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务实去华”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务实去华”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勤恳务实怎么解释?、什么是诚恳为人,以求务实?、踏实而务实是什么意思、与务实相关的成语、表示务实的成语、小孩问我为什么领导面前不能说“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怎么解释清楚?等

勤恳务实怎么解释?

研究讨论具体问题【】1.讲究实际。《国语·晋语六》:“昔吾逮事 庄 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 唐 元稹 《邮亭月》诗:“君多务实我多情,大抵偏嗔步月明。”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水运宪 《祸起萧墙》二:“上面的整体规划和务实精神……多么激动人心哪!赶快回去干吧!”2.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你生长富室,不会经营生理,还是赎几亩田地耕种,这是务实的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你如今当真收心务实了么?”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庄稼人都是务实的人嘛,不保险可不干。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什么是诚恳为人,以求务实?

诚恳之人多讲求内心的踏实与满足,凡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这样的人不求小利,但易得人心,这就是精明之所在。 梦想远在天边,现实却是近在咫尺。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曾国藩不是伟人,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只是一位封建士大夫,在国与己的选择中更多倾向于后者。他的进德修身的延伸便是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其明哲保身的思想依然存在。这些不是因为他的报国目标过于远大而不可行,而是因为在实现远大之前要先扫清脚边的尘埃与阻碍。曾国藩虽然以成己成物为治学的中心,但是对为人为己的区别却是很严格的。他认为,治学有为人为己两种目的。 在曾国藩所处的那个时代不乏学问广博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可以称得上是鸿儒硕士,但其中为别人做学问的人多,为自己做学问的人少。例如曾国藩在戌午年十一月的《日记》里就说:“本朝博学之家,信多鸿儒硕士,而其中为人者多,为己者少。”“学者用力,固宜于幽独中,先察为己为人之界,分别明白,然后审端致力,种桃得桃,种杏得杏。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曾国藩所说的为己,不是自私主义,而是抓住道理自己坚守,执着而不生他念,虽然功效不明显,但重在日益长进。所说的为人,就是曲就学问而阿谀世故,别人认为好的事情,自己也都认为好,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虽然看似明确,而实际上每天都有损失。所以他主张做学问的人,要先求自身的自立自达,不人云亦云,为自己争取发言。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五官俱备、百骸俱全,然而埋头治学问却为人而学者,往往不去实践圣人的做法,而总是追逐大众的喜好,疲于奔命的一生只不过是为了一些庸俗的名誉,并且还竟然为此死而不悔,这种人可称得上是最愚蠢和没有灵气的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说明曾国藩是一个不流于庸俗,而且有极强进取心的人。他如此谈科名与人生,并不是阻止自己的弟弟参加科举,而是让他们了解科场里面有许多虚幻不实的东西,人生意义大于科举,应当尽心于进德修业,努力把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样才不枉此生,不辜负长辈的教诲,才对得起自己和亲人。人生真正的获得不在功名利禄,而在于自身的修为与满足。 古今胸怀宽广、踌躇满志的人很多,然而真正能建功立业、传世不朽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固然与天赋、时机有关,但也同他们的办事方法密不可分。一些人有远大志向,却缺乏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认为自己志在天下,不愿去理会“琐事”,这样只能流于空想。因为任何远大的志向都是每天努力的结果,世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人。 由小而大、由弱到强的过程是成功者必经的过程。如果只向大处看,而不从必做的小事上着手,就犯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毛病。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条由小处开始向远大目标前进的路径。曾国藩正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成就大事的。 曾国藩的成功之路始于修身,考中进士后,便师从唐鉴,宗程朱理学。唐鉴教导他说,要精通理学先应治一部经典,从识字明义开始,一字通则一句通,一经通则其他诸经可以旁及,这样便积少成多,逐渐长进。