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贵少贱老”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贵少贱老”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贱与俗之风盛行、贵少贱老kgup什么?、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是什么意思?、关于少老的成语、我想搜集带“贵”字的成语,越多越好啊!!、如何理解“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等

贱与俗之风盛行

代货币,银两与制钱并行流通。在一般情况下,国家度支和大宗交易多用银,“国家地丁课程俸切捐赎,无不以银起数”〔1〕,“部司库藏,皆以银为出入”〔2〕。铜钱主要用于平民百姓与商人进行交换等日常生活中,最突出的便是农民以谷帛易钱,以钱购物,交纳赋税不能直接以钱文,而必须折色兑银缴纳。因此,银与钱在流通中的比价如何,对国计民生影响甚巨。从嘉庆年间即19世纪初期,银贵钱贱的问题逐步显现,鸦片战争爆发后,这一问题愈益严重,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化。
一、银贵钱贱之缘起
清代,银与钱的比价,清初定为纹银每两当制钱一千,流通于市场。这一规定虽然只在清初短期内如此,但无形中却成为整个清代银与钱比价的标准,即是以此作为判断银钱贵贱的尺度。
清前期,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幅度不大。但到嘉庆年间,白银外流日甚一日,银与钱的比价开始发生巨大变动,银贵钱贱以直线上升的趋势发展,以致道光末年每银一两所换制钱达二千余文,银贵钱贱从而成为严重困扰社会和危害劳动人民的瘤疾。
二、道光末年银贵钱贱加剧之状况
鸦片战争前,由于银元冲击所引起的白银折耗和鸦片走私导致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已十分严重,清政府曾采取多方面的对策,但未能收效。在鸦片战争前夕,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3〕,较清初年一千文已增加近2/3。鸦片战争后,一方面由于此前导致银贵钱贱的原因并未消除,另一方面随着国内贸易的扩大,对白银的需求增加,也对银钱比价产生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西方侵略者的掠夺和巨额战争赔款,以及大量倾销产品和鸦片贸易合法化所导致的外贸逆差的扩大,使白银外流的情况更为惊人。据统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直接掠夺商民和官府库银及现金,计7302894元银元〔4〕,加上《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两项合计,至少在2830万元以上;又据彭泽益综合考订各种不同的估计所得出的统计数字表明,自1843—1846年间中国对外贸易逆差输出白银约有 3900—4700多万银元。而1847—1848年间,据估计中国每年须以白银支付的贸易逆差约为1000万银元〔5〕。由此可知,从1843—1848年,中国白银净出数为六七千万元之多(不包括战争赔款)。合计19世纪三四十年代(1830—1848年)白银外流的总数,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竟达1.2亿两以上。这巨大漏卮,相当于道光年间每岁财政收入四千多万两的三倍还多,怎么不使中国市场银两稀少,银贵钱贱呢?如马克思所说的“天朝的白银几近涸竭”〔6〕了。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道光末年银贵钱贱的情况日趋严重,到1844年,据王庆云《纪银钱价值》中载:“今银价每两二千,较昔平时钱价益倍之,较贵时几及三倍。”〔7〕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8〕。1846年包世臣在《致前大司马许太常书》中说:“南方银一两皆以二千为准,北方闻更甚于此。”〔9〕至于1847至1850年间的情况,彭泽益根据直隶宁津县大柳镇一家商店帐册的记录,以战前的1821—1836年银钱比价为指数(100)进行推算,此数年银与制钱的兑换额分别为:1847年2167.44文,1848年2299.34文,1849年2354.98文,1850年2230.32文。这份有代表性的材料基本反映了当时全国银钱比价波动的情况。道光末年,银钱比价已是嘉庆初年与鸦片战争前的一倍,甚至更多。
