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慨然允诺”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慨然允诺”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佛性是‘常’还是‘无常’?、包含薇,斯,然,或者晨的4字成语!!、允还可以组哪些词、关于然的成语、写出然字的四字词语、很同意的成语是什么等

佛性是‘常’还是‘无常’?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看到佛学院蒸蒸日上,真是非常欢喜。 太虚大师说:“佛教的僧伽教育犹如树木的根,是最重要的。”有一次,老和尚病得很重,要我到他房间,牵著我的手,交代道:“倘若我遭不测,你要负起救化众生的责任,要培育僧才。”我请师父安心,并慨然允诺:“如果有因缘,我一定会负起教化众生的重责大任。”所以,文殊讲堂首重僧伽教育,迄今共剃度比丘八十位,比贵佛学院人数还多。所以,僧伽的教育(ecation)很重要。 但僧伽教育的师资问题也很大。一来,教授不好请;再者,每个教授知见不同,所以留给下一代的,究系甘露抑或毒药,尚待商榷,乍看似样样精通,要实际运用时,却发觉是样样稀松。这是因为没有悟道,若悟道的话则万法尽通。佛的教法是法法道同,是以,唯佛与佛的知见能够一致。至于十地以下的菩萨、小乘声闻,看法都不同。在这种状况下,最重要的是,开展我们的心性。 我深深体悟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大家都知道,光行布施不能成佛,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也都不能成佛。必须以般若为前导,以智慧的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有了智慧,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智慧既是我们本性里具足的,何以至今犹未得见?何以仍是烦恼不断呢?这是由于我们一直在事相上打转,而这种错误的观念,将导致我们无法修行。 所谓在事相上打转,就是我的道场对;你的道场不对。我要持戒;你不持戒。赞叹自己;攻击别人,陷入知见的牢狱而不自知,还自以为是。由于知见不同,角度互异而纷争不断,又未提出解决的办法,山头主义、门户之见于焉产生,每位法师各有一套理论。我今天来时,一直在思惟该讲什么,到底应从何处下手?处处是,又处处不是,根性也各不相同。因时间关系,遂拟出一个表,提纲挈领地来谈。 发菩提心,提起正念 弘法者或修学佛道的人,或偏重于事相上,视‘诸行无常’的修行,或偏重于理体上,‘不生不灭之真如性’的发挥。此二者皆难臻圆满之境。我们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就是增增减减。那么,哪里是不生不灭?如何进入涅槃?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这有为的世间法里,生灭的因果相里,如何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彼既非物质构成,亦不是具体的东西,既处处是,又处处不是。小乘阿含偏重‘无常’及‘三法印’的发挥,然而,在生灭的造作世间,造作因果下的生灭,怎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 修行只有八个字——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提起什么正念——观照的正念。譬如:观无常、观不净观、修四念处、四谛、十二因缘,这些都是生灭的造作法。什么是不生不灭的涅槃自性呢?如果不悟的话,就好比盲人摸象,讲的头头是道,其实是各执一端,未尽全貌。由于未能体悟本体界的毕竟空性,以及方便即究竟,究竟即方便的不二法门,遂将佛法打成两段,变成强烈的二元对立论,并非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是以所到之处都是障碍。并非别人障碍我们,而是自己障碍自己、这是因为侧重于发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们会难以体悟何谓‘不生不灭’。 小乘之无常观、不净观,乃至四念处,其修持目的,在对生灭的事物要能离欲(离开欲望的束缚)。所以说:‘皈依法,离欲尊。’法的现前,用意在令我们离开种种欲望的束缚。但问题在于最后的‘涅槃寂静’。如何在无常的生灭中找到不生不灭的清净涅槃自性呢? 大乘偏重真如或如来藏心的发挥。大乘的初判佛教,像《华严经》讲真如、大乘的后期佛教讲如来藏,皆偏重于理体上的发挥,否定了生灭的因果法。那么,该如何去诠释因果的连锁性呢?所以,著重于无常的发挥不够圆满,著重于不生不灭的发挥也不够圆满。重于理体上的发挥,否定了因果;重于事相的表达,又不易悟入本体。 一个弘法者倘欲不坏因果而又能悟入不生不灭的真如本体,则势必要能体会附表上所框起来的几个字——‘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方为佛法之正知见、中庸之道名副其实的正法。在事相上来说:生灭,缘起无自性;就作用上来说:也是缘起无自性;从本体界的角度而言:一切法无我。所以,只有‘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才能贯通所有的禅、净、律、密、大、小二乘的总思想,才能抓住佛法的重心,才可以理事圆融,体相用具足。 放下知见和执著,就完成佛道 ‘心’本自具足万法,不论研究唯识、华严(法界缘起、一真法界)、禅(心具足万法,即心即佛)、净土(唯心净土),统统不离此心。