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行之惟艰”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行之惟艰”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诗还是对联?、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是什幺意思?、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以"非知之难也,惟行之艰也写一论文"、“人之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的出处?、含有艰的成语??等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诗还是对联?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励志对联,不是诗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是什幺意思?

十年寒窗,读书之苦,做学问之艰,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然做事之难,天下人更是无不感慨万千.知之难,行之更难。行比知更难。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王守仁,字伯安,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死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祖籍浙江余姚。青年时随父亲迁家至山阴,后来,他结庐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又创建阳明书院于越城,故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敕封新建伯。他一生的语录、书札及其他论学诗文,被后人收集编为《王文成公全书》(现名为《王阳明全集》)三十八卷流传于世。 王守仁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也是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一,王守仁的哲学理论是孟子以来儒家心性之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哲学命题是对当时程朱理学的反叛,最终确立和完善了他的“心学”体系。其“心学”崛起于海内,风行天下,成了明中晚期的主流思想。他提出的“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良知”与“致良知”说,是以道德实践为其思想的生长点得出的,他以自己的为人为学双向圆融,致使儒家心性之学达到了实践与思想的高度统一。他的一生在内圣外王方面所建业绩于理学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兼有统军征战的豪雄性格和精神修养上的哲人气质,他能像禅宗大师一样用惊人的指点方式使人顿悟,这种性格气质使他极富创新精神。在青年时,他按照朱熹的“格物致知”去格亭前翠竹七日,病倒之后,他还是一直探求“格物致知”的真谛不辍。34岁时,他因上书反对阉党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在极艰苦的环境里,也还是在内心“格物致知”探寻着如何认识这个“理”。他当时的处境是万山丛棘,蛊毒瘴疠弥漫,栖居山洞,仅“驿丞一员,吏一名,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苦熬度日,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但他“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当即做了一副石棺材,指天发誓曰:“吾惟俟命而已!”他极力排除生死杂念,“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时或歌舞谈笑,超然于尘世之外,苦练制心功夫,力图发挥“心”的作用来战胜险恶环境,以求自我解救。“久之,胸中洒洒>>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才知道圣人所体会的大道,其实是在自我的本性中就很圆满自足,以前在外物中求事物之理,其实是十分错误的。王守仁此时便否定了朱熹“求理于事物”的认识途径,肯定了“吾性自足”,而“求理于吾心”就是“圣人之道”。此即王守仁的“龙场悟道”。他由此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心学命题“心即理”。这个命题还有一个补充命题:“心外无理”。并为其“知行合一”说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何谓“心即理”?几年后,王守仁贬谪期满回到越中老家,他的学生徐爱问他如何理解朱熹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他答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这里王守仁所说之“理”可理解为侧重道德之理,因为道德情感和理性的确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存在于外物上。心就是理,天下的理都在心中,就如你对父母的孝心是来自内心情感,本来就在你心中。就如一个人的礼仪修养,若心完全为善,自然会从行为上体现出来。王守仁认为理就在心中,并且在心外没有理,这个在人心中的理一旦发出来,便形成事物的理。为何说“心外无理”呢?他向徐爱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为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在这里“意之所在便是物”是个关键,“意”指意识、意向,“意之所在”当然指意识意向的对象,这个命题将“物”看作是离不开“意”,否定了“物”的客观独立性,他进而指出“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物非意之用乎?”在这里,“物”不仅离不开“意”,而且是“意”作用的结果,由此他得出结论“所以说某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即如你看一株花,你见着了花,花则在,若没见着,则无花。这就是物不在心外。王守仁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主观意识的能动性,混淆了主体同客体、意识和存在的界限,片面夸大和神化了人类认识的能动作用,以致用吾心之主观精神吞并了客观存在之物理,成了主观唯心主义。但王守仁“心即理”之说,是其“知行合一”论的基础,它充分肯定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相信自我的道德力量和自我成圣的潜在能力,反对迷信等外在威,否定用现成规范和书本教条来禁锢人的身心,主张依靠自我的“心之主体”(良知)来主宰和支配一切行为,在道德实践中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对个人书法艺术的形成却道出了秘旨,一幅书法作品全然是作者个性、心灵的外在流露,是性情的抒发。是优是劣,除了书法的根底功夫之外,与作者的思想活动是紧密相关的,全由心来主宰,汉代杨雄将书法称之为“心画”,这说明古今一理。由此我们也可看出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包含着他的书法艺术观,在他所留下的信札与诗卷的笔走墨舞中,其思想性情是他“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的“心即理”最妙写照。    二      王守仁的第二个代表观点是“知行合一”说,这是他一生的“立教宗旨”。   “知行”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范畴,先泰《左传>昭公十年》就提出“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道家则认为“不行而知”,宋代的程颐则说:“人既能知见,岂有不能行。”朱熹则言:“知先行后。”南宋陈淳说:“致知力行二事,当齐头著力去做,不是截然为二事,先致知然后行,只是一套底事。”王守仁则继承了这些思想并提出了系统的“知行合一”说,以反对朱熹“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徙悬空口耳讲学”的学风。他说:“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王守仁所说的知行是在伦理道德的范畴内,“知”是指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认识,“行”则是指对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实践;“知行合一”就是研究封建道德的认识和实践二者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统一的问题。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的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的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实践中磨炼,要言行一致,要表里一致。应该看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主张,比他的前贤们有所进步。他将“吾心之良知”作为“知”,将“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作为“行”,而以“心即理”为前提,以“知行合一”为旨归,从而达到体认良知的目的。这种认识论,就其解剖自身(吾心固有的“良知”)以推求万事万物之理的认识方法来看,内中蕴含有“一般(事事物物)存在于个别(吾心良知)之中”的辩证因素。由此,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因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达到前所未有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高度,为宋明理学增添了一个新的范畴,为认识论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的唯物论知行观的建立,有启发作用。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还认为“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他说:“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目的是要锄恶务尽,达到破“心中贼”目的。“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表明了从自然到道德的,再到圣人超道德的真知行。这标志着王守仁是从真正实践的角度来谈道德修养,是将儒家的道德本体彻底落实于实践生活的表现。而他对“知行合一”的层次规定与具体运用,又使儒家扬善惩恶的任务始于一念之微,而达于万事万变之间了,其间的步骤、特征也都达到了可具体操作的地步。这是王守仁道德实践揭示深刻、把握精到的表现,也是其对儒家道德实践之学的贡献。

