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极深研幾”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极深研幾”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形容"程度特别深"的成语有哪些?、形容审核的词语、含有深字 成语、惟适之安是谁的观点、几的四字成语一声、表达返复考究,步步盘查的成语有哪些?、最后一个是“几”字的成语、“深”有几种意思?等

形容"程度特别深"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程度特别深’的成语有:极深研几、发人深思、辞简理博、饱练世故沉思翰藻
释义:
极深研几【jí shēn yán jī】研:研究,审查;几:细微。指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出处】《周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发人深思【fā rén shēn sī】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出处】唐·刘禹锡《柳花词三进首(其二)》:“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辞简理博【cí jiǎn lǐ bó】辞:文词;博:大,深。虽然言词简单扼要,但说理十分深刻。
【出处】《资治通鉴·晋记二十五》:“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饱练世故【bǎo liàn shì gù】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同“饱谙世故”。
【出处】宋·叶适《郭府君墓志铭》:“察江之言,皆饱练世故而不回挠,是足以继其父兄矣。”
沉思翰藻【chén sī hàn zǎo】沉:深沉;翰藻: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
【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造句:
先生书法早已卓然一家,犹且蹈常处变,极深研几,数十载间,不断进益,率由先生之抱道怀德,超然理悟。
杜甫的诗中确有不少石破天惊的警语,发人深思,也令人叹服。
这句话看上去平淡无奇,实际含有寓意,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在一段时间的独自生活之后,我也算是饱练世故,不会轻易的相信陌生人了。
它来自民间,界面朴素,盘起道来也无非是世事无常悟道参玄之类的酸词儿,不好做惊世骇俗沉思翰藻之文。

形容审核的词语

极深研几 研:研究,审查;几:细微。指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出处:《周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极深研几 研:研究,审查;几:细微。形容钻研深刻、细致。出处:《周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审己度人 审:审查;度:估量。先审查自己,再估量别人。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孟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含有深字 成语

博大精深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不知深浅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长驱深入 犹言长驱直入出浅入深 犹言深入浅出。 处高临深 处高:处在显贵重要地位。临深:如临深渊。处在显贵之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 创巨痛深 创:创伤;痛:疼痛。受了很大创伤,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丧,犹如体受重创。后多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创钜痛深 比喻受到巨大的创伤,痛苦之极 创剧痛深 谓创伤大、痛苦深。 春深似海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短绠汲深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恩深爱重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恩深法驰 驰:废弛。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 恩深似海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恩深义重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发人深省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感深肺腑 犹言感人肺腑高岸深谷 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高城深池 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高居深拱 谓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高举深藏 指避世隐居。 高垒深沟 垒:壁垒,军营四周所筑围墙。沟:战壕。高筑壁垒,深挖壕沟。指强固 高深莫测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根深本固 〖解释〗指根基深厚牢固。 根深柢固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根深蒂固 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根深蒂结 〖解释〗犹根深蒂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根深叶茂 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根深枝茂 〖解释〗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同“根深叶茂”。 更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更深夜静 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夜已很深,没有一点声响。