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龙眉凤目”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龙眉凤目”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额什么什么眉、有关龙的寓言故事、带有龙的成语、利眉凤目是什么意思、如何正确正确摆放财神爷?、关于龙的吉祥成语、关于龙的成语、请教一下一段相声的名字等

有关龙的寓言故事

神通广大,影响深远,十二生肖中没有一种能和它相比的。尽管龙和人类陌生,其他如牛、马、羊、鸡、猪、狗、兔、猴,倒和被谑称为“两脚兽”的人关系密切。虎要吃人,蛇要咬人,但人也要剥虎皮,泡虎骨酒;蛇羹是岭南名菜,蛇皮可以制钱包,蛇胆明目,功效卓著。只有鼠十分差劲,形容猥琐,行动鬼祟,不但贪污盗窃,与人争食,还能传布鼠疫,危害极大,因此我们报刊上的流行语中,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一说。但谚云“咬人的狗不叫”,随口嚷嚷,喊打不等于真打。因为我们家大业大,无妨眼开眼闭,犯不着过分认真。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鼠龙安然并坐,高踞一席,从未中说有什么人提出异议。也不知道这十二生肖是谁圈定的,如果改用选举,鼠肯定要落选。
龙代表至尊无上的帝王,君临天下。帝王之宅,龙幡虎踞,帝王凤目龙睛,穿龙袍、睡龙床、坐龙庭,“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是大诗人王维描摹天子早朝的名句。他一高兴,是龙心大悦;一发火,是龙颜大怒,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帝王有后有妃,“后宫佳丽三千人”,替他生产龙种。他一旦死去,就叫龙驭宾天。而继承王位的,自然非龙种莫。龙子龙孙绵延不绝,才能万世一系,系于不隳。终身制和世制是封建法统的精髓,但检点二千余年的王朝兴替史,终身制和世制都不免有些麻烦。秦二世而斩,开头就开得不吉利。有一首唐诗说:“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琐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把秦祚短促归咎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种书生之见,未必认为确论。刘邦心直口快,他的名言是:“乃公马上得天下,安用诗书!”抗日战争胜利,由重庆复员的人物,以“老子抗战八年”为口头禅;解放以后,则有“江山是我们打的”,同义反复,一脉相沿,来源极古。
龙在中国,普及时空,广被万象。天子门下的文臣武将,文的才华出众,称为龙跃凤鸣;武的气慨不凡,喻为龙骧虎步;年少有才,那就是龙驹凤雏了。老百姓婚娶,是终身大事,享有点龙凤花烛的特殊待遇,显示皇恩浩荡。舞龙灯,赛龙船,当然是盛世风光的点缀。宝剑中的名器,号为龙泉。马中良材,拥有龙马、龙文、龙媒、龙孙等美称。庭园中有龙柏、龙爪槐,龙舌兰,筵席上有龙虾,果品中有龙眼,香料中有珍贵的龙涎香。还有一种状如蟑螂的龙虱,是广东人酷食的美食。这里随手掇拾,已经美不胜收。但列举的只限于龙的“正面形象”,还另有些龙,例如小菜场上的长龙,令人谈龙色变的龙卷风,困为可能引起消极影响和不良反应,为了顾及社会效果,恕置不论。
文学艺术世界,自然也少不了龙的影子。鸿篇巨制锦心绣口的天才运作,是雕龙高手;等而下之,就于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了。有关龙的掌故、传说、寓言、神话,瑰奇谲丽,摆起龙门阵来,决不止一千零一夜。有的还很耐人寻味。“叶公好龙”的故事,现已为人所熟知。据说叶公爱龙,满屋子都是龙画、龙雕、龙饰,龙受宠若惊,引为知己,就从天而降,登门拜访。谁知龙头刚在窗口出现,叶公就骇得拔腿而逃。叶公是古人,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这样的东西,供在玻璃窗里,当做政治摆设,或者挂在口边,作为茶余酒后的清谈,是很有趣的,很能装点文明风雅,但一遇到真价实货,就难免步叶公后尘,“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了。
《封神榜》里对龙王的描写很不严肃。哪吒闹海,不但把东海龙王敖光的水晶宫闹得家翻宅乱,打死龙王三太子,抽了龙筋,还把敖光叫做“老泥鳅”,揭了他的龙鳞,打得他大叫“饶命”。哪吒是七岁的孩子,当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一条“革命”道理;而因为他不但是东塘关总兵李靖的公子,地道的高干子弟,而且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转世,很有来头的缘故。
《西游记》更有歪曲龙王英雄形象的嫌疑。原来唐朝长安西门街有个卖卦先生,神机妙算,曾给相识的渔夫卜课,看准在哪里下网能够得鱼。就为这点小事,东海龙王敖光认定有损水族利益,怀恨在心,乘玉皇大帝下旨降雨的机会,以谋私,违法作弊,设就圈套,准备狠狠地整那卖卦先生,不想因此触犯天条,害人反害己,第二天午时三刻就要问斩,而监斩官却是唐太宗驾下的丞相魏徵。亏得卖卦先生宽厚,以德报怨,指点龙王赶快向人王求情,救他一命。唐太宗王王相护,慨允帮忙,把魏徵招来对弈,扣在御前,延误他的监斩时刻。谁知魏徵铁面无私,伏在桌上打了个瞌睡,灵魂出窍,还是上天把敖光的老龙头砍了。这个故事说得神乎其神,大大丑化了龙王,美化了魏徵,是很不足为训的。魏徵诚然是史书公认的一代名臣,提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无道理,敢于“犯颜正谏”,骨头很硬。为了表示敬老尊贤、安国利民的意向,不妨予以口头表扬,但却不可不知高低轻重,妄想“步武前贤”,向魏徵学样。须知龙喉下有逆鳞,触犯了,龙要起杀心的。最好学点庄子说的“屠龙术”云里雾里,光说不练。二十年前,有人轻举妄动,在报上鼓吹学习魏徵,又有人编什么《海瑞上疏》、《海瑞罢官》,结果引爆了那一场天摇地动鬼哭神号的大事变。人命关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是“十分必要”的。《红楼梦》写秦可卿闺中有一副对联,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宝玉看了大不以为然,这样不通世故,不识时务,难怪贾政认为忤逆不孝,要痛加鞭挞了。