关于心性的讨论,分事法与理法,偏一不可。就事相或事用上来说,是生灭的,如六根、六尘、六识,眼所见,耳所闻,可感受到的、有形相的东西;就理上来说,则是无形相的。理即事,事相亦不离理体。‘法’定要理事圆融,偏理偏事都不究竟也不圆满。事相来说:不昧因果(意即不能违反因果),无论修行至何等境界,皆不能违背因果。即使开悟,也必须注意身、口、意的造作,何以故?因为不昧困果。事相上,因、缘、果的连锁性,即使是圣人亦不可坏,必须对因果负责。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何以相貌和福报却不同呢?这就是宿世所修的善根不同,而其因果具体反应在事相上所致。可是,理却无法去讲,因为它离语言相,只能方便说。圣者悟到本体界,亦即悟到非因非果。所谓‘非因非果’,不是没有因,没有果,而是指‘因’本身就是空性。非因,意即当下就是空性,非果亦是空性。换言之:圣人悟到因缘果报、任何一个动点上统统是空性,契入此名为顿悟。何时能放下,何时就开悟。就理上而言,若能放下知见和执著,当下就完成佛道。 然而,悟到理上、本体界的空性,并不代表一切都懂了,因为事相上还要学习。开悟,就会讲英文吗?非也,还是得透过学习才会。开悟不代表什么都通。所以,悟到本体界,我们内心解脱,了解一切法无常,无常本身就是空性,所以开悟者是悟到身心不可得,一切法无相,而得以解脱。 行菩萨道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什么都要学习。开悟的人若英文不会,登机门(gate)看不懂、连坐飞机都成问题。电脑不会打,也是会团团转。但他内心解脱,活得很快乐。所以,我们要了解,开悟的人是悟到本体界的空性,因此,任何一个动点都解脱。什么是开悟?就是天下太平,心中无事,无所欠缺。开悟者处处解脱,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也知道那是生灭的。例如:电脑是无常法、哲学为生灭法,乃至太空物理学,也还是生灭的道理。你毋须懂,也知道它们皆是生灭法。举一微尘出三千大千世界,整个宇宙皆可用四个字涵括——缘起性空。因缘生,因缘灭。但于一切境界莫住、莫著、莫求,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于一切法,莫著、莫求、莫取舍。 修行要在事相上磨练 既然一切法本自具足,为什么我们要讲修行呢?‘断习气’方便说名为修行。如果我们今天没有习气,当然内心本自具足。问题就在习气未断,所以必须在事相上磨练。过团体生活,以遵守团体规矩为原则,关于私下的用功,则纯个人的。以文殊讲堂为例,进入文殊讲堂,不论你修禅净律密,一律要做早晚课、拜八十八佛、过堂、每半月诵戒、结夏,上课不可缺席,此大原则掌握住,私下要如何修行、用功,则是尊重个人的选择。所以最好的政府是半制、半民主的。李登辉先生讲:‘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我们会在这句话的后面打个大问号——可能吗?若去调查看看,希望不缴税的、男孩子不想当兵的、小学生一周放假五天的.......一定全部都举手。因此,有些事情不能用‘民主’的方式,而必须强制执行。像这里的佛学院,就必须有院规,大家共同来遵守。 学佛的重点在有没有‘悟’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就两个字,‘悟’与‘迷’,重点在有没有‘悟’。修行一定要悟。而‘悟’就是‘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时时刻刻提起正念,大用现前。开悟的人悟到无念。无念不是没有念,而是有念,有清净的念。我们的本性是无常吗?不对!本性若是无常,我们永远不能成佛。一般而言,皆认为本性是常,是不生不灭而非生灭的。我们的本性是不生不灭吗?错!我们的本性是无常。为什么?因为大用现前。既然要起作用,而起作用就是无常。如果我已开悟,跟大家说话即是本性在作用,现在就是无常,无常就是常,觉性当下现前。 我们一般都以观念在学佛,教育往往落入文字的游戏,书本拿来就一直在教义、教理上研究,从未契入空性的道理,所以谈到不生不灭,就透过主观的意识,将之观想为一种永恒的东西。有人说:‘永恒如同虚空一样。’如果永恒是一种死寂的东西,那么,佛性就没有作用,成了一潭死水。所以,佛性,你讲‘常’,不对,它要起作用——‘依体起用,摄用归体。’说佛性是‘无常’也不对,因为无常是生灭法。对立法,乃凡夫之见,著无常则不能成道。接著,我们来讨论佛性是什么?‘佛性是常’因为它不生不灭;‘佛性是无常’因为它大用现前。所以,简单讲,悟道就是你讲什么都对也都不对。你讲‘无常’不对,因为空性不是无常,《楞严经》讲:你可曾见过虚空坏掉、烂掉?我们这个色身会烂会坏,凡是有相的东西皆会烂会坏,但无相的虚空会烂会坏吗?我们的觉性亦复如此,是以,说‘常’不对,说‘无常’亦不对。说‘无常’对,何以故?因为‘作用’。说‘常’对,为什么?因为‘不生不灭’。难就难在这地方。说常、无常、生灭、不生不灭都对,也都不对。 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惟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 在事相上悟到绝对的空性,名为开悟。 觉悟到这颗本自具足的清净心就是佛。那么,清净心是什么东西?它不是有形相的事物,无法用言语形容,亦无法以笔墨描绘,但处处起作用。我现在讲话就是,你们听课也是——起作用,此系就事相上而言。佛性就是理,但不离事用,不坏事相。因此,就理体来讲,是绝对的;就事相上来讲则千差万别。开悟即是在一切的事相上,悟到绝对的空性。古时候,有人打破碗、打破杯子、打个香板就开悟。