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疑事无功”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疑事无功”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1:孟子2:商鞅3:荀子、无功即有罪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为官之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下一句是什么?、带疑字和是字的成语、事功功成语是什么、疑行无名 疑事无功什么意思等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1:孟子2:商鞅3:荀子

2、商鞅。出自《史记.商鞅列传》。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 “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翻译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无功即有罪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为官之道

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着官服者昂然面见阎罗王,说自己很清廉,“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罗王便笑他:“你虽然清廉,却不是好官,如果没什么作为,那还不如让一个木偶来当官,他连水都可以不喝人家的,比你还强”。这位官老爷又辩称说:“某虽无功,也无罪。”阎罗王便只好以事实来数落他的一生:“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为何?无功即有罪矣。” 纪晓岚借阎罗王之口,以木偶作比,数落官员“无功即有罪”,可谓是有理有据,所言之道浅显易懂,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无功即有罪”就是告诫我们不管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得过且过,殊不知,不作为的结果就是“无功”,而“无功即有罪”。那些碌碌无为或毫无原则一味做老好人的人,也该好好反思反思,不然,哪天,自己真的犯下什么“罪”来,还蒙在鼓里,岂不可怜!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下一句是什么?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的的原型其实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他的出处呢,一直以来被认为有两处。  出 处1: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出 处2:《史记·商君列传》:  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朞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带疑字和是字的成语

形迹可疑 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众难群疑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无可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阴疑阳战 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质疑问难 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疑行无成 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疑信参半半信半疑。 疑心生暗鬼 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疑团莫释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疑事无功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疑神疑鬼 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无庸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深信不疑 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满腹疑团 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满腹狐疑 一肚子的疑惑。 迟疑未决 迟疑:犹豫不定。形容犹豫疑惑,拿不定主意 迟疑不决 迟疑:犹豫不定。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赏奇析疑 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 居之不疑 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恫疑虚喝 虚张声势,恐吓威胁。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将信将疑 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狐疑不决 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稽疑送难 考察疑端,排除难点 毫无疑义 一点也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表示完全明确肯定。 不容置疑 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半信半疑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作如是观 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自以为是 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自行其是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是非曲直 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是非分明 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质非文是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是是非非 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是古非今 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一是一,二是二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一身是胆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唯命是听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唯命是从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唯邻是卜 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 唯利是图 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一无是处 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物是人非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实事求是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 惟利是命惟利是图 惹是生非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头头是道 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习非成是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无间是非 指不分别是非。 明辨是非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挑得篮里便是菜 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似是而非 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口是心非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积非成是 长期所形成的谬误,反被认为是正确的。 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如是我闻 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混淆是非 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浑身是胆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回头是岸 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 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见风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相信是真的。 没衷一是 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马首是瞻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各行其是 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独行其是 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钉是钉,铆是铆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颠倒是非 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寸阴是惜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表示时间极其宝贵。 触目皆是 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俯拾皆是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俯拾即是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百无一是 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丁是丁,卯是卯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不是冤家不聚头 聚头: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不宁唯是 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大是大非 于政治原则性的是非问题。 搬弄是非 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事功功成语是什么

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
急于事功
疑事无功
通功易事
乐事劝功、
功当其事
事倍功半 [shì bèi gōng bà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要做善事;靠着善书教化人;终究事倍功半。”
例 句
1. 做工作,要讲究方法,否则就会~。

疑行无名 疑事无功什么意思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成语 疑事无功
  发音 yí shì wú gōng
  解释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韂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示例 诸将多曰:“善!”张昂拔剑击地曰:“~,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淮阳王更始元年》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ishiwugong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