有些传奇志怪中所写的龙,却颇有些平民化的倾向。龙究竟是什么样子?《柳毅传》中有一段细腻的笔墨:“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十雹,一时皆下”。威灵显赫,很有盛气凌人的派势。其实这条龙只是性子暴烈,却讲究人情,嫉恶如仇,很容易亲近的。《柳毅传》里的龙女,婉矣欠(二字合一)缱绻,美貌多情,被薄幸的丈夫所抛弃,悲苦无告,落得牧羊道畔,经过许多曲折,终于下嫁一位曾代她向娘家送信的落第书生柳毅。她认为这段人龙混杂的婚姻是天意,口吻活像个普通听天由命的善良妇女,有失龙君千金风度。柳毅娶了龙女,白日飞升,享用豪华,胜于公卿,而且朱颜长驻,成了神仙。自来龙门难逃,狗洞易钻,夤缘进身,正是终南捷径古往今来,多少蝇营狗苟风云人物、火箭干部,就是这样上去的。不久以前,江西就出过一位赫赫有名的副省长。柳毅是正派人,以“义夫”自许,不幸考不上进士,却幸而遇见龙女,一念之善,无意中由攀龙而乘龙,为后世的登龙术多开了一道门路,很值得投机家焚香顶礼,表示感谢。
虎啸风生,龙腾云涌,在十三大的风云际会中,十亿人翘首长天,祝愿中华民族这条五千年的东方老龙乘时崛起,不要重演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故态,那么草野蚁民,就要欢欣鼓舞,山呼万岁了。
回答者:hncscz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3 08:39
--------------------------------------------------------------------------------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龙马指骏马。比喻人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壮健。
龙眉凤目:形容人的仪表英俊,气度不凡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龙潭虎穴:比喻非常险恶的地方。
龙吟虎啸:像龙虎那样长吟长啸。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龙跃凤鸣:神龙腾跃,凤凰长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争虎斗:形容竞争非常激烈。
龙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时,步态稳健、沉著。
群龙无首:比喻没有人领导。
生龙活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望子成龙:希望子孙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叶公好龙:喻指不是真心喜欢某件事或物,却做出一副喜欢的样子。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回答者:TCK20051130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6 14:53
--------------------------------------------------------------------------------
神通广大,影响深远,十二生肖中没有一种能和它相比的。尽管龙和人类陌生,其他如牛、马、羊、鸡、猪、狗、兔、猴,倒和被谑称为“两脚兽”的人关系密切。虎要吃人,蛇要咬人,但人也要剥虎皮,泡虎骨酒;蛇羹是岭南名菜,蛇皮可以制钱包,蛇胆明目,功效卓著。只有鼠十分差劲,形容猥琐,行动鬼祟,不但贪污盗窃,与人争食,还能传布鼠疫,危害极大,因此我们报刊上的流行语中,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一说。但谚云“咬人的狗不叫”,随口嚷嚷,喊打不等于真打。因为我们家大业大,无妨眼开眼闭,犯不着过分认真。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鼠龙安然并坐,高踞一席,从未中说有什么人提出异议。也不知道这十二生肖是谁圈定的,如果改用选举,鼠肯定要落选。
龙代表至尊无上的帝王,君临天下。帝王之宅,龙幡虎踞,帝王凤目龙睛,穿龙袍、睡龙床、坐龙庭,“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是大诗人王维描摹天子早朝的名句。他一高兴,是龙心大悦;一发火,是龙颜大怒,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帝王有后有妃,“后宫佳丽三千人”,替他生产龙种。他一旦死去,就叫龙驭宾天。而继承王位的,自然非龙种莫。龙子龙孙绵延不绝,才能万世一系,系于不隳。终身制和世制是封建法统的精髓,但检点二千余年的王朝兴替史,终身制和世制都不免有些麻烦。秦二世而斩,开头就开得不吉利。有一首唐诗说:“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琐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把秦祚短促归咎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种书生之见,未必认为确论。刘邦心直口快,他的名言是:“乃公马上得天下,安用诗书!”抗日战争胜利,由重庆复员的人物,以“老子抗战八年”为口头禅;解放以后,则有“江山是我们打的”,同义反复,一脉相沿,来源极古。
龙在中国,普及时空,广被万象。天子门下的文臣武将,文的才华出众,称为龙跃凤鸣;武的气慨不凡,喻为龙骧虎步;年少有才,那就是龙驹凤雏了。老百姓婚娶,是终身大事,享有点龙凤花烛的特殊待遇,显示皇恩浩荡。舞龙灯,赛龙船,当然是盛世风光的点缀。宝剑中的名器,号为龙泉。马中良材,拥有龙马、龙文、龙媒、龙孙等美称。庭园中有龙柏、龙爪槐,龙舌兰,筵席上有龙虾,果品中有龙眼,香料中有珍贵的龙涎香。还有一种状如蟑螂的龙虱,是广东人酷食的美食。这里随手掇拾,已经美不胜收。但列举的只限于龙的“正面形象”,还另有些龙,例如小菜场上的长龙,令人谈龙色变的龙卷风,困为可能引起消极影响和不良反应,为了顾及社会效果,恕置不论。
文学艺术世界,自然也少不了龙的影子。鸿篇巨制锦心绣口的天才运作,是雕龙高手;等而下之,就于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了。有关龙的掌故、传说、寓言、神话,瑰奇谲丽,摆起龙门阵来,决不止一千零一夜。有的还很耐人寻味。“叶公好龙”的故事,现已为人所熟知。据说叶公爱龙,满屋子都是龙画、龙雕、龙饰,龙受宠若惊,引为知己,就从天而降,登门拜访。谁知龙头刚在窗口出现,叶公就骇得拔腿而逃。叶公是古人,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这样的东西,供在玻璃窗里,当做政治摆设,或者挂在口边,作为茶余酒后的清谈,是很有趣的,很能装点文明风雅,但一遇到真价实货,就难免步叶公后尘,“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了。