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 绠短汲深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钩深极奥 谓探索并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 钩深索隐 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钩深图远 谓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 钩深致远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孤军深入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 故剑情深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故作高深 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衡门深巷 衡门;将木头横放作为门,指简陋的地方。深巷:指冷冷清清的巷子。简陋、偏僻、冷清的地方。 厚貌深辞 见“厚貌深情”。 厚貌深情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厚貌深文 见“厚貌深情”。 讳莫高深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讳莫如深 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火热水深 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汲深绠短 谓井深而吊绳短。语本《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后以“汲深绠短”喻力不胜任。 极深研几 研:研究,审查;几:细微。指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极深研几 研:研究,审查;几:细微。形容钻研深刻、细致。 计深虑远 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 艰深晦涩 艰深:文辞深奥难懂;晦涩:意义隐晦,不顺口。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 交浅言深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臼头深目 形容相貌丑陋。 居安资深 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伉俪情深 伉俪:夫妻,配偶。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苦大仇深 受尽剥削压迫的苦,有很大的仇恨。 苦难深重 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 款款深深 谓情意诚挚深切。 老谋深算 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利深祸速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良贾深藏 会做买卖的人把贵重的东西深深收藏起来,不让你摸清底细。比喻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在人前表露。亦作“良贾深藏若虚”。 临深履薄 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履薄临深 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猛虎深山 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面壁功深 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年深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年深岁久 时间久远地过去 年深月久 见“年深岁久”。 情深骨肉 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情深似海 形容情爱像海一样深厚。亦作“情深如海”。 情深潭水 比喻友情深厚。 情深一往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情深义重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情深意重 情意深重。 情深友于 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日久年深 指日子长,时间久。 日久岁深 岁:年;深:长久。指时间长久。 日久月深 深:长久。指时间长久。 如临深谷 〖解释〗好像到了深深的山谷边上。比喻行事十分警惕,小心谨慎如临深渊 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深奥莫测 高深不易了解 深闭固拒 形容坚决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深闭固距 紧紧闭关,坚决抵制。 深壁固垒深沟高垒深不可测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深藏若虚 把宝物藏起来,好象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 深仇大恨 深而大的仇恨。 深仇宿怨深仇大恨深仇重怨 怨:仇恨。极深极大的仇恨。 深雠大恨 见“深仇大恨”。 深刺腧髓 穿穴入骨。形容深透理解。腧,穴位。 深得人心 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深恶痛疾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深恶痛嫉 见“深恶痛绝”。 深恶痛绝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深根固本 同“深根固柢”。 深根固柢 柢:树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深根固蒂 同“深根固柢”。 深根宁极 ①谓深藏静处。②根柢牢固。 深根蟠结 犹盘根错节。比喻恶势力根基深厚,勾结紧密。 深更半夜 深夜。 深耕易耨 易耨:勤于除草。深耕细做,及时除草。比喻精心耕种。 深沟壁垒深沟高垒深沟高垒 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深沟固垒 犹深沟高垒深谷为陵 深谷变成山陵。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 深计远虑深思远虑深奸巨猾老奸巨猾深见远虑 看得深,想得远。 深扃固钥 把门窗关紧锁严。比喻把事物的真相隐藏起来而不使之外露。 深居简出 简:简省。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深厉浅揭 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深明大义 谓识大体,顾大局。 深铭肺腑 深深铭记于心。 深谋远虑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谋远略 〖解释〗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切著白 〖解释〗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 深切著明 〖解释〗深刻而显明。 深切着白 见“深切着明”。 深切着明 深刻而显明。 