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厚积薄发”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厚积薄发”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历史上厚积薄发的事例、“厚积薄发”的前一句是什么啊?、厚积薄发中的薄是什么意思、“厉兵秣马,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

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长时间的积累,在某个瞬间一下子发挥和表现出来。比喻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典故:
小时候的左思一点也不聪明,口齿迟钝,学习成绩也平平常常。父亲认为这个儿子很没出息,有一次当着客人的面,恨铁不成钢地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候呢。”
左思听了,心里十分难受,他开始刻苦学习,决心写出一手好文章来,改变众人对他的看法。有一天,左思拜读了前人的名作,很受启发,他想:同样是人,我为什么不能写出一篇能和前人作品媲美的文章?他立志作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期各个都城的繁华景象都写进这篇赋中。
为此,左思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他昼夜翻阅史书,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真实客观的写作资料。之后,他便闭门谢客,心致志地构思、创作。左思在家里随处放置着纸笔,连院子和厕所里都挂着纸片,摆设着文具。
每当脑中灵光一现,捕捉到一个好词或者好句,他就立即用这些文具记录下来。对于写好的文字,左思总是反复推敲,一旦发现哪处写得不尽人意,就马上推翻重来。就这样,历经了十个酷暑寒冬,这部凝结着他无限心血的作品终于问世了!
后来,有些名人认识到《三都赋》的价值,联手向世人推荐,这部作品也因此风靡京城。人们争相阅,导致城里的纸张奇缺,价格也一下子涨了好几倍。成语“洛阳纸贵”就是这么来的。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养精蓄锐
解释: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读音:yǎng jīng xù ruì。
引证: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可一鼓而下也。”
翻译:先等上半年,养足精神,积蓄力量,一鼓做气拿下刘表、孙。
例句:球队的队员们正在养精蓄锐,准备迎接冠亚军决赛。
2、蓄势待发
解释: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
读音:xù shì dài fā。
引证: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龙非池中之物,趁雷欲上九霄,蓄势待发。”
翻译:龙岂是水池里的的东西,想要趁着雷声飞上九霄云外,随时准备冲出去。
例句:冬天像匹野兽伏在山巅上,呼呼喘着气,蓄势待发。

历史上厚积薄发的事例

历史上厚积薄发的事例:
1、吴承恩:七十岁著作《西游记》。
吴承恩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三十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五十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七十二岁的高龄。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八十二岁)离开了人世。
2、晋文公重耳:六十二岁成就春秋一霸。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前659年,重耳少年时,因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而对其兄弟施以迫害,便开始流亡,逃到母亲的故国翟国。
在前650年,晋惠公即位后,心恐国人拥立重耳,会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开始追杀重耳,重耳又开始了他国的流亡生涯,到卫国、齐国、曹国、楚国等等。
然而并非所有国主都优待他,遍尝辛酸苦辣,又时刻有着生命的威胁,最后在秦穆公的拥护下,在争位之战中获胜,于前636年即位,此时已62岁。
司马迁评价其说,“晋文公,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
晋文公没有因为重重的困难而退败,更不像兄长申生一样放弃生命,而是在这过程中顽强地生存,始终研习政治之道,在九死一生中也练就了他的政治才能。正是他的坚持,才有后来的成就霸业。
3、太公姜尚:七十二岁拜为国师。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一百岁,但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是没问题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
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
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励志故事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可能夸张了。不过说姜尚七十二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
4、百里奚:七十岁终得功成名就
百里奚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其成为一代名相之前,经历了无数的曲折离奇。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楚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30多岁仍没有作为,其妻子便劝他出游列国求仕。
一路乞讨,路过齐国、宋国等,后来被蹇叔举荐到虞国当了个大夫,仍没有发挥其才能,又曾被当作奴隶、陪嫁人员、养牛人,最后被颇具眼光的秦穆公发现,此时百里奚已经70岁。
正是因为百里奚的坚持,在沦落中没有放弃,才有他的名相之名,有他死后的“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春者不相许。”
5、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国。
勾践二十三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
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
勾践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三十岁的勾践七年后归越,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二十四年,勾践四十七岁,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
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勾践不愧为知名的古代励志人物——“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拓展资料:
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出自苏轼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厚积薄发”的前一句是什么啊?

“厚积而薄发”的前一句是“博观而约取”。
厚积薄发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òu jī bó fā。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喷薄而出。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此题,出自苏轼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笔者的理解,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扩展资料:
真正有学识的人,是积累了知识精粹的人。古今学界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
唐代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王安石提倡:读书要“深思而慎取”。清代精于读书之道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中的薄是什么意思

薄:少量地,慢慢地。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此句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厉兵秣马,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喷薄而出。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厉兵秣马,厚积薄发”指在行事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1,【词目】厉兵秣马
【注音】lì bīng mò mǎ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解释】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近义词】秣马厉兵训兵秣马砺戈秣马
【反义词】高枕无忧,雨过张伞。
2,【词目】厚积薄发
【注音】hòu jī bó fā
【出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解释】汉语成语,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喷薄而出。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造句】
厉兵秣马
1,各生产单位正厉兵秣马,为春运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2,我军厉兵秣马,已完成备战工作。
3,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最后的冲刺。
4,曹操在北方站稳脚跟以后,积极厉兵秣马,准备南下。
5,我们早已厉兵秣马,准备在这次运动会上夺取团体赛冠军了。
厚积薄发
1,修素养、塑形象、完善自我;多思考、勤动手、厚积薄发
2,眼高手低主要是由于见识太少,声名显赫主要是由于厚积薄发,设计师切忌浮躁。
3,低调的人,是懂得厚积薄发的人,如春的萌动,如秋的稳健,如夏的清凉,如冬的厚重,有灵魂历练后的香醇。
4,厚积薄发,用艺术映照生活,喷薄欲出,让感动充溢校园。
5,他学识渊博,所以才能厚积薄发,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苏东坡的《稼说》一文意思是:读书要广博而善于取其精要,要有丰富的积累而谨慎地运用知识。《稼说》一文是苏轼写给好友的,也可以看做是一篇赠序。全文以种庄稼开篇,以穷富两种人的耕种环境、耕种方法以及收获成果作比,为下文的治学之道做了很好的铺垫。

厚积薄发

传统解释:厚厚的积累,徐徐的释放。如你所惑,的确有点儿只进不出,收多支少,守财奴的意思。缺点就是收支不平衡。给人一种噱头大,雨点儿小的萎缩感觉。吃得是奶,挤出来的却是草。这种理解就没有什么大气磅礴而言。但也许这就是它的本意。谁又能证明他不是一个小里小气的词呢?我想,多半就是人们期望过高,望文生义,乍一看,误以为她是一个大气磅礴的词,经过仔细推敲,发现她是一个小气的词有点儿接受不了罢了。如果非要抛弃他的本意,给点儿牵强的大气的理解。我倒也有两个独特解释:一、世间万物,生生相息,敌强我弱,敌弱我强。当外界的困辖和阻力浑厚的时候,我无可奈何,就先积累自己的力量,等待时机;当外界阻力和包围弱小的时候,我就趁机突破出去,一发而不可阻挡。二、厚积勃发,这个就好理解了,广多的积累,然后雄勃喷发。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houjibofa.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