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大放悲声”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大放悲声”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形容哭的很大声的成语、形容声音非常悲伤的成语、悲的成语、成语xxx声四字成语()()()声、含有悲字的成语、《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是哪一句等

形容声音非常悲伤的成语

如泣如诉 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凄然泪下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泣不可仰 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泣数行下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泣涕如雨 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扣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泣涕如雨 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涕泗横流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涕泗纵横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成语xxx声四字成语()()()声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兵贵先声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铲迹销声 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大放悲声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谠言直声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杜口吞声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吠形吠声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吠影吠声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绘影绘声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假誉驰声 指没有真才实学,靠互相吹捧扬名。 空谷传声 在山谷里叫喊一声,立刻听到回声。比喻反应极快。 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匿迹销声 指隐藏进来或不公开露面。 诺诺连声 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泣不成声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忍气吞声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是哪一句

原文是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所以我认为应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诗共有十八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十四首(以下简称《拟行路难》).此诗写一个出征在外的老兵,反映其遭遇,抒发其情感,从而揭露战乱给平民百姓造成的沉重灾难.
  开头两句,直言老兵’少壮从军’,直至’白首’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此处,’白首’与’少壮’想对照;’不得还’与’从军去’相对应.这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开头两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说同,这两首诗中的两个老兵,都是年少时就从军了.对此,《十五从军征》直言’十五从军征’,《拟行路难》则明说’君不见少壮从军去’.而且,二者均采用了对照与呼应的表现手法.说异,一个老兵在年老时得以回家:’八十始得归’;而另一个老兵则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白首流离不得还’.但这异中也有同,也就是两个老兵的命运都是凄惨的.
  正因为’少壮从军’,’白首流离不得还’,老兵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拟行路难》从第三句开始对此作了集中的描绘.’故乡’两句,写老兵日夜思念故乡.诗人先以’窅窅’二字形容老兵的故乡与老兵从军所到之处相距遥远,突出一个’远’字;又以’日夜隔’三字突出一个’隔’字,一方面表明老兵与故乡的离别时间之久,另一方面暗示老兵对故乡的思念时间之久;再以’河关’二字比喻路途阻隔,续写一个’隔’字,突出一个’难’字;而’音尘断绝’四字则写足了老兵日思夜念故乡的原因.这两句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朔风’四句,诉诸视觉、听觉、触觉,以意象组合来续写其思念故乡的愁情.’朔风’与’白云’,两个意象分别诉诸触觉与视觉,各以’萧条’与’飞’加以描绘,以此衬托老兵的愁情,恰到好处.’胡笳’与’边气’,两个意象分别诉诸听觉与触觉.诗人以’哀急’状写’胡笳’之声,当是以哀景衬托哀情;以’寒’反映’边气’,既实写’边气’给人的肌体之寒,又映衬老兵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心头之寒.唯其如此,老兵才感到无可奈何.诗中的’听此愁人兮奈何’,直接引用屈原诗句’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楚辞·九歌·大司命》)中的前一句,状写老兵的无奈,如同己出,不着痕迹.无奈之下,老兵只得’登山远望’,希望能借此排解心头之愁,保留好自己的容颜,所谓’得留颜’.可’此情无计可消除’,又岂是’登山远望’所能解决的?这几句,视线由天上转至地上,内容由写景抒情转为描写人物的动作抒情,化无形为有形,从中可看出诗人运用写作技法的娴熟.
  ’将死’两句,由上文写老兵对故乡的思念归结为对妻子的怀恋.此处,写老兵设想自己将死在’胡马迹’,也即他从军所到之处,究竟将死于何种原因,并未明言,但读者完全可以推断出其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老死,一是战死.一方面是老兵’将死胡马迹’,另一方面是他’能见妻子难’,二者对比强烈.老兵对妻子的怀恋未随时光的流逝而淡化,而是与日俱增.他推想自己将客死异乡,却无法在死前与妻子再见上一面.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于是,诗的结句直抒胸臆:’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绵忧’:连绵不断的忧愁.’摧抑’:悲痛压抑.老兵面对自己坎坷的生世无可奈何,只能将心头无尽的边愁乡思化成长长的慨叹!弦外之音:身处如此社会,遭遇无休止的战乱,即便是热血男儿又能怎样?何况是’白首不得还’的老兵呢?悲哀之中分明蕴涵着老兵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不难看出,此诗主题思想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是一脉相承的,但其着眼点、写法等,与《十五从军征》相比,有不同之处.《十五从军征》写老兵,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起,着眼于他返乡途中与到家后的情景,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而鲍照的《拟行路难》写老兵,则着眼于他’少壮从军’,直至’白首’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运用多种写法,通过意象组合,层层推进诗意,重在抒发其无法回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悲哀.两首诗中的两个老兵,都是少小从军,其中,一个在年老时得以回家,而另一个在年老时则仍流离在外,但无论他们最终能否回家,其命运都是凄惨的,心中也都是极其悲哀的.所有这些,都是当时的战乱造成的,而战乱又是由当时的统治者一手挑起的.因而,描叙老兵的悲惨遭遇,抒发其真情实感,便有力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因而,鲍照的这首《拟行路难》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一样流传至今,令人难忘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dafangbeisheng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