深情底理 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 深情故剑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深情厚谊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深情厚意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深仁厚泽 谓深厚的仁爱和恩惠。 深入膏肓 谓毛病已经无可救药深入骨髓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 深入浅出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深入人心 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深入显出 见“深入浅出”。 深山长谷 见“深山穷谷”。 深山老林 见“深山穷林”。 深山密林 见“深山穷林”。 深山穷谷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深山穷林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深山野墺 荒僻的大山深处。 深山幽谷 见“深山穷谷”。 深思苦索 〖解释〗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深思熟虑 反复深入地考虑。 深思远虑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深图远算 见“深谋远虑”。 深惟重虑 犹深思熟虑深文大义 深奥的大道理。 深文附会 见“深文傅会”。 深文傅会 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深文峻法 犹言严刑峻法。 深文巧诋 罗织罪名,蓄意毁谤。 深文曲折 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深文周内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深信不疑 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深猷远计 见“深谋远虑”。 深渊薄冰 面对着深渊,脚踩着薄冰。比喻处境危险,心存戒惧。 深宅大院 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旧时多指富贵人家。 深知灼见 灼:明亮。深邃的知识,透彻的见解。 深中笃行 谓内心廉正,行为淳厚。 深中肯綮 比喻分析深刻,能击中要害,或能说到点子上。 深中隐厚 内心廉正忠厚。 舐犊情深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殊深轸念 非常悲痛地怀念。 熟读深思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树大根深 〖解释〗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水深火热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思深忧远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探赜钩深 探索幽隐,求取深意。语本《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痛深恶绝 〖解释〗极端痛恨、厌恶。 外宽内深 谓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微文深诋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文深网密 用法严刻,法网严密。 雾暗云深 迷蒙渺远。喻相距之遥远。 雄深雅健 谓文章雄浑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血海深仇 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雅人深致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言简意深 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研精钩深 钩深:探取深沉的东西。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奥的学问。 夜静更深 无声无息的深夜。 夜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一往而深 见“一往情深”。 一往情深 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义重恩深 〖解释〗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意味深长 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意义深长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忧深思远 深刻忧虑,长远打算。 由浅入深 从浅到深。 诱敌深入 把敌人引进来,使它处于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鱼水深情 〖解释〗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语重情深 犹言语重心长寓意深长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寓意深远 〖解释〗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远虑深谋 同“远谋深算”。 远谋深算 犹言深谋远虑灾难深重 灾难很多,而且严重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释〗比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解释】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示例】~,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资深望重 资格老,声望高。 罪恶深重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罪逆深重 〖解释〗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同“罪孽深重”。