《封神榜》里对龙王的描写很不严肃。哪吒闹海,不但把东海龙王敖光的水晶宫闹得家翻宅乱,打死龙王三太子,抽了龙筋,还把敖光叫做“老泥鳅”,揭了他的龙鳞,打得他大叫“饶命”。哪吒是七岁的孩子,当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一条“革命”道理;而因为他不但是东塘关总兵李靖的公子,地道的高干子弟,而且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转世,很有来头的缘故。
《西游记》更有歪曲龙王英雄形象的嫌疑。原来唐朝长安西门街有个卖卦先生,神机妙算,曾给相识的渔夫卜课,看准在哪里下网能够得鱼。就为这点小事,东海龙王敖光认定有损水族利益,怀恨在心,乘玉皇大帝下旨降雨的机会,以谋私,违法作弊,设就圈套,准备狠狠地整那卖卦先生,不想因此触犯天条,害人反害己,第二天午时三刻就要问斩,而监斩官却是唐太宗驾下的丞相魏徵。亏得卖卦先生宽厚,以德报怨,指点龙王赶快向人王求情,救他一命。唐太宗王王相护,慨允帮忙,把魏徵招来对弈,扣在御前,延误他的监斩时刻。谁知魏徵铁面无私,伏在桌上打了个瞌睡,灵魂出窍,还是上天把敖光的老龙头砍了。这个故事说得神乎其神,大大丑化了龙王,美化了魏徵,是很不足为训的。魏徵诚然是史书公认的一代名臣,提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无道理,敢于“犯颜正谏”,骨头很硬。为了表示敬老尊贤、安国利民的意向,不妨予以口头表扬,但却不可不知高低轻重,妄想“步武前贤”,向魏徵学样。须知龙喉下有逆鳞,触犯了,龙要起杀心的。最好学点庄子说的“屠龙术”云里雾里,光说不练。二十年前,有人轻举妄动,在报上鼓吹学习魏徵,又有人编什么《海瑞上疏》、《海瑞罢官》,结果引爆了那一场天摇地动鬼哭神号的大事变。人命关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是“十分必要”的。《红楼梦》写秦可卿闺中有一副对联,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宝玉看了大不以为然,这样不通世故,不识时务,难怪贾政认为忤逆不孝,要痛加鞭挞了。
有些传奇志怪中所写的龙,却颇有些平民化的倾向。龙究竟是什么样子?《柳毅传》中有一段细腻的笔墨:“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十雹,一时皆下”。威灵显赫,很有盛气凌人的派势。其实这条龙只是性子暴烈,却讲究人情,嫉恶如仇,很容易亲近的。《柳毅传》里的龙女,婉矣欠(二字合一)缱绻,美貌多情,被薄幸的丈夫所抛弃,悲苦无告,落得牧羊道畔,经过许多曲折,终于下嫁一位曾代她向娘家送信的落第书生柳毅。她认为这段人龙混杂的婚姻是天意,口吻活像个普通听天由命的善良妇女,有失龙君千金风度。柳毅娶了龙女,白日飞升,享用豪华,胜于公卿,而且朱颜长驻,成了神仙。自来龙门难逃,狗洞易钻,夤缘进身,正是终南捷径古往今来,多少蝇营狗苟风云人物、火箭干部,就是这样上去的。不久以前,江西就出过一位赫赫有名的副省长。柳毅是正派人,以“义夫”自许,不幸考不上进士,却幸而遇见龙女,一念之善,无意中由攀龙而乘龙,为后世的登龙术多开了一道门路,很值得投机家焚香顶礼,表示感谢。
虎啸风生,龙腾云涌,在十三大的风云际会中,十亿人翘首长天,祝愿中华民族这条五千年的东方老龙乘时崛起,不要重演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故态,那么草野蚁民,就要欢欣鼓舞,山呼万岁了。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龙马指骏马。比喻人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壮健。
龙眉凤目:形容人的仪表英俊,气度不凡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龙潭虎穴:比喻非常险恶的地方。
龙吟虎啸:像龙虎那样长吟长啸。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龙跃凤鸣:神龙腾跃,凤凰长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争虎斗:形容竞争非常激烈。
龙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时,步态稳健、沉著。
群龙无首:比喻没有人领导。
生龙活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望子成龙:希望子孙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叶公好龙:喻指不是真心喜欢某件事或物,却做出一副喜欢的样子。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_^

带有龙的成语

龙驰虎骤龙雏凤种龙德在田龙雕凤咀龙断可登 龙断之登龙蹲虎踞龙多乃旱龙幡虎纛龙飞凤舞 龙飞凤翔龙飞凤翥龙飞虎跳龙凤呈祥龙肝豹胎 龙肝凤脑龙肝凤髓龙鬼蛇神龙翰凤雏龙翰凤翼 龙胡之痛龙虎风云龙化虎变龙荒蛮甸龙荒朔漠 龙江虎浪龙精虎猛龙驹凤雏龙举云兴、龙举云 龙楼凤城龙楼凤池龙楼凤阁龙楼凤阙龙马精神 龙眉豹颈龙眉凤目龙门点额龙鸣狮吼龙拏虎攫 龙拏虎跳龙拏虎掷龙攀凤附龙盘凤舞龙盘凤逸 龙盘凤翥龙盘虎踞龙盘虎拏龙蟠凤逸龙蟠凤翥 龙蟠虎伏龙蟠虎踞龙蟠虎绕龙蟠虬结龙潜凤采 龙屈蛇伸龙去鼎湖龙跧虎卧龙蛇飞动龙蛇飞舞 龙蛇混杂龙伸蠖屈龙神马壮龙生九种龙生九子 龙首豕足龙潭虎窟龙潭虎穴龙韬豹略龙腾豹变 龙腾凤集龙腾虎蹴龙腾虎踞龙腾虎啸龙腾虎跃 龙腾虎踯龙腾虎掷龙跳虎伏龙跳虎卧龙头锯角 龙头蛇尾龙威虎震龙威燕颔龙骧豹变龙骧凤矫 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骧虎啸龙骧虎跱龙骧蠖屈 龙骧麟振龙翔凤舞龙翔凤跃龙翔凤翥龙翔虎跃 龙心凤肝龙兴凤举、龙兴云、龙行虎变龙行虎步 龙血凤髓龙血玄黄龙言凤语龙颜凤姿龙阳泣鱼 龙吟虎啸龙游曲沼龙驭上宾龙御上宾龙跃凤鸣 龙跃鸿矫龙跃虎踞龙战虎争龙战玄黄龙战鱼骇 龙章凤彩龙章凤函龙章凤姿龙章麟角龙章秀骨 龙蛰蠖屈龙争虎斗龙争虎战龙睁虎眼龙姿凤采

利眉凤目是什么意思

作为成语使用,应该是【龙眉凤目】。 【成 语】 龙眉凤目 【出 处】 《水浒传》 【拼 音】 lóng méi fèng mù 【解 释】 形容人英俊,气度不凡。【用 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男性【出 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示 例】:众人看时,只见生得龙眉凤目举止不凡。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

如何正确正确摆放财神爷?