为什么?在事相上体悟到这不生不灭的绝对理体,就叫做开悟。他就身心自在,万缘放下。泰国高僧阿姜·查说:‘放下一切执著,是我们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 何谓做功课?去掉那份执著,放下那份假相,名为‘做功课’。《楞严经》云:‘想像为尘,纳想为垢。’我们用文字来教育,会栽培一些学者,但不能造就成佛道者。虽然看很多经典,但拼命著相,没有正思惟,因此无从得到法益。由于执著自己的角度,在文字里面作文章,所以烦恼断不了。例如看到毛巾,我们晓得这是因缘生因缘灭的假相。理相上知道,但平常观照的功夫不够,无法突破。譬如说,你看到一个俊男,知道这是缘起性空,可是却断不了爱著之想,分手后念头仍萦绕不停。‘缘起性空’的道理你很清楚,但就是断不了,这是‘习气’使之然也。至于‘纳想为垢’,就像我们每天都用同一个杯子泡茶,即使有一天,你把它洗干净,杯里依然有茶的味道。所以说‘修行容易,习气难断。’就是这样。因此,在一个团体里面,能有一个好的环境修行,是很有福报的,像贵佛学院均收女众,让大家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各位应该珍惜。 全世界的人都会死,非独我而已。 开悟则万法尽通,妄想尽息,正念时时刻刻现前,出来的都是清净心、无相心。修行,说简单很简单,说难很难,关键在有没有志气。要了生死,从哪里下手?观无常——二十四小时观无常,你很快就会悟到空性的道理。两人争执、吵闹,就退一步想——无常,我们此刻在争执什么呢?一百年后来看,这种争吵岂不是很无谓?我们不是要在二六时中提起正念吗?那么,你就提起无常的念头,一定成道。《阿含经》中百分之八十都在阐述无常的理趣,只要你下手观无常,时时刻刻念兹在玆,道业绝对成就。当你在病苦、疲惫不堪时,就观这色身,每天都有大小便等不净之物、偶遭病苦的折磨、死后还有尸毒,最后成为一堆臭骨头。要抗拒对死亡的恐惧,就必须认知全世界的人都会死,非独我一人而已,自可袪除对死亡的恐惧。事实上,恐惧亦无济于事。想想印尼航空飞机爆炸,二三四人在一刹那间的解释'>一刹那间全部毙命,世间没什么好计较的,修行就是几个字——不计较、不比较。因为一切皆无常,时时刻刻把这个‘死’字挂在念头,提起正念,观无常。 深入观照无常,甘露马上现前 如果对观无常下过很深的功夫,一切苦都可以接受;一切顺逆境全都是佛法。为什么?因为很清楚那是无常。长得庄严亦不会执著,因为这也是无常的。饱受欺凌也不觉得委屈,而会认为对方是在成就自己。对外来的诽谤、批评都能泰然处之,因为那也是无常的。一旦观无常,甘露马上现前,但功夫要下得很深,不可草率苟且。你看到总统,知道那是无常,没啥好攀缘的;看到富人,无常;看到俊男,无常;美女,无常,一切皆无常。一直下功夫观照无常,任何动作举止,包括吃饭、下肚、消化、胃、大肠、小肠、大小便皆无常,观照色身,每一个细胞、每一块骨骼都是无常,空性思想立刻现前,当下就解脱,离一切欲望的束缚,挣脱一切烦恼、种种困扰,你会发现所有的执著都没有意义。 ‘道’其实在每个人心中,无片刻暂离,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只要思及‘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你自然就会精进。我们就是因为佛法听得太多,功夫下得太浅,会听却不会用。佛陀教育弟子,统统从观无常、四大皆空、五阴无我下手。我们早晚课天天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定要照见五蕴皆空,才有办法超越一切痛苦。而我们只是照本宣科,口中念的是‘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心中想的却是:(待会儿要上哪儿去玩?)只是惯性地念一念而已,失去警惕的作用,无法产生提振的力量!其实法早就在我们心中,只是没有深入观照。由于观照功夫不够,所以会一直在假相里打转,在戏论里打转。烦恼来了,不知如何是好。在欲望方面,不要让自己太舒服,也不要让自己太苦。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没有办法一蹴即成。‘法’只有渐没有顿,顿也是从渐来的。例如:苹果瓜熟蒂落,是瞬间的事,但在掉下来之前,必须经过多少栽培,阳光的照射、养分的灌溉,假以时日,才成熟落地。 一门深入,其利断金。 在座诸位有的根性很利,切勿妄自菲薄。法,只要你坚持一样,一定成道。我们现在就是不会坚持。有个比丘尼持戒、念佛,全部放下,吃的菜是去菜市场捡人家不要的,每年都讲四分律比丘尼戒,曾讲了数百遍。她是否大彻大悟,我无从得知,但她非常坚持持戒念佛,修行到临命终时,非常自在,火化后得五千多颗舍利子。 我参加大斋戒学会时,曾听法师如此开示:‘有的人工夫练得很多,可是刺不死对方;有的人只练一招,可是,一刀就足以让对方毙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的人修很多法门,但烦恼断不了;有的人只坚持一样,烦恼就断了。所以,修行如同武侠小说的练剑,这一剑要很利,一砍就足以令对方致命。我们这一剑下去,烦恼就要断,才有作用。例如修不净观,也可以成就。像我以前修不净观,观想米粒像厕所里的蛆虫;观想面条如人的头发,结果三、四天都食不下咽。如此单刀直入地把贪嗔痴都放下,自可了知这世间没什么好贪的,只要坚定一门,努力行持,虽只有一招,却很管用,否则修百千万世都不能成道。又如你念佛,也要坚持到底,要念到很有功夫,听自己的声音,一心不乱,任何烦恼来,这一念佛统统有办法把它克制过去,念到相当有定力,临命终时,‘前念断气,后念即生。’——一念断气,后念随即往生极乐世界。 因此,我们要了解,修行若要悟道,下手要狠,意志要坚,很快就会成就。要记住我今天所说的——观无常,二十四个小时观无常,没有一个不成道的。