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民惟邦本”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民惟邦本”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该如何解释、民为邦本的成语示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英文翻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 》?、民为邦本的成语出处、请问到底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谢谢!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该如何解释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其大体意思是:国家的根本是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民为邦本的成语示例

1、作为领导者应该明白民为邦本的道理。2、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民为邦本,本固方能邦强。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英文翻译

Peopl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the country will be safe if the foundation is firmed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其大体意思是:国家的根本是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民为邦本的成语出处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唐朝 同谷子《尚书·五子之歌》

请问到底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谢谢!

正确的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惟:唯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扩展资料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语,出自《尚书·五子之歌》。这篇歌词是大禹的五位孙子在被放逐途中回忆皇祖训诫、抒发怨愤之情的文章,文章首句就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意思是,祖父(大禹)曾经训示我们说:人民可以亲近,不可以轻贱失礼。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人民安定了,君位就稳固了,天下也就太平了。虽说此训不一定都是夏禹原话,但这的确反映了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
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性质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基本上是“天命”论笼罩下的民本思想,于“天命顺民命”的类型。夏商周的统治者认为,君是天命赋予的,但天命是顺从民意的,如果统治者不体恤民力,不修德政,天命就会根据民心所向转移到新君那里。
如《尚书》之《五子之歌》《汤誓》《泰誓》三篇文章,就代表了夏禹、商汤、周武三王的民本思想。商汤在讨伐夏桀之罪的《汤誓》中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的《泰誓》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正因为统治者明白天命顺民命的道理,所以统治者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尤其是“小国周”统治者从“大国商”的灭亡中总结了历史教训,进一步发展了夏商时期的民本思想。
如《尚书·周书·蔡仲之命》就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是不分亲疏的,他只辅佑有德之君。民心也无常主,他只归附于爱己之君。这也成为后世儒家的“民本”思想来源。
宋·陆九渊《与陈悴书》:“民惟邦本,诚有忧国之心,肯日蹙其心而不之恤哉?”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一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矧邦畿千里之内,拥黄图而借玉食,惟民是藉。”
清·赵贞怀《天雨花》八:“好个当朝宰相臣,常言‘民乃邦之本,本固邦宁’,汝可闻?”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五:“民惟邦本,国家之度用,将吏之俸禄,军中之粮饷,皆出于民。
参考资料:光明日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inweibangbendch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