  文财神  文财神分为财帛星君、福禄寿三星两种。财帛星君的外形很富态,是一个面白长髭的长者,身穿锦衣系玉带,左手捧着一只金元宝,右手拿着写上“招财进宝”的卷轴,面似富家翁。相传他是天上的太白星,于金神,他在天上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管天下的金银财帛。所以,很多求财的人,对他都非常尊敬,有些甚至日夜上香供奉。  禄寿三星,其中的“福星”手抱小儿,象征有子万事足的福气;“禄星”身穿华贵朝服,手抱玉如意,象征加官进爵,增财添禄;“寿星”手捧寿桃,面露幸福祥和的笑容,象征安康长寿。福禄寿三星中,本来只有“禄星”才是财神,但因为三星通常是三位一体,故此福、寿二星也被人一起视为财神供奉了。把福、禄、寿三星摆放在财位,三星拱照,满堂吉庆,撇开风水不谈,单是视觉上、心理上也会觉得特别舒服。  武财神  武财神分为两种,一是黑口黑面的赵公明,一是红面长髯的关公。赵公明又名赵玄,是一位威风凛凛的猛将,赵公明这位武财神,民间相传他能够伏妖降魔,而且又可招财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户均喜欢把它供奉在店铺中。而南方的商户,则大多供奉关公。关公原名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形象威武,他不但忠勇感人,而且能招财进宝,护财避邪。  摆放文财神和武财神的方向各自有异。满面祥和的文财神,无论是财帛星君还是福禄寿三星,均应向着自己屋内,而不应向着屋外,向外有向屋外送财的意思。威风凛凛的武财神,则应面向屋外,或面向大门,这样一方面既可招财入屋,同时又可镇守门户,不让外邪入侵。担任文职及受雇打工的人,宜摆放或者供奉文财神。经商做老板的人及当兵、当差从事武职的人,则应该摆放或者供奉武财神。

关于龙的吉祥成语

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真龙天子望子成龙龙马精神
一、龙凤呈祥 [ lóng fèng chéng xiáng ]
【解释】:指吉庆之事。
【出自】:宋.王钧林《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翻译】:天子布施恩德,要使天下太平,那么麟、凤、龟、龙先替他呈吉祥。
二、龙腾虎跃 [ lóng téng hǔ yuè ]
【解释】: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但是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坚信只要度过这段困难日子,局势就会好转,任自己龙腾虎跃
三、真龙天子 [ zhēn lóng tiān zǐ ]
【解释】: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四、望子成龙 [ wàng zǐ chéng lóng ]
【解释】: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出自】: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五、龙马精神 [ lóng mǎ jīng shén ]
【解释】: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出自】:欧阳山《三家巷》九:见那些大哥哥还在龙马精神地说话,她也听不出味道,就打了两个哈欠,悄悄溜了出来。

关于龙的成语

有关龙的成语
中华民族是崇拜龙的民族,千百年来在语言方面锤炼积累下有关“龙”的成语有: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头蛇尾龙行虎步龙争虎斗、龙呤虎啸、龙肝凤髓龙肝豹胎龙驹凤雏龙战虎争龙眉凤目龙跃凤鸣龙蛇飞动龙蛇混杂龙盘虎踞龙章凤姿龙腾虎跃龙潭虎穴龙潭虎窟龙蟠虎踞龙骧虎步龙骧虎步等。
上海2月6日消息:闻名海内外的上海老城厢豫园,昨晚成了龙的世界,灯的海洋。5000余盏以龙为主题的各式彩灯,将古朴的老城隍庙装点得如童话世界一般绚丽多姿。
一年一度的豫园灯会,今年以龙为主题。灯展区内布置了40多组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龙灯。灯会里最抢眼的,要数设在中心广场上的“巨龙腾飞”灯组。高逾9米的巨龙冲天而起,龙嘴中还时不时地喷出白烟。四条盘龙偎依在巨龙身旁,变幻着绚烂的色彩。这组象征中华民族蓬勃向上气概的龙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往日里悠闲的九曲桥,成了一条蜿蜒匍匐的巨龙。龙身长65米,高6米,整个龙身镶嵌着2000片鳞片和200 0只发光灯珠,象征2000年的到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来这里观灯,都要从巨龙身下走过。一位从黑龙江远道而来的大学生说:“我特别喜欢这个巨龙灯,希望自己也能在新的一年里‘过龙门,交好运’。”
整个灯会,仿佛就是一部中国传统龙文化的史书。各种仿古龙形灯,表现了“叶公好龙”、“画龙点睛”、“鱼跃龙门”等有关龙的成语故事;机械传动式的“龙宫借宝”、“龙女牧羊”、“青龙戏鹤”、“吹箫引凤”等,讲述着中国古代各种龙的传说;百种字体的“龙字灯”,则表达了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和喜爱。
年年都带全家来豫园赏灯的冯老伯,今年也不例外。看着流光溢彩的各式龙灯,冯老伯高兴地说:“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成语里不也有‘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的说法吗?今年这个灯会,值得一看。”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龙马指骏马。比喻人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壮健。
