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宁死不辱”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宁死不辱”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朱棣建立了什么机构,女人宁死不愿去,永世不得超生?、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事例、“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是什么意思、请问一些关于古代将军们说的宁死不降的话、朱子清宁死不屈的故事、李香君宁死不屈的忠贞爱情是怎样的?等

朱棣建立了什么机构,女人宁死不愿去,永世不得超生?

朱棣建立的机构是教坊司,因为女人一旦进到那里,她的世世代代便都是娼妓奴仆。建文帝在位时,朱棣想要当皇帝便起兵造反,用了四年的时间推翻了建文帝,就自己做了帝王,但是在世人眼中,只有建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朱棣只不过是一个以下犯上的贼人罢了。然而朱棣却不愿意承认,于是朱棣便对不拥立他的人进行了报复。
第一个被杀害的大臣便是明朝大儒方孝孺,朱棣在进入京城以后,要方孝孺给他写继承大位的诏书,但是方孝孺认为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于是方孝孺坚决不给朱棣写继承大位的诏书。然后朱棣特别生气,杀了方孝孺全族之人。而御史大夫景清,虽然表面上顺从朱棣,背地里却是想尽办法要杀掉朱棣,随后被朱棣发现,不仅全族被灭,而且连景清的父老乡亲们也都杀掉了。
兵部尚书铁铉,因为在朱棣骑兵攻打济南城的时候,使诈差点杀死朱棣,因此朱棣特别恨铁铉。最后铁铉被丢进油锅生生的炸死了。之后朱棣觉得那些不拥护他的臣子们都不害怕死亡,所以他便设了一个机构就是教坊司,以前的教坊司只是弹琴奏乐,但是朱棣的教坊司,却是用来关有罪之臣的女性家眷们,并将她们称为妓女,让别人随便欺凌。
这些女性家眷们,因为在教坊司被人随便欺辱,所以有些女子会怀上孩子,但是这孩子刚一出生就被定为贱籍,他们生生世世只能是娼妓奴仆。

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事例

周昌,西汉大臣,又一次觐见,看见刘邦正在搂着戚夫人,边跑出去。刘邦追上并骑到他的脖子,问:“我是什么样的君王?”,他回答说“桀纣一样的君主。”刘邦从此对他有所忌惮,后来在废太子的事件上,也坚决与刘邦争论。“期期艾艾”的“期期”就是指他。郦食其,汉初顶级说客,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国归降刘邦。韩信在谋士蒯通的劝说下发动突然击,期望认为自己受骗了,质问他。他说“你老子终究不会为你说好话。”,然后从容就死。董宣,曾经因为光武帝的姐姐的奴仆违反,就地处决了那奴仆。光武帝的姐姐向光武帝苦诉,光武帝让董宣为公主赔礼道歉。他拒绝,光武帝无奈,让人强按他的头,让他低头。结果,他宁死不低头,被称为“强项令”宋徽宗朱皇后,靖康之耻发生后,金朝士兵要侮辱她,她投缳自尽,被称为烈女太多了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宁愿在作战中战死,也不做国家灭亡之后的奴隶。
1936年春,金振中奉命接替宛平城和卢沟桥的防务。当时,卢沟桥的形势已日趋紧张,日本侵略军已占领丰台,并不分昼夜地在卢沟桥一带进行所谓的演习,用心十分险恶。
卢沟桥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金营长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经常向士兵进行爱国教育,要求全营官兵在吃饭前、睡觉前都要振臂高呼数遍“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以激励官兵守土抗日的斗志。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到卢沟桥我方警戒线内演习,妄想偷宛平城。只因我方戒备森严,才无机可乘。于是,又制造“丢失”一名士兵的谎言,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在遭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第3营(营长金振中)的拒绝后,便向我守军开枪开炮。卢沟桥战斗打响了。
扩展资料:
卢沟桥29军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金振中营长是站在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指挥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战斗,这个功绩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金振中先生在解放后,曾任河南省政协委员、固始县政协常委。
1980年11月,被安置在固始县文化馆任行政干部。1985年3月1日,因病逝世,终年83岁。遗嘱要求将骨灰撒在卢沟桥畔,经北京市领导批准,于1985年8月14日(即抗战胜利40周年纪念日),在芦沟桥举行了金振中先生骨灰安葬仪式,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进行了宣传,引起轰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振中

请问一些关于古代将军们说的宁死不降的话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朱子清宁死不屈的故事