惟适之安是谁的观点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解释: 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 但思想是严复发展的。 惟适之安——天演宗哲学思想的最高概括(全文) 一、暮年严复概括人生哲学的警句 1918年底、1920年10月,严复二次回闽,终老福州, 1918年12月9日,严复带着第三子严叔夏(严琥)回到故乡阳岐,为儿子完婚。身体虚弱得连走几百步的力气都没有。 1919年5月下旬,严复从福州到上海治病,住进上海红十字医院,经过两个多月精心治疗,精力有所恢复。 1919年10月,严复回到北京,北方严寒,又大病两次,都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 1920年10月19日,严复离北京回福州,以避北方冬天寒气。 严系云当时六七岁,闹着要跟爷爷回福州。严复哄她睡下:“睡好了,等明天一早带你回福州啊。你看,江奶奶不是还在外间睡吗,你不要跟她吵啊……”“不料这是跟爷爷的永别了!”严系云在严复逝世八十周年时首次回到故乡,对我回忆爷爷时感慨地说。严复当时对家庭、对人生、对社会是怎么想的?严复在生命最后三年中,为我们留下几个警句,几句遗嘱,…… 1920年10月29日,严复抵达福州,住郎官巷。首次见到长孙严以侨,这个正月初一(1920年2月20日)出生的孩子啊,月数最大啊……。当时在北京,严复晚年得孙,焚香拜祖,作《元旦觐祖生》四首,留下佳句警言: “神州须健者,勿止大吾门。”(国家需要强健的新一代) “艰难支耎国,词命却强。”(做国家的栋梁,不畏惧艰难困苦,努力支撑起软弱的国家,培养优秀的外交人才以对抗列强) 1921年7月,严复回乡察看尚书庙工程。尚书庙有严复去年8月在京写好寄回来的两幅对联,已经刻好在同一石柱的两个侧面上: “入我门来,总须扪心纳手,细检平生黑籍;(认真自我检查) 莫言神远,任汝穷奸极巧,难瞒头上青天。”(做坏事瞒不过) “千万家饭羹鱼香,惟神之赐; 百余乡风清魔伏,为民所依。”(祈愿社会安定生活幸福) 1921年10月3日严复手书遗嘱(六须): “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传统文化,立国精神) “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只不复更来。(珍惜时间勤恳工作) “须勤思,而加条理。(深思、求真,比较、分析、判断、归纳、推理) “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好好学习增加本领,正确对待、一分为二扬长避短) “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勿造孽。”(重群众,先天下,轻个人,损人利己是造孽)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寓所逝世,享年68。 严复墓在福州盖山镇阳岐乡鳌头山东麓伸出的鳌头上。 严复鳌头山墓地,是严复长子严琚1910年任福建财政正监理官的时候,勘测监造的。严复亲手为自己书写墓碑: “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 在严复墓埕中央石横屏上,刻着严复晚年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 “惟适之安”。 “惟适之安”涵盖了严复暮年警句遗嘱的全部内涵,是严复人生思考的终极概括。 二、“惟适之安”是严复天演宗哲学思想的最高概括 严复自书四个字“惟适之安”,有何深意? “唯适之安”出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冬,韩愈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故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吐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 本文核心段在第三段,写逃离腐败官场的隐士,清闲自适的生活和清高避世的志向。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穷”,是困穷,仕途不顺。“野”,“在野”,是不当官了。写隐居者“高远”,超尘脱俗,在大自然中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无时”,是说不定时,起居不定时,爱什么时候起来就什么时候起来,爱什么时候休息就什么时候休息。“惟适之安”,就是“惟安适”,只是安心于舒适的生活,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 严复1910年从该文中选取“惟适之安”四字,题刻在墓埕横屏上,其含意是很深的。 首先,从墓地的风水来说,严复肯定这是自己休息长眠的好地方。离开尘世,安心地在这里休息吧,真是“舒适”啊。 进一步说,联系本段的上下文来看,脱离纷纭的人世,在此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不管生前有多少赞誉,相信身后没有人说我什么坏话。(己轻群重,一心为国;无损人利己,没有造孽,)我可以无忧无虑长眠于此。 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全文,联系严复的一生遭遇,其意义有更加丰富深刻了: 上文(第二段),借李愿之口,写高官显贵声威赫赫。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所谓“大丈夫”:势赫赫,利益恩泽施给别人。名声显于一时。他有力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 这些就是遇到皇帝赏识的“大丈夫”,在当世发挥力量的所作所为。 我不是厌恶“大丈夫”这样的地位和作为而逃避。这是命运决定的,不可侥幸而得到的啊! 这就是说,那些“大丈夫”,收买人心沽名钓誉,爬上高位,不是凭借才、德,只是“有命”。那么,有才能的,被当者长期冷落,就怪自己的命运不好吧! ——从这一层看,把“惟适之安”四个字,联系严复命运、性格,可以想见的一层意思:鄙视那些贵,又感叹自己不能施展“国士”才能,推行君主立宪的理想,复兴民族,富强国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吾非恶此而逃之”,说明我不是不想当大官,因为当大官毕竟是可以为天下人做大事情的。(艰难支耎国,词命却强) 下文(第四段)写趋炎附势的官迷: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处污秽而不羞,……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对趋炎附势卑躬屈膝卑鄙无耻的小人,表现出极度厌恶和蔑视。(总须扪心纳手,细检平生黑籍) 2、3、4三段分别写显贵、隐士、官迷,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官场腐化的憎恶、对趋炎附势者的鄙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联系到严复对庆亲王、袁世凯的讽刺,说他们都是给满清送葬的 人才,袁世凯“不出三年必败”,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登高望远”顺应自然,不懂得“适之”,不懂得“安”。 以上是就“惟适之安”出处来体会严复的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扩展,来一番“极深研幾”,深入细微研究,联系思想家严复的“道”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哲学命题上来思考,应当还有更为深远的含义。 考究“惟适之安”这四个字的字义语义,“惟”,起强调作用;“之”用于倒装、也有强调作用,即“安于适”;这个“适”就是“适合”“舒适”,这个“安”,就是“安定”“安心”。“安于适”,就是“安于适合的”,就是“顺”,就是“和”。 我们可以从这语义语境中感觉到一种解脱,一种超脱,一种自由,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天演”“和谐”境界。 