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亡国之音”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亡国之音”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诗词有雅郑之分,为什么说郑声就是淫邪之音亡国之音?、《后庭》为什么是亡国之音?、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什么意思?、师旷为什么说靡靡之音的曲子是亡国之音?、历史上有哪些亡国之音、中国古代的亡国之音有哪些?等

诗词有雅郑之分,为什么说郑声就是淫邪之音亡国之音?

看了半天都是求小说的,就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水准。雅郑之说语本扬子《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诗词中 所谓的郑声不是指ying邪之音或亡国之音,它是与雅相对来说的,应该引申为正与邪或高雅与低劣。现在回答你的问题。《刘子》卷39《辩乐》:“郑卫之俗好,故有《溱洧》、《桑中》之曲”,所谓《溱洧》、《桑中》之曲,据《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吕氏春秋.本生篇》:“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高诱注:‘郑国ying辟,男女私会于溱洧之上,有询于之乐芍药之和。昔者殷纣使乐师作朝歌北鄙靡靡之乐,以为ying乱。武王伐纣,乐师抱其器自投濮水之中。暨卫灵公北朝于晋,宿于濮水上,夜闻水中有琴瑟之音,乃使师涓以琴写其音,师旷止之曰:“此亡国之音也”。 纣之太师以此音自投于濮水,得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地在卫,因曰郑卫之音。可以参看《诗经.郑风.溱洧》和《诗经.卫风.桑中》,这里不再录入。记得勾选下面的五角星。

《后庭》为什么是亡国之音?

“后庭花”本是一种花的名,这种花生长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花朵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 《后庭花》又叫《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本来是乐府民歌中一种情歌的曲子。南北朝陈朝最后那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填上了新词,词为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陈叔宝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当时,北方强大的隋时时准备渡长江南下,陈这个江南小王朝已经面临着灭顶之灾,可是这个陈后主,却整天与宠妾张贵妃、孔贵人饮酒嬉戏,作诗唱和。陈叔宝作诗水平不怎样,从这首《玉树后庭花》就可以看得出来。在这首诗中,陈后主是在以花喻张、孔二妃。这首诗意境不深,只是对妃子肉麻的赞美,并无技巧可言,若不是与亡国有关是不会流传下来的。 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虽然品位低下,但却得到一群奸臣的肉麻吹捧,他自己也自鸣得意起来。隋朝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亡国之君陈叔宝仍然和宠妾、墨客们唱着《玉树后庭花》,直到敌军冲入宫殿,他才和两个妃子躲进一口井里。隋兵“窥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乘而上。”陈后主亡国之际的丑态成为千古笑料,他的《玉树后庭花》也成了亡国的代名词。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什么意思?

这里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的乐曲,就是国家灭亡的声音啊 指代 在歌舞升平中会使人沉沦乃至家破国亡 桑间濮上 出处 《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释义】: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后来用“桑间濮上”指淫靡风气盛行的地方。即男女幽会。

师旷为什么说靡靡之音的曲子是亡国之音?

师旷通过讲述纣王无道,乐师为纣王编了许多柔弱萎靡、颓废的乐曲,供纣王享乐之用,从此商纣王沉缅于声色犬马,就在这种靡靡之音中亡了国的故事来劝谏晋平公。然而,晋平公没有听从师旷的劝阻,仍然热衷于这种靡靡之音,不理朝政。不到三年,他就死了。

