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桴鼓相应”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桴鼓相应”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宋词》的。。。、跟浮很像的一个字不知道念什么。、"君子和而不同"的通俗解释是什么、邓涵相这名字好听吗、“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是什么意思、有一个成语叫什么代鼓等

关于《宋词》的。。。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一、曲子词与长短句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二、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李清照《词论》对词的音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押上、去或入声的。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 “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然而词体之所以为广大作者所乐于运用、成功地运用,除精审的格律外,更因其在运用时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词律也有比诗律远为解放者。 三、词境的有限与无限 词体也有其局限性。一般说来,词的篇幅不长。《词谱》所载,最短的单调《竹枝》为14字,最长的《莺啼序》为 240字,不比诗歌行数可以无限增多。王国维所谓词“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并云:“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言下之意,词的境界比诗狭窄。词的篇幅短小,是对词境及其表现能力的一种严酷限制。 然而,有限制必有反限制。明王夫之《薑斋诗话》云:“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势’字宜若眼。若不能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方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艺术作品欲于有限篇幅内涵蕴阔远意境,关键在于写出所描绘形象的磅礴气势。诗中最短小的是五绝,尤宜注意于此。词的篇幅亦不足盈尺,但宋代许多杰出词人挥洒其传神妙笔,成功地在这画框里渲染出浩瀚无际、绵邈不尽的景象和情意,激发出读者丰富的联想、杳渺的遐思。这些词的意境,即“长”而“阔”。 四、词为“小道”与“别是一家” 诗余之名,一说是由于唐人乐府七言绝句之衍变为长短句;一说是指诗降为词,词是诗之余绪,这里反映出对词的轻视。当初民间新曲主要是通过歌女们的曼低唱传到文人手中的。这些文人大都生活比较浪漫,在对酒当歌之际,为了佐欢遣兴,销愁解闷,漫笔偶成,付诸歌喉。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歌词,自然多描写男女情爱、留连光景之作,而词也就被视为“小道”“艳科”,不登大雅之堂。作者们对于这具有许多优越性的新兴诗体,既非常喜爱,又当作一种游戏笔墨。正如南宋初年胡寅《酒边词序》所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然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这使当时有些流传之词常常作者难明,更有大量佚失。南宋大诗人陆游也因存在轻视词体观念而抑制自己这方面的创作。 五、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禎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以至柳永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是很有见地的。李清照生当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沈谦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见《填词杂说》),以与李煜相提并论,确也当之无愧。 南宋以后,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辛弃疾在宋词人中创作最为丰富,历来与北宋苏轼并称“苏辛”,也各有特色。前人或在苏、辛之间比较高低,正如唐人之作李(白)、杜(甫)优劣论,是很困难的。陈毅《吾读》曾说:“东坡胸次广,稼轩力如虎。”不加轩轾,允称卓识。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妻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 “悽怆缠绵”,等等。他们都是在词的音律与修辞艺术上精益求精,有时也在所作中寓托家国之感。值得注意的还有与南宋大略同时北方金朝地区之词,大致都是受宋词的影响,而与南方桴鼓相应,故当为当时词坛的组成部分。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足与两宋词家媲美。在艺术上他学习苏(轼)辛(弃疾)而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元郝经《祭遗山先生文》说他 “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辛弃疾)。”张炎《词源》谓其词 “深于用事,精于炼句,风流蕴藉处不减周(邦彦)、秦(观)”。故可作为宋、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 哦

跟浮很像的一个字不知道念什么。

俘 fú 打仗时被擒的敌人:俘虏。战俘。遣俘。 打仗时擒住敌人:俘获。被俘。 桴 fú 房屋的次栋,即二栋。 击鼓的槌:桴鼓相应。 小竹筏或小木筏。 烰 fú 热气上升。 烰 páo 古通“庖”:“其君令烰人养之。”

"君子和而不同"的通俗解释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的真好!至少俺看了这个问题之后,俺心潮澎湃,俺此起彼伏...“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其本意是指安宁和谐.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和”是他们倡议的主题。孔子是总结了“和”道,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的命题,他坦荡的承认了差异,然后他认为从差异中我们才能够追求统一与和谐。其实通俗的讲,就是要君子才能达到一种和身边万物相通,融于自然大道,但同时又要保留自己区别于别人的差异.即要保留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要有自己的思想,所谓特立独行,矫矫不群者也.儒家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确人类生存,社会活动,和自然大道之间取得平衡的具体要求,在这个基础--”和”上面,我们还要继续并且要坚持自己的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批评.在政治上说来,民主政治就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那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制制度则是小人同而不和的,--呵呵,我在这里,把我自己的意见加上去了.--这个嘛,不说相信大家也明白.举个例子吧,文革就是同而不和的典范!最后俺想说的就是,日本人自称为大和民族,其本意就是出自咱们老祖宗笔下的”和”,隋朝之时,儒家的思想流入日本,被当作经典而供奉,传至今日.说真的,俺再怎么恨日本的军国分子,可是有一点俺还不得不为人家鼓掌,就是人家可以把咱们老祖宗的东西保留至今,可是咱们呢?

邓涵相这名字好听吗

邓涵相 这名字好听涵:意为包容,包含,也指潜入水中,此外还用于水名。 《说文解字》释云:涵,水泽多也。相:意为互相、共同。还有容貌,样子等意。 《说文解字》释云: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诗》曰:“相鼠有皮。” 涵表示滋润、包含、包容;相表示相宜、相信、丞相,意义优美。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涵濡 • 相信”。成语海涵地负 桴鼓相应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是什么意思

1、“和而不同”意思是: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拼音:hé ér bù tóng
2、“同而不和”意思是: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不抱有和谐友善的态度。
拼音:tóng ér bù hé
3、出处:出自春秋战国孔子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君子和睦地与他人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别人。小人盲目地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心里对他人态度并不友好。
扩展资料
和而不同”的反义词:同流合污
读音:tóng liú hé wū
意思是: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翻译:思想和言行趋于低俗,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有一个成语叫什么代鼓

并没有以代鼓结尾的成语,以下是一下带“鼓”字的成语
偃旗息鼓
一鼓作气
晨钟暮鼓
紧锣密鼓
重整旗鼓
旗鼓相当
胶柱鼓瑟、
大张旗鼓
欢欣鼓舞
敲锣打鼓
锣鼓喧天
重振旗鼓
布鼓雷门
敝鼓丧豚、
蒙在鼓里
钟鼓馔玉、
渔阳鼙鼓、
鼓鼓囊囊
摇唇鼓舌
鼓舞人心
打退堂鼓
桴鼓相应
金鼓齐鸣
击鼓鸣金
金鼓喧阗
鼓乐喧天
朝钟暮鼓
羯鼓催花
鸣鼓而攻之、
鼓乐齐鸣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fuguxiangying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