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斩木揭竿”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斩木揭竿”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晁盖为何要揭竿而起?、带木取材有这个成语吗?、揭竿而起的成语、斩木揭竿属于哪个生肖、“斩”的读音是什么?、《斩木揭竿》的原文及翻译等

晁盖为何要揭竿而起?

《水浒传》中描写了以晁盖、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泊,树起反抗的大旗,一次次向北宋官府发动猛烈的攻击。这部小说正是北宋末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真实缩影。
徽宗统治时期,蔡京等人的把百姓逼上了绝路。先是在京东地区发生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宣和元年(1119),宋江在山东一带率众起兵,从山东一直打到了江苏,然而遗憾的是这支起义军坚持了三年,最终兵败后却以被朝廷招安结束了此次起义,接着竟和官兵一起南下剿灭方腊。当方腊起义被镇压之后,宋江终于看清了官府的残暴,再度起兵,但终因势单力薄归于失败。
在宋江起义的第二年,也就是宣和二年(1120),方腊在东南一带揭竿而起。那时在东南一带设立了造作局、应奉局、花石纲,官府借此盘剥勒索百姓,致使民怨沸腾。方腊是浙江一个普通农民,他和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受尽了徽宗暴政的克剥,于是他便利用流传于当地的摩尼教聚起了万余名百姓。方腊形象地用家事来比喻国事,把皇帝比喻为父兄,把百姓比喻为子弟,他对百姓们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家庭,子弟终年耕作,只能得到一点儿粮食,而父兄不劳动,却可以任意挥霍,还要去送给仇人,使仇人越来越富裕,反过来还要侵扰子弟。父兄又不去御敌,而让子弟去御敌,倘若子弟打不过敌人,父兄就要责罚子弟。子弟为父兄做了这么多事,结果却时常遭受虐待。你们能忍受这样的父兄吗?”众人齐声说:“不能!”方腊接着说:“如今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我们老百姓终年劳苦,却遭受官府的克剥,难得温饱,而官府不仅自己挥霍,还要向西北二国送去数以百万计的银绢,这可都是我们东南百姓的血汗钱呢!西北二国有了这些银绢,更加富足,年年兴兵犯境,朝廷反倒对他们十分恭顺。而我们百姓呢,终年劳作,却落得冻饿而死,你们难道就愿意这样下去吗?”百姓们本来就对官府不满,方腊的这番话更使众人义愤填膺,接着方腊又向众人讲了他的宏伟计划,也就是先打下江南的一片江山,建立自己的政府,划江而守,而后轻徭薄赋,以吸引四方百姓。照此下去,十年之内,必能统一中国。众人被方腊描绘的这个宏伟蓝图鼓舞,一起跟着方腊斩木揭竿,挑起了起义的大旗。四方百姓闻风响应,十数日间竟有数万人加入到了起义的队伍。方腊组建了自己的政府,自称“圣公”。在起义后的三个月间,起义军势如破竹,攻陷了六州六十多个县。
这一边起义军轰轰烈烈地攻城杀官,而朝廷那边还在歌舞升平,宰相王黼始终没有上报方腊起义的事,使得起义军势力越发强大,直到起义军占领杭州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向徽宗报告。徽宗在震惊之余,听从朝臣建议,急忙调动京城中准备联金攻辽的十五万西北劲兵,由童贯率领讨伐方腊。
方腊在攻占杭州后,在战略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时曾有人建议方腊应直捣金陵(今江苏南京)。遗憾的是,方腊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因为方腊从起义一开始,就认定宋军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集结起大规模的兵力。那么,在这半年时间里,足够他对付东南这些武器装备薄弱的郡县了。他的战略是要逐个占领东南的郡县,与宋政府隔江对峙。因此他放弃了抢占金陵这个战略要地的方案,而是沿着杭州向北依次夺取郡县。当然,方腊对宋政府的判断不是没有道理,假如真的给他半年的时间,他的逐个击破的计划估计也能实现。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朝廷那边正有现成的十五万精兵,这支军队迅速南下,打了个方腊措手不及
宣和三年(1121),童贯领兵南下,他一方面大幅度地提高捕获起义军将领的赏格,另一方面下令关闭应奉局、造作局等,并禁止再收买花石,这一举动解救了东南数百万百姓,赢得了人心。接着,童贯兵分两路进攻起义军,童贯率领的军队毕竟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且装备又好,而单凭英勇无畏的起义军岂是这种正规军的对手,三个多月的时间,起义军占领的郡县又接连陷落,主力退回了起义的出发点——清溪(今浙江省淳安西北)西北的帮源洞。童贯等人包围了帮源洞,起义军二十余万人拒险固守,与官军血战一日,终因腹背受敌,伤亡惨重。方腊被俘后遭杀害。
虽然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之火只经过半年时间便被扑灭了,但这场使东南震动的起义却足应使宋朝廷有所改观,遗憾的是宋朝廷的腐败却依然故我,童贯因在平方腊时下令停止了花石纲,而被强迫退了休。此后应奉局等又全面恢复,百姓的苦难更为深重。
方腊、宋江起义失败后,河北、京东也屡屡爆发农民起义,他们占州县,杀官僚,北宋王朝已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

带木取材有这个成语吗?

材大难用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材能兼备 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樗栎庸材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楚材晋用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大材小用 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栋梁之材 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高材捷足 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高材疾足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将遇良材 良材:本领高的人。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比喻两雄争斗,本领相当。 就地取材 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绵里薄材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常用作谦词。 五短身材 指人的身材矮小。

揭竿而起的成语

揭竿而起 相关的近义词逼上梁山 铤而走险 官逼民反揭竿而起_词语解释_词典内【拼音】:[jiē gā容n ér qǐ]【释义】: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斩木揭竿属于哪个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猜一个吧!

“斩”的读音是什么?

是:zhǎn
斩钉截铁[ zhǎn dīng jié tiě ]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满门斩[ mǎn mén chāo zhǎn ]
投没财产,杀戮全家。
出处:鲁迅《呐喊·阿Q正传》
斩将搴旗[ zhǎn jiàng qiān qí ]
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出处:《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先斩后奏[ xiān zhǎn hòu zòu ]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南北朝·刘勰《刘子》:“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
斩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斩尽杀绝[ zhǎn jìn shā jué ]
全部杀光。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
斩草除根[ pī jīng zhǎn jí ]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先斩后闻[ xiān zhǎn hòu wén ]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北齐·刘昼《刘子·贵速》:“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
斩竿揭木[ zhǎn gān jiē mù ]
犹言斩木揭竿
出处:清·褚人获《坚瓠补集·关社引》:“维兹六月,忽有斩竿揭木之事。”
快刀斩麻[ kuài dāo zhǎn má ]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同“快刀斩乱麻”。
出处:茅盾《腐蚀·十一月六日》:“此时局势,须要快刀斩麻,不能拖泥带水。”

《斩木揭竿》的原文及翻译

斩木揭竿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用来比喻武装起义。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anmujiegan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