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千古卓识”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千古卓识”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之列、含有千的四字词、千字开头成语大全集、古什么古什么的成语古()之()、什么卓什么古成语、卓什么什么古成语等

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之列

  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统兵无功导致几次伐魏失败,这乃是为官为相之忌。但诸葛亮对蜀汉忠心不二,真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说诸葛亮只能说是忠臣,而非千古名相。
  诸葛亮是英雄,他自称才比管仲一点儿也不过分,但是他也有很多问题,有些是个人性格造成的。然而一个高大的英雄的背影也是高大的,尽管是背影。后来,诸葛亮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诸葛亮在刘备打下的江山中功不可没,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最后因为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才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推崇。
  但是作为一个名相,诸葛亮并没有领导才能,事必躬亲就是说诸葛亮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而这并非一个好的领导者所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会知人善任,并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在唐代赵蕤的《长短经》上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的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这是教导人们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要事无巨细都要一个人去完成。所以说,会办事的人只是办事的人,而会使用人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此外,西汉著名丞相陈平说过:’......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隆中对策,能够显示出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但是作为丞相,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证明他个人能力比较强。因为作为丞相还要学会正确授、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还要适当地有一些野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繁荣昌盛。诸葛亮是否将这几条规则做到位了呢?
  1,正确授
  一个高级领导人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大问题上,而不应该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领导者要懂得正确授,而诸葛亮却偏偏不懂这个。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且多才多艺,工作勤勤恳恳,每日早起晚睡,处事过于谨慎,凡事不假他人之手、亲力亲为,’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致积劳成疾。每次出征,诸葛亮也都是亲自领兵,有些事情要经过自己再三考虑才做出决定,对于军中、朝中一切大小事务都亲自打理。虽然这是鞠躬尽瘁的典型,但他却将至关重要的一点给忘记了,那就是没有使下的才能得到发挥,进一步导致整体的力量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无心之过!
  由于诸葛亮太聪明了,整个蜀国众人都习惯听命于诸葛亮,总以为他神机妙算,说的一定就是对的,以至于后来整个蜀国逐渐忘记了自己也有大脑,造就了一大批奴臣(也要怪诸葛亮的行事习惯,很少与大家商量,不是给锦囊,就是秘授,就算手下人想发表意见也没有机会)。由此,导致整个国家对他依赖性过大,等诸葛亮死后蜀国也迅速败亡。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诸葛亮能重视教育和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教给手下军臣,估计历史就会有一些不同的发展。
  最经典的一次就是’七擒孟获’。当时诸葛亮是想攻其心,让孟获心甘情愿地投降。捉住孟获一次,就问他服不服,只要孟获说不服,不管自己再怎么不高兴都会放了他。这简直是固执,不能随机应变。哪一个名相能做出这等事情?从古至今,除了诸葛亮以外没有第二个了。
  当时,第一次与南国打的时候,孟获派他的两位将军出战,两位将军被擒之后就因为被诸葛亮放了而感激他,愿意当内幕。当第四次擒孟获时,他的手下也不愿意随他打了,只不过碍于他是南王不得不服从。
  按理来说,最后一次诸葛亮抓住孟获时就应该把孟获给杀了,因为他的有些手下都服了,他只是被逼无奈而已。可是,诸葛亮却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又一次地损兵折将,死了不少人。从这一点看来,诸葛亮与他的丞相身份是不符的,有点名不副实的味道。
  2,会用人才
  诸葛亮不善于识别人才。有人以为,人才厉害;其实不然,真正厉害的是善于使用人才的人。这就是刘备为什么能得到地盘的真正原因。刘备没有什么其他的大本事,但是非常善于用人,刘备的祖宗刘邦在这点上做得最好。他是一个流氓,但他知人善用,韩信、萧何、张良都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作用。反观诸葛亮,作为一个国家和军队的实际统帅,他不能做到这一点;相反他是事必躬亲,整天累个半死。
  领导即便再厉害,也没有三头六臂,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全理清楚、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非常恰当;即便是这样,他也终有老去的一天。而诸葛亮经常亲自审阅簿书。公元223年,主簿杨颙直接劝谏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体序,上下不可互相侵犯力。如今先生掌理朝政,亲自阅审簿书,流汗终日,难道不觉得辛苦吗?’诸葛亮感谢他的提醒,后来杨颙死了,诸葛亮哭了三天。
  其实,诸葛亮应该大胆使用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得到充分的磨练,才是实施战略的关键性问题。用什么样的机构去实施、配备?哪些人员去完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确保战略?可持续进行的措施有哪些?这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丞相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是母亲,把下当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不让他们冒险,怕他们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只让他们走自己铺过的路,不让他们自己去磨练、去为自己铺路走,从此埋没了他们的才能。再者自己看好的,或者是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职位,因此在择优的时候,要懂得去掉不适合的人选;而身为一国之相的诸葛亮在这方面更是失误连连。