所以这四个字可以看作是严复一生上下求索真理的最后概括,是自诩为“天演宗哲学家”的严复对人生追求、对社会发展的哲理性的概括,是中国思想家对把握自己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的必由之路的一种预言。 1、惟适之安——就是天演哲学。(天演----调适----和谐) 惟适之安,安于适,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这就要求人们顺应天演规律,依靠自己的“心”来整体调节,通过“调适”“体合”,成为“适者”,达到“和谐”“自由”。 “天演”一词为严复所独创。他汇通了中国古代“天道”、“变易”的传统哲学观念和西方的“进化”、“改革”的新思想,将生物和社会的变化过程概括为“天演”。这就把人们引进了一个无限想象的哲学王国,越思考越觉得其深奥和高明,余味无穷。(像严复的名、字一样:“复”,坤上震下,崩来无咎;“幾道”,极深研幾,循道而动)。 “天演”是自然进化规律。这个规律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晚清特定的社会环境(困境,世纪末日,悲观绝望)里,“天演理论”传递给民众的“天择”、“适存”的社会理念,往往被理解成:人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和被选择。 其实,《天演论》所倡导的是在“物竞”的过程中产生“适者”,是一种竞争中的和谐,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适应”,从而实现“天择”,实现传统观念所谓“天人合一”的真正意义,就是“和谐”。 从被动地被自然淘汰,被“天择”(自然选择),到自觉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主动进取,与天争胜,成为“适者”,成为竞争中的优胜者,从而达到“和谐”,这个天演过程的关键,在于“物竞”的程序,“天择”的公平,和“适者”的能力。 于是,为补救《天演论》之不足,严复又翻译了《群学肄言》,运用西方社会有机体的理论,即将社会的新陈代谢看作人体的生老病死,进一步去探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和谐。于是他在强调“物竞”和“天择”的同时特别加上了“体合”,也就是突出“适者”的主观能动性。严复后来总是将“物竞、天择、体合”三者合一,来论证社会天演进化,去阐发其社会和谐理论。 “体合”,“体”就是“有机体的整体”,“合”是“适合”,“整合”,调节,通过系统调节而达到“适”。严复这就又创造出一个哲学概念: “调适”。 严复认为:从哲学高度看,可以将人类社会看作生物的有机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生育成长、代谢结构和变化规律,也有大致一样的各部门之间的调节、协同和特定的营养、分配、调节系统,只有在整体的调适与和谐当中,社会的有机体才能有效地运作并发挥特有的功能,维持旺盛的生命。 严复说: “夫一国犹之一身也,脉络贯通,官体相救,故击其头而四肢皆应,刺其腹而举体知亡。”(《原强修订稿》) 严复确信:社会机体理论不仅揭示了社会运作的本质,而且为治国安邦提供了良方,和“天演”理论结合起来,定可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严复叹服这种社会有机体整体调适与和谐的理论,大声称赞: “呜呼!美矣!备矣!自生民以来,未有若斯之懿也。虽文、周生今,未能舍其道而言治也。” 惟适之安——就是天演哲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整体调适----安定和谐。 2、惟适之安——就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惟适之安,安于适,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这种“适”,是要依靠自己来“调”的,要“整体”的“心”来调节,通过“调适”“体合”达到“举体”的“贯通”“和谐”“自由”。 于是,关键就是要解决怎么“调适”、用什么来“调适”了。也就是说,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什么,保证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关键是什么,促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关键是什么,现代化的关键是什么。严复社会有机体整体理论更注重从哲学的高度去思考社会机体的整合与通畅,以“体”和“用”这样的哲学命题去概括社会问题,于是严复破天荒地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1)惟适之安,就是要“自由为体”。 自由!毛泽东说: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多么美好的(竞争中的)和谐世界! 但是严复认为,人类的自由是相对自由。 神祗(神仙、上帝)的自由是完全、绝对的自由,那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但是只存在于哲学意念中,是一种虚幻自由,在人类社会中并不存在。 人之外的万类,即生命动物(禽兽),受到各种外界条件的制约与束缚,一切都无法自主,毫无自由。 人类的自由是一种有条件、有束缚的“不自由”中的自由,是存在于社会有机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自由。没有这种自由,人类自身就不可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调节”“体合”,也无法生存发展,无法前进。所以严复将自由看作“体”,概括为“自由为体”。 关于人类的自由,严复主要阐述以下三点: (一)个人的心性自由。 严复说: “自由云者,不过云由我做主,为所欲为云尔”。 完全能“自制于一己之心”,而不是“受命于他人之心志”。 就是自己能够独立地支配自己,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生活追求,这就是所谓“心性”自由。这里“心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性格。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也就是说的这种个人的心性自由。 作为人类的个体的“我”,要能够“为所欲为”,首先能够自主、自立,自己能够给自己一片自由的天空。生活中,如果自我得不到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无从谈起的。这是古往今来多少有个性“隐者”的理想啊。 只要能按照自我的“心性”(性格),顺其自然地去发展,展现自我,达到“尽性”,就走到自我的自由王国了。从这种意义上讲,个人自由是一种“心性”解放,是一种“心境”。严复引用“惟适之安”当然欣赏李愿的率性,向往他隐居盘谷的自由生活、无拘无束;严复特别欣赏庄子逍遥自在、豁达飘逸的个人自由境界。所以严复反复强调个人自由乃“心德之事”。这“心德”,应该就是讲人的身心和谐、心理健康。(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 (二)生存自由。 就是人类维持生命和社会活动的自由。 这是人类最起码的自由,包括衣食住行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交以及人类生活诉求的各个方面。