无常就无得无失,没有什么好计较的。无常就是缘起无自性,无常就是毕竟空,就是不可得,就是无相,就是生灭,但生灭若解脱,即是不生不灭,无常就是一切法,无常就是理事圆融,‘法’最重要的是要能受益。 诸行无常,因果生灭。 根据所附的表,就事上来说,有事相和事用,所谓‘诸行无常,因果生灭。’我们讲经说法时,常会强调因果,既是因果,就是有生有灭,而在因果‘相’的生灭法里,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的动点上观无常的话,就是空性。无常就不可得,一切皆为假相。并且要下狠心,亦即以极大的志气,二十四小时都观无常,你不成就道业,那才奇怪。我们剃度多少年了,何以迄今毫无消息?佛世时,五年内不证果即下下根器。且看佛陀他们怎么修行——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二十四小时都观无常、保持正念,自然马上见性。观无常,心就渐渐清凉,渐渐就没有得失的观念、著相的观念、是非的观念、善恶的观念。一切皆无常,善无善性,恶无恶性,是也不一定是,非也不一定非。‘诸行无常,因果生灭。’这是相用。有相就一定有作用。 涅槃寂静,不生不灭。 至于体则是‘涅槃寂静,不生不灭。’此系就本体的空性而言,此即我们清凉之处。若安住于无所住心就清凉。因为生生灭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生生灭灭若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生灭,生灭就是不生不灭。所以无常就是常,常就是无常,说常不对,说无常也不对,说无常也对,说常也对。为什么?因为‘相’是心体所影现出来的,本无实体可得。推求、分析、剖析一切的事跟理,体、相、用统统不可得,所以修禅宗的主张:一切法不可得。事相上是造作,是有相。所以看附表的右边,事相上,我们应该要造作。为什么?因为造作不离理,虽说本自具足,你还是要修,要断习气,要精进,因为,即使悟到本体界,事相仍不可免。 去执方名作功课 有大多数出家众执意做自己的定课,而不随众做早晚课,认为与其在大殿打妄想,不如自己把定课做好。这样不如法,因为做早晚课是一种包容、修养,而非定课,若在大殿作早晚课就打妄想,在自己寮房做课难道就不打妄想吗?心的问题没有解决,到哪里都是问题。自己定的功课做完叫做完成,那么,在大殿的功课就不叫功课吗?个人要做何修持都没关系,但应于私下有空时去作,早晚课是整个团体的规范,希望大家遵守。也许早晚课未必适合我,但这是一种修养,而最主要的是,应有包容性。其实,一切法无我,去掉执著方名做功课。在大殿大声念佛,下殿后却和同参道友声嘶力竭地争执不休,这叫做修行吗?何谓做功课?二六时中去掉执著,叫做‘做功课’。真正下功夫就是去掉执著,不著相。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再来看附表,事相上是造作、有相、有为、不空、有种种念,而造作在理上来讲就是不造作,理上的不造作就是事相的造作,所以,理上而言是空、无相、无作、无为、无念。‘空’是什么意思?空就是无常,自性不可得。‘缘起无自性’很难解释,虽常听到却很难体会。何谓‘缘起无自性’?举一法即是万法,以毛巾为例,观照到最后就回归《楞严经》的思想——‘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毛巾是由丝线构成的,丝线透过机器,因缘聚合、裁剪,变成一条毛巾。藉由分析,我们知道,毛巾是丝线所成,再继续分析,乃颗粒微尘,系电子、质子、中子所构成的,这叫做析空观。但析空观本身就是错误的。分析到最后,究竟是有抑或无?电子、质子、中子,这些颗粒微尘到底是有抑或无?如果说有的话,就还可以分析,便不能称为空。如果从有可以分析到空,那么,多少个空加起来会变成有呢?所以‘析空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天台宗的‘当体即空’我们很认同,禅宗的‘回归当下’,我们也很认同。用大智慧直接了当地去了解‘当体即空’,即可解释所谓的‘缘起无自性’,亦即虽名为毛巾,而实质上只是因缘和合,并非真有毛巾这种东西,所以《楞严经》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句话是万法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修学佛道,若以此一句单刀直入地观照,必定成道。一切法皆是语言、表相的东西,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只有假相、假名,并无实质的意义。人生亦然,离开了佛法,生命完全没有意义。吃饭、拉屎、生孩子,这种生命有何意义?所以,没有佛法,生命一点意义都没有。时间一到,成为一堆烂骨头。享受愈多,吃得愈多,拉得也愈多,如此而已! 《楞严经》这一句,如果会用,每个人统统是圣者,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研究经典,不著文字相;听经闻法,不著语言相;看到一切外表,不著一切假相,因为都是缘起,都是无自性,四大本空,五阴无我,任何人皆然。 世间人很可怜,尤其是女众,看看时下各种瘦身、化壮品广告,就知道她们成天都在假体、虚幻的色身上打转。以隆乳者为例,她没想到,一旦无常降临,就算隆得再挺再大,终究也要烟消云散。如果你懂得观无常,就知道其实大小又有何妨?每天为了保养皮肤、烫头发忙忙碌碌,一旦双眼阖上-—死了,终究会烂掉、臭掉,所以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一切法都是空性的,非因缘、非自然。 