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负衡据鼎”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负衡据鼎”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求带ju的词语或者成语。、·有鼎的四字成语、怎样介绍鼎??、负的组词、鼎的意义?、鼎成语有哪些、成语是”鼎鼎大名”还是”大名鼎鼎”?、表示享有意思的带负的词语等

求带ju的词语或者成语。

多了去呢

【闭门觅句】形容作诗时冥思苦想
【鄙言累句】鄙言:浅俗的言辞。指文章的词句浅俗,不精炼。
【穿文凿句】钻研文字,琢磨词句。后用作为文牵强附会之意。
【沉吟章句】沉吟:沉思吟味。章句:章节和句子,亦指诗文。默默地琢磨构思诗文。
【摛章绘句】铺张辞藻,雕琢文句。形容以华丽的辞章写作诗文。
【摛藻绘句】摛:铺陈;藻:文采。铺陈辞藻,描绘句子。形容以华丽的辞藻写作。
【得隽之句】隽:隽永,意味深长。意义深远,耐人寻味的好文句。
掇拾章句】掇:拾取。摘取别人文章的句子。指东摘西地拼凑文章。
雕章缋句】雕:雕琢;缋:通“?绘”,描?绘。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雕章绘句】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同“雕章镂句”。
断章截句】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雕章镂句】指刻意雕琢词章。
雕章镂句】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
雕章琢句】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
断章摘句】裁断章节,取缀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分章析句】指雕琢推敲文章。
孤文断句】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钩章棘句】钩:弯曲;章:章节;棘:刺;句:文句。形容文辞艰涩拗口。
话不投机半句多】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句比字栉】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同“句栉字比”。
【矜句饰字】矜:慎重;饰:整饰。形容写文章时字斟句酌,十分慎重。
锦囊佳句】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锦囊妙句】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金章玉句】指华丽的诗文。
【句栉字比】一句句梳理,一字字比较。形容认真校核。
【句斟字酌】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刻章琢句】修饰琢磨文章的细节。
丽句清词】华丽清新的辞句。

【败绩失据】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
不足为据】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查无实据】查究起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
负衡据鼎】指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割据称雄】割据:割地占据。以武力割占部分地区,在一国之内形成对抗的局面,以称雄一方。
【根据槃互】指把持据守,互相勾结。
根据盘互】指把持据守,互相勾结。同“根据槃互”。
根结盘据】形容基础牢固,势力强大。盘,通“磐”。
割据一方】割据:割地占据。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对立。
虎据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据鞍顾眄】顾眄:回头看。在马背上回头看。形容年老而壮志不衰。
【据本生利】根据本钱的多少来获取利息。
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据徼乘邪】据:凭借;徼:侥幸;乘:趁;邪:不正当。指凭侥幸、乘邪险的道路来求得富贵。
【据经引传】据:依据;引:援引。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悲欢聚散】悲:悲哀;欢:欢乐;聚: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
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是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攒三聚五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鸱张蚁聚】喻指如鸱嚣张,如蚁聚集。
蜂攒蚁聚】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蜂合蚁聚】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凫居雁聚】指群聚一处。
蜂扇蚁聚】蜂翅扇动,蚂蚁聚合。比喻人虽众多但起不了大作用。
蜂屯蚁聚】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处。
方以类聚】指同类事物相聚一处。方:办法,做法,技巧。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方术;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
蜂拥蚁聚】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河奔海聚】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
花攒锦聚】形容五色缤纷、繁盛艳丽的景象。同“花攒锦簇”。
欢聚一堂】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画沙聚米】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结党聚群】结:勾结,结交;党:朋辈,党羽;聚:聚合,纠集。勾结党羽和徒众。指聚众成势。
【聚而歼之】聚:会集,包围;歼:消灭。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
聚精会神】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聚精凝神】聚:集合,会集。形容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聚米为谷】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草木俱朽】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二罪俱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俱收并蓄】把各种不同的东西一同吸收进来,保存起来。
【昆仑失火,玉石俱焚】昆仑山失火,将玉和石头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同归于尽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面面俱全】俱:全。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面面俱圆】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两败俱伤】俱:都。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罗掘俱穷罗雀掘鼠,而雀鼠已近;比喻无法筹到款项。
【两利俱存】对双方有利,就可以都存在。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两雄不俱立】两股强大的势力不可能同时存在。
耦俱无猜】耦:两者;猜:猜忌。两方面都不至于猜忌。
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犬兔俱毙】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背碑复局】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背碑覆局】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不顾大局】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傍:通“旁”。指局外人清晰地看待问题,当事人往往会迷惑。
不识局面】犹不识时务
【长安棋局】比喻动荡不定的政局。
【纯骗局】纯粹是一个骗局。
当局者迷】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顾大局,识大体】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受损害。
顾全大局】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蹐地跼天】形容戒慎小心。

