:甚、很;怀:思念。指兄弟间的亲情。
苦难深重】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
矛盾重重】重重:层层。彼此间的冲突、意见很多。
【名价日重】名价:声望;日重:一天天增加。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没轻没重】指言语或动作鲁莽。
老成持重】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年高望重】年纪大,声望高。
拈轻掇重】轻的重的都要拿。指要干的活很多。
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礼轻义重】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力微任重】能力小而任务重。
力小任重】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衡轻重】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情深义重】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情深意重】情意深重。
【尊势重】尊:地位或辈分高。位高,势力大。
如牛负重】象牛背着沉重的东西一样。比喻生活负担极重。
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是非轻重】正确和谬误,事情的重要与不重要。
【水复山重】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世轻世重】世:当世。意思是刑罚要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
【束身自重】束:约束;重:尊重,看重。严格约束自己。
【善自珍重】善;好好地;珍重:保重。好好地保重自己。
问鼎轻重】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未足轻重】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无足轻重】足:足以。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位尊势重】位:官位。指官位越高势越大。
相互尊重】尊重:敬重,重视。指互相重视。
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拥兵自重】拥有军队,巩固自己。
语长心重】言辞恳切,情意深长。
榆瞑豆重】用以指身懒神昏。
【一语为重】表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罪恶深重】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择福宜重】选择吉福之事应取重的。
【钟鸣鼎重】谓官高位重。
【罪逆深重】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同“罪孽深重”。
灾难深重】灾难很多,而且严重。
罪孽深重】孽:罪恶。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泽深恩重】德泽深远,恩情厚重。
资深望重】资格老,声望高。
致远任重
【罪业深重】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霍去病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辛苦,为啥不怕士兵哗变呢?

霍去病分别在17岁、19岁、22岁时,先后只有4次领兵出征匈奴,不知这经常殴打士兵是怎样的一个经常,为何正史难见记载;战场本就瞬息万变,难免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而且今日不知明白生死,已然远超辛苦的概念。难道士卒说困乏了就让大家睡觉,或者士卒说累了就让大家休息,这才是体恤将士吗?
显然,不能将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同“殴打士兵或不体恤兵士”相提并论。假如,军纪严明、令行禁止都能引起将士哗变,这样的将领也不可能名垂青史。但是,霍去病却是名垂青史的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更是汉武帝寄予厚望的重臣,又岂能真做出“经常殴打士兵”和“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来呢。
假如,霍去病和张飞是一样的人物,动不动就会醉酒 “鞭挝健儿”,而他身边的队伍又多为匈奴降将降卒组成,不要说麾下将士随他浴血奋战,一旦到了匈奴人的地盘,哗变的机率岂不非常的高。结果,张飞被帐下将张达和范疆(强)割下了脑袋,而霍去病领兵不但没有出现士兵哗变,反屡立战功。这也足以证明,霍去病不可做出“经常殴打士兵”或“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来。
正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么,霍去病在带兵打仗上,究竟有哪些受人非议的地方呢?
从史书的评与议,分析霍去病的带兵疑点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都有记载:“霍去病率军出征时,汉武帝都会派太官为他带数十车生活用品。但回来时,又会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在塞外作战时,军粮不继,将士们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
太史公和班固说这些,难道是为了贬低霍去病吗?当然不是,因为后面还有一句话:“大将军卫青为人仁慈,热爱士兵,谦和礼让,靠和善柔顺来讨好皇上,但天下却没有称赞他的人。”
也就是说,天下人对霍去病的作法比较称赞,而对卫青的“为人仁慈,热爱士兵,谦和礼让”并不认可。
那么,霍去病“回来时,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难道是故意让士兵挨饿吗?答案当然不是。
其一:“回来时,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说法存疑。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率领轻勇骑八百出征,斩获敌人2028人,并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因此被封为冠军侯。此战,显然是大胜,返回时又岂能没有军粮缴获。既然有缴获,返回时就不应该出现士兵挨饿的情况。
同样,在公元前121年春、夏两次攻占河西和公元前119年春的漠北战役中,霍去病率领的将士,均取得大胜,当然缴获不会少,又怎么会出现士兵挨饿的现象呢?
