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忘战者危”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忘战者危”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高手解释解释?、忘字的成语接龙、危的成语有哪些、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这是来自于诗经的哪一首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例子、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哪里?等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高手解释解释?

很明白啊国家即使很大,如果好战,则必亡。天下虽然安定,如果忘记战争,则必然危险。解释如下:战争打的是国力、财力、人力等综合国力,好战就会不断消耗国家实力,必然会阻碍本国经济发展,甚至生灵涂炭,引起社会动荡,长久来看,各种国内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一个国家在安定中发展,这是好事,如果不注意平时国防及军事力量,一旦外国入侵,势必仓促应战,这样国家就十分危险。宋朝就是非常好的例子,重文人轻无力,所以被元、金追着打。

危的成语有哪些

安不忘危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安危相易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安危与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褒衣危冠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变危为安 变危急为平安。 趁人之危 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乘人之危 乘人家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持危扶颠 扶持危困的局面。 存亡安危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旦夕之危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益:更加;势: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势越大,更容易滥用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倒悬之危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阽危之域 阽危:危险;域:境地。危险的境地。 定倾扶危 倾:危。扶助危倾,使其安定。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扶颠持危 颠:倒,倾倒;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 扶危定乱 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扶危济困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这是来自于诗经的哪一首诗?

我觉得这事有两种可能:一、诗经有佚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LZ引这句有可能出自其中。但既然是佚篇,也不好寻出处了。(但说实话这句不像《诗经》篇章的行文风格)二、您的引文里说“诗曰”,《战国策》成书年代所谓的“诗”,并不一定是指文学体裁或《诗经》,有时也包括一些民谚,LZ引用的这一句有可能是当时公认的道理一类的话语。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例子

可以从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末代或王朝末期中举例说明,如夏桀、商纣王、周幽王、“三分晋国”、五霸后期、七雄之末、秦朝末期等等,用句成语就是“居安思危”,切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哪里?

“国虽大,好战必亡!”出自战国初期,田和所著的《司马法》一书。原文应该是,“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其民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下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国虽大,好战必亡:一个国家 无论再怎么强大,如果不断的进行战争 也会灭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虽然安定了 但要居安思危,不然 安逸享乐 就会出现危机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angzhanzhewei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