  连捧诸葛亮不遗余力的《三国演义》都会露出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话来。何也?诸葛亮一生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不注重培养人才,结果造成了蜀国后期处于人才严重不足的境地,这一点确是诸葛亮的一大失误。虽然他本人是雄才大略,但是并没有为蜀国培养几个有用的人才,’五虎上将’也只不过是历史罢了。自此后,没有可用之人了。
  诸葛亮不明白,其实栽培人才是领袖最重要的工作。此外,诸葛亮还不善栽培人才。诸葛亮掌二十七年,特别是在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不管朝中政事大小都交由诸葛亮判决。然而二十多年中,诸葛亮并不能栽培出蜀国的人才来。蜀国人才凋零是很明显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主将仍然是老将赵云、黄忠等。
  后来,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探问,司马懿只是回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的琐事。使者回答:’诸葛亮每天都早起晚睡;并且处分在二十鞭以上,就要他亲自批示;所吃的饭菜还不到几升呢!’就在月底,诸葛亮死于军中。正是由于诸葛亮的亲力亲为,才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倘若诸葛亮懂得授的方法,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又一次犯了错误。诸葛亮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只看到和自己相同人的长处,对于那些不甚完美的人,觉得把自己的所学传于他们全部是浪费。诸葛亮忽略了一点,人再完美,也有不如他人之处;人再无用,也有过于他人之处。诸葛亮的这种授方法只会导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比较明显的一次就是马谡’失街亭’。刘备在世的时候,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刘备善于识人,马谡作为一个高级参谋是很合适的,但是作为一个将领不合适;而诸葛亮认识不到这一点,也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终于大败在街亭。
  3,具有一定的野心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成为’千古名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忠心了,一点野心都不具备。眼看天子那么懦弱也不取而代之,这就是陷国家于不仁不义之中。作为一个丞相,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国家兴亡,而不是自己的名誉,况且刘备临死托孤时就告诉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的话是真是假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明显了。这样一来,诸葛亮若执政的话也是光明正大的,也不算是篡夺位,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像司马懿一样,也可先不谋反,但是把朝中大先揽在自己的手里,以国家为主,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作为一个丞相应当做的事情,可诸葛亮却一直都没有这么做。
  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刘备死之后蜀国竟然没有乱?原因很简单,蜀国只要有诸葛亮在就不会有篡夺位之说。毫不客气地说,上自全朝文武百官、甚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他们都知道,诸葛亮才是蜀国昌盛的关键,而不是刘备;只要诸葛亮不死,蜀国就肯定不会灭亡,由此可见诸葛亮在蜀国地位之高。可是,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礼遇还历历在目,孔子先师的教诲还萦绕心中,这让诸葛亮怎样也狠不下心将’扶不起’的阿斗废掉而自立为王。尤其是刘备死前还叮嘱他可以取代阿斗,面对先王的大仁大义,诸葛亮更是没有了篡位之心。
  和人家司马懿相比较起来,诸葛亮算是’傻’的多了。司马懿知道天子软弱无能,怕魏国会在曹睿的手中毁于一旦,为了忠于曹操和曹丕,他就起了叛逆之心。虽然在有生之年没有封王,却早已建立根基,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将朝政大独揽于手,让自己可以随心所欲调兵遣将,让魏国能够强盛起来。而更绝的是,他没让自己留下一个篡位的骂名。虽然司马懿在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时从来没有赢过,但在其他事情的处理方面却远胜于诸葛亮。而诸葛亮自己也说过司马懿是一个在战场上不可多得的对手。可以肯定的是司马懿这种’野心’还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司马懿先说到此,我们言归正传,接着来谈诸葛亮。也正是由于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才使蜀国彻底灭亡。刘禅的被俘、蜀国的灭亡,虽然是在诸葛亮死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诸葛亮是难辞其咎的,应负有相当责任。
  当初,诸葛亮拟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统天下的远大恢宏的战略理想最终成为一场空梦。非但没有统一中原,反而是连他亲自辅佐创立的蜀国也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是蜀国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剧!同时,诸葛亮也有负刘备的托孤之重。
  看来,诸葛亮在这三个方面的确存在着严重问题。尽管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发明家,但这些只能体现出他只是一个千古忠臣而已,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千古名相。在诸葛亮生命的晚期他可能意识到了自己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力,于是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授于姜维,只可惜诸葛亮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已经为时过晚,加之后主刘禅昏聩无能,蜀国气数已尽,仅凭姜维一人苦撑危局已是于事无补,最终蜀国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曹魏大军攻陷成都时,诸葛亮之子、之孙挺枪力战曹军,父子二人双双战死疆场。可叹诸葛武侯祖孙三代、一门忠烈全部为国捐躯。悲哉诸葛亮!壮哉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文章摘自 《表象下的真实历史》 作者:王宇 出社:中国华侨出社

