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偃兵修文”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偃兵修文”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偃武修文的意思、偃武修文的“偃”的意思是?、孔子曾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穷兵、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得意来之、明朝洪武年间在今天修文六广河一带平反水西匪贼的将领是谁?、兵的成语等

偃武修文的意思

偃武修文释义: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拼音] [yǎn wǔ xiū wén] [出处回] 《尚书·武答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偃武修文的“偃”的意思是?

偃武修文的意思是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孔子曾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穷兵

政治和科学不同。任何政策都有适用的条件。孔子的理论大多数是在国家基本太平,社会缺少快速发展,自然扩张已经完成的时候,追求长治久安用的。这种情况下一来没有紧急事件。如果敌国正在侵略自己,自己还修什么文德,那就是不分轻重缓急了。周文王修仁义得天下,徐偃王修仁义而丧国,就是这个道理。二来因为社会发展缓慢,任何穷兵黩武都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如果一直把军事力量用到极限,遇到突发事件就无法应付了。相反如早期的苏联,因为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所以军事力量也一直在增加。即使今天穷兵了,明天还会有新的兵出现。三来如果自然扩张已经完成,那么进一步的扩张就不能带来收益了,也就变成了纯粹的负担。相反如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或者早期的罗马,占领的每一个殖民地都能带来大量收入。因此对他们来说,去占领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这三个条件都满足,自然不能穷兵黩武。否则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得意来之

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 (1)颛臾:音zhuān yú,鲁国的附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2)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 【译文】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评析】 这一章又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此外,这一章里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是应该指出的。

明朝洪武年间在今天修文六广河一带平反水西匪贼的将领是谁?

明朝初年,云南和黔西北的地方部族政未归附明廷,云南元梁王暗中与乌撒(今威宁一带)彝族首领结盟,共同对抗明军,并不时派兵骚扰已归附明廷的水西地区。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明廷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左副将沭英及步骑三十万征云南。使安陆侯吴复仍领赣州等卫官兵万余人渡鸭水(今鸭池河)进入水西,分踞要害,筑城戍守。大军进至水西“郭张”地安营扎寨。“郭张”(彝语:河湾畔的坝子)即今日黔西城所在地。吴复见这里地形险要,前有河流(今南门河)河水湍急,后有大山(原后山坡,今观农台)树林茂密,中间是一片高地(今大府坝周围)视野开阔,是易守难攻之地,便在此修城。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动工,五月完工。吴复向朝廷呈报军情时,言已筑“水西城”驻防,这便是水西古城名称的起源,建城历史迄今已达635年。

兵的成语

1、草木皆兵
读音:cǎo mù jiē bīng
表达意思: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2、兵贵神速
读音:bīng guì shén sù
表达意思:表示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处:出自《孙子·九地》。
3、穷兵黩武
读音:qióng bīng dú wǔ
表达意思:意思是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出处:出自《明史·范济传》。
4、厉兵秣马
读音:lì bīng mò mǎ
表达意思:指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兵荒马乱
读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
表达意思:意思是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出处:出自《梧桐叶》。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anbingxiuwen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