三、银贵钱贱对国计民生危害之巨
银钱比价的急剧变动,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经济生活的阵阵痉挛,给国民生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对金融信用行业的影响。在鸦片战争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钱庄(钱铺、钱店、钱局)、银号、票号等通融银钱的信用机构,在全国各省已普遍存在,它们或经营银钱兑换或款项存放或发行钱票,其活动相当活跃,在银贵钱贱的情况下,信用行业的经营者们有的虽借银价日昂之机,进行投机活动,牟取了暴利,但大多数却难以逃脱因银贵钱贱、投机失利的命运,因为“民恐钱票化为废纸,必争就钱庄取钱,旬日之间,远近麇至,钱庄大者犹可挹注,其小者猝不能应”〔10〕,结果只能“关门逃匿”。如北京向为商贾云集之地,钱票尤其盛行,鸦片战争前计有钱铺千余家,但因经营失利而“关闭十有二三”,所存票帖“大半无从追讨”〔11〕,以至经营信用的庄主、票主等因不能维持信用而纷纷破产,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这对我国近代信贷金融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对商业的影响。由于民间各种贸易,往往大宗论银,而零卖论钱,“银贵以来,论银者不加而暗加,论钱者明加而实减,以致商贾利薄,裹足不前”〔12〕。同时,由于社会购买力的降低,“银贵钱贱,民之生计既艰,商之货物不售”〔13〕,以致道光末年“富商大贾倒罢一空,凡百贸易,十减五六”〔14〕。至于小商小贩,因其规模小、资金少,主要经营居民生活日用品,靠批发与零售之间的价格差额和销售量获取微薄之利,然而在“市肆贸迁,百物随银腾贵”〔15〕的情况下,这种价格差额愈来愈小,而一般购买力的萎缩又使销售量很难保证,这样,本小利薄的小商小贩不能不陷入贫困。骆秉章在其奏稿中承认:“向之商贾,今变而为穷民;向之小贩,今变而为乞丐。”〔16〕商业贸易因而发生了严重的萧条。
3.对手工业的影响。由于手工业者的经营特点是将自己的全部产品作为商品出售,购进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以从事再生产,这决定了他们对市场具有特别的依赖性。市场上银钱比价的巨大波动,使他们在卖出自己的产品换取制钱,购进较大宗的原料用银两支付的过程中,备受银贵钱贱之苦。如吴嘉宾所说“凡布帛菽粟佣工技艺以钱市易者,无不受其亏损”〔17〕,从而导致了手工业者因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而大批失业。
4.对农民和农业的冲击。面对银贵钱贱所引起的社会危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和经济利益,总是把危机转嫁于劳动人民身上,他们所受冲击最为猛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银贵钱贱客观上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农业劳动力的价值大大地贬低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中国的经济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并开始解体。农民(特别是东南沿海及其附近的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日益紧密。市场之波动、货币价值之涨落,与他们的经济生活休戚相关,他们自然也就无法逃脱银贵钱贱的打击。因为在白银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制钱的价值大大下降了。而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所换取的是价值日贱的制钱,这就意味着农民劳动产品的价格实际上发生了大幅度的跌落,无形中暗受其苦。道光末年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银币耗,农夫织妇,毕岁勤动,低估以售之,所得之钱不可输赋”〔18〕的现象,农民受害之深,昭然可见。