以"非知之难也,惟行之艰也写一论文"

 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
  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论文正文
  要点
⑴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要求
  以毕业论文为例,现说明论文正文面格式:
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
②汉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New Roman12号,标题汉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 New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5倍行距;
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
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
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汉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10. 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
  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人之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的出处?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出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希望唐太宗能以此自省自勉,保持在位之初的执政风格。年青干部同样当以“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为工作座右铭,不仅博览丛书,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善于行动;做事不可虎头蛇尾,而要持之以恒,慎始敬终。只有这样年青干部才能大有作为,有所成就。“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强调知行合一。年青干部要摆正姿态,注重学习,善于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履职能力,胜任岗位要求。同时,还要向班子里其他同志学习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向老同志和基层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优良作风、丰富经验与奉献精神。工作方法、履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年轻干部一定要有很强的争先意识,勇挑重担、勇于任事,做到面对问题不回避、不推托,面对困难冲在前、敢迎战,在基层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多干一些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多干一些群众期盼的急事难事,真正做到敢担当、有激情、能负重、能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强调慎始敬终。年轻干部要求真务实、力戒浮躁、持之以恒。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进步的阶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是成长的陷阱。年轻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持之以恒的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保持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不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要亲自抓操作、抓督查,确保落地有声、见到实效。“行”比“知”难,但“行”而“终之”更难。年轻干部当敢为人先、知行合一、慎始敬终,努力践行执政理念,争取有所作为

含有艰的成语??

艰的成语:
艰苦卓绝
艰苦奋斗
艰苦涩滞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步履维艰
步履艰难
遗大投艰
艰难玉成
创业维艰
艰难困苦
行之惟艰
艰苦创业
艰食鲜食
物力维艰
稼穑艰难
行之非艰,知之惟艰
艰难曲折
险阻艰难
艰苦朴素
万险千艰
国步多艰
备尝艰难
艰难险阻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xingzhiweijian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