龙眉凤目:形容人的仪表英俊,气度不凡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龙潭虎穴:比喻非常险恶的地方。
龙吟虎啸:像龙虎那样长吟长啸。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龙跃凤鸣:神龙腾跃,凤凰长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争虎斗:形容竞争非常激烈。
龙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时,步态稳健、沉著。
群龙无首:比喻没有人领导。
生龙活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望子成龙:希望子孙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叶公好龙:喻指不是真心喜欢某件事或物,却做出一副喜欢的样子

请教一下一段相声的名字

是侯宝林大师的《歪批三国》甲 相声演员得有学问啊。 乙 哎,这个有学问可不敢说,也就是记问之学。 甲 据说是古今中外,什么学问都得有。 乙 那可不敢这么说。 甲 嗯? 乙 呵呵,没那么大学问。 甲 您就是位学者。 乙 咳,什么学者?马马虎虎。 甲 念过书吧? 乙 念过呀。 甲 是嘛,看得出来嘛。 乙 噢,这还看得出来? 甲 脸上有书气嘛。 乙 噢,有书气。 甲 您看我就是这样。哦。看得出来,脸上的书气很大。 乙 哦? 甲 昨天跟人下棋,一盘都没赢嘛。 乙 噢,那么输气啊! 甲 书墨之气。 乙 哎,得有书墨之气呀。 甲 对呀,我是喜欢看书。 乙 好啊,看书能够长知识。 甲 对。 乙 那您也得看是什么书,得开卷有益。 甲 是古典文学,我都喜欢研究。 乙 好啊。哎,对古典文学我也很爱好。 甲 哦,您喜欢看什么书? 乙 什么“三国”、“列国”啊…… 甲 嗯。 乙 “水浒”、“聊斋”啊…… 甲 嗯。 乙 “红楼”、“西厢”啊,这都看过。 甲 《红楼梦》啊! 乙 啊,《红楼梦》。 甲 喜欢看? 乙 喜欢看。 甲 知道这个故事啊? 乙 “红楼”啊,知道啊。我看得还很透彻。 甲 哦。 乙 每一章,每一回,每一个人的性格,我都有研究。 甲 哎呀,那可不简单。 乙 哈哈,哎。这部书主要嘛写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 甲 对。 乙 被这个王熙凤给破坏了。 甲 嗯。 乙 结果,贾宝玉和薛宝钗他们两个人结婚了。 甲 对啊。 乙 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出家当和尚。 甲 对。 乙 这部书就这么一段故事。 甲 对。常看吗? 乙 常看。 甲 每天看吗? 乙 每天看。 甲 上班也看吗? 乙 那不看。上班哪儿能看书呀! 甲 有这种人啊。我们街坊就有这么个人,整天看书,看《红楼梦》。 乙 你瞧。 甲 什么事儿也不干。 乙 噢。 甲 别人就说他:“你怎么老看书呀?你那《红楼梦》不能搁下吗?” 乙 是啊。 甲 “干活不干了?” 乙 这话说得很对! 甲 “你还想干不想干了?” 乙 是嘛。 甲 他一赌气把书拽那儿了。 乙 嗯。 甲 “不干就不干,林黛玉一死我就不想干了!” 乙 咳,这位看成书迷了。 甲 是啊。 乙 哎。我看书就这样儿好,不入迷。 甲 不入迷。 乙 拿它就是做个研究。 甲 研究啊。 乙 啊。 甲 还研究什么? 乙 “三国”。 甲 “三国”啊? 乙 对于“三国”嘛,我很熟悉。 甲 熟读“三国”。 乙 也不敢说熟读。 甲 噢。 乙 看过几遍。 甲 看过几遍! 乙 哎,对对。 甲 那就不容易了。 乙 哈哈。 甲 都看什么批的? 乙 啊,金批、御批、毛批。 甲 毛批、金批都好。 乙 都好。 甲 这个御批不怎么样。 乙 哎,御批也不错。 甲 那就是乾隆皇上批的。 乙 是啊。 甲 他那学问不行。 乙 嗯。 甲 不值钱。 乙 怎么,这还论值钱不值钱? 甲 当然了。 乙 嗯。 甲 你到书店里去买旧书…… 乙 啊。 甲 买御批“三国”,买好的,十块钱。 乙 十块钱? 甲 就买了。 乙 十块钱,那也不算贱了。 甲 毛批的三十块。 乙 这可贵了。嗯。 甲 金批得六十块。 乙 六十?! 甲 贵了? 乙 贵了! 甲 最贵的是侯批! 乙 侯批“三国”? 甲 侯批“三国”! 乙 谁呀? 甲 侯宝林先生。 乙 噢,就是阁下呀? 甲 哎,对。 乙 哦,您批“三国”? 甲 是的。 乙 那不用说了。 甲 嗯。 乙 您批的这一部三国,要是买得一百多块吧? 甲 您再回回手儿吧。 乙 回?我这儿买呢? 甲 一百多块? 乙 那得二百块? 甲 你多说点儿。 乙 五百! 甲 你多说点儿又不上税,干吗那么胆小呀?五百块?啊,这是文学呀,五百块你就认为了不起啦? 乙 这么说这是无价之宝? 甲 你花五千块也没地方买去,侯批“三国”。 乙 哎呀,怎么这么贵呀? 甲 没出。 乙 你这不是废话吗?没出你说他干什么呀! 甲 唉,珍贵就在这一点儿嘛。 乙 这还珍贵呢? 甲 这不能轻易就拿出来啊! 乙 哦? 甲 还在修。 乙 噢,还在修呢。 甲 对。 乙 好好好,嗯。 甲 “三国”,你懂不懂? 乙 懂啊。 甲 我跟你谈一个问题可以吗? 乙 可以呀。 甲 嗯。 乙 咱们彼此多研究。 甲 请教。 乙 岂敢。 甲 为什么叫“三国”? 乙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甲 那你说吧。 乙 “三国”呀…… 甲 嗯。 乙 魏、蜀、吴,就叫“三国”。 甲 魏。 乙 嗯。 甲 蜀。 乙 哎。 甲 吴。 乙 不错。 甲 就叫“三国”? 乙 是呀。 甲 魏,指谁呀? 