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三分鼎立”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三分鼎立”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三足鼎立是哪三个国家?、三足鼎立是什么意思、从何时起,三分鼎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立相助.人声鼎沸.三分鼎...、三国鼎立和三足鼎立区别、天下三分鼎立,到底哪一处是正统等

三足鼎立是哪三个国家?

是指东汉末年由曹丕建立的魏国,刘备建立的蜀国,孙建立的吴国。
1、魏国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2、蜀国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3、吴国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扩展资料
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
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
279年,修允部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

三足鼎立是什么意思

三足鼎立的意思是: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足鼎立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天下三方势力,鼎足而立,形势让谁也不敢先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近义词】三分鼎足鼎足之势鼎足三分鼎足而立分庭抗礼
【反义词】不打自败、同心协力
扩展资料
1、三足鼎立的近义词
分庭抗礼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2、三足鼎立的反义词
同心协力
【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自】:唐·李翱《与本使李中丞论陆巡官状》:“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
我资源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雪前耻。
【示例】: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从何时起,三分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之战前,鲁肃入荆,诸葛亮入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的缔结,成功地打胜赤壁之战后,三股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鼎足,应该说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却还要往后推几年。之后,刘备得荆州,取蜀,与孙重分荆州,取汉中,鼎之西足才算铸就,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局面第一次形成。

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立相助.人声鼎沸.三分鼎...

三足鼎立〖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大名鼎鼎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三分鼎足:谓一分为三,如鼎足之并立。即成三足鼎立之势。

三国鼎立和三足鼎立区别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三足鼎立,拼音为sān zú dǐng lì,汉语词汇,指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举例造句】: 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传》[1] 
【拼音代码】: szdl
【近义词】:鼎足之势鼎足三分
【反义词】: 不打自败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天下三分鼎立,到底哪一处是正统

魏蜀吴 是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sanfendingli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