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着书立说”的拓展阅读资料(7)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着书立说”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顾炎武著书立说、有关书籍的成语、汤寿潜的著书立说、有哪些带有"书"字的成语、著书立说什么意思、着书立说的拼音等

顾炎武著书立说

目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荐给朝廷,马上封他做官。这一招果然很灵,不少全国著名的学者、文人应召到京城,做起官来了。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明朝的臣民,到清朝做官是丧失气节的事。他们宁愿冒杀头的危险,也不肯应召。其中有一个是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有人想推荐他应博学鸿词科,他写信回答说:“我这个七十岁的老翁还巴望个什么?欠缺的就是一死,如果一定要逼我应召,我只能一死了事。”
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他的祖父是个很有见识的人,认为读书一定要研究实际。顾炎武受祖父影响,从小喜欢读《资治通鉴》、《史记》和孙吴兵法等书,十分关心时事。后来参加科举,没有考中,就干脆下决心放弃科举,通读历代历史典籍,研究全国各地的地方志和历代名人奏章,开始编写一本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正当他用心治学的时候,明朝灭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组织抗清斗争,顾炎武和他的两位好友也参加了保卫昆山的战斗。昆山军民跟清军激战二十一天后,因为兵力悬殊,终于失败。昆山城陷落的时候,顾炎武的生母被清兵斫断了右臂:抚养他成长的婶母(也是他的继母),听到清兵攻破常熟,就绝食自杀,临死时嘱咐顾炎武说:“我虽然是个女子,以身殉国也是理所应当的。希望你不要做清朝的臣子,我死后也可以团上眼睛了。”
顾炎武痛哭一场,葬了他的继母,离开了他的家乡。他想渡海去投奔鲁王,还没有去成,鲁王政已经覆灭了。顾炎武隐姓改名,在长江南北一带奔走,想组织一支抗清义军,但毕竟势孤力单,没能成功。
当时,沿海和太湖一带还有零星的抗清活动,清朝官府防备很严,发现有什么抗清嫌疑的人,就要加上“通海”的罪名,打进监狱。昆山有个官僚地主叶方恒,想吞没顾炎武家的田地,买通顾家的仆人,诬告顾炎武通海。叶方恒还把顾炎武抓起来,私设公堂,逼他自杀。
顾炎武一些朋友为了搭救他,去找在清朝做官的钱谦益帮忙。钱谦益本来是南明弘光政的礼部尚书,又是个出名的文学家,清兵下江南的时候,他投降了清朝,名声不好。钱谦益表示,只要顾炎武承认是他的学生,他愿意保顾炎武出狱。那位朋友知道顾炎武不肯那样做,就自作主张,假造了一张顾炎武的名帖,送给钱谦益求助。
这件事让顾炎武知道了,直怪那朋友多事,非要把名帖讨还不可。朋友不肯讨还,他索性在大街上贴告白,声明那张名帖是假的,弄得钱谦益十分尴尬。
经过朋友们的奔走,顾炎武才被释放出来。叶方恒还不肯罢休,派人追踪他。有一天,顾炎武在南京太平门外经过,遭到暴徒击,头部受了重伤,幸亏有好心人救护,才脱离危险。顾炎武知道,在江南他是呆不下去了,决心到北方去游历。
顾炎武到北方去,一来想考察各地的地理形势,风俗民情;二来也想找机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抗清活动。他在那长途跋涉的艰苦环境里,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一路上,他用两匹马、四匹骡子,驮着他的书箱。遇到关塞险要的地方,他就访问当地的退伍老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如果跟他在书本上读到的不一样,就拿出书本核对,这样他的知识就更丰富了。
顾炎武从四十五岁起,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山东、山西、河北、江南来回奔走,每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住在旅店里。他还曾经和朋友一起,在雁北开垦荒地。到了晚年,才在陕西华阴定居下来。
顾炎武从小读书有个习惯,有一点心得就记下来,后来如果发现错误,又随时修改;发现跟古人议论重复的,就删掉。这样日积月累,再加上他从调查访问得到的材料,编成一本涉及政治、经济、史地、文艺等内容极其广泛的书,叫做《日知录》。这书被公认为极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在《日知录》里,他写了一段精辟的话,他认为社会的道德风气败坏,就是亡天下,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个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应负起责任(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匹夫有责的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是这样来的)。
跟顾炎武同时代的思想家,还有王夫之、黄宗羲,都是参加过抗清斗争,始终不愿应召到清朝做官的。他们在学术上都有很大成就,历史上把他们合称为清初三先生。