倭仁也是当时的理学大家,曾国藩向他学习检身功夫。倭仁的功夫就是从小处开始,每天从早起到入睡,一举一动,坐卧饮食,都严格要求,并且记下札记,以备反省。 曾国藩还特意为自己订立了一个课程表,表示“从此立课程。新换为人,毋为禽兽。”这个课程共分为:敬、静坐、早起、读书、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作字等十几个栏目,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全面规划,严格规范。 为此,他还特地印制了一批日记本,按上述十几个方面分成栏目,随时填写。这些资料部分留于后世,当现代人亲眼看到这些细致、严肃的日记时,就会认识到曾国藩的成功绝非侥幸所致,如果没有这一点一滴的努力是决然不可能的,所以说只有务实才是做事的正确态度。后来曾国藩根据自己的办事经验,总结出“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这旬名言。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 “近年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陆氏(陆九渊)但称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辅以朱子(朱熹)铢积寸累功夫,则下梢全无把握,故国藩治军,摒去一切高深神奇之说,就粗浅纤细处致力,虽坐是不克大有功效,然为钝拙计,则犹守约之方也”。 在实践中,曾国藩凡事都从全局、大处考虑,而小处的具体步骤又有条不紊,极有章法。他一生中都坚持早起,每日必读数页书,坚持写家书、批文稿,以勤俭自戒,从不敢违背。正是这种务实和坚持,才使他大业有成。他在用兵治军上也是如此。 1858年,他教导刚刚从军不久的弟弟曾国荃说:“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所谓脚踏实地、克勤小物,就是说从小处、实处做起。曾国藩治军,不仅一切营制、规则、将领选拔任用都亲自决定,就是训练他也一手抓起。凡事亲历亲为,认真严谨。 曾国藩对军中细事无不关心,地形勘察令主将要亲自进行,不能依靠道听途说。对武器军械,他更是关心备致,对规格都作了明确规定,如规定矛杆用的竹子必须是“老而坚者”,桐木必须是“小树圆身,大树锯开者不可用。”邹寿璋因办事很仔细,曾国藩就委派他门负责军械,而他自己也毫不放松,凡事都要亲自检查。有一次做的矛杆不合格,他立即下令重做。曾国藩还亲自研究炮子的打造,他发现用熟铁要比生铁好,便改用熟铁,解决了炮子“经药辄散”的问题,而且使射程增加了一里多。 曾国藩这种脚踏实地,从小处、实处着手的做法,保证了事情能按计划、有步骤地向既定目标发展,从而积少成多,由易而难,为最后的成功创造了条件。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用一功,实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欺人等于自欺,这是成功者都明白的道理。 在曾国藩眼里,志向大却不够朴实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视事太易”,把做一件小事看得很容易,不屑去做,反而贪难求大。实际上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做事的规律。再大的事,也要从小处做起,再难的事,也要从简单处做起,从实际情况入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反观现实中很多自作聪明的人,他们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结果很难收场。相比之下,真正的聪明在于内心的实在,在于行动的切实有效。

踏实而务实是什么意思

踏实,一般指做人做事实在,比较扎实,不会无故改主意,也不会轻易半途而废,通常会让人比较有安全感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务实派大多是唯物主义,讲究实际效果,不喜欢浮夸。绝对的务实派不会胡思乱想踏踏实实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不会胡乱投机,对喜欢的东西有条件就买,没条件就不去想,不会做着天下掉元宝的梦。

与务实相关的成语

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注重实际。【不务空名】:务:追求。切实地工作,不追求虚名。作谓语、定语;用于务实肯干的人。【捐华务实】:抛弃浮华,务求朴实。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务实去华】:讲究实际,除掉浮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表示务实的成语

敦本务实 dūn běn wù shí〖解释〗崇尚根本,注重实际。成语典故〖出处〗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小孩问我为什么领导面前不能说“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怎么解释清楚?

首先弄清这些话的意思,这些都是出自范仲淹的《蒙以养正赋》 这些话是规劝人们要务实,不要弄得太过华丽,花里胡哨,培育品德的方法就在这。同时学会倾听纳谏,培养恬静之气 这是说那人原来不足,所以改进。在领导面前说,不是在嘲笑对方无德无能吗…… 所以当然不能在领导面前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ushiquhua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