其二,银贵钱贱加剧,封建官府和地主为转嫁负担,肆意盘剥农民。由于“银价昂贵,每届征收钱粮,比照先年银价,已及三倍,而官复以钱易地倾泻火耗”,加上解运周折,“繁难特甚”〔19〕。官府征办钱粮的负担的确较以前增加不少。同时,政府规定交纳赋税必须用银,银价的上涨也必然加重作为田赋征收对象的土地占有者——业主的负担。直隶宁津县大柳镇市场主要农产品及手工产品零售价与白银购买力的比较表中表明,同样数目的银两,在1821—1836年间能买米一石,到1843年就能购米一石三斗四升,到1850年能购一石五斗六升,也就是说,由于需要用农产品出售换钱兑银以交纳田赋,即使赋税征额没有增加,在1843—1850年间,随着银价的上涨,赋税承担者的实际负担已增加了34%—56%,更何况官府并非自守岁取之常。如丁履恒《钱币议》中载:“官吏虑其如此(指市侩抬高银价所致之亏累),当夫定价征收之日,不得不多加其数以备折阅,不肖者遂因而生心,信称浮折。”〔20〕因此,地主和自耕农完纳赋税力不能支。据曾国藩奏称:“昔日两银换钱一千,则石米得钱一千。今日两银换钱二千,则石米仅得银一两五钱”〔21〕,以致业主“动以昔日两年之赋,足今一年之额”〔22〕。地少产薄的自耕农已是“倍形竭蹶”,他们不堪银贵钱贱的打击和官府的科派,纷纷“以田易命”〔23〕,失业而沦为佃农或游民。即便中小地主亦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打击。由此发生连锁反应:银贵钱贱的加剧,对清政府的财政造成了严重威胁,使中央不得不催逼于地方;地方官府因受赔累而相率倍取于民;地主苦于亏折又将增加的负担诛求于佃户,使银贵钱贱所带来的灾难最终落在农民头上。这大致反映了当时各省农民所受剥削日益加重的一个总趋势。
5.对清政府财政的影响。银贵钱贱的加剧,使清政府的财政税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主要表现为税收短缺、国库空虚、度支日继。税收短缺,原因首先在于银贵钱贱使各直省不能将地丁钱粮遵额解送部库,拖欠之风盛行。清政府规定,各地征收赋税,在上交给户部时,必须以锭银解进,而老百姓交纳钱粮,多用制钱折色,这样官府就得将钱按市价兑换成银再铸成银锭,解运。但在银价日昂的情况下,每当官府批解钱粮时,市侩趁机抬高银价,“往往有今日批解钱粮而明日银价骤下”〔24〕的现象,加上火耗及解运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折耗,使得官府也受了不少赔累。据黄爵滋奏称:“各省州县地丁漕粮,征钱为多,及办奏销,皆以钱易银,折耗太苦,故前此多有盈余,今则无不赔垫”〔25〕。由于解送钱粮的赔垫,加上水旱兵革,岁不绝闻,开支日益增多,各省的财政状况已极为窘困。因此,往往“将例解银两藉词任意迁延”,或“请留款待用,或请免拨他省,或请归还原垫”,以致“入册报拨款,甚寥寥”〔26〕。据户部报告,1843年以前统计全国各省积欠地丁等项共合银593.48万两,从1843年至1847年上半年止,各省欠地丁银为206.48万两,到1847年底,各省续欠地丁银总额达106.53万两,共计银906.49万两,截止1848年底,各省陆续完报并豁免的地丁银共280万两,还欠626万两之多〔27〕。这一数字接近于战后国库每年贮存的银数。其次,是关税税源的枯竭。由于“银价日昂,商贾畏累不前,百计偷越”〔28〕,不仅商业活动大为减少,偷税漏税情况十分普遍,因此关税收入亦渐形亏短。再者,从盐课方面看,由于银价昂贵,而“各省盐商卖盐俱系钱文,交课尽归银两,昔则争为利薮,今则视为畏途”〔29〕。盐商亏累甚重,不能照常经营,私盐则趁隙充斥市场,使得盐务俱形疲弊,盐课因之大大缺额。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见,银贵钱贱使清政府国库的主要财源几近枯涸,不能向国库输送足够的银两,从而使国家的财政处于极度窘迫的状态。在鸦片战争前收支两抵尚余551万余两〔30〕,而战后每年的财政结余却明显地减少了,最多的1847年也只有380余万两,而最少的年份竟只有几十万两(1843年35.9万余两,1849年55.6万余两)〔31〕 。
总之,由于“银贵钱贱”的日益加剧,各业因之衰败凋敝,人民深受其苦,清政府因而陷入“税金不能入库,国家濒于破产”的危险境地。饱受剥削压迫,财尽苦极,走投无路的广大农民,被迫铤而走险,道光末年全国各地抗捐抗租斗争和会党起义此起彼伏,预示着一场大规模的人民反抗斗争即将到来。因此,可以说道光末年“银贵钱贱”加剧所引起的严重杜会问题,是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步痕旅游网想法:这和我们现在用的金本位制一样,叫做银本位制,因为是稀有金,价值是稳定的,遇到天灾人祸,通货彭涨,他照样不贬值

