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轻赋薄敛”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轻赋薄敛”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含有薄的成语、薄的组词和成语、含有“形容轻”意思的成语、敛字成语、晏子诚实的文言文翻译、什么是“轻徭薄役”﹖等

含有薄的成语

薄唇轻言 •薄赋轻徭 •薄海腾欢 •薄寒中人薄技在身 •薄今厚古 •薄利多销薄命佳人薄暮冥冥
•薄批细抹 •薄情无 •薄物细故 •薄养厚葬 •薄志弱行 •薄祚寒门 •鄙薄之志 •才薄智浅材薄质衰
得薄能鲜 •德薄才 •德薄才鲜德薄能鲜 •德薄任重 •德薄望浅 •德薄望轻 •对薄公堂 •罚薄不慈
•分薄缘悭•福薄灾生功薄蝉翼 •激薄停浇 •俭薄不充•刻薄成家 •刻薄寡恩 •刻薄寡思力薄才疏
履薄临深 •命薄相穷 •命薄缘悭喷薄欲出•轻薄少年•轻薄无行轻薄无礼轻薄无知日薄桑榆
日薄西山 •日薄崦嵫 •日薄虞渊肉薄骨并帏薄不修帷薄不修 •物薄情厚•义薄云天 •缘薄分浅
雕虫薄技短见薄识恶衣薄食菲食薄衣浮名薄利寡恩薄义孤军薄旅寡情薄意高义薄云
•高义薄云天广种薄收厚此薄彼厚古薄今厚积薄发厚今薄古寒门薄宦 •厚施薄望•厚往薄来
红颜薄命浇风薄俗佳人薄命尖嘴薄舌慕古薄今绵里薄材绵力薄材片长薄技贫嘴薄舌
轻赋薄敛 •浅见薄识 •穷家薄业轻口薄舌轻傜薄赋轻徭薄赋•轻徭薄税•轻繇薄赋轻嘴薄舌
如履薄冰 •省刑薄敛•深渊薄冰 •省役薄赋 •桃花薄命微名薄利虚名薄利 •细批薄抹 •悉索薄赋
小眼薄皮•变贪厉薄 •才轻德薄 •材轻德薄 •才疏德薄德浅行薄道微德薄刁钻刻薄分浅缘薄
福浅命薄福轻命薄根孤伎薄官情纸薄躬自菲薄尖酸克薄尖酸刻薄口轻舌薄临深履薄
门单户薄门衰祚薄轻浪浮薄色厉胆薄身单力薄 •势孤力薄 •身微力薄妄自菲薄西山日薄
衣单食薄眼皮子薄•自奉菲薄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薄的组词和成语

『包含有“薄”字的成语』“薄”字开头的成语:(共7则) [b] 薄唇轻言 薄寒中人 薄技在身 薄命佳人 薄暮冥冥 薄情无义 薄物细故 第二个字是“薄”的成语:(共23则) [c] 才薄智浅 材薄质衰 [d]德薄才疏 德薄才鲜 对薄公堂 德薄能鲜 得薄能鲜 [g] 功薄蝉翼 [j] 激薄停浇 [k] 刻薄寡思 [l] 履薄临深 [m] 命薄缘悭 [p] 喷薄欲出 [q] 轻薄无礼 轻薄无行 轻薄无知 [r] 肉薄骨并 日薄桑榆 日薄西山 日薄虞渊 [w] 帏薄不修 帷薄不修 [y] 义薄云天 第三个字是“薄”的成语:(共32则) [d] 雕虫薄技 短见薄识 [f] 浮名薄利 菲食薄衣 [g] 寡情薄意 高义薄云 高义薄云天 广种薄收 [h] 厚此薄彼 厚古薄今 厚积薄发 厚今薄古 厚往薄来 红颜薄命 [j] 浇风薄俗 佳人薄命 尖嘴薄舌 [m] 慕古薄今 绵里薄材 绵力薄材 [p] 片长薄技 贫嘴薄舌 [q] 轻赋薄敛 轻口薄舌 轻傜薄赋 轻徭薄赋 轻繇薄赋 轻徭薄税 轻嘴薄舌 [r] 如履薄冰 [x] 悉索薄赋 小眼薄皮 “薄”字结尾的成语:(共22则) [b] 变贪厉薄 [c] 才轻德薄 材轻德薄 才疏德薄 [d] 德浅行薄 道微德薄 刁钻刻薄 [g] 根孤伎薄 官情纸薄 躬自菲薄 [j] 尖酸刻薄 [k] 口轻舌薄 [l] 临深履薄 [m] 门单户薄 门衰祚薄 [s] 身单力薄 势孤力薄 色厉胆薄 身微力薄 [w] 妄自菲薄 [x] 西山日薄 [y] 衣单食薄 “薄”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1则) [j] 薄技在身的解释'>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含有“形容轻”意思的成语