有关书籍的成语

凿柱取书 凿楹纳书 然荻读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焚书坑儒 知书达理 罄竹难书 书香门第 秉笔直书 弃书捐剑 博览群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罄竹难书 读书破万卷 奋笔疾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临池学书 琴棋书画 黄耳传书 书声朗朗 书香门第 映雪读书 焚书坑儒 知书明理 书声琅琅 磬竹难书 读书三到 无巧不成书 四书五经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读五车 书香世家 郢书燕说 知书达礼 殷浩书空 书不释手 白面书生 掉书袋 罄笔难书 然荻读书 世代书香 骑牛读汉书 书不尽意 书空咄咄 书香人家 一介书生 枕经籍书 知书知礼 书香门户 书囊无底 书画卯酉 弃书捐剑 飘零书剑 寄雁传书 寄雁传书 两脚书橱 书不尽言 胜读十年书 虫书鸟迹 虫书鸟篆 丹书白马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书香铜臭 黄耳寄书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摊书拥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摊书傲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骑牛读汉书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奋笔直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燔书阬儒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著书立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解释】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示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自序》:“乃吾一切先哲~之宗旨。” 【故事】 白面书郎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坐拥书城 见“坐拥百城”。 左图右书 见“左图右史”。 左书右息倒行逆施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凿柱取书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凿楹纳书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鱼书雁信 见“鱼书雁帖”。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见“鱼书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拥书南面 见“拥书百城”。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郢书燕说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殷浩书空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燕颔书生 见“燕颔儒生”。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生之见书呆子的见解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囊无底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不尽意 犹书不尽言手不释书手不释卷。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十年读书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史不绝书 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曝书见竹睹物思人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目不知书 见“目不识书”。 目不识书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黄麻紫书 见“黄麻紫泥”。 狐鸣鱼书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衡石程书 见“衡石量书”。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 咄咄书空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爵位和免罪等特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书呆子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写后留下正本,把本还给别人。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裁书叙心 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洪乔捎书言而无信的人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心埋头苦读史不绝书 徒读父书 郢书燕说 白面书郎 白面书生 伴食中书 闭户读书 闭门读书 秉笔直书 博览群书 不刊之书 刺股读书 大书特书 读书得间博览群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罄竹难书 读书破万卷 奋笔疾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临池学书 琴棋书画 黄耳传书 书声朗朗 书香门第 映雪读书 焚书坑儒 知书明理 书声琅琅 磬竹难书 读书三到 无巧不成书 四书五经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读五车 书香世家 郢书燕说 知书达礼 殷浩书空 书不释手 白面书生 掉书袋 罄笔难书 然荻读书 世代书香 骑牛读汉书 书不尽意 书空咄咄 书香人家 一介书生 枕经籍书 知书知礼 书香门户 书囊无底 书画卯酉 弃书捐剑 飘零书剑 寄雁传书 寄雁传书 两脚书橱 书不尽言 胜读十年书 虫书鸟迹 虫书鸟篆 丹书白马凿柱取书 凿楹纳书 然荻读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焚书坑儒 知书达理 罄竹难书 书香门第 秉笔直书 弃书捐剑 史不绝书 徒读父书 郢书燕说 白面书郎 白面书生 伴食中书 闭户读书 闭门读书 秉笔直书 博览群书 不刊之书 刺股读书 大书特书 读书得间