乙 北魏,曹操啊! 甲 蜀呢? 乙 西蜀,刘备呀! 甲 吴? 乙 东吴,孙。 甲 就这么“三国”? 乙 哎,“三国”。 甲 不对吧? 乙 怎么会不对呀? 甲 这本书整个儿写的什么朝代? 乙 汉朝啊。 甲 那么汉献帝不算一国吗? 乙 哦,那算一国呀! 甲 那就四国了。 乙 嗯,多出一国来了。 甲 黄祖跟任何人不联络,想独立,算不算一国? 乙 算一国呀。 甲 孟获想夺取中原,算不算一国? 乙 那也算一国呀。 甲 六国。 乙 好嘛,这就翻一番啦! 甲 不对。 乙 那么您说怎么叫“三国”? 甲 告诉你吧,这个问题很简单。 乙 哦? 甲 为什么叫“三国”呢? 乙 为什么呢? 甲 因为带“三”字儿的事情多。 乙 带…… 甲 得喽,就叫“三国”吧! 乙 噢,带“三”字儿的事情多嘛,就叫“三国”? 甲 你看目录上带“三”字儿的有多少? 乙 哦? 甲 头一段“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有吧? 乙 有。 甲 最末一段儿。 乙 末一段是? 甲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乙 对呀。 甲 有“三”吧? 乙 啊,它这儿两头儿带“三”。 甲 中间还有很多呢。 乙 当中间儿?您说一说。 甲 我说不全啊。 乙 您可以大概一说。 甲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乙 有啊。 甲 “陶公祖三让徐州。” 乙 有。 甲 “公子刘琦三求计。” 乙 有。 甲 “三江口周郎纵火。” 乙 有。 甲 “三江口曹操折兵。” 乙 有。 甲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乙 有。 甲 “三顾茅庐。” 乙 有。 甲 “三气周瑜。” 乙 有。 甲 “三擒孟获。” 乙 有。哎,这没有!没有。“七擒孟获。” 甲 是啊,它是要经过三的。 乙 好嘛!他数着来的。 甲 一二三四五六七嘛。 乙 这话对呀,那不能由打二就蹦到四上去。 甲 问题就在这里嘛。 乙 对对对。嗯,那么还有什么带“三”字儿的? 甲 “三出祁山。” 乙 哎,“六出祁山”! 甲 二三如六! 乙 他这里还带乘法呢! 甲 “三伐中原。” 乙 “九伐中原。” 甲、乙 (合)三三见九啊! 甲 你看,这么会儿学问长了吧! 乙 就这个呀?!好嘛,满带算术的。 甲 这是目录上的。 乙 是,是。 甲 我说的还不全。 乙 噢。 甲 还有的暗扣儿。 乙 暗扣儿? 甲 目录上没有的,实际上是带“三”字儿的事情。 乙 噢,那您可以说一说。 甲 啊。 乙 哪是暗扣儿? 甲 暗扣儿啊,“三不明”。 乙 “三不明”? 甲 哎,有这么三个人写得不明。 乙 都谁呀? 甲 有一个人有姓无名。 乙 有姓无名? 甲 有一个人有名无姓。 乙 啊? 甲 还有一个人无名无姓。 乙 噢,您是说这么三个人哪? 甲 哎。 乙 噢,那么,您说有姓无名这人是谁呀? 甲 就是孙策、周郎的老丈人乔国老。 乙 乔国老? 甲 嗯,姓乔,有姓没有名字。国老是官亲,国老,国舅嘛! 乙 他怎么会没有名字啊? 甲 嗯。 乙 有啊。 甲 哪儿有? 乙 他叫乔玄哪。 甲 《三国演义》上有吗? 乙 那你没听过“甘露寺”啊? 甲 戏上有? 乙 啊。 甲 那是写剧本的人给写上的名字啊! 乙 哦。 甲 《三国演义》上没有哇! 乙 嗯。 甲 写剧本,那么大一个人出来,又是那出戏的主角儿,没有名字怎么办呢? 乙 嗯。 甲 唱戏有它的程式啊。 乙 噢。 甲 出来两句引子,四句定场诗,道家门儿。 乙 嗯。 甲 他得报姓名。 乙 是啊。 甲 那么大角儿没名没姓行吗?“老夫乔玄。” 乙 嗯。 甲 “膝下无儿,所生二女,长女大乔,次女小乔。”是吧? 乙 对呀。 甲 没名行吗? 乙 啊…… 甲 那怎么唱啊?“老夫,乔……” 乙 乔?! 甲 瞧什么呀? 乙 我知道瞧什么呀? 甲 还是呀,写剧本儿的人写得巧妙。 乙 哦? 甲 你看给这起的名字,乔玄。 乙 乔玄。 甲 没名嘛。 乙 嗯。 甲 愣给他添的嘛。 乙 哦。 甲 没地方查根据去。 乙 怎么? 甲 他就悬着呢。 乙 玄。呵呵。这位批的还真有理。 甲 乔玄嘛。 乙 噢,乔玄。这位是有姓无名。 甲 对呀。 乙 那有名无姓是谁呀? 甲 貂蝉呀! 乙 貂蝉? 甲 貂蝉的名字叫貂蝉,姓什么? 乙 姓貂啊。哎,姓貂名蝉字丫环。 甲 这人怎么这么糊涂啊!有人叫丫环的吗?啊? 乙 啊。 甲 姓啊,貂蝉是一种饰物。 乙 噢,饰物。 甲 她的名字叫貂蝉,实际上她姓任叫任宏昌,山西邑州人,任昂之女,《三国演义》上没有。 乙 那么您哪儿查出来的? 甲 元曲上有。 乙 元曲上? 甲 当然啦,你怎么看书光看一本儿,那哪儿行呀?我这书看得太多了,所以才知道。 乙 还得看。 甲 这一肚子全是书! 乙 这玩意儿。 甲 我走道儿都不敢低头啊! 乙 怎么? 甲 怕它掉出来。 乙 没听说过!啊,那么您说这个无名无姓的是谁呀? 甲 无名无姓的这么一个人。 乙 小兵卒。 甲 小兵卒? 乙 那无名无姓嘛。 甲 目录上有他呀! 乙 上正传? 甲 啊。 乙 谁呀? 甲 督邮。 乙 督邮? 甲 “张翼德怒鞭督邮”,有这么一段没有? 乙 有啊。 甲 督邮是官衔儿。 乙 噢。 甲 他姓什么?姓督叫邮? 乙 不是吧? 甲 是吧。 乙 是无名无姓。 甲 “张翼德怒鞭督邮。” 乙 哦。 甲 督邮是官衔儿。 乙 官衔儿。 甲 他姓什么叫什么呢? 乙 嗯。 甲 谁也不知道。 乙 哦。 甲 糊里糊涂让张飞给揍一顿。 乙 这顿揍挨得都窝心。 甲 挨完揍以后呢?后边儿就没他的事儿了。 乙 满不谈了。 甲 这个人物出来就为挨揍的。 乙 好嘛。哦,对对对,这就叫“三不明”啊! 甲 哎。 乙 那么还有什么带“三”字的? 甲 三妻。 乙 噢,三七二十一,嗯,二三如六,三三见九,三七二十…… 甲 这个是呀夫妻的那个妻。 乙 夫妻的妻? 甲 哎。三个人对妻子的待遇不同。 乙 哦。 甲 处理方法不同。 乙 噢,这叫“三妻”? 甲 有故事。 乙 那么您可以谈一谈。 甲 “刘备撇妻。” 乙 噢。 甲 “吕布恋妻”,“刘安杀妻”。 