朱自清拒美国面粉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李香君宁死不屈的忠贞爱情是怎样的?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中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她色艺非凡,身为秦淮女子,却出污泥而不染,注重气节,很有政治远见。
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结合,很大程度是反映在她爱憎分明的性格上,《却奁》一出,歌颂了她鲜明的特点和刚烈性格。
但是,《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的不幸遭遇也就由此开始,她刚烈性格也愈来愈鲜明。田仰强娶,李香君拒绝媒婆守在楼上,血染桃花扇;福王选女,她不畏强暴,怒骂阮大铖。
如果说《守楼》这出戏主要表现李香君对爱情的坚贞,那么《骂筵》则说明她已经成为正义的化身来鞭挞邪恶。在李香君身上,坚贞爱情和疾恶如仇紧密相连,因而在她的经历中,爱情的不幸遭遇和国家覆亡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李香君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剧本通过她爱情故事的演绎,透视了当时社会现状,表明那个时代人们对故国的忠贞。当《桃花扇》公演后,这部戏立刻得到时人认可,街头巷尾,争先传。
《桃花扇》中女主角李香君是明末秦淮河畔一个有名歌女。她的美名正是由于她的爱国、刚正、高尚节操流传下来。
据传李香君的父亲原来是一位武官,也是东林党成员,后来家道败落,漂泊异乡。李香君8岁时,她被秦淮李贞丽收养为养女,改姓李,名李香,号香君,绰号“香扇坠儿”。
李香君是一个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的卖艺歌女,16岁时,她与从河南商丘避难而来的侯方域相识,一见倾心。后来,李香君以身相许,誓死白头偕老,侯方域送宫扇作为定情信物。
在结婚第一天,阮大铖为了讨好颇有政治声望的侯方域,竟然转经他人送来奁资。新娘李香君比丈夫侯方域还要看重名节,馈赠被退回了。
当时南明王朝在危难之中,侯方域出面劝说左良玉部敛迹安定。后来,在一系列突发情势下,使得侯方域不得不离开李香君,去投奔当时的名臣史可法。
后来,南明小朝廷建立,阮大铖利用势逼迫李香君给漕抚田仰做妾。李香君一心思念远行丈夫侯方域,不肯从命,当着抢婚人的面以头撞地,把斑斑血迹溅在侯方域送她的诗扇上。
目睹此景的一位友人深受感动,他把扇面上的血迹勾勒成朵朵桃花,成了一面“桃花扇”。
李香君托正直的友人苏昆生带着这把包含无限情意的扇子去寻找侯方域。后来,这对夫妻才在栖霞山白云庵不期而遇,他们感慨万千,也不再想重温旧梦了,便各自出家。
全剧中还穿插当时许多历史事件,使得这部剧不仅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忠贞,还歌颂了亡国时期爱国人士的英勇不屈的精神。可惜,男主人公侯方域后来因为耐不住寂寞,参加了顺治时期的乡试,被世人耻笑,也枉费了香君的苦心。
《桃花扇》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李香君尽管身为歌女却爱憎分明,在爱情上忠贞不二,为了维护自己人格尊严与爱情自由,是具有鲜明政治色彩和高尚品德的女子。
在《桃花扇》中《却奁》一场,当李香君得知妆奁乃阮大铖所送,目的是要拉拢侯方域时,她便毅然拔掉簪子,脱下裙衫,当着杨龙友的面将其扔在地上。
还有,在《拒媒》、《守楼》两场戏中,杨龙友要李香君嫁给马士英同伙田仰,她很坚决地说自己要等侯方域3年、10年甚至100年,并且她反问杨龙友:“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当杨龙友要强拉她下楼时,她竟以头撞地,宁死不辱
在《骂筵》一场中,李香君置生死于不顾,当着马士英、阮大铖之面,痛骂他们的罪行。相比之下,侯方域虽然具有正义感,却较为软弱,在态度上摇摆不定,对与阮大铖的交纳,他竟然说“可怜”、“不可绝之太甚”。可见,李香君虽然是个小女子,但其人物性格比侯方域还要爱憎分明,其形象也高大了很多。
还有,关于《桃花扇》女主人公李香君的传说有两种结局,一种是终于在苏州与侯方域重逢了,却被一个老头当头棒喝,两人拔剑四顾心茫然,看破尘缘,出家了事。
另一种结局是,李香君和侯方域两个人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恹恹地死去。临死之前留下一句话:“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ningsiburu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