这一点今天我们都很理解的。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百多年前严复已经注意到:人类的生存自由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追求境界:千万家饭羹鱼香,百余乡风清魔伏) 他在强调“适”,强调生存竞争自由的同时,也突出了“天择”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天择”,你就必须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就只能实行有限制的生存自由。这样,通过不断的调适,最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严复明确指出: “科学家于物,皆有品量之分。品者问其物之如何,量者课其物为几许。” 这就是说:科学家要分析保障生存的物“品”“如何”、物“量”“几许”,要讲究品质和数量。所以科学的生存,应该是有节制的,所以随心所欲不是绝对的 自由。包括人口的生育也是如此。严复是中国提出计划生育的第一人。 随着现代化进程,物质基本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社会民主体制不断健全,于是提倡科学的生存自由就特别重要。否则,无限制地“生存自由”,人类就无法去适应“天择”,终将导致无法应对的灾难,甚至使人类完全失去了自由。 (三)国群自由。 严复说: “唯天生民,各具赋畀bi给以,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相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也是造孽) “一群之成,其体用功能,无异生物之一体,小大虽异,官治相准。知吾身之所生,则知群之所以立矣;知寿命之所以弥永,则知国脉之所以灵长矣。一身之内,形神相资;一群之中,力德相备。身贵自由,国贵自主。生之与群,相似如此。”(《原强修订稿》) 就是说:西方天赋人理论,扩大到国家和族群,国家和人类个体一样,天生应该享有自由的力;又按照社会机体的原理,将国家比作人的机体,将人比作机体上的器官,只有身体自由心理健康,相关的器官才能自由运转、幸福安康。 严复遗嘱:“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勿造孽。”“两害相,己轻群重。” 严复在论述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时,总是重群众,先国家,轻个人,后自己。如果为个人损害国群,损人利己是造孽。在《群己界论》中,严复说: “夫吾所谓自由者,非独其名已也,乃生民所享真实之利益。国必有此,而后民得各奋其所能,以自求多福于物竞之难谌chen2相信、诚然,以庶几可幸于天择。苟于群无所侵损,则无人所得沮遏ju’e阻止者也”。 这就指明国家自由的根本意义:国家自由,而后才能保证个人的“小己”自由;从“物竞天择”的竞争规律去讲,国家在世界的竞争中得以自立,才能保证民众的生存和自由。 严复将国家和群体的自由放在首位,己轻群重,舍己为群,就是为了号召民众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去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 (2)惟适之安,须要“民主为用”。 如何保证民众享有真正的自由?严复在以自由为本体的理论基础上,引出了“民主为用”。这就将自由和民主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自由是本体,是“国魂”,是立国的精神;民主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人民自由,才能实行民主;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自由。 严复反对暴力革命,但并不是反对民主共和。他一再呼吁国家要给民众以民主,保障民众的自由利。严复在翻译完《群己界论》最后加上结语,完全是用自己发挥的话,说: “善为国者,不惟不忌其民之自由也,乃辅翼劝相,求其民之克享其自由,己乃积其小己之自由,以为其全国之自由,此其国之尊,所以无上也。” 这就是说,国家要保障平民能够充分享受小己自由,积累小己自由就成为全国的自由。一个保障民众自由的国家才可能争得国家的自由。一个实行民主的国家,才有国,才有国家的无上尊严。 因此,严复给中国历代的制予以严厉的批判。其用词之激烈、揭露之深刻,在同时代人中是少见的。 所以,严复“惟适之安”,就是要“自由”要“民主”。“以自由为体”,把自由看作现代价值观的总源,“以民主为用”把民主看作实现自由的制度保障。 3、惟适之安,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要实现自由民主,必施行“三民”治本方略。 严复对自由、民主的阐述,从而推出治本理论: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实现“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必须有民族民众的素质条件的保证,由此“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之“三民”治本方略,就应运而生。严复1905年对孙中山强调说:“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着手。”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大力施行“三民”治本方略。(“教育救国论”) 三者之中,亦有主次,严复称: “智育重于体育,而德育又重于智育”。 严复明确指出: “形神相资,志气相动,有最胜之精神,而后有最胜之智略”。 人的身体是有形的“本体”,道德精神则是无形的“灵魂”;只有形神兼备,才能焕发无穷的力量和智慧。(简言之:思想好、身体好,学习好才是有用之英才) 三民素质提高了,尤其是新民德,培养“新”道德,则社会和谐的本体(人——是新人),就确立了,调适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治本方略,对我们今天治国安邦,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重建公民道德,净化社会风气,培育文化软实力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总之,天演的过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断调适的过程。 自由、民主则是保证调适的关键;提高三民素质,是提高调适能力的保证。 通过调适,从不和谐达到相对的和谐,达到“安于适”,进入“惟适之安”的境界。 这就是严复天演宗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严复一生追求真理而得出的结论。“惟适之安”也包括了严复晚年主要警言遗训的思想,成了严复天演宗哲学思想的最高概括。 三、严复对思想理论力量的认知 严复说:“新知无尽,真理无穷。”可见严复对“真理”“新知”的服膺。他遗嘱:“人生在世,宜励业益知”,“须勤思,而加条理。”“须学问,增知能。”教导后人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增进知能;从而在实践“励业”中发挥学问知能的作用。 