怎样介绍鼎??

什么是鼎?是祭器,亦是食器,一般为三足两耳。形制有方有圆。后多作为祭器礼器,成为力和威势的象征。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鼎的意义?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的九鼎。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带“鼎”的成语: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钟鸣鼎食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一代鼎臣 言重九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钟鸣鼎重
  问鼎中原 春秋鼎盛 鼎镬如饴 鼎玉龟符 调和鼎鼐 钟鼎山林
  拔山扛鼎 力能扛鼎 鼎成龙升 五鼎万钟 人声鼎沸 一代鼎臣
  刀锯鼎镬 鱼游沸鼎 三牲五鼎 鼎新革故 革故鼎新 九鼎一丝
  染指于鼎 鼎鱼幕燕 鼎湖龙去 龙去鼎湖 鼎铛玉石 九鼎不足为重
  举鼎绝膑 列鼎而食 幕燕鼎鱼 三分鼎足 鼎食鸣锺 击钟鼎食
  鼎足而居 钟鼎人家 尝鼎一脔 鼎分三足 鼎足而立 钟鼎之家
  鼎铛有耳 举鼎拔山 负衡据鼎 三分鼎立 商彝周鼎 一言九鼎
  四海鼎沸 鼎折餗覆 击钟陈鼎 匡鼎解颐 商彝夏鼎 钟鸣鼎重
  鼎足而三 言重九鼎 鼎成龙去 鼎鼎有名 鼎食钟鸣 笙歌鼎沸
  钟鸣鼎列 牛鼎烹鸡 鼎折覆餗 瓜分鼎峙 鼎镬刀锯 鼎足三分
  拔山举鼎 重裀列鼎 扛鼎拔山 海内鼎沸 鸣钟食鼎 禁鼎一脔
  彝鼎圭璋 鼎鼐调和 鼎食鸣钟 鼎足之势 革旧鼎新 群情鼎沸
  鸣钟列鼎 夏鼎商彝 折鼎覆餗
  发展历程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秦代以后,鼎的王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易经中一卦:
  鼎:元吉,亨。
  【白话】《鼎卦》象征革故鼎新:十分吉祥,亨通。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白话】《象辞》说:《鼎卦》的卦象是巽(木)下离(火)上,为木上燃着火之表象,是烹饪的象征,称为鼎;君子应当像鼎那样端正而稳重,以此完成使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白话】初六,烹饪食物的鼎足颠翻,却顺利地倒出了鼎中陈积的污秽之物;就好像娶妾可以生子一样,不会发生灾祸。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白话】《象辞》说:“烹饪食物的鼎足颠翻”,看似反常,实则不然;“却顺利地倒出了鼎中陈积的污秽之物”,便于除旧布新,反常的现象得以向好的方面转化。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白话】九二,鼎中盛满了烹饪的食物,好比一个人有才干;我的对立面嫉妒我,却不能把我怎么样,是吉祥的。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白话】《象辞》说:“鼎中盛满了烹饪的食物,好比人有才干”,应该谨慎行事,不要走错方向;“我的对立面嫉妒我”,但因无隙可乘,故终将无所怨尤。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白话】九三,鼎器的耳部发生了变化,无法将插杠插入鼎耳移鼎,精美的野鸡肉不能得到无法食用;待到阴阳调和,润雨出现才能消释悔恨,最终还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白话】《象辞》说:“鼎器的耳部发生了变化”,鼎无法移动,也就失去了它虚中纳物的意义。
  九四,鼎折足,覆公诉,其形渥,凶。
  【白话】九四,鼎的足折断了,王公鼎里的粥饭倾倒出来了,鼎身被玷污,凶险。
  《象》曰:“覆公诉”,信如何也!
  【白话】《象辞》说:“王公鼎里的粥饭倾倒出来了”,哪里还有什么信誉可言呢!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白话】六五,鼎配上黄色的鼎耳,插上坚固的扛鼎之器,利于坚守正道。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白话】《象辞》说:“鼎配上黄色的鼎耳”,是由于六五爻居中,自然可获得实惠。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白话】上九,鼎配上玉制的鼎杠,十分吉祥,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白话】《象辞》说:“玉制的鼎杠高处上方,表明刚柔相济,互相调节。
  【鼎与古代青铜器】
  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跃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青铜遂成为一个时代鲜明的标志。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其工艺流光异彩。既有力象征的各种铜鼎重器,也有尊、壶、鬲、觥、觚、钟、灯、炉等各种宫廷礼器、祭器、酒器、盛器和生活用品、陈设品、工艺品,其造型也遍及龙、虎、牛、马、羊、鹿、象、人、鸟等各种形态和饰物,仅纹饰就有兽面纹、乳行纹、蚊纹、风纹雷纹、龙形纹、龟鱼纹、曲折纹、云雷纹、蟠螭纹、几何纹、竹节纹、菱形纹、直纹、斜纹、六山纹、叶纹等几十种。从生活用品到乐器,从饰品到战争武器。可以说如繁星满天,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充分记录了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历代王室、宫廷、候门、伯爵们生前陈设豪华璀璨耀目,死后追求不朽,陪葬昂贵富丽和考究的佐证。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以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近代以来,青铜器大量出土,使长久处于朦胧的中国古代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势和军、神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发展时期
  时间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风格盛行期
  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
  西周风格成熟期
  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东周风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势的象征物。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鼎文化介绍】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周代的鼎分为三大类:
  镬鼎、升鼎、羞鼎。
  镬鼎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
  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
  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鼎成语有哪些

