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威而不猛”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威而不猛”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威什么不什么的成语、论语中,“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出于哪、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有那些带威/不字的成语、“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怎么翻译?等

威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威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威武不屈、威刑不肃、威而不猛、威仪不类、威仪不肃

论语中,“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出于哪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孔子《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翻译:
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的《论语·尧曰》。
原文节选: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却无所耗费!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
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评析:
这是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要领。孔子讲了“五美四恶”,这是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比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反对“不教而杀”、“不戒视成”的暴虐之政。可以看出,孔子对德治、礼治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主张,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以孔为氏,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孔子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孔子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于孔子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原谅出自论语: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注解:惠而不费——给别人好的利益,对自己没有牺牲损害;劳而不怨——做事任劳,还要任怨; 欲而不贪——欲则可以,不可过分贪求; 泰而不骄——心胸宽大,不骄傲; 威而不猛——个人的修养,真有威德,并不使人恐惧;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与朋友相交,要言而有信。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有那些带威/不字的成语

下马威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祥麟威凤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耀武扬威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作威作福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力。
并威偶势
指聚集声威势力。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恩威并用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奋武扬威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赫斯之威
赫:显耀。斯:语气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狐藉虎威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克爱克威
指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威燕颔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摄威擅势
指凭借势,横跋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怎么翻译?

1、原句: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 《论语》
2、释义:温和而严厉;威仪但不凶暴;恭谦礼让却又自然安详。
3、出处:孔子的《论语·述而篇》,《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4、其它名句: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②、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③、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④、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⑤、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⑥、子曰:“自行束脩(1)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⑦、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⑧、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eierbumeng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