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身家性命”的拓展阅读资料(7)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身家性命”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命有什么成语、我身家性命全在你身上改为感叹句、当于谦拯救了整个明朝之后,为什么会被人弹勀,并且被奸臣夺取性命呢?、命有什么成语、短命 中国文人、秦末“第一英雄”项羽,是否真的名不副实?等

命有什么成语

爱才如命 爱惜人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碍难从命 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不辱使命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典身卖命 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短寿促命 短命早死,要命
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佳人薄命 指年轻美女命不好
爱财如命 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
爱钱如命 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命蹇时乖 命运不济,遭遇坎坷
命若悬丝 比喻生命垂危
安身立命 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不得命 未获允许,即推辞不掉。
草菅人命 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长命百岁 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
长命富贵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达人知命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耳提面命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奉命唯谨 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俯首听命 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革命反正 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恭敬不如从命 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苟全性命 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红颜薄命 红颜:美女的容颜;薄命:命运不好。旧时指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多指早死、寡居或丈夫不好)。
见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君命无二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威性。
立命安身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乐天知命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临危受命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了身达命 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谋财害命 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
命中注定 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
面命耳提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民不堪命 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命俦啸侣 命、啸:呼引,呼唤;俦、侣:同伴。招乎意气相投的人,一道从事某一活动。
疲于奔命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人命危浅 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屈节辱命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人命关天 关天:比喻关系重大。指有关人命的事情关系及重大。
身家性命 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三命而俯 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死于非命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收回成命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时乖命蹇 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听天由命 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天命有归 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唯命是从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图财害命 图:谋取。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
唯命是听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为民请命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相依为命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文章憎命 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性命交关 交关:相关。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一命呜呼 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一钱如命 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知命不忧 识天命者无忧虑。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自命不凡 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自命清高 命:认为。自以自为清高。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解释〗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解释〗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不复堪命 指无法再活下去。
晨提夕命 犹言朝夕教诲。
辞不获命 谓辞谢而未获允许。
达官知命 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奋不顾命奋不顾身
革命创制 谓变革天命,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
拱手听命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毫无反抗。
祸福有命 旧时迷信认为,灾祸与幸福都有一定的气数,都是命中注定的。
见危致命 见“见危授命”。
决命争首 拼命争先而战。
乐道安命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了身脱命 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
乐天安命 见“乐天知命
乐天任命 犹言听天由命
命薄缘悭 命运坏,缘分浅。
命词遣意 见“命辞遣意”。
命辞遣意 亦作“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
命里注定 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命世之才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戕身伐命 伤害身体。
视财如命 形容人的吝啬,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施命发号 发布号令。
束手听命 拱手听从命令。
天命攸归 天命:上天的意志。攸:所。归:归宿。旧指上天预先安排好的归宿。因常指改朝换代,将有新君主出现。亦作“天命有归”。
同船合命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同舟共命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惟利是命 犹言惟利是图
惟命是从 犹言惟命是听
惟命是听 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谓绝对服从。
啸侣命俦 指召唤同伴。
讬孤寄命 《论语·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讬六尺之孤者,谓可委讬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谓君在亮阴,可当国摄君之政令也。”后以“讬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
性命关天 犹言性命交关
一命归西 见“一命归阴”。
一命归阴 指死亡。
一命鸣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一命之荣 谓受任一官的荣耀。
一文如命 见“一钱如命”。
有才无命 有才能但遭遇不好。指不得志。
缘悭命蹇 缘:缘分。悭:吝俭,欠缺。蹇:不顺利。缘分浅薄,命运不好,
枕戈待命 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真命天子 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重气轻命 同“重义轻生”。
追魂夺命 夺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极大。
草芥人命 〖解释〗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同“草菅人命”。
达观知命 〖解释〗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命:命运;知命:指知天命。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摆布,无所烦恼。
命途多舛 〖解释〗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解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知命乐天 〖解释〗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重气徇命 〖解释〗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爱财舍命 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
碍难遵命 碍:妨碍;遵:遵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拼命三郎
舍命不舍财
舍命陪君子
千里命驾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我身家性命全在你身上改为感叹句

身家性命可全在你身上哪!

当于谦拯救了整个明朝之后,为什么会被人弹勀,并且被奸臣夺取性命呢?

公元1449年,瓦刺(读如“辣”)也先寇边,宦官王振挟持英宗朱祁镇率兵亲征,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遭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作了俘虏,史称“土木之变”。整个明王朝,京师震恐,几欲迁都南京。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力主抗敌,反对迁都,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随即,新皇帝实授于谦兵部尚书衔,全委托他,抵御瓦刺也先。于谦受命于危难之时,他沉着应战,分遣诸将列阵九门外迎敌,迎头痛击瓦刺军队,经过激烈的抗战,击毙也先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致使也先大败亏输,仓皇北遁。于谦的坚决抵抗,保存了明王朝的完整,解除了民族的忧患。未几,也先乞和,归还了毫无利用价值的英宗朱祁镇。 这时候,代宗朱祁钰和于谦(主要责任在代宗),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如何对待前皇帝,是关系到他们身家性命的头等大事,作为现任皇帝的朱祁钰,国之干城的于谦,都疏忽了。他们既没有归位于英宗,又不能痛下杀手,反而养虎为患,把他当作“上皇”,安置在南宫。从此,埋下了隐患,种下了祸根。后人评价他们,只能说朱祁钰没有政治家的手腕,于谦也是只会阳谋,不懂阴谋的一介书生。他们都小觑了这位“上皇”的危害作用,疏与防范,最后,断送了卿卿性命。别看朱祁镇外战外行,耍起阴谋诡计,闹起内讧来,可是行家里手