非因缘、非自然 《楞严经》里面讲:‘如来藏心、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非自然、非因缘。’非因缘旨在破除二乘人的思想;非自然则是为了破除外道的思想。万法皆是当体即空,不生不灭,绝诸对待的,这是《华严经》的思想。而外道则主张一切法自然,自然的生、死、灭、活,毫无愿力;就像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治,放任自由,不假造作,如草自然生,自然长;水果自然生,自然长。有一种外道就是这样,认为天地万物自然就存在,不知这是业感缘起。若秉持这种想法,就不会想要去用功、度众生,一切顺其自然,不假造作,终致懈怠、懒惰,没有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我们不能如外道般的主张放任自由,否则势必沦为懈怠、懒惰,与行菩萨道的积极行径相违背。 何谓‘非因缘’?譬如一朵花,何时开始种是因,过程是缘,长成花是果。在因的角度来说,因是缘起法,在缘的角度来说,是条件所构成的缘起法,在果的角度来说,也是缘起法。记住,因、缘、果都是假设的点。就缘的角度来说,是条件和合的缘起法;就果的角度来说,也是条件和合的缘起法。所以,因、缘、果都是假设的点,任何一个动点都是无常,都是空性。所以真正究竟的佛法是不生不灭,绝对的空性,二乘人讲的因缘是方便说。 事相门中不少一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 ‘众生’是什么?——循业发现。我们都是随业而来,循著业来发现自己的因缘,叫做‘循业发现’,你前世未植种种善根,今生今世不可能来出家。所以,我们要晓得:空就是无常;理就是事;事就是理;因缘法就是非因非缘法,所以,我们在理上来说是空、无相、无作、无为、无念,因此空就是不空,无相就是有相,无作就是有作,无为就是有为,无念就是有念,常就是无常,无常就是常,这乃是不二的东西。所以,禅宗言:‘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意思就是在空性的角度来讲,不受一尘,不接受任何的法,在事相上来说:‘事相门中不少一法。’任何的事相、造作,统统不可缺少,譬如说:替常住做事、办法会、朝山、佛七、禅七都是应该的,为什么?因为统统是事相,都不可免。因、缘、果、报、空、无常、理、事全都划上等号。空、不空;相、无相;作、无作都是不二的。在空性角度来讲——不受一尘;在事相来讲——不少一法。对师长恭敬、感恩;对同参道友要互助互爱、相辅相成,要结善缘,为什么?因为事相造作统统必须。虽然我们拥有佛性,但要大用现前,才叫做佛性。离开这个出家团体,不一定能找到佛性,离开生灭法亦不一定找得到不生不灭清净自性。所以要了解,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万法莫著、莫求、莫取舍。成就与否?但看我们所下的决定之心。(全文完)

包含薇,斯,然,或者晨的4字成语!!

一.(一)含“晨”子非谐音:
晨参暮礼】指早晚参拜。
晨参暮省】按礼节朝暮参拜问安。
晨炊星饭】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
【晨风零雨】晨风:即鹯,一种猛禽。形容亲友离散,天各一方
晨光熹微】熹微:天色微明。早上天色微明。
【晨昏定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晨兢夕厉】兢,小心谨慎;厉,严格。指终日勤勉谨慎。
晨秦暮楚】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晨提夕命】犹言朝夕教诲。
【晨兴夜寐】兴: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劳辛苦。
晨钟暮鼓】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定省晨昏】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花晨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昏定晨省】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昧旦晨兴】指天不亮就起来。多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难以入睡。昧旦,天将明未明;破晓。
暮鼓晨钟】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暮礼晨参】早晚参拜。形容心地虔诚。
连昬接晨】昬,同“昏”。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连昏接晨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落落晨星】落落:稀疏的样子;晨星:早晨天空中的星星。比喻非常稀少。
(二)与“晨”谐音的四字成语:
暗度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暗渡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或暗中进行活动
黯晦消沉】 àn huì xiāo chén 指湮没消失。
案剑瞋目】 àn jiàn chēn mù 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不按君臣】 bù àn jūn chén 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边尘不惊】 biān chén bù jīng 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半瞋半喜】 bàn chēn bàn xǐ 瞋:通“嗔”,发怒。一半生气,一半欢喜。形容又怒又喜。