乙 噢,这么三妻呀! 甲 嗯。 乙 “刘备撇妻”? 甲 刘备这个人哪,拿老婆不当回事儿。 乙 是啊。 甲 哎。刘备说嘛:“弟兄如手足。” 乙 嗯。 甲 就是说他跟张飞、关羽…… 乙 嗯。 甲 感情就那么密切。 乙 嗯。 甲 “妻子如衣服。” 乙 你瞧。 甲 老婆算不了什么。 乙 嗯。 甲 跟衣服一样,穿破了再换一件新的。 乙 就这么轻视女性。 甲 这是为了笼络人心。 乙 噢。 甲 为了让关、张为他打天下去卖命。 乙 嗯。 甲 所以,他一失败就一个人跑了。 乙 就跑了。 甲 老婆不管了。 乙 啊,交给谁了? 甲 没准儿。谁在跟前交给谁。 乙 是啊。 甲 哎。 乙 这人还很大方。 甲 刘备三次撇妻。 乙 噢,三次哪?! 甲 第一次吕布打小沛。 乙 嗯? 甲 他跑了。 乙 是啊。 甲 他的老婆糜竺那儿呆着。 乙 哦,糜竺。 甲 跟吕布说了好多的好话,这算完了。 乙 嗯。 甲 第一次撇妻。 乙 第二次呢? 甲 徐州失散。 乙 噢,徐州失散。 甲 曹兵来打。 乙 嗯。 甲 他们三个不在一起。 乙 是啊。 甲 关公在下邳。 乙 不错呀。 甲 徐州西南十二里地。 乙 哎。 甲 在那地方。 乙 对呀。 甲 见到报,赶紧收拾行囊,带着二家皇嫂赶紧够奔徐州。 乙 是。 甲 弟兄会合以后…… 乙 嗯。 甲 兵力就强一点儿。 乙 对呀。 甲 谁想走到半道儿…… 乙 嗯。 甲 徐州火起,失守了。 乙 徐州丢了。 甲 这阵儿…… 乙 嗯。 甲 刘备呀,说句文话。 乙 啊,怎么讲? 甲 颠儿了! 乙 哈哈,这叫文话啊?他又跑了。 甲 跑了。关云长保这二家皇嫂且战且走。 乙 是的。 甲 曹兵围拢上来, 乙 哎呀。 甲 困在土山之上。 乙 困住了。 甲 要按照关云长那个脾气呀…… 乙 他脾气不好。 甲 脾气不好。 乙 哎。 甲 胯下马掌中刀,你死我活。 乙 决一死战。 甲 以死相拼。 乙 是了。 甲 怎奈有二家皇嫂。 乙 嗯。 甲 我去打仗,倘若皇嫂被曹兵掳去, 乙 哦? 甲 我怎么对得起大哥呢? 乙 你瞧瞧。 甲 正在无可奈何之际…… 乙 嗯。 甲 来了一个朋友。 乙 谁来了? 甲 张文远。 乙 噢。 甲 刚从乌龙院那儿来。 乙 哎。 甲 他跟关公…… 乙 我说您等会儿,您等会儿,谁打乌龙院来? 甲 张文远。 乙 噢,就是宋江那个徒弟呀? 甲 对。 乙 还对呢!什么呀?那个张文远是宋朝的,这关羽是汉朝的,这不是一个朝代的事情啊! 甲 咳,你想他那个脾气还管什么朝代?! 乙 不像话,那也不能搁一块儿说呀! 甲 噢,这是我说的。 乙 可不是你说的嘛! 甲 张辽,张文远。 乙 嗯。 甲 关公约三事。 乙 土屯约三事。 甲 被困曹营。 乙 不错。 甲 后来知道大哥的下落。 乙 哎。 甲 挂印封金。 乙 嗯。 甲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乙 哎。 甲 古城相会。 乙 寻兄送嫂。 甲 弟兄团圆。 乙 不错。 甲 这是刘备的第二次撇妻。 乙 那么第三次呢? 甲 弃新野,走樊城,兵败当阳长板桥。 乙 噢。 甲 曹兵追到。 乙 嗯。 甲 他又跑了。 乙 又跑了? 甲 张飞保着他,过河到树林里藏着去了。 乙 嗯。 甲 赵云保着家眷。 乙 是啊。 甲 在长板城是七进七出。 乙 哎。 甲 救出阿斗。 乙 嗯。 甲 到树林之间见到刘备:“主公受惊乃云之罪也。” 乙 瞧瞧,嗯。 甲 “幸喜小主人无恙。” 乙 多不容易呀! 甲 他就那么一个孩子呀! 乙 是呀。 甲 当时要是死了,刘备就完了。 乙 那就绝后了。 甲 那就没儿子了。他应该怎么感谢人家呢? 乙 当然感谢赵云哪。 甲 不,在这个地方啊,刘备表现出他比曹操还奸诈。 乙 刘备? 甲 民间有这么一句话。 乙 说什么? 甲 “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就在这个地方。 乙 啊,怎么回事儿? 甲 他没跟赵云说什么…… 乙 哦? 甲 继续笼络人心。 乙 噢。 甲 拿着孩子:“小冤家,为你险些丧我一员大将,要你做甚?!”啪—— 乙 这…… 甲 把这孩子扔地下了。 乙 这一下子孩子就得捧坏了。 甲 没摔着。 乙 啊?没摔着? 甲 嗯。 乙 抱起来愣往地下扔能没摔着? 甲 咱们要是抱着孩子往地下一扔就摔死了。 乙 他这一扔,那孩子也够呛的。 甲 刘备摔不着。 乙 怎么会摔不着? 甲 他跟咱们长的不一样啊。 乙 这碍着模样什么事了? 甲 龙眉凤目,两耳垂肩。 乙 噢。 甲 双手过膝。 乙 哦。 甲 俩手过髁膝盖儿。 乙 哦。 甲 他胳膊长啊。 乙 啊! 甲 他拿着,这儿一哈腰,吧唧,搁那儿了! 乙 哎哟。 甲 这孩子到地下还没转过身儿呢,又回来了。 乙 这是怎么个意思呢? 甲 就为让赵云看。 乙 哎。 甲 我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疼,我为了你,你还不给我卖命去吗? 乙 对。 甲 不是有心把孩子摔死。 乙 嗯。 甲 真要是那样儿,你干吗摔呢? 乙 嗯。 甲 攥着腿儿往树上一抡,啪! 乙 那还不死? 甲 就说他这个人。 乙 对,这人是不怎么样。 甲 对,“刘备撇妻。” 乙 还有什么“吕布恋妻?” 甲 “吕布恋妻。” 乙 啊。 甲 吕布这个人没成事儿,主要这个人卑鄙。 乙 吕布? 甲 见有势力的就认干老儿,就认干爹,老找靠山。 乙 他的干爹倒是不少哇。 甲 啊,丁建阳的干儿子。 乙 是嘛。 甲 董卓的干儿子。 乙 不错的。 甲 后来被曹操逮住了。 乙 是啊。 甲 那意思又要拜曹操为干老。 乙 是啊。 甲 让刘备说了一句话。 乙 嗯。 甲 “你可知丁建阳、董卓之故耳?” 乙 就这一句话。 甲 就把吕布杀了。 乙 给宰了。 甲 那吕布的武艺好家伙啊! 乙 好啊。 甲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嘛! 乙 是吗? 甲 武艺好哇! 乙 嗯。 甲 骑的马也好哇。 乙 赤兔马。 甲 赤兔马原来就是他骑的。 乙 对。 甲 丁建阳送给他的嘛。 乙 不错。 甲 手中方天画戟。 乙 啊。 