短命 中国文人

这本书可以看一看:短命的文人——《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文人追逐着力,力笼罩着文人,而死亡的阴影就在眼前。无论是认准“死理”,拼死进谏,企图用真诚和学问来打动当者的,还是随波逐流,与污泥同醉,以弄为乐趣的,都难以逃脱死于非命的厄运。力是一副甜蜜的毒剂。在小人的簇拥下,文人们死得不明不白。他们才华横溢,出尽风头,自然也就招来了不尽的祸端,“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不过,这世上的文人总是难以消除干净,因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表演性,他们无法控制表达的欲望,所以,露头的文人总是此起彼伏。沉默不过是一种宜之计,文人的内心里面却充满峥嵘。唯唯诺诺的是文人,破口大骂的也是文人,大放厥词、粪土一切的祢衡虽不失书生本色,却无意中成为力之争的牺牲品。玩政治的文人,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给自己打造一副精美的棺材而已。 文人之死,给平庸的历史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碌碌无为的统治者在对付文人方面却常常有出色的招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的文人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字狱史的机会,也使他们得以回味力的威力。与知识分子作对,趣味无限;与文人斗,其乐无穷。制者容不得放浪形骇、桀骜不驯的狂狷文人,而对一声不吭磕头如捣蒜的奴才文人也依然不能心安。李国文对自己当了22年“右派”,一条随便什么样的狗趴在头上拉屎撒尿都强忍下来,这一软弱的事实,非常得意。不管怎么说,终归是活了下来,没有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白搭上,才有今天的思如泉涌,墨气冲天。李国文嫌谢灵运过于张狂玩掉了脑袋,否则,还会留下更多更美的山水诗,殊不知,要求中国文人心致志地搞“纯文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历史上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除了与统治者的残暴密不可分之外,后面都有一个让人肠断的性格悲剧。如果文人们都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忍辱负重,学会了避重就轻,侥幸熬过一个又一个残酷的文祸,恐怕也未必还能写出那等荡气回肠的文字来。贪生者当然可以笑到最后,但是,文学史上笑得最好的总是那些短命的文人。