轻薄无礼 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轻薄无行 指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轻薄无知 指轻佻浮薄,没有知识。
轻才好施 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轻财贵义 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轻财好施 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
轻财好士 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轻财好义 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轻财敬士 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轻财仗义轻财重义。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轻财重士 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轻财重义 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轻车减从 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同“轻车简从”。
轻车简从 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轻车熟道 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同“轻车熟路”。
轻车熟路 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轻尘栖弱草 比喻人生无常。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轻赋薄敛 犹言轻徭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轻歌曼舞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轻举绝俗 犹言避世隐居。
轻举妄动 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轻举远游 指避世隐居。
轻口薄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轻口轻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轻怜疼惜 形容百般怜爱。同“轻怜重惜”。
轻怜痛惜 形容百般怜爱。同“轻怜重惜”。
轻怜重惜 形容百般怜爱。
轻虑浅谋 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
轻描淡写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轻诺寡信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轻骑减从 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同“轻车简从”。
轻骑简从 指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多指有地位的人)。
轻敲缓击 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轻裘缓带 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轻裘缓辔 犹言轻裘缓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轻饶素放 轻易地饶恕,白白地放过。
轻如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轻若鸿毛 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同“轻于鸿毛”。
轻身下气 形容谦恭的态度。
轻身殉义 指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轻身重义 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轻生重义 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同“轻身重义”。
轻世傲物 藐视世俗,为人傲慢。
轻世肆志 藐视世俗,放荡心志。
轻视傲物 轻:轻慢;世:世人;傲:傲慢;物:人,公众。对世俗之事一概不放在眼里。
轻手蹑脚 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同“轻手软脚”。
轻手轻脚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轻手软脚 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轻死重气 指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
轻死重义 指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同“轻死重气”。
轻吞慢吐 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轻徙鸟举 轻于去留,像鸟飞那样容易。
轻言寡信 指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轻言轻语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轻言软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同“轻言细语”。
轻言肆口 指说话轻率、放肆。
轻言细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轻傜薄赋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同“轻繇薄赋”。
轻徭薄赋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同“轻繇薄赋”。
轻徭薄税 犹言轻徭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轻繇薄赋 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轻重倒置 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轻重缓急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轻重失宜 指对事情的重要与否处置失当
轻装简从 行装简便,随从人少。
轻装上阵 指作战时不披盔甲,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轻卒锐兵 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敛字成语

敛字成语 :
敛声屏气
横征暴敛
敛发谨饬、
敛神屏气、
头会箕敛
束肩敛息
藏锋敛锷
敛骨吹魂
低腰敛手、
轻赋薄敛
敛容息气、
敛怨求媚、
裒敛无厌、
毒赋剩敛
聚敛无厌
急敛暴征
敛后疏前
敛锷韬光
征敛无期、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
敛手屏足
敛影逃形、
整衣敛容、
繁刑重敛
贱敛贵出、
珍藏密敛、
避影敛迹、
革面敛手
征敛无度
......

晏子诚实的文言文翻译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什么是“轻徭薄役”﹖

发音:qīng yáo báo fù    解释: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同“轻繇薄赋”。    出处:《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事例:治黄河修漕运,~修明政治,抚有华夏九州六十一载,算得上明君主,功盖唐宗宋祖。  典故: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减轻人民徭役和赋税负担的财政思想。轻徭薄赋思想在春秋前期就有出现。晋文公(公元前636~前628在位)为图霸业,曾提出“薄赋敛”(《国语·晋语》)的政策。后齐国晏婴也力主“薄赋”。孔丘反对重税,主张“敛从其薄”(《左传·哀公十一年》),提出十取其一的薄敛政策和民富自然国富的观点。战国时期的孟轲把薄赋敛作为王政的重要内容。荀况则较明确地从生产角度出发,主张“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荀子·富国篇》)。唐代哲学家李翱则从富国、安民、重本的角度阐述轻徭薄赋的主张,认为“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只有轻徭薄赋,人乐其生,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才能“土地无荒,桑柘日繁。人日益富,兵日益强”(《平赋序》)。也就是认为,轻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可以鼓励百姓从事生产,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轻徭薄赋的财政思想,历来为儒家奉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既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又符合小土地所有者的愿望。征调不苛重,不会激发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地主阶级政的巩固;且轻徭薄赋,农民负担不过重,则易于附着于土地;人口增加,生产发展,可以安居乐业。但在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轻徭薄赋的政策,往往只是在统治阶级夺取了农民革命果实,建立起新王朝的初期,一度付之于实施;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财政收入增加,贪欲也随之增加,代之而来的则是横征暴敛。农民最终并享受不到轻徭薄赋带来的利益。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qingfubaolian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