严复坚信,中华民族“三民”素质提高了,培养出“神州健者”,奋力竞争,不但“中国必不亡”,而且国富民强、安定和谐的社会能够建设成功,惟适之安的境界是可以实现的。 可见严复对天演宗哲学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的巨大力量是充分肯定并充满自信的。所以他终生孜孜以求,“极深研幾”,把西学之“道”引进给国人,让西方先进的思想理论同优秀的传统“旧法”相结合,成为“治国明民”、复兴民族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严复说: “……多看西书,觉世间惟有此种是真实事业,必通之而后有以知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化育,而治国明民之道,皆舍之莫由。” “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严复书房这一副对联,更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严复对天演宗哲学思想理论的高度自信和肯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严复是否读过这一段话,不得而知。严复出于对列强环伺之下民弱国贫现实的担忧,因而对“武器的批判”始终怀着谨慎的态度,但是他对于“批判的武器”“会变成物质力量”的认同,可以说是跟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毫无二致。 请看严复下面这一段话: 1896年9月24日(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十八日)严复与汪康年、梁启超书云: “大报一时风行。于此见神州以内人心所同,各怀总干蹈厉之意。此中消息甚大,不仅振聩发聋、新人耳目已也。不佞曩在欧洲,见往有一二人著书立论于幽仄无人之隅, 逮一出问世,则一时学术政教为之斐变。此非取天下之耳目知识而劫持之也,道在有以摧陷廓清、力破余地已而。使中国而终无维新之机,则亦已矣。荀二千年来申商斯高之法,熄于此时,则《时务 报》其嚆失也。” 严复相信思想理论的力量“不仅振聩发聋、新人耳目”,“一时学术政教为之斐变”,其“摧毁”“物质力量”能够“摧陷廓清、力破余地”,成为“警世”和“维新”的“先行者(嚆矢)”。 严复对思想理论力量的认知、认同,说明他是自觉的清醒的思想家。他的“三民”治本方略,他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保障民国的理论,正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抓住“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的先进思想理论,令“一时学术政教为之斐变”,在推进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批判的武器所具有的应有的物质力量,是我们至今更不能忽视和低估的! 跨越世纪,百年沧桑。岁月的尘埃不能遮掩严复思想的光芒。 “惟适之安”四个大字,就像先生如炬的目光穿透历史重重迷雾,深情地注视着中华大地,昭示后继的“普天下有心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者,顺也,和也,安也,善也。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尊重、顺应天演规律,整合调适,与天争胜,与时俱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家民族的、和谐发展道路。

几的四字成语一声

不知凡几 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曾几何时 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窗明几净 几: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
几次三番 番:次。一次又一次。
见几而作 几:苗头;作:行动。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
寥寥无几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明窗净几 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凭几据杖 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相去无几 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极深研几 研:研究,审查;几:细微。指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几不欲生 几:几乎;欲:想。几乎都不想活了。
见时知几 指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凭几之诏 指皇帝临终遗诏。
审几度势 省察事机,揣度形势。
识微见几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所剩无几 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相差无几 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表达返复考究,步步盘查的成语有哪些?

反复推敲 [ fǎn fù tuī qiāo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极深研几[jí shēn yán jī]  研:研究,审查;几:细微。形容钻研深刻、细致。

最后一个是“几”字的成语

寥寥无几
明窗浄几
相去无几
不知凡几
相差无几
极深研几
堆案盈几
见时知几
所剩无几
一日万几
识微见几
一蹴可几
明窗净几
雪窗萤几
请,谢谢

“深”有几种意思?

“深”的基本字义有七项: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久,时间长;程度高的;形容程度深;声音低沉;思想感情不外露;变严重的。
一、深的释义
1、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
2、久,时间长,如:深夜。
3、程度高的,如:深思。
4、形容程度深,如:暮色深深。
5、声音低沉,如:深深的哀鸣。
6、思想感情不外露。
7、变严重的。
二、说文解字
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从水罙声。
译文:深,河川。源出桂阳南平,向西流入营道。字形采用“水”作边旁,“罙”是声旁。
三、组词
深情、深厚、深奥、深造、深渊等。
四、字形演变(如图)
扩展资料:
一、深情
1、深厚的感情。
2、感情深厚。
二、深厚
1、(感情)浓厚。
2、(基础)坚实。
三、深奥
(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四、深造
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五、深渊
很深的水潭。比喻危险或困苦的境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jishenyanji.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