秦末“第一英雄”项羽,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从主观角度出发评价历史人物的善恶行为并不可取。
今天,我们仅以项羽为例,从古至今关于项羽的评价分为褒贬两个论调,但我们无法评价这两种论调孰是孰非,站在不同的立场来看每个人的理解都无法同步。
有人觉得,项羽入关前屠杀数十万秦卒造下杀孽,入关后火烧咸阳宫和秦陵,害死秦王子婴,这一系列做法都不是英雄所为。而且,项羽缺乏人格魅力,多疑乖张以至众叛亲离
所以,他的失败,完全是注定的。
还有人认为,项羽是秦末“第一英雄”,且有破釜沉舟的大智慧,他的楚军所向披靡,在各路诸侯中出力最多,理应由他来定鼎中原。
不论世人如何评说,现实情况是不变的。
30岁的项羽在垓下一战中败给了刘邦,虽说靠着亲兵逃出生天抵达乌江之畔,但此时的他已无翻盘的可能。命运给了项羽重新崛起的机会,当乌江亭长劝说他返回故土休养生息时,项羽以“天亡我,非战之罪”、“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理由拒绝上船,慷慨赴死。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844年,已过了不惑之年的老杜被朝廷调往池州,得志的杜牧春风得意,在路过乌江亭时特地在处历史名胜驻足片刻,小酌几杯。
老杜究竟在乌江亭喝了几杯酒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的心情一定颇为舒畅,所以,才睹物思人想到了千年前的西楚霸王。
念及此处,杜牧找来纸笔,挥毫写下自己对项羽的看法:
战场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谁都没法预料到战争的走向和结局是什么。所以,能认同且承受失败的才是真英雄。江东一带素来人才辈出,只要能回到故土,还愁不能再召集一批英勇善战的子弟兵吗?
在老杜看来,打仗这种事向来胜负难定,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出现过战无不胜常胜将军,也没出现过屡战屡败窝囊废,谁能说准未来的走向呢?如果项羽能静下心来规划一下未来,回到江东重新以西楚霸王的名号召集一票人马,届时再重演一次入主中原绝不是难事。他已经有了逐鹿中原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再次创业无疑会事半功倍
显然,杜牧对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论调嗤之以鼻,虽然,我们看不到杜牧直接批评了这一点,但诗结尾的设问摆明了是在讽刺项羽缺乏承受失败的心态,胸襟也谈不上宽广。
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一地考虑诗句的内容,还得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际遇。
当时的杜牧春风得意,刚刚得到了朝廷的委任状,虽然,只是从黄州调度到池州,且官职没有发生改变,但对于杜牧来说这算不上挫折,只是一次新的开始而已。
他在黄州已经当了那么多年刺史,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如今,被调度到池州不过是“卷土重来”而已,他坚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终有一天朝廷会赏识自己的政绩。
所以,杜牧诗句的重点,在于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行为缺乏担当,魄力不足,没有再来一次的勇气。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一转眼,杜牧题诗这件事已经过了二百多年,1054年秋,乌江亭这处风景名胜又迎来一位文坛翘楚——王安石。
1042年,王安石通过科举入仕,原本可以跻身政坛。然而,忧国忧民的王安石并没有直接进京,而是选择去偏远的基层从头做起,历练一番。
在写这篇《叠题乌江亭》之前,王安石已经在舒州当了三年通判,期间政绩斐然。王安石之所以能升迁,靠的不只是副宰相欧阳修和宰相文彦博的提点,他是有能力和政绩的。
因此,当他来到乌江亭缅怀项羽时,考虑到的不只是“卷土重来未可知”,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乱世之中各诸侯穷兵黩武,打来打去民力枯竭,人民对战争叫苦不迭。项羽拉走了大量江东壮丁,却让他们都葬身中原。就算他打算从头再来,可江东又有多少青年才俊?目睹了那么多死亡与分离的江东人士,还会不会拿身家性命当筹码陪着项羽再进行一次豪赌?
题目里的“叠”字,显然就是老王对老杜《题乌江亭》的回应,说是针对也不为过。
王安石是何许人也
他能名列“唐宋八大家”,足以说明其文学天赋异禀。
然而,在历史上王安石的政治能力比文笔更强,他的本质是政治家,而不是文人。那些“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不过是他对前途对未来的情感抒发而已。换句话说,王安石不是以诗句为业的文艺青年,他是将国计民生放在第一位的实干家。
在实干家眼里,帝王基业不是他该考虑的问题,他的思考集中在芸芸众生上。千百年来,每次打仗成者王败者寇,可谁考虑过活在战火中的老百姓?他们为王者的战争提供粮饷、人力,又因为王者的天下失去家园和生命。如果从更深层次来考虑,王安石眼中的项羽就是发动不正义战争的野心家。
在追随霸王的江东子弟尽数死亡,且项羽杀掉了被当作傀儡的楚王后,就算他想卷土重来,还有谁愿意陪他一块玩命呢?
这既是对战争的反思,又是对项羽人品的抨击。
由此可见,据王安石的理解,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结果,他根本没有翻盘的资格。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诗人,作为一名生长于男社会(尤其是程朱理学兴盛)的背景下的女性,李清照看待问题的角度颇为独特。
在将李清照为什么作这首诗之前,我们照例来看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在辽金战争期间,北宋错误地选择了与金国同盟,过早地暴露了国力,以至于金人兵分两路,由太原、燕京双线入主中原,颠覆了北宋王朝。宋徽宗、宋钦宗两父子沦为阶下囚,其余臣子带着大宋宗室逃往杭州小朝廷
在这段屈辱史之后,虽然,大宋仍保持国祚,但却只能偏居一隅,史称“南宋”。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宋朝大臣,在逃往南方之后,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1129年,建康爆发内乱,被逼无奈的赵明诚夫妇不得不弃城出逃。在逃往的过程中,两人来到项羽自尽的乌江。
在乌江亭上,李清照有感而发,创作了《夏日绝句》:
活着,就要做当世人杰;死去,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为什么直到现在尚有那么多人缅怀项羽呢?
就是因为他宁愿死去,也不选择重回江东苟延残喘
李清照的这首作品真的是在赞颂项羽吗?
未必。
当时南宋正面临内忧外患,以程朱理学为主流的士大夫未必会认同项羽政的合法性。所以,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显然是有什么特殊意味的。
在李清照看来,靖康之战给大宋子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国家危如累卵之际,赵宋王朝的选择不是和金人决战到底,以天子守国门的态度捍卫北方百姓的生存空间,而是逃往南方苟延残喘。李清照和丈夫自汴梁南下,一定目睹了不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情况,所以,在她眼中那些不顾人民死活抛弃河山的统治者是可耻的。
因此,他们在“过江东”以后继续一隅偏安的行为,被李清照以《夏日绝句》反讽。
诚然,李清照的笔法让这首缅怀项羽的诗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让它成为现代语文课本中的经典。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项羽生性残暴,动辄屠城,活在楚占区的老百姓未必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即便项羽“过江东”,其性质也与南宋朝廷有本质上的区别。用项羽来借古讽今的做法虽然不严谨,但这首诗里流露出的使命感和责任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在李清照看来,用成与败去衡量一个英雄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项羽早已预想到“过江东”的后果,可他偏偏不肯苟且偷安,这种气节是秉持逃跑主义的南宋小朝廷无法比拟的。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分别以自己的立场对项羽进行了评价,但是,身为后来人的我们却无法说谁更加高明。毕竟,我们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人生境遇也千差万别,对于事物的理解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shenjiaxingming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