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梦劳魂想”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梦劳魂想”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魂什么梦什么四字词语,、含想和梦的成语、关于想和梦的成语、表示思恋的成语、形容做梦都在想的成语或词、灵魂与梦等

魂什么梦什么四字词语,

魂牵梦萦、 魂祈梦请、 梦劳魂想梦断魂劳魂驰梦想、 梦寐魂求

含想和梦的成语

含想和梦的成语 :眠思梦想昼想夜梦梦劳魂想魂驰梦想

关于想和梦的成语

眠思梦想: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昼想夜梦: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②指日夜梦想,殷切追求。梦劳魂想:睡梦中也难以忘怀。形容思念深切。魂驰梦想:形容思念万分。

表示思恋的成语

梦劳魂想】:睡梦中也难以忘怀。形容思念深切。【梦寐颠倒】:梦寐:睡梦;颠倒:错乱。指人由于思念情切,心神恍惚,失去常态。【梦往神游】:在做梦中前往交游。形容迫切的思念。【梦想神交】:交:交遇。做梦也在思念,心神与之交融在一起。形容迫切的思念。【梦想为劳】:睡梦中也在想,致使疲劳。形容思念之深切,到了过分的程度。【魂驰梦想】:形容思念万分。【魂劳梦断】: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蒹葭之思】: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举踵思慕】: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思慕:思念。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形容做梦都在想的成语或词

梦劳魂想暮想朝思眠思梦想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等。
1、 梦劳魂想
【解释】:睡梦中也难以忘怀。形容思念深切。
【出处】:明·高濂《玉簪记·依亲》:’我媳妇孤身在哪方?痛杀我梦劳魂想。’
【译文】:我媳妇我身在哪个地方?痛杀我梦魂疲劳。
2、暮想朝思
【解释】: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遣仆》:’形只影单添凄楚,暮想朝思愈困苦。’
【译文】:形只影单加凄楚,晚上想朝思更加困苦。
3、眠思梦想
【解释】: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悟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且说那禁子贪爱玉英容貌,眠思梦想,要去奸他。”
【译文】:再说那禁止你贪爱玉英容貌,眠思梦想,去奸其他。
4、朝思暮想
【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译文】:再说沈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5、梦寐以求
【解释】: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自】:春秋·朱熹《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译文】:善良美丽的姑娘,朝朝暮暮想追求。