贵少贱老kgup什么?

万壑千岩千差万别无胫而至蹈矩循彟快意当前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去年菜太贵了,大家都觉得太太贵了,一个白菜就要2元。成本太高,浪费钱,另一句的意思是现在菜太便宜了,几分钱一斤白菜,都让农民大赔特赔,甚至有人都不活了自K了(确实有人自K了)

关于少老的成语

关于老,,少的成语

男女老少
少年老成
遗老遗少
三老四少
老少无欺、
老老少少
安老怀少
老医少卜

我想搜集带“贵”字的成语,越多越好啊!!

与“贵”匹配的成语150条:
兵贵神速】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兵贵先声】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不知贵贱】指不知事物的轻重与价值。
长命富贵】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乘龙贵婿】对别人的女婿的称赞。
大富大贵】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达官贵人】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达官贵要】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当机贵断】当机:抓住时机;断:决断。抓住关键时机,最可贵的是立即做出决断。
多贱寡贵】货物多则价格便宜,货物少则价格昂贵。
【定谋贵决】谋:计策,谋略;决:决定,决断。制定计划贵在当机立断
都中纸贵】形容别人的着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阿尊事贵】尊、贵:指地位官爵高的贵。迎合和侍奉贵。
法不阿贵】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富贵安乐】指富裕而有显贵的地位,过着安宁快乐的生活。
富贵逼人】无心富贵,被迫出仕。也指因有财势,人来靠拢。
法贵必行】法律贵在切实执行。
富贵不淫】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同“富贵不能淫”。
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富贵功名】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
【负贵好】负:凭恃,倚仗;贵:有势力。倚仗豪门贵族,喜欢玩弄术。
富贵骄人】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富贵利达】犹言功名利禄
夫贵妻荣】荣:草木茂盛,比喻兴盛显达。指丈夫作了官,妻子也随之尊贵。
富贵荣华】旧时形容有钱有势
【富贵寿考】富贵:有钱有势;寿考:长寿。旧指升官发财又享有高龄。
富贵无常功名利禄变幻无常
富贵显荣】财多位高,显赫荣耀。
【富贵尊荣】旧时形容有钱有势,门庭显赫。
贩贱卖贵】指低价买进而高价卖出。同“买贱卖贵”。
夫荣妻贵】荣:草木茂盛,比喻兴盛显达。指丈夫光荣,妻子也随之尊贵。
浮云富贵】浮云:飘浮的云彩。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夫尊妻贵】尊:做高官。指丈夫做了高官,地位提升,妻子也随之尊贵。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贵不凌贱】凌:欺侮,逼迫。富贵的人不欺侮贫贱的人。
【贵不期骄】指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恣横的习气,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
贵不召骄】指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恣横的习气,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
高低贵贱】贵:尊贵。指物体的价值或人的地位的高下等级。
【贵德贱兵】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贵而贱目】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贵而贱目】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贵古贱今】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贵官显宦】显:显要,显赫。指官职很高,爵位显赫。
贵贱高下】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贵极人臣】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贵贱无常】人的身份地位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贵贱无二】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功名富贵】指升官发财
【贵戚门】高贵的皇亲国戚和有势的豪门世族。
贵人多忘】贵人:地位贵显的人。指地位显赫的人往往不念旧交或讥笑人健忘。
贵人贱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贵人善忘】用来嘲讽人善忘。
贵人眼高】贵人:地位显贵的人;眼高:藐视一切。指地位高贵的人瞧不起他人。
贵手高抬】贵:敬辞。向人乞求原谅的话。
贵少贱老】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同“贵壮贱老”。
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贵无常尊】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尊贵的地位。
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同“贵远贱近”。
【膏腴贵游】犹言富家贵族。
【贵阴贱璧】贵重光阴甚于玉璧。比喻时间的宝贵。
【贵远贱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
贵游子弟】游:游闲,即无官职的。没有官职的贵族子弟。
【贵壮贱老】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贵壮贱弱】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同“贵壮贱老”。
贵在知心】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豪门贵宅】豪富者的门庭,显贵者的院落。指有势的达官贵人之家。
豪门贵胄】指们贵族的子孙。
【接贵攀高】攀:攀附;高:指居高位的人;贵:贵。攀附接近高贵的人。
【降贵纡尊】纡:屈抑。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
【屦贱踊贵】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贱目贵耳】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贱买贵卖】低价买进,高价售出。
【贱敛贵出】低价卖进,高价卖出。
【贱敛贵发】低价卖进,高价卖出。同“贱敛贵出”。
【机巧贵速】机巧:机灵、巧妙。巧施心机,贵在迅速及时。
贱入贵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降尊纡贵】纡:弯曲,屈抑。降抑尊贵的地位,谦以自处。
民贵君轻】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买贱卖贵】指低价买进而高价卖出。
母以子贵】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难能可贵】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洛阳纸贵】比喻着作有价值,流传广。
