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赦不妄下”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赦不妄下”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什么不什么下的成语、带有妄字的成语、古文翻译 三国刘禅、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翻译、怎么做一个十恶不赦 的人、有赦免的赦的成语有哪些等

什么不什么下的成语

没找到这个位置的不下成语 : 不耻下问不在话下下落不明委决不下下不为例相持不下不相上下、 按纳不下、 不差上下不媿下学舌挢不下蹀躞不下食不下咽不知高下下愚不移舌桥不下不愧下学赦不妄下、 下交不渎、 各不相下不上不下、 下笔不休、 抹不下脸下不来台鸥鸟不下、 下官不职、 拉不下脸、 居高不下、 不分上下按捺不下

古文翻译 三国刘禅

后主前期任用贤相时,就是循理的君王,后期听从于阉竖,就成了昏庸的统治者。古话说:“白丝色彩没有确定,只取决于它所沾染的颜料。”真是说的太对了。按礼制,国君继位,第二年才改元。但后主在章武三年就改元称建兴了。考查古代的规矩,这和体制道理相违背。而且国家不设置史官,日常事宜无官记录,因此国家大事多有没记录的,发生灾异也没有记载。诸葛亮虽然在政事上很练达,但在这些工作上,还是做得不到位。不过,后主(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经历了十二年,没有改过年号;屡兴战事,但不曾妄下赦令,还做得不够出色么!但自诸葛亮死后,这些体制渐渐缺损,前后政绩优劣对比就很明显了!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翻译

翻译:有人敢到柳下季墓地五十步之内砍柴的,定杀不饶。
战国·刘向《齐宣王见颜斶》原文: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翻译:
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宣王怒容满面,说:“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可有什么道理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宣王听了,一声不吭,很不高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齐宣王见颜斶》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文章写士人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争论国君与士人谁尊谁卑的问题。颜斶公开声称“士贵耳,王者不贵”,并用历史事实加以证明。它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士阶层要求自身地位的提高与民主思想的抬头。颜斶拒绝齐宣王的引诱而返璞归真,既表现了士人不慕势、洁身自爱的傲气与骨气,也留下了古代隐士明哲保身逃避现实的缩影。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人物背景
颜斶,战国时齐国高士,受母亲钟离氏教导,耕读修身,隐而不仕,其生卒年月不可考,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颜斶一生不畏势,不趋炎附势,隐居在马踏湖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曾经居住过的马踏湖上,建起了五贤祠,将颜斶的塑像与鲁仲连、诸葛亮、苏东坡、辕固的塑像供奉在一起,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怎么做一个十恶不赦 的人

1、封建时代刑律所定的十种大罪。《隋书·刑法志》:“﹝ 开皇 元年﹞更定《新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 后齐 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名例一·十恶》:“周齐 虽具十条之名,而无十恶之目。 开皇 创制,始备此科……自 武德 以来,仍遵 开皇 ,无所损益。”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摺》:“近复将不供兴贩姓名者,由杖加徒,已从重,若迳坐死罪,是与十恶无所区别。”佛教上的十恶2. 佛教上的十恶 佛教以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为十恶。《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十恶所坠,及五无间,刀树劒山,焦汤猛火,造受自贻,罔或差贰。”《敦煌变文集·目莲救母变文》:“阿娘生时不修福,十恶十惩皆具足。”参阅《法苑珠林》卷一○六。十恶是十种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严重犯罪行为,唐代因隋律,对这十种犯罪予以严厉的惩治,并“特标篇目”。十恶的具体内容如下: 1、谋反,“谓谋危社稷”,即阴谋以各种手段推翻现存的君主制度。 2、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即企图毁坏皇帝的宗庙、皇陵和皇宫。 3、谋叛,“谓谋背国从伪”,即企图背国投敌的行为。 4、恶逆,“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5、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这里造畜蛊毒和厌魅是以巫术害人的行为,和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肢解人的行为一样恶劣,后果严重。 6、大不敬,包括盗窃御用物品、因失误而致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不尊重皇帝及钦差大臣等三类犯罪行为。十恶之不孝图7、不孝,即控告、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为父母服丧期间,谈婚论嫁、寻欢作乐、不穿孝服;知祖父母、父母丧,隐瞒不办丧事;以及谎称祖父母父母丧。这些行为在性质上,与恶逆罪一样,都是对尊亲的侵害,只是侵害的程度更轻。 8、不睦,“谓谋杀及卖缌以上亲,殴告夫及夫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缌麻、小功、大功是根据服制确定的亲范围。缌麻亲是指男性同一高祖父母之下的亲,小功亲是指同一曾祖父母之下的亲,大功亲是指同一祖父母之下的亲。同一亲等的亲还有尊卑的区别。 9、不义,“谓杀本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 10、内乱,“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和”,指通奸。 你把十恶都做了,就是十恶不赦之人

有赦免的赦的成语有哪些

赦的成语

十恶不赦
万恶不赦、
赦过宥罪
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一岁再赦
罪在不赦、
赦事诛意、
赦不妄下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shebuwangxia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