灵魂与梦

是真做梦,还是觉得似曾相识
似曾相识分类:文化与文学
科学家用纯心理学的方法制造出“似曾相识”(déjà vu),为理解这种令人困扰的神秘感觉提供了新的佐证,并可能影响有关人类记忆的基础研究。
小时候的某天,我拿到一期最新的杂志,翻开之后忽然有种奇特的熟悉感:那式、封面、文章都像是看过的,虽然不知道是在哪里,我甚至能够“记得”其中一张植物图片的具体细节和说明文字。是梦里见过,还是预感?我的理性立刻否决了超自然的可能(有意思的是,那是一本科学杂志),倾向于认为是一种错觉。——如果你觉得我这篇文章看上去也怪眼熟的,心想“作者又在炒冷饭糊弄人”,请相信,你的感觉跟我要讲的似曾相识不是一回事。天下文章一大,但作为本文主题的“似曾相识”(déjà vu)指那种确实从未经历的事物给人的熟悉感。
一见如故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世间男人看见美女时大都会无师自通地说“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不过前者是木石前盟所系,后者无非搭讪的借口。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曾经在面对某些(可能毫不重要的)事物或场景时产生一种似曾相识感,觉得面前场景极为熟悉,每个细节都曾有印象,甚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但想不起来上次是什么时候经历过了。这种令人茫然的感觉通常只持续几秒,当事人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实际上自己从未经历过。
根据不同调查,大约50%到90%的人一生至少有过一次类似体验。它在各种年龄段的人身上都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相对更多一些。人在紧张或劳累的时候更容易陷入这种状态。这种面对全新事物的熟悉感,在学术上称为déjà vu,源自法语的“曾经见过”。这个词于1876年由法国生理学家?mile Boirac首次使用,一百多年来,相对于其它研究课题,人类对此现象的理解并没有太大长进。
似曾相识相对的,还有一种“旧事如新”(jamais vu)感。明明是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当事人却觉得从未见过,异常生疏。旧事如新看上去并没什么可奇怪的,脑子不好使、忘性大也是有的嘛。似曾相识看上去就神秘多了。许多有过似曾相识体验的人都认为,这种感觉可能源自某种预知力,或者是前世的记忆残留到了今生。
科学家当然不会满意于神秘解释,一直试图寻找其中的生理基础。然而,这种感觉虽然普遍,但究竟在普通人身上很少发生,当事人在发生之前也全无预感。对于需要大量证据支持的科学研究来说,这确实让人为难。科学家只能靠收集人们对此类体验的复述,其鲜活、准确程度虽不理想,但聊胜于无
似曾相识感并不是幻觉,也不是精神分裂等疾病导致的错误记忆。患有颞叶癫痫的人会经常有类似体验,例如日本的一名年轻患者总觉得自己是在重复经历生活与婚姻中的某几年,绝望得几次试图自杀。这种体验与普通人的似曾相识感并不相同:患者坚定地相信眼前的场景曾经出现过,而普通人在短暂的迷惑后会马上明白这是不合理的。不过这种现象显示,似曾相识可能与颞叶部位偶尔运作不正常有关。
虚假的熟悉
以前人们也曾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似曾相识感,不过手段有点“厉害”。199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用电极刺激颞叶可以使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2001年又有人报告说,三环癸胺(一种抗病毒药)和苯丙醇胺(去甲麻黄碱,一种血管收缩剂和兴奋剂)联合使用时,会导致人反复产生强烈的似曾相识感。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6年7月20日报告说,英国利兹大学心理学系的Akira O’Connor等人用另一种方法制造出了似曾相识。研究人员给18名受试者展示24个普通单词,然后对受试者进行催眠,告诉他们:如果接下来看到带绿框的词,他们会清楚地知道这是刚才见过的一个词,并且记得上次看到时它的视觉形象;如果看到带红框的词,他们会觉得熟悉,虽然说不清楚上次看到它是什么时候。
在解除催眠状态后,研究人员让受试者看一系列单词,每个词都带有红、绿或蓝色框框(蓝框是用作对照的,催眠时没说蓝框有什么含义)。这些词有的是受试者前面看过的,有的是新词。受试者被要求判断哪些词是前面看过的,用0到100的分数表达确信程度。结果,18名受试者中有10人报告说,某些带红框的词(实际上是新词)给自己一种特别的熟悉感,虽然不能确定前面是不是看到过;其中5人说,这种感觉非常像是似曾相识
人对某一场景产生熟悉感,实际上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步,大脑在记忆库中搜索,看看以前是不是见过这个场景。如果搜索结果是“见过”,就进入第二步,大脑的另一部分将面前的场景识别为“熟悉”。O’Connor这个有趣的实验显示,这两个过程是可以分离的。研究人员通过催眠来直接触发第二步,使受试者对实际上并未见过的事物产生熟悉感。如果这种感觉确实是似曾相识,它将帮助查明其根源——对于似曾相识的成因,目前有多种假说,尚无确定的答案。
记忆错误
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记忆不可靠,但它真的并不完全可靠。人们为了往事的真相而吵架,各执一词骂对方说谎,其实有时可能并没有人在有意说谎,只是各自记得的东西不同,其中一方(或者双方)的记忆与真实情形有所出入。
我们的大脑不幸地无法区分真实记忆与虚构内容,在没有确切旁证的时候,这简直是糟糕透了。许多实验显示,恰当的诱导手段可以给人“植入”虚假的记忆,使人认为那是真切发生过的事,甚至能使人真心忏悔自己其实并不曾犯下的罪行。与此相比,制造出一点没根据的熟悉感,实在是小事一桩。
一种以弗洛依德理论为基础的学说认为,似曾相识感是人在回想被压抑的记忆时产生的。人经历过某种不愉快的事件,有关的记忆被压抑了。此后再遇到类似情形时,人无法清楚回想起原来的经历,但能感到曾经有这么一件事,因此产生古怪的熟悉感。在20世纪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此后又有人提出,似曾相识并不一定源自以前曾经发生过的事,人所熟悉的就是当前场景,只是有关信息从不同神经通路在大脑中汇总时偶发的时间差。1963年的研究曾发现,大脑左半球颞叶部位负责在时间上对来自各条线路的数据进行精确汇总,视觉信号会分两次到达左脑颞叶,一次直接传送,一次是经过右脑绕过来,两者相差仅几毫秒。通过右脑绕路的信号有时会延迟,产生时间差,颞叶就会把视觉信号判定为以前曾经看到过的。
这种观点相当流行,曾经出现在著名小说《第22条军规》里。但O’Connor新近在一位盲人身上发现似曾相识现象,如果得到进一步确认,这将意味着似曾相识不一定与视觉信号有关。
不过,颞叶在似曾相识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点是确定的。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等许多与记忆有关的重要部件位于颞叶区域。199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海马使人能够回忆往事,而海马旁回负责区分熟悉与陌生。后者在作出判断时并不需要读取记忆对某一事件的完整记录,这或许就是O’Connor等人成功地制造出似曾相识的基础。——没有神秘,没有预知,没有前世今生,只是大脑复杂精妙的运作偶尔出了一点小岔子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englaohunxiang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