汤寿潜的著书立说

汤寿潜“早年颖异,以文学见称,闳敏有器识。”②6岁起在村塾与居家课读,“长游四方,以代力养,乃留心经制,推之世务,慨然有革易时弊之志。”③1887年(光绪十三年)起,汤氏开始撰《危言》,4年书成。该书就迁都长安、设宰相制、建立议院、设考试制、任官用人、遣汰冗员、推广学校与西学、鼓励商民开发矿藏以及修筑铁路、加强海军等方面指陈时弊,提出变法主张,对朝野震动颇大,成为“危言”式论著第一人,为戊戌变法起了一定的舆论先导作用。 1894年,汤寿潜与南通张謇(光绪状元)同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创设的强学会。次年撰成《理财百策》,就社会经济的各类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1896年,完成历时达20年的《三通考辑要》巨编,计30卷200余万字。该书综述历代典章制度,对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对拯时醒民有积极意义。1900年12月和1901年7月,汤寿潜与张謇等两次共商立宪,汤寿潜还撰《宪法古义》一册。1906年12月,汤寿潜在上海联合江浙闽商绅200余人成立“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为会长,张謇、汤寿潜为副会长。1910年,汤氏在粤发表演说,向各界呼吁“请开国会”。次年6月,汤、张等联名致函摄政王载沣,要求改组“皇族内阁”,“重用汉大臣之有阅历者”,对推动形势发展有一定作用。武昌起义不久,汤寿潜被推举为浙江首任都督。汤在任虽仅月余,却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以其威望,顺利解决了驻杭清军旗兵投降革命的问题;二是决定派兵三千,组建江浙联军支宁,攻克金陵。汤氏此举,为巩固武昌起义成果,推动全国形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哪些带有"书"字的成语

博览群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罄竹难书 读书破万卷 奋笔疾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临池学书 琴棋书画 黄耳传书 书声朗朗 书香门第 映雪读书 焚书坑儒 知书明理 书声琅琅 磬竹难书 读书三到 无巧不成书 四书五经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读五车 书香世家 郢书燕说 知书达礼 殷浩书空 书不释手 白面书生 掉书袋 罄笔难书 然荻读书 世代书香 骑牛读汉书 书不尽意 书空咄咄 书香人家 一介书生 枕经籍书 知书知礼 书香门户 书囊无底 书画卯酉 弃书捐剑 飘零书剑 寄雁传书 寄雁传书 两脚书橱 书不尽言 胜读十年书 虫书鸟迹 虫书鸟篆 丹书白马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书香铜臭 黄耳寄书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摊书拥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摊书傲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骑牛读汉书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奋笔直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燔书阬儒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著书立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解释】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示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自序》:“乃吾一切先哲~之宗旨。” 【故事】 白面书郎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坐拥书城 见“坐拥百城”。 左图右书 见“左图右史”。 左书右息倒行逆施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凿柱取书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凿楹纳书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鱼书雁信 见“鱼书雁帖”。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见“鱼书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拥书南面 见“拥书百城”。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郢书燕说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殷浩书空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燕颔书生 见“燕颔儒生”。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生之见书呆子的见解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囊无底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不尽意 犹书不尽言手不释书手不释卷。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十年读书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史不绝书 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曝书见竹睹物思人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目不知书 见“目不识书”。 目不识书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黄麻紫书 见“黄麻紫泥”。 狐鸣鱼书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衡石程书 见“衡石量书”。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 咄咄书空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爵位和免罪等特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著书立说什么意思

著书立说释义: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着书立说的拼音

更正:不是“着”,而是“著”。【成语】: 著书立说【拼音】: zhù shū lì shuō【解释】: 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出处】: 唐·陈黯《言风》:“扬雄亦慕仲尼之教者,以著书立言为事,得自易哉。”【举例造句】: 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拼音代码】: zsls【近义词】: 著书立言【灯谜】: 写作【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写作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ushulishuoqtp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