甲 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 乙 就这么勇。 甲 为什么失败了呢? 乙 为什么哪? 甲 把身体搞坏了。 乙 是吗? 甲 因为王允献“连环”,把他和董卓的矛盾构成了。 乙 对。 甲 后来吕布刺死了董卓,抢走了貂蝉。 乙 哎。 甲 这个应该说好了,满足了。 乙 他称心了。 甲 好好搞事业吧。 乙 啊。 甲 不。整天和貂蝉俩人一块儿喝酒。 乙 你看看。 甲 喝的都是烈性酒。 乙 哎呀,饮酒作乐。 甲 把身体喝坏了。 乙 哎。 甲 老喝白兰地呀! 乙 嗯。 甲 威士忌啊! 乙 我说您等等,那个年月就有白兰地吗? 甲 那是老白兰地了。 乙 老的了? 甲 汉朝时候没哇? 乙 没有。 甲 你甭管那个。 乙 哎。 甲 反正是每天饮酒取乐儿。 乙 那就坏了嘛。 甲 所以身体搞坏了,白门楼被斩。 乙 被斩了。 甲 “吕布恋妻。” 乙 还有什么“刘安杀妻。” 甲 “刘安杀妻。” 乙 这是怎么段儿故事呀? 甲 这是一部书里最卑鄙的人物:猎户刘安。 乙 哦,就刘安? 甲 哎,为了刘备。 乙 是。 甲 把他老婆杀了。 乙 哎哟。 甲 给刘备做菜吃了! 乙 做菜了? 甲 哎。 乙 大吃人肉? 甲 就因为吕布打小沛。 乙 嗯。 甲 刘备跑了,不敢走大路,穿小道而行。 乙 噢,小路。 甲 没有吃的啊。 乙 嗯。 甲 遇到人就跟人求,给点儿吃的。 乙 你瞧还要过饭。 甲 一日走到山村,天色将晚,上不着村不下着店儿,走着害怕了。 乙 是啊。 甲 这要出来猛兽就给吃了。 乙 了不得啦! 甲 往前走。 乙 哎。 甲 隐隐闪着灯光。 乙 哦。 甲 再往前走,里边有人弹剑作歌。 乙 弹剑作歌? 甲 嗯。 乙 干吗? 甲 弹着宝剑唱歌。 乙 唱歌干吗弹宝剑哪?应当使乐器啊。 甲 那年头儿我不知道有什么乐器呀! 乙 噢。 甲 书上也没那么写,咱们敢胡说吗? 乙 没有乐器? 甲 那好嘛。 乙 弹宝剑。 甲 就弹宝剑。“当当”的那声。 乙 噢。 甲 哎,弹剑作歌。 乙 唱什么歌儿? 甲 没代的古歌啊! 乙 汉代的古歌啊? 甲 听过吗? 乙 没听过,谁会呀? 甲 我会。 乙 你会呀? 甲 你看。 乙 汉代的古歌。 甲 不但是文学家,还是考古家。 乙 这位还真了不起。您会唱?您给唱两句我们听听。 甲 我也不敢肯定啊。 乙 啊。 甲 我也不敢百分之百说就是汉代的古歌。据我的发现可能有关系。 乙 噢。 甲 我也不知哪位是音乐家,我这儿唱,也可以用简谱儿把它谱下来。 乙 你瞧那您就不必客气了,唱一唱,弹弹宝剑。 甲 这不响嘛。 乙 这扇子哪儿能响呀! 甲 我拿嘴代表那剑声音。 乙 代替剑的声音。 甲 汉代的古歌,注意听啊:“春天里来百花香,啷里咯啷里咯,啷里咯啷,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啷里咯啷……” 乙 行了行了。这是刘安唱的呀? 甲 这是赵丹唱的。 乙 这是汉朝的古歌呀? 甲 我那么想这个啷里咯啷啊。 乙 哦。 甲 可能是那宝剑声。 乙 没听说过!您这可胡来。 甲 刘备上前叫门。 乙 哎。 甲 说:“开门哪,我是一个孤行的客人,走在此处,上不着村,下不着店。” 乙 嗯。 甲 “在此处打搅一宿,明日早行。” 乙 噢。 甲 里边儿的人放下了剑。 乙 嗯。 甲 出来开门。 乙 嗯。 甲 让进去。 乙 嗯。 甲 两间草房,一棵小树。 乙 嗯。 甲 把马拴在树上。 乙 哎。 甲 让到屋里。 乙 嗯。 甲 两个人一通名姓,全姓刘。 乙 当家子。 甲 不是一家人。 乙 哎,同姓不同宗。 甲 刘备这么一吹:“我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 乙 嗯。 甲 “大汉皇叔。” 乙 瞧瞧。 甲 刘安一看,哎呀! 乙 怎么了? 甲 贵客临门啊!大汉皇叔啊! 乙 是啊。 甲 他比皇上还大? 乙 嗯。 甲 置酒款待。 乙 哎哟。 甲 家里的野味都吃光了。 乙 怎么,没菜? 甲 哎,就把他的老婆杀了。 乙 哦。 甲 给刘备做菜了。 乙 当酒菜儿了。 甲 你说这人多卑鄙! 乙 哎,真是太惨了。 甲 刘备跑了一天,饿了。 乙 嗯。 甲 吃了一顿。 乙 嗯。 甲 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告辞离去。解缰绳,拉马。 乙 嗯。 甲 一看,屋里有个死人。 乙 嗯。 甲 刘备是大吃一惊。 乙 是。 甲 好一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 乙 这是刘备啊? 甲 这是杜十娘。 乙 他这里全有。 甲 “什么人?” 乙 嗯。 甲 “小的贱内?”“被何人所杀?”“被小的所杀。”“为什么杀她?”“昨天主公驾到。” 乙 嗯。 甲 “寒舍无菜,杀妻奉君。” 乙 你看这个卑鄙劲儿! 甲 刘备很难过,说:“你待我太好了,我若得帝,必不忘你。” 乙 瞧瞧。 甲 拉马够奔他乡而去。 乙 噢,走了。 甲 在半路上, 乙 嗯。 甲 遇到了曹操。 乙 嗯。 甲 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曹操。 乙 哦。 甲 曹操派人赠与千金。 乙 给谁呀? 甲 给刘安。 乙 千金? 甲 一千两金子。 乙 哎呀。 甲 刘安这小子就这么样发的财。 乙 陡然而富啊! 甲 一千两金子。 乙 啊。 甲 买房子,置地,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 乙 那还用说呀。 甲 物质享受那是太好了。 乙 当然喽。 甲 精神生活太枯燥了。 乙 怎么? 甲 街坊邻居都不理他。 乙 嗯。 甲 打了半辈子光棍儿。 乙 哎,有钱了可以再娶一房啊。 甲 谁家有姑娘也不给他呀! 乙 怎么? 甲 怕他来朋友,没菜,再给宰了。 乙 又吃啦!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longmeifengmu.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