北辰星拱】 bēi chén xīng gǒng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不臣之心】 bù chén zhī xīn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倍称之息】 bèi chèn zhī xī 倍称:借一还二;息:利息。取一还二的债款利息。指百分之百的高利贷。
步后尘】 bù hòu chén 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北面称臣】 běi miàn chēng chén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步人后尘】 bù rén hòu chén 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不染一尘】 bù rǎn yī chén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播土扬尘】 bō tǔ yáng chén 播:扬。指尘土飞扬。形容飞奔。
【逋逃之臣】 bū táo zhī chén 逃亡的罪臣。
【奔轶绝尘】 bēn yì jué chén 形容跑得极快,迅速前进。绝尘,脚不沾尘土。
【奔逸绝尘】 bēn yì jué chén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沈博绝丽】 chén bó jué lì 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沉博绝丽】 chén bó jué lì 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二.与“薇”谐音的
安不忘危】 ān bù wàng wēi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ān guó zhī dào , xiān jiè wéi bǎo 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安身为乐】 ān shēn wéi lè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安危相易】 ān wēi xiāng yì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ān wēi xiāng yì , huò fú xiāng shēng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安危与共】 ān wēi yǔ gòng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不安于位】 bù ān yú wèi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百般抚慰】 bǎi bān fǔ wèi 用各种方式进行安慰。抚慰:安慰。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bǎi bù wéi ō , yī bù wéi shǎo 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八拜为交】 bā bài wéi jiāo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交情,友谊。旧时称异姓结拜兄弟或姐妹的关系。
白璧微瑕】 bái bì wēi xiá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步步为营】 bù bù wéi yíng 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不辨真伪】 bù biàn zhēn wěi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不次之位】 bù cì zhī wèi 次:顺序,等第。旧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宝刀未老】 bǎo dāo wèi lǎo 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不得违误】 bù dé wéi wù 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不得已而为之】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跋胡疐尾】 bá hú zhì wěi 比喻进退两难
保家卫国】 bǎo jiā wèi guó 保卫家乡和祖国。
【避迹违心】 bì jì wéi xīn 指违背本意而隐匿。
三.含有斯的成语
嗷嗷待食】 áo áo dài shí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安安合适】 ān ān hé shì 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矮矮实实】 ǎi ǎi shí shí 身材不高但长得壮实。
