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投杼之疑”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投杼之疑”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翻译文言文(曾母投杼)、以“投”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疑的成语有哪些、带疑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投杼之惑、跪而吮上乳,玄武门事变后,理解李世民父子的举动是何意吗?、带有投字的成语等

翻译文言文(曾母投杼)

你好!成语词目: 曾母投杼 拼音读法: zēng mǔ tóu zhù 解释意思: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成语举例: 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吴书·孙传》)

以“投”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投字开头的成语 :投桃报李投机倒把投鼠忌器投机取巧投石问路投其所好投袂荷戈投杼之疑投笔从戎投梭之拒投传而去投隙抵罅投鼠之忌投畀豺虎投瓜报玉投膏止火投袂而起投梭折齿投闲置散投鞭断流投之豺虎投石超距、投杼逾墙、投畀有北、投杼市虎投杼之惑、投笔请缨、投河觅井、投置闲散、投刃皆虚投诸四裔投桃之报投木报琼投壶电笑投山窜海、投胎夺舍、投诚反戈、投戈讲艺、投舒丧命

疑的成语有哪些

疑的成语 :
毋需置疑、
以疑决疑、
自信不疑
满肚疑团
疑人偷斧、
疑事无功
罪疑从轻、
解疑释惑
亲近不疑、
解疑释结、
疑云满腹
狐疑不断
迟疑不决
疑心杀子、
质疑辨惑
稽疑送难、
疑邻盗斧
恫疑虚喝、
疑今察古、
切鈇之疑、
疑行无成、
析疑匡谬、
疑心生鬼
质疑问难
疑三惑四
邻父之疑、
罪疑惟轻、
阴疑阳战、
居之不疑

带疑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半信半疑 半:二分之一;信:相信;疑:怀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迟疑不决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稽疑送难 考察疑端,排除难点 不容置疑 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恫疑虚喝 虚张声势,恐吓威胁。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毫无疑义 一点也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表示完全明确肯定。 狐疑不决 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将信将疑 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居之不疑 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满腹狐疑 一肚子的疑惑。 满腹疑团 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赏奇析疑 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 深信不疑 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无可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无庸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形迹可疑 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疑行无成 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疑团满腹 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疑心生暗鬼 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疑团莫释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疑事无功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疑神疑鬼 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疑信参半半信半疑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自信不疑 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迟疑不断 〖解释〗犹言迟疑不决半疑半信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迟疑不定 犹言迟疑不决迟疑顾望 犹言迟疑观望迟疑观望 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迟疑未决 形容拿不定主意。 东猜西疑 谓胡乱猜疑。 恫疑虚猲 见“恫疑虚喝”。 多闻阙疑 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解疑释惑 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进退狐疑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析疑匡谬 解释疑义,纠正谬误。 夏虫疑冰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疑鬼疑神 怀疑有神怪,魔鬼。①形容疑心太重,胡乱猜疑。亦作“疑神疑鬼”、“疑人疑鬼”、“疑神见鬼”。②形容事物神秘离奇,令人难以捉摸。 疑似之间 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怀疑,不敢肯定的事。 疑误天下 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以疑决疑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阴疑阳战 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质疑辨惑 谓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众难群疑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主少国疑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狼顾狐疑 〖解释〗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疑难杂症 〖解释〗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疑神见鬼 〖解释〗形容非常多疑。同“疑神疑鬼”。

投杼之惑、跪而吮上乳,玄武门事变后,理解李世民父子的举动是何意吗?

玄武门
文:正史漫谈
图:来自网络
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率人在玄武门设伏,成功杀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接下来,他不得不面对父亲李渊,以对这一夺事件进行妥善收尾。在这一血腥的家庭悲剧面前,他们父子俩是怎么处理的呢?《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有如下记载:
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其后,李世民斩草除根,将建成与元吉之子悉数屠杀;紧接着,他被立为皇太子。不到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
也就是说,在手足相残的惨剧发生后,李渊父子通过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成功让双方下了台阶,并且为大唐的力交接定下了调子。
不过,父子俩的上述举动,自然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其背后也都大有典故,充分体现出这对贵族父子对局势的判断。我们先看看典故本身的含义。
这个影视形象挺符合李渊
投杼之惑
杼,zhu第四声,指的是旧时织布机的梭子。’投杼之惑’,出自《战国策·秦二·秦武王谓甘茂》,是秦国左丞相甘茂在攻打韩国宜阳前,讲给秦武王的一个故事:
孔子的弟子、儒学大家曾参(即曾子),对待母亲可谓至孝。《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就是指他母子二人感情深厚到几乎有心灵感应。但就是这么一对模范母子间,同样经不起谣言的考验。
曾子与其母亲曾经在费邑居住。一天,有个与他同名同姓的当地人犯了命案,一些不知情群众不明就里,以为犯事的是杰出青年曾参。面对这种恶性案件,家人是要受牵连的,所以不断有熟人来曾家通风报信
曾参画像
第一个人跑来告诉曾母:’你家曾参杀人了!’出于对儿子品格的信任,正在织布的曾母头都没抬,回道:’我儿子不可能杀人。’来者只得离开;
过了一会,又有人跑来通报同样的消息,曾母继续织布,不过这次没有出声;
然而,又过了片刻,当第三个人来到曾家说了同样的话后,淡定的曾母终于坐不住了,她扔下织布的梭子,翻墙逃命。
甘茂以这个故事为例,是要提前在思想上给秦武王打预防针,以避免樗里疾、公孙衍等政敌趁机在朝廷说自己坏话,让自己因此失去了国君的信任,从而在前线功败垂成
因此’投杼之惑’这一典故可以理解为:由于听信多次重复的谣言/谎言,就放弃了曾经对某人的无比信任。
《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场景想象图
而且,由于故事主角的特殊身份,让这个典故变得具有无可比拟的说服力:你看,以大圣人曾子的完美品格,及其与母亲’啮指痛心’的深厚感情,尚且禁不起三次谎言的误导,我因他人的蒙蔽而对你产生了怀疑,就更是人之常情了是不?让咱们把酒言欢、重修旧好吧!
所以在历史上,这一典故频繁出现,用来表达希望修复彼此间信任的意愿,比如南北朝时,南梁武帝萧衍在给侯景的诏书中就提过:
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萧衍对这一典故的引用,是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如果他能坚持怀疑侯景,自己也就不会被活活饿死了。
兵临城下还在念佛的梁武帝萧衍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ouzhuzhiyi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