假如确实存在士兵挨饿,而霍去病却将剩余的米和肉丢掉,这岂不证明他想和将士同甘共苦
或许有人会问,他为何不将剩余的军粮分给士兵呢?这是否与韩信的“背水一军”和曹操的“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谁又会说韩信不顾将士的生死、曹操不顾体恤将士呢?或许,霍去病是为了激发大家加快返程的脚步,早一天返回,早一天有饱饭吃,以免因一、两餐的饭食而影响返程的速度,反而造成消耗增加。
同时,霍去病实施的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的奇战略,本就是以战养、就食于敌,忍饥挨饿岂不非常正常。
其二:对史书记载的“在塞外作战时,军粮不继,将士们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说法理解有误。对此,可能有人认为霍去病“丝毫不体恤将士”,将士们都饿得爬不起来了,还要踢球玩乐。假如,将士们确实饿得爬不起来,又怎么能踢球玩乐呢?显然是将士们饿得不想动而已,而霍去病为了保持将士们的战斗力,便以踢球的娱乐形式,激发将士们时刻处于战备的亢奋状态。反之,将士们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又何来战斗力可言。
其三:军旅之中,有时出现将领对士兵“动粗”实正常现象,并不算“殴打士兵”。例如,经历过至少连续24小时野营拉练的军人都会深有休会,一旦中途停下吃饭时,许多官兵就会倒下呼呼大睡,既不想起,也不起吃饭,这时指挥官在叫不醒的情况下,就会动粗,对着不起来的士兵踢上几脚,督促他们尽快吃饭赶路。因此,霍去病的军营也绝对存在此类“殴打士兵”的现象,但并不会遭到士兵记恨。
其四:也不排除史家感性左右理性的“有心之言”。太史公本就没有过从戎经历,只是将一些军中将士的言论片面记载下来也是有可能的,但不一定符合“军事”常识。同时,太史公出身于士族门阀之家,对于卫青和霍去病这类出身低微,而且通过战功身居高位者,心中就算存有一点感性上的偏见,也实正常。如:他在《史记·佞幸列传》写道:“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竟然将军功赫赫的卫青和霍去病,与邓通、赵同、李延年之类的佞臣相提并论
以此来看,霍去病应该不会真正做出“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来,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士兵哗变之说了。
假如这些还不足以证明霍去病是否“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话,那么再看看“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对其治军之能的记载。
从霍去病的将与帅,解析他的治军之能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认为卫青是个帅才,而霍去病只是个冲锋的将才。其实,霍去病是历史上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帅才。例如:他的用兵之道,已超越古人;治军之道,更是难有相提并提者。
用兵,超越古人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汉武帝想要教霍去病学习孙武兵法,但是他却说:“打仗应该随机应变审时度势,而古人的兵法已不适宜当前的形势。”
正所谓:“能发现问题者不算人才,而又能解决问题者才是高手。”当时,霍去病应该还不到17岁,也不曾随军征战,但他却能发现汉军作战观念的陈旧,而又能在战场上身体力行革新汉军战术的陈旧模式,采取“迂回纵深、穿插包围”的奇战略,从敌人的薄弱环节切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并实行毁灭性打击。
可以说,霍去病的战略思想,已极大革新了汉军长久以来实施的“水来土掩,兵来将当”的被动抵御战略,不但通过以战养战将战火引到匈奴的腹地,而且极大减轻了国家的后勤供应压力。可见,他绝对是一位超越古人的用兵奇才、领兵统帅,又哪里来的闲功夫“经常殴打士兵,关心所有将士的冷暖”呢?倘若如此,还要其它的中低层将领干什么呢?
