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朝四暮三”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朝四暮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朝三暮四什么意思?、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庄子》朝三暮四译文、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全部、朝四暮三的介绍等

朝三暮四什么意思?

拼音复: zhāo sān mù sì
出处:《庄子·齐物论》制:“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典故:春秋时候,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非常喜爱猴子。他在家里养了一大群猴儿,时间长了,渐渐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理解主人的想法。他尽量节省家中的用度,买可口的东西喂给这群猴子吃。后来渐渐不支,养不起这么一大群猴子了,于是他便想限制它们的食量。
但又担心猴子们不听从,便骗它们说:’以后每天给你们的食物,早上是三枚栗子,晚上是四枚栗子,怎么样?’猴子们听了很生气,一个个跳了起来,吼叫不止。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枚,晚上给你们三枚,行不行?’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顺从地伏在了地上。
近义词: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反义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

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  
释义: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见于《庄子·齐物论》)。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暮)四。’众狙皆怒。”
例句:他总是朝三暮四,没主心骨
扩展资料
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本来的寓意是对管理与被管理者两种愚的巧妙讽刺,被嘲讽的后者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贻笑大方’;而看似得意的前者却仅为了解决眼前困境而惯使些‘自欺欺人宜缓兵之下策’也自然终因非长久之计而实则遭怨。现在,被引申为目标不坚定或者感情上不一。
典故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这里的“狙”指的是猴子,“狙公”为耍猴的人。
《列御寇·黄帝篇》也对这则故事进行了详细地扩写,说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因为养的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猕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猕猴的食物。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才欢喜。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意思是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不过现在我们多比喻变卦,反复无常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竭尽心力去求“一”,却不知道其本来就是相同的,这就是“朝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在总数上、本质上没有变,都是七个,但顺序不同,对猴子的影响也不一样。
参考资料:朝三暮四-百度百科

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

一、基本解释:玩弄手法欺骗人。
二、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三、出处:战国 庄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译文:养猴人来到院子里,说:‘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给你们四颗栗子。”猴子们非常愤怒。然后他说:‘那么变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们听了都很高兴。养猴人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但是猴子却转怒为喜,也就是因为这样。
扩展资料
朝三暮四比喻意义相近的成语有
一、朝秦暮楚 [ zhāo qín mù chǔ ]
【解释】: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译文】:依托生存于四国中间的位置的那些小国家,有时因政治方向倾向于秦国,有时又倾向于楚国。
二、反复无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释】: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出自】: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译文】:当年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定不下来。

《庄子》朝三暮四译文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
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扩展资料:
朝三暮四”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
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
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全部

朝三暮四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编辑本段]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他家养了一大群猕猴,养猕猴的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猕猴们也能够懂得狙公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满足猕猴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吃橡实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说:“给你们的橡实,早上三个,晚上四个,足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足够吗?”猴子们听了都顺从了,感到很高兴。
[编辑本段]注释:
狙(jū):猴子。
损:减,减少。
充:满足。
俄:俄顷,不久,表示时间短暂。
驯(xùn):驯服,顺从。
诳(kuáng):欺骗,瞒哄。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芧(xù):橡实,猴子的食物。
解:理解。
宋:宋国。
(朝)三:三颗。
众:所有的。
皆:都。
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地:趴在地上。
皆喜而伏地: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朝三暮四:早上三个,晚上四个。
家口:家中的人
俄而:不久
匮:缺乏,贫乏
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朝四暮三的介绍

朝四暮三是一个词语,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aosimusan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