爱不忍释】 ài bù rěn shì 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爱不释手】 ài bù shì shǒu 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爱才好士】 ài cái hǎo shì 爱护、看重人才。
【安分随时】 ān fèn suí shí 时:时俗。安守本分,顺随时俗。指处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满足现状。
爱鹤失众】 ài hè shī zhòng 比喻因小失大
爱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爱口:即碍口,说不出口。由于怕羞而不肯说话。同“碍口识羞”。
碍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安民告示】 ān mín gào shì 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暧昧之事】 ài mèi zhī shì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有的私事。
暗昧之事】 àn mèi zhī shì 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按名责实】 àn míng zé shí 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
【安难乐死】 ān nàn lè sǐ 安难:不避危难。不惧危难,把死视为快乐。形容不怕牺牲。
暗里使劲】 àn lǐ shǐ jìn 指人暗中用力干什么事。
傲睨一世】 ào nì yī shì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阿膴仕】 ā quán wǔ shì 阿附势,以求得高位厚禄
四.含有“然的”成语
岸然道貌】 àn rán dào mào 指严肃的神态。
昂然而入】 áng rán ér rù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黯然魂销】 àn rán hún xiāo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魂销: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
【黯然魂消】 àn rán hún xiāo 心神极度沮丧,好像失去了灵魂。
蔼然可亲】 ǎi rán kě qīn 蔼然:对人和善的样子。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安然如故】 ān rán rú gù 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蔼然仁者】 ǎi rán rén zhě 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黯然失色】 àn rán shī sè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黯然伤神】 àn rán shāng shén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黯然神伤】 àn rán shén shāng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傲然挺立】 ào rán tǐng lì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昂然挺立】 áng rán tǐng lì 昂首挺胸地直立着。形容精神昂扬,无所畏惧的样子。
黯然无光】 àn rán wú guāng 失去光彩。
黯然无神】 àn rán wú shén 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
黯然无色】 àn rán wú sè 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
安然无事】 ān rán wú shì 犹言平安无事
安然无恙】 ān rán wú yàng 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黯然销魂】 àn rán xiāo hún 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傲然屹立】 ào rán yì lì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昂然自得】 áng rán zì dé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五.含有“怡”的成语.
处之怡然】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同“处之泰然”。
旷性怡情】旷:开朗;怡:快乐。指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旷心怡神】舒畅心胸,愉悦精神。
【旷志怡神】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神色怡然】愉快、心安的神色。