攀高接贵】攀附接近高中的人。
攀高结贵】指攀附结交高贵的人。同“攀高接贵”。
攀高谒贵】攀:攀附;谒:进见。攀附结交地位高贵的人。
【亲不敌贵】亲:亲戚;敌:相当;贵:地位。亲情不能胜过职位的尊卑。形容人情淡薄。
轻财贵义】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穷富极贵】形容极其富贵。
穷贵极富】形容极其富贵。
【贵显要】旧时指身居高官地位的显赫人物
千金贵体】形容富贵女子的娇贵身体。
【轻禄傲贵】轻视禄位,傲视贵。比喻鄙弃利禄富贵的行为。
妻荣夫贵】荣:荣耀。贵:显贵。指因妻子的显赫地位夫婿也能得到好处。参见“夫贵妻荣”。
亲疏贵贱】亲密、疏远、富贵、贫贱的种种关系。形容地位和关系不同的众人。
惬心贵当合情合理
【人贵自立】贵:可贵;自立:独立。一个人可贵之处是能够独立生活,不依靠别人。
【人贵知心】人与人相互交往,可贵的是知心。
荣华富贵】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恃才矜贵】恃:倚仗;矜:自尊自大。倚仗自己才高位重而傲慢。
鼠凭社贵】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天潢贵胄】天潢:皇族,宗室;贵胄:地位高贵的后代。旧时泛指皇族宗室子孙。
王公贵戚】泛指皇亲国戚
王公贵人】泛指达官贵人
文贵天成】贵:以某种情况为可贵。指有时写出的文章最自然最好。
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望门贵族】望:声望;门:家族。有声望的豪门贵族。旧指富贵人家。
物离乡贵】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
王孙贵戚】泛指皇亲国戚。同“王公贵戚”。
物稀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薪贵于桂】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
学贵有恒】学习最珍贵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
【挟贵倚势】凭借和倚仗势。
【行乎富贵】行:所作所为。指所作所为符合富贵的身份
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
挟长挟贵】挟:倚仗。倚仗着自己年长和地位高。
【踊贵屦贱】踊:古代为受过刖刑的人制作的鞋;屦:用麻、草制成的鞋。受刖刑者穿的鞋价钱比普通人穿的鞋还要贵。比喻社会现象不正常。
雍容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雍荣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纡尊降贵】纡:屈抑。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做本不应自己做的事。
【诛不避贵】诛:杀死;贵:富贵的人。惩治罪人没躲避富贵的人。形容法制之下不分贵贱。
【真独简贵】独处时谨慎,富贵时简省。
【智贵免祸】智:智慧。人的聪明智慧,正当使用,可以使他避免灾祸。
【纸贵洛城】形容着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同“纸贵洛阳”。
【纸贵洛阳】比喻着作有价值,流传广。
【征贵征贱】征:征兆。征贵:涨价的征兆;征贱:跌价的征兆。指价格波动的征兆。
【自取富贵】以自己的力量来获取荣华富贵
尊师贵道】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知希之贵】希:少;贵:珍贵。了解的人少,就会显得珍贵。
【知希则贵】希:少;贵:珍贵。了解的人少,就会显得珍贵。
至尊至贵】至:极。极其尊贵。
【不汲汲于富贵】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
【富贵不傲物】有钱有地位而不骄傲。
富贵逼人来】①指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②指富贵能使他人前来靠拢。
【富贵不能淫】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势而胁迫屈服。
【富贵草头露】富贵不可能长久,好像草上的露水一样。形容人事无定。
【富贵他人合】一个人富贵时,非亲非故的人也会向他聚集靠拢。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为转移。
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贵人多忘事】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汲汲于富贵】汲汲:急切的样子。指热衷于富贵利禄。
【礼之用,和为贵】按礼行事,当以平和宁静为本。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他人:外人;合:聚合。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人贵有自知之明】明:聪明。指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算是聪明的。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人们的互相了解,最可贵的是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指朋友相交要知心。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解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旧时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万物唯人为贵】在万物之中人是最可贵的。
【物以稀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物以希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自爱不自贵】自爱:指有自爱、自尊之心;自贵:抬高自己。指有自爱之心而不抬高自己
全部是正规的成语

如何理解“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意思是: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出自:孔子《论语 · 泰伯》。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释义: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扩展资料
在君王无道的时代,如桀纣之时,做个忠臣太危险了,动不动就招来杀身之祸,如关龙逄比干一般,太危险了,还是赶紧藏起来不当官的好。遽伯玉就是这么一个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君子啊。
但是呢,孔子自己干不了犯颜直谏的事,不代表他不佩服犯颜直谏的人。所以孔子佩服 史鱼,“生以身谏,死以尸谏”。
当君王无道的时候,是当不了忠臣的,只能当奸臣,和君王一起祸害天下。所以这时候,当官赚钱就是耻辱,因为这是不义之财
孔子佩服宁武子这样的人,希望君王有道就当官,无道我就跑了。也会把侄女嫁给南容,因为南容在有道时不是废物,无道时,也不会逆君王而强谏。
孔子的道德标准并不高,守死善道而已。他鄙视奸臣,但他不会做死谏的愚忠之臣;他希望富贵,但也不会希望不义之财;他自己做不了铮铮铁骨、不惮生死之人,但他佩服那样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guishaojianlao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