古什么古什么的成语古()之()

古道热肠
古调不弹
古调单弹
古调独弹
古肥今瘠
古古怪怪
古今一揆
古今一辙
古今中外
古井不波
古井无波
古来今往
古里古怪
古貌古心
古木参天
古色古香
古圣先贤
古是今非
古寺青灯
古往今来
古为今用
古稀之年
古香古色
古心古貌
古已有之
古语常言
古之遗直
变古乱常
变古易常
变古易俗
博古通今
博古知今
不古不今
超古冠今
陈古刺今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吊古伤今
吊古寻幽
格古通今
亘古不灭
亘古亘今
亘古奇闻
亘古通今
亘古未有
亘古新闻
贵古贱今
好古敏求
厚古薄今
怀古伤今
稽古揆今
稽古振今
汲古阁本
极古穷今
继古开今
讲古论今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今古奇观
空古绝今
旷古绝伦
旷古奇闻
旷古未闻
旷古未有
旷古无两
旷古一人
老古板
老古董
行古志今
隆古贱今
迈古超今
慕古薄今
泥古不化
泥古非今
泥古守旧
泥古违今
泥古执今
泥古拘方
盘古开天地
披古通今
千古不磨
千古不朽
千古独步
千古绝唱
千古绝调
千古骂名
千古奇逢
千古奇闻
千古奇冤
千古同慨
千古笑端
千古兴亡
千古一律
千古一时
千古一辙
千古卓识
千古罪人
前古未闻
前古未有
荣古陋今
荣古虐今
熔古铸今
镕古铸今
如古涵今
茹古涵今
食古不化
食古如鲠
是古非今
是古之罪
说古道今
说古谈今
铄古切今
思古之情
颂古非今
谈古论今
谈古说今
替古人担忧
替古人耽忧
通古博今
通古达变
透古通今
万古不变
万古不磨
万古不朽
万古常新
万古留芳
万古流芳
万古千秋
万古长春
万古长存
万古长青
万古长新
往古来今
演古劝今
一古脑儿
以古方今
以古非今
以古为鉴
以古为镜
以古喻今
以古制今
引古绳今
引古喻今
引古证今
与古为徒
援古证今
援古刺今
越古超今
振古如兹
震古烁今
震古铄今
指古摘今
酌古参今
酌古沿今
酌古御今
酌古斟今
酌古准今
尊古卑今
作古正经
不法古不修今
博览古今
成年古代
沉雄古逸
洞见古今
洞鉴古今
刁钻古怪
贯穿古今
今愁古恨
吉丢古堆
今来古往
精奇古怪
今月古月
孔壁古文
离奇古怪
牢什古子
名胜古迹
年近古稀
牛心古怪
年逾古稀
青灯古佛
奇离古怪
前无古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热肠古道
通达古今
无波古井
学贯古今
希奇古怪
稀奇古怪
心如古井
夕阳古道
贻范古今
遗风古道
扬榷古今
中外古今
爱素好古
彪炳千古
薄今厚古
不今不古
不期修古
才不半古,功已倍之
察今知古
超今冠古
超今绝古
超今越古
寸心千古
笃信好古
笃学好古
独有千古
笃志爱古
反本修古
访论稽古
风流千古
富轹万古
贯穿今古
还淳反古
涵今茹古
厚今薄古
还朴反古
竞今疏古
抗心希古
乐道好古
留芳千古
流芳千古
流芳万古
论今说古
名垂千古
名垂万古
敏而好古
攀今吊古
攀今掉古
攀今览古
攀今揽古
千秋万古
熔今铸古
镕今铸古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心不古
事不师古
世风不古
守经据古
说今道古
搜奇访古
搜奇索古
谈今论古
谈今说古
通今博古
通今达古
信而好古
永垂千古
遗恨千古
疑今察古
引经据古
粤若稽古
贻笑千古
知今博古
卓绝千古
自我作古
观今宜鉴古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一失足成千古恨

什么卓什么古成语

千古卓识 [qiān gǔ zhuó shí ] 卓:卓越,高超。指流传千古而迄今未见超过其说法的卓越见识。

卓什么什么古成语

这类成语有很多,比如:卓尔不群卓有成效艰苦卓绝才艺卓绝、卓然不群、卓尔独行、卓而出群、寒毛卓竖、卓荦超伦、真知卓见卓立鸡群坚苦卓绝、卓伟之才、卓绝千古、卓诡变幻、卓乎不群、千古卓识天资卓越、卓越俊逸、卓荦不凡、崖岸卓绝、卓荦不羁、远见卓识艰苦卓绝、卓诡不伦、高才卓识、卓乎不羣、卓荦不群、卓逸不群、坚苦卓绝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qianguzhuoshi.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