【神怡心静】怡:愉快。精神愉快,心境平和。
神怡心旷】精神愉悦,心胸开阔。同“心旷神怡”。
【神怡心醉】精神愉快,内心陶醉。
心荡神怡】指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指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同“心荡神摇”。
【兄弟怡怡】兄弟和悦相亲的样子。
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下气怡色】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心爽神怡】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心怡神旷】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同“心旷神怡”。
心悦神怡】犹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心怡神悦】心境开旷,精神愉悦。同“心旷神怡”。
【怡情理性】指陶冶性情。
【怡情养性】指怡养性情。
怡情悦性】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允还可以组哪些词

允可以组成下列词语:允许、允诺、允承、允准、应允,公允、当允、允恭克让,允正,允情,允帖(妥贴,妥当,)允从

关于然的成语

包含“然”的成语共有223个 一、3个在第一位: 然荻读书然糠照薪然糠自照 二、168个在第二位: 蔼然可亲蔼然仁者安然如故安然无事安然无恙 岸然道貌黯然伤神黯然神伤黯然失色黯然无色 黯然销魂昂然直入昂然自得昂然自若傲然挺立 傲然屹立勃然变色勃然大怒、勃然奋励、惨然不乐 灿然一新、粲然可观、冁然而笑、怅然若失怅然自失 超然不群超然独处超然独立超然绝俗、超然迈伦 超然物外超然象外超然远举、超然远引、超然自得 超然自逸超然自引怆然涕下嗒然若丧、怛然失色 淡然处之淡然置之荡然无存幡然改途幡然悔悟 翻然改进翻然改图翻然悔悟斐然成章斐然乡风 斐然向风废然而反废然而返忿然作色怫然不悦 怫然作色、艴然不悦、果然如此酣然入梦悍然不顾 浩然之气赫然而怒涣然冰释焕然如新焕然一新 恍然大悟恍然若失惠然肯来、惠然之顾、浑然天成 浑然无知浑然一体浑然自成混然天成混然一体 豁然大悟豁然顿悟豁然贯通豁然开朗豁然开悟 豁然确斯、豁然省悟火然泉达、霍然而愈、计然之策 计然之术寂然不动寂然无声戛然而止斠然一概 孑然一身截然不同井然有条井然有序、憬然有悟 迥然不群、迥然不同慨然应允慨然允诺溘然长逝 溘然长往岿然不动岿然独存喟然长叹了然无闻 了然于胸茫然不解茫然若失茫然自失靡然成风 靡然从风靡然顺风靡然乡风靡然向风漠然置之 判然不同庞然大物怦然心动凄然泪下悄然无声 愀然不乐、愀然无乐跫然足音阒然无声确然不群 潸然泪下爽然若失、爽然自失、肃然起敬、肃然生敬 索然寡味索然无味泰然处之泰然自若坦然自若 陶然自得恬然自足同然一辞、突然击、惘然若失 巍然屹立蔚然成风萧然物外欣然自得、袖然冠首 袖然居首、袖然举首、轩然大波、轩然霞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哑然失笑嫣然一笑、晏然自若、依然故我 依然如故、夷然自若、怡然自得、怡然自乐、怡然自若 毅然决然、隐然敌国、悠然自得油然而生跃然纸上 昭然若揭、卓然不群、自然而然 三、3个在第三位: 不期然而然、不轻然诺、想当然 四、47个在第四位: 比比皆然不期而然不以为然处之泰然春意盎然 大谬不然大缪不然大义凛然道貌岸然、道貌凛然 道貌俨然防患未然、功到自然成、故我依然圭角岸然 果不其然寒灰更然浩气凛然环堵萧然理所必然 理所当然理之当然毛发悚然毛发耸然毛骨悚然 毛骨耸然毛骨竦然任其自然、神采奕然、死灰复然 听其自然兴趣盎然兴味索然、兴致索然、须眉皓然 俨乎其然、一见了然、一目了然意兴盎然意兴索然 毅然决然、舆论哗然、再不其然曾不惨然正气凛然 自然而然足音跫然 五、7个在其他位置: 不期然而然 防患于未然 防祸于未然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习惯成自然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写出然字的四字词语

然荻读书然糠照薪然糠自照 二、168个在第二位:蔼然可亲蔼然仁者安然如故安然无事安然无恙 岸然道貌黯然伤神黯然神伤黯然失色黯然无色 黯然销魂昂然直入昂然自得昂然自若傲然挺立 傲然屹立勃然变色勃然大怒、勃然奋励、惨然不乐 灿然一新、粲然可观、冁然而笑、怅然若失怅然自失 超然不群超然独处超然独立超然绝俗、超然迈伦 超然物外超然象外超然远举、超然远引、超然自得 超然自逸超然自引怆然涕下嗒然若丧、怛然失色 淡然处之淡然置之荡然无存幡然改途幡然悔悟 翻然改进翻然改图翻然悔悟斐然成章斐然乡风 斐然向风废然而反废然而返忿然作色怫然不悦 怫然作色、艴然不悦、果然如此酣然入梦悍然不顾 浩然之气赫然而怒涣然冰释焕然如新焕然一新 恍然大悟恍然若失惠然肯来、惠然之顾、浑然天成 浑然无知浑然一体浑然自成混然天成混然一体 豁然大悟豁然顿悟豁然贯通豁然开朗豁然开悟 豁然确斯、豁然省悟火然泉达、霍然而愈、计然之策 计然之术寂然不动寂然无声戛然而止斠然一概 孑然一身截然不同井然有条井然有序、憬然有悟 迥然不群、迥然不同慨然应允慨然允诺溘然长逝

很同意的成语是什么

心服首肯  慨然允诺  慨然应允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kairanyunnuo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