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鼎鼎有名 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鼎足而立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圆形有三足两耳。

成语是”鼎鼎大名”还是”大名鼎鼎”?

大名鼎鼎】名气很大。 【刀锯鼎镬】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调和鼎鼐】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鼎分三足】见“鼎足三分”。 【鼎玉龟符】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 【鼎成龙升】见“鼎成龙去”。 【鼎成龙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足三分】如鼎之三足,各据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鼎足而三】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食鸣锺】见“鼎食鸣钟”。 【鼎食鸣钟】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鼎鱼幕燕】《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李善注:“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烂。’《左氏传》曰:‘吴季札曰:夫子之在此也,犹燕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湖龙去】同“鼎成龙去”。 【鼎鼎大名】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见“鼎鼎大名”。 【鼎新革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旧时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事物的破旧立新。 【鼎鼐调和】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鼎镬刀锯】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鼎铛玉石】谓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奢侈。 【拔山举鼎】同“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尝鼎一脔】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luán:切成块的肉。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及入宫庭,见王~,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 【负衡据鼎】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革故鼎新】《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后遂以“革故鼎新”指革除旧的,创建新的。 【革旧鼎新】同“革故鼎新”。 【击钟鼎食】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禁鼎一脔】御用鼎器中的一?肉。比喻珍美之物。 【九鼎一丝】犹言一发千钧。喻非常危急。 【匡鼎解颐】《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鸣钟列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鸣钟食鼎】见“鸣钟列鼎”。 【幕燕鼎鱼】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fuhengjuding.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