显然,“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说法,应该和他关系不大。
但是,在人生地不熟的漠北执行“迂回纵深、穿插包围”的战略,最难的应该就是准确定位打击目标。例如:戍边数十年的老将李广就曾因迷路,未能及时赶到围歼地点,致使匈奴单于逃脱,自己也忧愤自杀;再如:老将合骑侯公孙敖和博望侯张骞也曾因迷路而贻误战机,最终交了赎金,这才免于死罪,并被贬为平民百姓
但是,作为年轻将领的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准确定位打击目标,并立下赫赫战功。因为,这与他的用人之能和驾驭将士的出色本领是分不开的。
治军,驭下有方
霍去病19岁时的两场河西之战,麾下三大战将分别是:高不识(匈奴句王)、仆多(匈奴人)和赵破奴(匈奴籍汉人),而麾下士卒的匈奴人更是高达三分之二。但是,他却能带领这样一支几乎是匈奴人组成的队伍去反攻匈奴,斩杀匈奴人,而且还屡立战功。
他21岁时的漠北之战,麾下有匈奴将官高不识、赵破奴、赵安稽(匈奴某王)、复陆支(匈奴因淳王)、伊即轩(匈奴楼剸王),另有汉军将领李敢、路博德、卫山、徐自为。此战,霍去病麾下的匈奴将官占了50%,而匈奴士卒则占了40%以上。同时,他还能一路收编匈奴降卒,一路使用匈奴降卒去攻打匈奴人,并抢夺匈奴人的物资,最终“封狼居胥”,名扬天下
如果没有这些匈奴人,霍去病怕也难以实现对精准目标的打击;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统帅,战场上难保不会落个张飞的下场,当然也难保不会发生士兵哗变的事件。
但是,用匈奴人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一旦有临战反叛者,必然会给汉军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如:在两年前的漠南之战中,投降匈奴的匈奴降将赵信,将汉军的大量情报带给匈奴人,并被匈奴单于封为“自次王”,成为匈奴单于的主要谋士。
但是,霍去病却能成功驾驭这些彪悍的匈奴将士反攻匈奴,可见其治军之道和驭下之术的不凡,又怎么可能做下“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呢?难道想要逼着匈奴的将士哗变不成。
胆略,威震匈奴
公元前121年夏季,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但是,当汉军出现时,匈奴浑邪王的多数副将们却不愿投降,并引发叛乱。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机,稍微处置不当,4万多匈奴人可能会出现复反的现象。
如果,大军攻击,匈奴人必然惊恐,进而造成叛乱的加剧。见此,霍去病果断带领少量将士冲入匈奴叛军之中,并迅速平定叛乱,而匈奴人却未敢趁机围攻霍去病。可见,霍去病在匈奴人心目中的威慑力之强,而只有恩威并重才会有这样的威慑力。因此,他又怎么可能做下“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呢?也难怪,汉武帝会对霍去病那么的宠信。
从霍去病的功绩,看他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
漠北之战结束后,为了彰显霍去病的功绩,但又不能设立两个大将军岗位,因此汉武帝搞了个“大司马”,并且“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即:卫青的大司马大将军和霍去病的大司马骠骑将军的秩禄是一样的。
显然,汉武帝此举,有让霍去病接掌卫青帅印的意图。但令人既遗憾又意外的是,年仅23岁的霍去病却突然因疾病不治而亡,而当时霍去病正在谋划征伐匈奴之事,只是此后长达19年之久,朝廷也未曾对匈奴用兵。可见,汉武帝失去霍去病,如同失去了讨伐匈奴的“挂帅”之人。
因此,对于霍去病的死,汉武帝是非常痛心的,这才征调国“玄甲军”组成送葬队伍,一直从长安排列到茂陵,而这些“玄甲军”几乎都是由匈奴人组成,岂不显示霍去病在这些匈奴降卒中的威望非常的高。
综上所述,霍去病绝对是一位为国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将帅之才,全力谋划战局的时间怕都非常的紧迫,又那里有闲功夫 “经常殴打士兵”,当然也不存在“丝毫不体恤将士”之说,更不会发生士兵哗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enweibingzhong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