历史上有哪些亡国之音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正通矣。”
师旷说:“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也。今吾君德薄,不足以听。.......今主君德薄,不足听之。”
1、传说殷末乐师延为纣王作曲,纣王听而倦。武王伐纣时,乐师延抢琴东走,投濮水而死.自此,水中常有音乐声靡靡传出。
公元前534年,卫国灵公应邀去参加晋国虒祁宫庆典。朝辞帝丘,暮宿濮上,夜半入眠,朦胧之中忽有琴鼓丝竹之音。他披衣俯窗,侧耳细听,时隐时现,微妙悦耳,问及左右,都说听不见。便召来乐师涓。听后,涓告诉灵公:“臣能识其略矣,须更一宿,臣能写之”。夜半,玄音复发。涓援琴而习之,尽得其妙,灵公听后,龙颜大开,问其究竟。涓道:“先时,纣王命师延作靡靡之音,师延不肯,帝辛欲杀之,无奈而谱曲。纣王喜声色,朝歌暮舞,通宵达旦,隧失天下,师延乘舟濮水而下,至此投水而死,故有神曲出水,震惊世人也。”涓本想以此说服灵公禁声色,绝靡音,勿使政散民流,诬上行私。灵公却视毒草为香花,砒霜为冰糖,不介其意,越听越迷。
至晋国后,灵公虒祁宫如此富丽堂皇,诸侯济济无不称道.待酒酣将醉时,便唤涓曰:“过濮水所获妙曲,速援琴以助雅兴。”涓不肯,后迫于灵公之威,不得不弹。未等弹完,师旷厉声制止道:“此为亡国之音,不可听。夜有鬼神之声,世间必有冤情.”灵公亦不听劝阻,随使歌妓伴乐起舞。朝晋归来,灵公贪图享乐的私欲与日俱增,见自己的重华宫简直不能和晋国妃妾宫女所住的厢房相比,便扩修重华宫,新建卫王殿.真是皇宫金殿将欲倾,檐下燕雀不知危。
2、亡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若说歌曲能亡国,大概谁也不信。可是,在中国历史上,真的就有这么一首以“亡国”著名的歌,那就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其词云: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后庭花”本是一种花名,这种花生长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有红白两色,其中白花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玉树后庭花》又名《后庭花》,本是乐府民歌。陈后主填上新词之后,叫宠妃张丽华及孔贵人等日夜歌咏,遂传唱天下。当时,就有人认为该诗中的“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中有哀愁意味,是不祥之兆。但陈后主却认为“王气在此,役何为者耶?”加之一些奸佞之臣在旁随声附和,所以并没有引起注意。后来,陈朝就在这样的奢侈淫乐之中被隋朝消灭。据说,就在隋朝大将韩擒虎攻入金陵之时,陈后主还仍然在拥着张丽华在结绮楼恣意玩乐。杜牧诗“城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的就是这段故事。正因为如此,《玉树后庭花》才被视为“亡国之音”,为后人所诟病。杜牧便有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唐后主李煜在其短短的四十二载人生历程中,创作了近四十首词,其中,充盈和包容了他一生的悲欢离合,悲苦与忧患,忏悔与痛悼。难怪宋人黄升评注:“此词最凄惋,可谓‘亡国之者哀以思’。”
3、五代十国时期另一位亡国之君后蜀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的一首名作《述亡国诗》。据说,宋灭蜀后,花蕊夫人被掳入宋,宋太祖赵匡胤久闻其诗名,便召其作诗,花蕊夫人即诵了这首《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纵观历史,这样“更无一个是男儿”的时代并不少见,不要说后蜀区区的十四万,北宋的百万人马在金国的铁蹄下同样不堪一击,最后仍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不过若说这十四万人或百万人马全都“更无一个是男儿”似乎也有些不公,因为无论在哪个王朝或国家灭亡之时,也一定会有英勇抗敌并且为国捐躯仁人志士的,不过纵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然而真正起作用的却不是什么“匹夫之勇”,而是“圣明天子”的起心动念,否则,无论拥有多少人马,或是如清政府拥有“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北洋舰队”,都仍然难逃覆灭的结果。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意思,将官尚且如此,若是天子“熊”起来,自然就会“熊”一国了。
4、《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唐代中国宫廷乐舞。唐玄宗登洛阳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安史之乱后失传。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今日的《霓裳羽衣曲》是由已故上海音乐学院叶栋教授根据敦煌藏经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谱残卷以及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与宋代词人姜夔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乐曲组合再编而成。
虽说最终国家未亡,但是已是家破人亡

中国古代的亡国之音有哪些?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正通矣。”南唐后主李煜在其短短的四十二载人生历程中,创作了近四十首词,其中,充盈和包容了他一生的悲欢离合,悲苦与忧患,忏悔与痛悼。难怪宋人黄升评注:“此词最凄惋,可谓‘亡国之者哀以思’。”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angguozhiyin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